2023年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3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摘要】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都曾是每个人青年时的主旋律。它使每个人浅尝甘甜,但同时爱情这朵带刺的玫瑰也带来了很多忧伤。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3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3篇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1

【摘要】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都曾是每个人青年时的主旋律。它使每个人浅尝甘甜,但同时爱情这朵带刺的玫瑰也带来了很多忧伤。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帮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一般把爱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和传统的恋爱观差别不大。向往童话式的爱情,并且对爱情忠贞。此类学生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他们彼此相互依赖支持,不仅不会对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为了彼此的未来而一起努力,还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对以后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青年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爱情都有一定的向往,有恋爱的需要。因此,他们的恋爱只是为了暂时的需要。其恋爱动机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价值,有的是注重物质享受等。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自制力较差,对行为不负责,只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满足好奇心等。这类学生恋爱比较随意,观念开放,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

二、不同恋爱观形成的原因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的大多是传统型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其自制力较强,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类学生大多家庭较幸福,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虽然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其恋爱观有多元性,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灵活性较强,但是原则性较弱。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在放养式的家庭,父母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响较多。特别体现在把爱情也当作实现功利和物质享受等手段。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在缺爱的同时他们没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导,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们就随意找伴儿。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爱情、对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乐,不顾后果。

以结婚为目的、以过程为目的、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外,在社会刺激、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素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家庭影响尤为深刻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基本相同,在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显然,其产生错误恋爱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我们给予其肯定的态度,对其引导我们只要起辅助作用即可,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而不做过多干涉。因为这类孩子通常都是有分寸的,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童话故事的美好纯洁地发展自己的爱情。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于持过程恋爱观的学生,我们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社会方面,应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到真善美等主流思想上。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引导课程,抵制不良思想。在个人方面,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加强自身是非观教育和自身道德教育。要在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同时,对他人的人生负责。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时刻关注孩子,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对孩子的侵蚀。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应建立在家庭以及自我努力的基础之上。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呼吁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孩子个人应接受意志磨炼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恋爱观的方式方法

虽然家庭的教育引导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方面最深刻,但在家庭努力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及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引导其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

(1)家庭和学校要做好青春期教育。

首先,进行性道德教育。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学校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或专题活动等,使学生知道道德是一个人之为人的底线,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其次,进行性保健教育,了解性生理心理知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进行心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教育。

(2)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能填补孩子们业余时间的空白,而且能丰富其精神生活,使之遇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时能抵制不良诱惑。

其次,加强校园环境管理。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宿舍管理方面严禁校外留宿。每天做好宿舍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完善管理,不让学生抓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五、结束语

只有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青春的花朵开得更美、更艳,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走好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2

《如何塑造大学生恋爱观》

[关键词]大学生 恋爱观 “90后”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00-02

一、社会现状与大学生恋爱观

如今,发达的网络、电视媒体为现代人提供了许多生活的便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资讯,而一些新闻中所报道的明星之间的感情生活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当代青年的恋爱观。类似娱乐新闻常出现“小三成功上位嫁入豪门”“当红男星背后的女富豪”,甚至爆出《非诚勿扰》节目中马诺的经典语录:“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后笑”等。实际上,许多都是娱乐圈中明星为了取得知名度的宣传,但却对现如今“90后”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现如今的大学生90%的新闻资讯来自于网络和电视,其中他们最关注的话题便是娱乐圈的八卦新闻(笔者所在学校属于文科师范类学校,女学生人数所占比重较大)。相关调查显示,90年代出生的人同“70、80后”的人都同样具备着自己的时代特点,不同于70、80年代出生的人,90年代出生的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并且非常善于模仿。在这样的一些不良新闻影响下,许多大学生的恋爱观受到了负面因素的影响,网恋、物质至上、“恋爱向钱看”等错误的恋爱观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情况严重的甚至出现自杀或是谋杀等恶性事件。由此可见,如何正确塑造大学生的恋爱观,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塑造大学生恋爱观的方法

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校园,面对不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期,再加上大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恋爱的需求,这一阶段加强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塑造。

(一)鼓励学生扩大交际面

扩大学生的交际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进学生更加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但现如今,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问题比较严峻。就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交际面普遍来说太过于狭窄,许多大学生三年或者四年毕业之后连自己班里的同学都认不全,只与自己宿舍同学熟悉。再加上现如今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更新,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低头族”(“低头族”为现如今对手机一族的统称,该类人群在走路、吃饭、睡觉前、等车前后等时候都在低头看手机,故称之为“低头族”)的行列。在网络上与他人沟通自如毫无障碍,到了现实生活中一言不发,与他人交际困难。这类学生在认识新鲜事物以及与其他人相处方面太过于欠缺,如果长此下去,对该类学生恋爱观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在校期间,要注重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学生干部方面,组织和开展各类学生活动、班会时,辅导员和专业老师要悉心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和协调的能力,教会其领导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类学生通过多种活动的组织锻炼,可以更加丰富自己的人格魅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其次,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大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点选择相关的校园社团来参加各项活动,这样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既能巩固自己的学业,而且能有效地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例如,在大学里加入话剧社,学习戏剧、电影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便可通过加入话剧社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编剧、表演、舞美、场务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实践,并且能够在活动中结识更多的同学;再比如,在大学里加入英语类的社团,学生可以在社团中练习英文发音,并可以同时结交各个院系的同学等。最后,大学校园中学生的交往普遍单纯,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畅所欲言,促进学生扩大自己的交际面,对其自身的发展以及将来的就业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与学生家长共同关注

现如今,网络上有一个笑话讲出了现如今青年一代的心声,大意是许多家长禁止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谈恋爱,等孩子毕业之后又发愁孩子的结婚问题。这则笑话看似荒诞,但却道出了现如今的普遍现象。绝大部分大学生家长禁止学生在校园内恋爱,希望自己的孩子把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其实,这样做对青少年大学生恋爱观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首先,大学生家长们要认识到,现在大学生处在20岁左右的年纪,正是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压抑学生与异性的交往对其今后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一部分大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在大学期间排斥与异性交往,走进社会之后迟迟解决不了自己的婚姻问题,就像之前网络上笑话所说的那样;还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瞒着家长、老师与异性偷偷摸摸交往。这样在他的成长阶段没有人为其提供有利的帮助,对其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大学生的家长应鼓励孩子多与异性交往。中国大部分的家长面对孩子的恋爱问题都选择责备或者避而不谈的态度,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学生恋爱观塑造的。应正面引导自己的孩子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在这类问题上多与孩子交流和沟通,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培育起孩子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最后,大学生的家长要配合学校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传输正确的性教育。相关数据显示,在大学中90%的恋爱大学生都发生过性行为,有相当一部分的女学生曾经做过流产手术。作为学生家长和老师,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加强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刻不容缓。作为家长不能想当然觉得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掉以轻心,或是觉得自己孩子年纪小而忽视这方面的教育。

(三)正确面对感情挫折

失恋对于心智介于成熟与幼稚的过渡期的大学生来说,是人生最难承受的一种心理创伤。在这个阶段,学生往往感到强烈的失落和痛苦感。感到痛苦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学生一味地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许多大学生因此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一定要在此鼓励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失恋。失恋只是一种选择的结果,它只是对彼此合适性的否定,不是对恋爱双方人格、能力和相貌的否定。并且,一次失恋不等于整个爱情生命的结束,人还是会再恋爱的。鼓励学生减少独处时间,将课余生活投入到丰富的学生社团或者学生会活动中,或者是在图书馆里研究专业知识,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自己的生活逐渐充实起来。

其次,鼓励学生多与他人交流。失恋之后,许多学生变得非常自闭,有的甚至把自己关在宿舍里拒绝一切学生活动和沟通,终日只靠打游戏度日,最终荒废了学业;更有甚者患上忧郁症,逐渐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在这一时期,辅导员老师和专业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对这类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鼓励该类学生参与各项学生活动,重新营造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面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培养问题,大学辅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时时刻刻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由于大学校园学生住校的特殊性,辅导员在学生中担任着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职责,不但要留心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生活思想方面加倍关心。在平日的工作中要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第一时间关注学生在恋爱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如qq空间或者微信朋友圈与学生轻松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利用各种途径来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3

摘要:爱情是大学校园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恋爱的含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恋爱的特点进行逐步分析,并提出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的对策,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三是增强大学生抗失恋挫折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爱情更是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十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而且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婚姻家庭大辞典里对爱情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存在于人类两性之间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男女间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确保身心最大快慰而产生的互相倾心和追求的生理和社会的综合现象。

本文认为,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首先,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其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包含认知成分,不等于低级情绪;第三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含性欲和性感在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第四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恋爱心理,则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志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1]。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大学生的恋爱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大学生的恋爱相对于成人的恋爱来说显得更单纯、非功利化一些。但随着校园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生理发育成熟

当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18岁~22岁之间。生理学认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生理各方面变化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的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或趋于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也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

(二)情感需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理解,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尤其在有异性的场合,会千方百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表现得会更加出色,在与异性交往时会出现一种愉悦感,提高心理兴奋程度。所以,当他们遇到理想的恋爱对象时,就寻找机会进行试探与追求。有调查显示[2],在恋爱的主要目的上,有58.40%的大学生选择了“感情寄托”,说明情感的需要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3],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享乐”、“功利”等动机。另外,大学生在恋爱方式上也逐渐多元化,开始出现“快餐式”的恋爱、功利式的恋爱、网恋等。在处理失恋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理智的方式,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心理因素

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首先,渴望与好奇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首要因素。未知的事物对人来说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许多影视作品对爱情故事的渲染,对于许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具有诱惑力。所以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们就会去尝试一番,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好奇。

其次,从众和攀比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被称为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其他人也会陆续谈起来。另外,有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找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对象,其他人也会想找一个超越别人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多考虑双方的兴趣、性格、背景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共同语言、目标和理想等。

最后,摆脱孤独与寂寞也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因素之一。现在大学生大多是远离父母亲人来异地求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助、孤寂的感觉。另外,大学生还常常面临人际交往、择业就业、学习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只有恋爱,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助恋爱来摆脱孤独感。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加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西方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念正逐步通过其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一味追求享乐、没有责任心、游戏人生等。中国人婚念观的改变、家庭矛盾的冲突对大学生也是个冲击,因此,他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是否恋爱、如何恋爱等问题上产生诸多疑问,难以抉择。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4]。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年纪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也呈现出了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前移,出现低龄化。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如一两周的时间里就开始了恋爱,这种恋爱常常是盲目的,一见钟情式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恋爱。其次,大学校园里恋爱的人数增多。在大学谈恋爱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潮流,有的寝室甚至多达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恋爱或即将要恋爱的状态。第三,恋爱的行为公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生的恋爱已经司空见惯,已经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遮遮掩掩,见不得光的行为,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一起吃饭、上学。

(二)恋爱关系过程化、恋爱结果脆弱化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迈出校园,尤其在经济上、事业上没有独立,因此,对双方的爱情并不会有真正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承诺。在一项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大学生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强调的是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未完成时”;谈恋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常常只是寻求感情寄托,恋爱成功率很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毕业就分手”等口号在大学生中逐渐被接受。

(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三、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可能杜绝也杜绝不了的现象,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活动,如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传授恋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情操,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目光和兴趣,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降低学生恋爱的几率。

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学生应树立“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寻求到和建立起美好爱情”的观念。学校、社会、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如在正确的时间谈恋爱,恋爱时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门第等条件来判断人,而应该将“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起来,注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内在品质、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防止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动机,使大学生能够克服消极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学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后,增强大学生失恋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很多失恋学生不愿面对失恋的现实,痛苦万分,大学生应作做好接受失恋并承受失恋所带来的痛苦的准备。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应理智地认识到爱情既然有成功的、甜蜜的,那么也有失恋后的痛苦和苦涩。何况人生的挫折有很多,恋爱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对失恋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其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在此次恋爱过程中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高教论坛,2010,(6)。

[2]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4]许金杏。“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1,(5)。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4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5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浅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谈恋爱越来越普遍了,而且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传统的婚姻观,爱情观遭遇到了巨大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的婚姻观,恋爱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情感上表现的更加大胆和开放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学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21-01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谈恋爱和对其错误的恋爱观进行了分析和说明,之所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现象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就现状来说,高校掀起的恋爱热,覆盖面广,影响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其萌发

随着时代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学生谈恋爱越爱越普遍,而且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的栋梁,然而在面对爱情时,有些学生并不是真正去了解爱情,而盲目的去恋爱。恋爱婚姻积极观与否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的发展,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的爱情,拥有幸福,美好人生。

(一) 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情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双方要充分发挥人性里面美好的一面,相互尊重,理解,宽容,支持,信任等等。无论什么样的爱情都离不开这个过程。没有这些爱情就是一句空话。爱情需要一定的基础,爱情发展将会得到升华,爱情的结局将是一段美好的故事和传说。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去珍惜,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去放手,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一切。爱需要对方相互去付出。

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付出。真正的爱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你的整颗心都会被你爱的人所吸引,为她着迷,为她牵挂,但愿每一分钟都可以见到他,见不到的时候时时刻刻都会想着他,见到的时候你会兴奋,心跳加快,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感觉很温暖很安全,真正的爱你会心甘情愿的照顾他关怀他,给与她想要的一切,看着你爱的人开心你也会跟着开心,看到他烦恼你也会跟着烦恼,但你会想尽一切办法使你爱的人开心快乐,真正的爱你会想和她共同到老,与他相濡以沫,你会期待用你的全部爱心来带给他最大的幸福,而你也在这种过程中得到了另一种幸福!

(二)大学生恋爱观的产生

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的冲动,较少的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的因素。心理自主性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到传统观念的局限。

2、自我控制能力很弱

大学生一旦坠入情网,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的现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较低,持续的时间很短,失恋是必然的结果,一旦恋爱受挫,机会情绪失控,对于学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人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心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的后果。

3、盲目的跟随大众的心理

刚进大学许多同学会看到校园里有许多情侣,在他们眼中感觉自己如果不去谈恋爱就落后了,就自认为自己很不优秀,所以就盲目的跟随大流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也去谈恋爱,盲目的跟风,没有真心去寻找一个自己能在大学对自己学业等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帮助的那个人。很显然这样的恋爱的保质期很短。因为他们就没去真正去了解爱情。

(三) 当代大学生几种错误的恋爱观

1、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观念,有的不愿受传统观念的束博,恋爱方式公开化,光明正大,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公共场合,大庭广众之下旁若无人,做出过分亲密的举动。

2、主次不分,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感情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甚至因爱情波折而是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3、恋爱的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最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大部分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一毕业为爱情终点的。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4、 恋爱追求流行模式,不符合客观现实。

针对这些情况可见同学们对恋爱的认知还是很少的,在面对爱情时往往考虑的问题都是比较片面的,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如何让对方更快乐,甚至把让对方获得快乐作为自己每天的主要任务,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想的脱离了,甚至就没有考虑过以后婚姻的事情。在意识的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有的荒废学业,有的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二、学业与爱情的关系

大学生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更要把学习作为大学的主要任务;二、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要因为精神空虚或贪图虚荣而一时冲动,平时可多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锻炼能力、展示自我的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满足对情感的需要;三、恋爱要建立在互敬互重的基础上,恋爱双方应该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四、如果是一个有独立自主、具有成熟健康的心理和生理的大学生,完全有能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有能力让爱情与学业互相促进、互相交织而又不互相影响。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习成一技之长而实现人生理想。这个理想应该包括有一个好的伴侣。

大学生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不要因为谈恋爱而耽误了学业,要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最好做到爱情与事业的双丰收。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还有大学生一定要牢记自己的方向,加强大学生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也是大学生踏上人生之路的必修课。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仅是青年成才的重要前提,是恋爱成功,婚姻幸福的必要保证,同时也是个人人格完善,成就事业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永芳,倪志军,牛瑞仙,李效良,刘京。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2009,(1)。

[2]钱兰英。大学生对婚姻与性的态度[J]。青年研究,2000(11)

[3] __、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6

步入大学,许多同学都步入了大学恋爱这一人生事业当中。在大学校园里,常常能见到一对对“有情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亲密无间地走在宽阔的校道上,大学恋爱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选择“一切从恋爱开始”呢,还是认为“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要现在找”,这就取决于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以及自身的恋爱观。

大学恋爱可遇而不可求。爱情是个奇怪的东西,你有意去寻找它时,它偏不出现,而你又有可能在无意中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有一句话说得好:“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对爱情的渴望也渐渐强烈,这就使得有些大学生“饥不择食”,不管对方是否和自己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只凭双方初次见面或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迅速地确立了恋爱关系。这种由于一时冲动而获得的爱情常常是“无疾而终”,因为开始时没有深入地了解对方,而将来随着对对方了解的深入,双方的缺点会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双方的矛盾也不断加深,最终导致感情的破裂。而大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面对感情挫折时,有些大学生会自暴自弃,从此无心向学,更有甚者会做出极端行为来伤害对方。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并不用刻意地去追求大学的爱情,应当一切随缘,如果爱情真的会来,你躲也躲不掉!但是大学恋爱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就成了一大难题。接下来就来好好分析一下。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体验,给双方平添许多烦恼。所以我们应该具有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其次还应该具有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1)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2)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涸于感情缠绵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因整天卿卿我我而耽误学习、虚掷光阴的例子在大学校园中并不鲜见,这样的恋爱态度也不利于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情绪和行为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都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得不到真正的爱情。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有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择偶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周旋,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不道德的多角恋爱易引起纷争、不幸和灾难,也极易发生冲突,酿造悲剧,最终是对所有当事人都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大学生在恋爱的时候应该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同时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恋爱动机。

4、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当代大学生注重的是恋爱过程本身,至于恋爱的结果已经不太在意。注重恋爱过程,有利于双方相互了解、加深认识,也有利于培养感情、增加心理相容度,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不愿落入俗套,着意追求爱的真谛。但是,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种做法也不可取。一些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以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一些大学生是为了充实课余生活,解除寂寞,填补空虚,把恋爱当作一种消遣文化。只重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实质上是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爱的责任。爱情不是自私地占有对方的感情,而是自觉自愿地为所挚爱的人付出感情、担当责任。那些抱着对大学恋爱只是玩玩而已的心态去尝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要遵循恋爱中的道德规范,避免婚前性行为。这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5、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每个学生应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习作为衡量这份爱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

首先应以学业为主。父母用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供我们上大学哪怕不是为了自己面就算是为了父母也要先把书读好。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应用在学习上及时完成作业双方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恋人之间要经常督促对方是否完成这段时间内的学习计划相讨论恋人之间在一起久了也很少会感到疲惫。

生涯中好的成绩无疑是最美味的面包因此可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保证成绩平稳中有进步。在学生有了面包的爱情将会更加的诱人也会更加持久。总之,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

6、恋爱与关心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大学生迟早要踏入社会,那么与人交际的是很有必要的。倘若因为禁锢在了两个人的世界里面而导致自己缺乏社交经验和能力,那对于自己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7、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1)恋爱言谈要文雅,讲究语言美,行为大方。交谈中要诚恳坦率自然,不要为了显示自己而装腔作势,矫揉造作;不能出言不逊,污言秽语,举止粗鲁;相互了解,不要无休止地盘问对方,使对方自尊心受损。

(2)亲昵动作要高雅,避免粗俗化。高雅的亲昵动作发挥爱情的愉悦感和心理效应,而粗俗的亲昵动作往往引起情感分离的消极心理效果,有损于爱情的纯洁与尊严,有损于大学生的形象,同时对旁人也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刺激。

(3)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一方面要注意克制和调节,另一方面要注意转移和升华,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与恋人多谈谈学习和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8、大学的爱情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双方分手,我们也应该知道该如何处理。不能因为感情的破裂而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我们该怎么处理恋爱心理问题呢?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之后伤害越大,失恋也是如此。当我们将全身心的放入到一个身上之后,那个人却反而转身离开,所有的依靠一下都没了。通过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那种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一般毫无希望可言。并给我们造成一系列消极心理愤恨、悲伤、失落、孤独、虚无、绝望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导致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在阴影中度过。失恋后应当学会自我调节,而不是一味的自暴自弃。我们要能够明白爱情固然重要,但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只是生活中点缀的一部分。有爱情生活可以更完美,但没有了爱情并不代表生活就没有了色彩。我们要能够知道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群对自己不离不弃的朋友。他们会在为站在爱情巅峰的我们鼓励支持,会为跌在爱情低谷的我们伸出援手。要学会思维转移,把失恋的痛苦升华为学习中奋发向上的一种动力。反思失恋的原因也许有时候的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爱情并不值得留恋。正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莫愁前路无知己。俗话说不必为了一棵树而放弃了整个森林。

因此为了我们自身美好的大学生活寻找到甜蜜的大学爱情,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大学恋爱观,积极面对爱情。不能正盲目恋爱导致失恋后无法正确处理。不要由于从众才去恋爱,不要只为了恋爱而去谈恋爱也不要只为了简单的生理需求或者心理需求而去恋爱。恋爱中的两个人在一起就要一起努力,共同向上。由于志同道合产生的爱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爱情和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要感情专一,恋爱过程中要相互理解、信任和宽容,相互尊重。要追求高尚的爱情,摒弃庸俗的爱情。在体验美好爱情的同时也应该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今后社会中更好的生存、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恋爱能带来前所未有的感情体验,也会带来毁灭人生的挫折。为了明天的美好,请大家正确对待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7

【摘要】

爱情,这个永恒的主题,都曾是每个人青年时的主旋律。它使每个人浅尝甘甜,但同时爱情这朵带刺的玫瑰也带来了很多忧伤。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帮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原因

一、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一般把爱情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和传统的恋爱观差别不大。向往童话式的爱情,并且对爱情忠贞。此类学生更为注重对方的品德,他们彼此相互依赖支持,不仅不会对学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反而会为了彼此的未来而一起努力,还能起到一定的动力作用。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对以后没有什么长远的规划,具有一定的不成熟性。青年时期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对爱情都有一定的向往,有恋爱的需要。因此,他们的恋爱只是为了暂时的需要。其恋爱动机具有多元性,有的注重的是功利价值,有的是注重物质享受等。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他们大多自制力较差,对行为不负责,只是为了排解孤单、寂寞,满足好奇心等。这类学生恋爱比较随意,观念开放,过早地发生性行为等。

二、不同恋爱观形成的原因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的大多是传统型的学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其自制力较强,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这类学生大多家庭较幸福,父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过程为目的恋爱的学生,虽然他们还不成熟,想问题仅限于其所处阶段没有长远规划,但这类学生大多是属于比较有主见的学生。他们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完全出于自身需要。其恋爱观有多元性,能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其灵活性较强,但是原则性较弱。这类学生大多是成长在放养式的家庭,父母不对孩子过多地干涉,因此其受外界思想影响较多。特别体现在把爱情也当作实现功利和物质享受等手段。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原因

以享乐为目的恋爱的学生大多缺少父母关爱,在缺爱的同时他们没有家人在生活中予以引导,他们需要陪伴,需要排解寂寞,因此他们就随意找伴儿。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大多处于生理心理发育时期,对爱情、对性好奇,因此其追求性刺激,追求享乐,不顾后果。

以结婚为目的、以过程为目的、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形成的原因除了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外,在社会刺激、学校教育、学生个人素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家庭影响尤为深刻重要。因为,每个学生生活的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基本相同,在学生自身因素方面,人之初性本无善恶之分,显然,其产生错误恋爱观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家庭。

三、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恋爱观

1、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以结婚为目的恋爱的学生,我们给予其肯定的态度,对其引导我们只要起辅助作用即可,在其需要帮助时给予引导而不做过多干涉。因为这类孩子通常都是有分寸的,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按照童话故事的美好纯洁地发展自己的爱情。

2、以过程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对于持过程恋爱观的学生,我们应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社会方面,应加强思想引导,引导到真善美等主流思想上。在学校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设引导课程,抵制不良思想。在个人方面,在坚持自主性的同时,加强自身是非观教育和自身道德教育。要在对自己人生负责的同时,对他人的人生负责。在家庭方面,父母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引导,时刻关注孩子,抵制西方不良思想对孩子的侵蚀。

3、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方式

以享乐为目的的恋爱观引导应建立在家庭以及自我努力的基础之上。对于这类孩子我们要呼吁家庭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时孩子个人应接受意志磨炼教育。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恋爱观的方式方法

虽然家庭的教育引导在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方面最深刻,但在家庭努力的同时,社会和学校及学生个人也应积极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引导其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家庭和学校。

(1)家庭和学校要做好青春期教育。

首先,进行性道德教育。家长要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学校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或专题活动等,使学生知道道德是一个人之为人的底线,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其次,进行性保健教育,了解性生理心理知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进行心理教育。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定期进行心理教育。

(2)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

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不仅能填补孩子们业余时间的空白,而且能丰富其精神生活,使之遇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时能抵制不良诱惑。

其次,加强校园环境管理。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宿舍管理方面严禁校外留宿。每天做好宿舍检查工作,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最后,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能完善管理,不让学生抓规章制度不健全的空子。

五、结束语

只有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青春的花朵开得更美、更艳,帮助每一个大学生走好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8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1.1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1.2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2.1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2.2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2.3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

3.1开展情感教育

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3.2强化校园文化功能,以高尚的情感教育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影片等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进中外经典文学、美学作品,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志存高远,专心学习,立志成才。

3.3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5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联手引导学生

由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要联手工作,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并永远健康幸福。

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9

摘要:恋爱心理是人们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必将经历的一个环节,它是在人们生长发育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自我意识的标准。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为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偏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恋爱心理的变化程度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近年来,人们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可以正常的发展,消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因此就有许多学者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会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

目前,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有着不同的认识。比如根据大学生恋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任务大学在恋爱过程中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能力强、理想色彩十分浓厚;第二,无婚姻取向,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相对的不成熟,也不太稳定;第四,自控能力比较差,;第五,感情比较脆弱。由此可见,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十分的复杂,人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其中可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矛盾性,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明显偏差

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时代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大学生恋爱心理也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差异,因此使得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道德以及恋爱行为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恋爱动机失真、恋爱行为不当的结论。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来进行判断,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注重于观感上的满足,而且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些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总感觉自身缺少被爱的条件,存在着一种自卑的问题;其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对人际关系认识不深刻;其三,对婚前的性行为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恐慌心理;目前,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都是不存在的,而且对恋爱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困惑,我们只有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适当的纠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调节好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困惑,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健康的发展。

四、出现偏差与困惑的原因分析

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上,有的学者认为,“校园内宽松的文化环境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导致大学生恋爱虚荣心理的重要原因;“恋爱挫折归因不当”和“自我评价不当”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较简单,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以及“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欠缺,单一化的学校教育使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进一步认知”是恋爱关系脆弱化导致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中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当”和“恋爱观念开放化”是导致性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五、纠正心理偏差和调适困惑的对策分析

在纠正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对策分析上,我们认为,“恋爱预备期应指导学生确立正确恋爱观;恋爱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履行道德义务;恋爱过程中应有高尚的情趣、健康的交往方式;恋爱是一个相互考察的过程,要有可能失败的准备。”而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纠正策略主要的方法有:加强爱情真谛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性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此外,人们针对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表征,提出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教育对策如下:加强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恋爱心理;歼设相关课程,进行恋爱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与素质训练,积极干预心理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辅导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新政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信息服务网络。”

六、对现有研究的评价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的文献分析,可见现有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自陈式问卷调查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实证分析之上,而缺乏对恋爱心理这一概念及恋爱心理问题的深层探析。在恋爱心理的理论构建上,有待于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科学界定和结构剖析,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在大学生心理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活动规律,为展开对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自编式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在变量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大多数研究者把社会学和教育学作为研究视角,没有严格对量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尚未形成心理测量学意义卜。较为权威的量表,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实证依据,影响了调查数据的说服力和代表性。因此,适用于中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测评领域里尚需深入研究。

从研究思路来看,目前的研究基本实现了从对恋爱心理的事实描述向针对问题而积极探索调适对策的转变,但在研究的逻辑层面上大多拘泥于微观领域的考察,而缺乏宏观审视和系统研究。因此,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跟踪考察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

七、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项目。它不仅要结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进行分析,还要将目前的社会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大学生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10

摘要:恋爱心理是人们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中必将经历的一个环节,它是在人们生长发育的基础之上,通过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自我意识的标准。目前,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可以为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困惑和偏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恋爱心理的变化程度和社会化发展的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复杂的问题。近年来,人们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他们可以正常的发展,消除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因此就有许多学者对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下面我们就会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

目前,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参照物的不同,不同的学者对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就有着不同的认识。比如根据大学生恋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任务大学在恋爱过程中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主能力强、理想色彩十分浓厚;第二,无婚姻取向,无法承担过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相对的不成熟,也不太稳定;第四,自控能力比较差,;第五,感情比较脆弱。由此可见,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基本特征十分的复杂,人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只能通过相应的方法,对其中可以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的盲目性和矛盾性,从而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明显偏差

由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和时代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群中,大学生恋爱心理也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差异,因此使得人们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目前,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存在的"偏差主要是从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恋爱道德以及恋爱行为这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了恋爱动机失真、恋爱行为不当的结论。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来进行判断,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的行为,而且注重于观感上的满足,而且自控能力比较差,这就对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大学生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惑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些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总感觉自身缺少被爱的条件,存在着一种自卑的问题;其二,高职高专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对人际关系认识不深刻;其三,对婚前的性行为没有充分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恐慌心理;目前,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大多数大学生的恋爱动机都是不存在的,而且对恋爱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困惑,我们只有对这些心理困惑进行研究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适当的纠正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偏差,调节好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困惑,使得大学生可以在大学生活中健康的发展。

四、出现偏差与困惑的原因分析

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原因分析上,有的学者认为,“校园内宽松的文化环境影响”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婚恋观受到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导致大学生恋爱虚荣心理的重要原因;“恋爱挫折归因不当”和“自我评价不当”是大学生产生恋爱自卑心理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较简单,缺乏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以及“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都欠缺,单一化的学校教育使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进一步认知”是恋爱关系脆弱化导致悲观心理的主要原因;“中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当”和“恋爱观念开放化”是导致性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

五、纠正心理偏差和调适困惑的对策分析

在纠正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对策分析上,我们认为,“恋爱预备期应指导学生确立正确恋爱观;恋爱中应该尊重对方的情感和人格,履行道德义务;恋爱过程中应有高尚的情趣、健康的交往方式;恋爱是一个相互考察的过程,要有可能失败的准备。”而针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的纠正策略主要的方法有:加强爱情真谛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性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道德;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塑造大学生完整、高尚的人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此外,人们针对大学生恋爱的心理表征,提出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教育对策如下:加强心理普查,及时了解学生恋爱心理;歼设相关课程,进行恋爱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多种形式教育;加强心理辅导与素质训练,积极干预心理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辅导能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新政策,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信息服务网络。”

六、对现有研究的评价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的文献分析,可见现有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改进。

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大多停留在对自陈式问卷调查结果的简单描述和实证分析之上,而缺乏对恋爱心理这一概念及恋爱心理问题的深层探析。在恋爱心理的理论构建上,有待于对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科学界定和结构剖析,探讨大学生恋爱心理在大学生心理系统中的作用机制和活动规律,为展开对有关大学生恋爱问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自编式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在变量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大多数研究者把社会学和教育学作为研究视角,没有严格对量衷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尚未形成心理测量学意义卜。较为权威的量表,调查问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必要的实证依据,影响了调查数据的说服力和代表性。因此,适用于中国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测评领域里尚需深入研究。

从研究思路来看,目前的研究基本实现了从对恋爱心理的事实描述向针对问题而积极探索调适对策的转变,但在研究的逻辑层面上大多拘泥于微观领域的考察,而缺乏宏观审视和系统研究。因此,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中,我们可以将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跟踪考察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发生机制和变化规律。

七、结束语

由此可见,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恋爱心理进行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项目。它不仅要结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现象进行分析,还要将目前的社会的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大学生的发展道路指明方向。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11

1、要正确对待恋爱。

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

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

(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

(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

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

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

(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

(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

(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通常宣泄的方法有:

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

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

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

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

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

(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

(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

4、端正恋爱动机。

恋爱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12

摘要:爱情是大学校园经久不衰的话题。从恋爱的含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以及恋爱的特点进行逐步分析,并提出正确对待大学生恋爱的对策,一是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三是增强大学生抗失恋挫折的承受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

古往今来,爱情都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大学校园里,爱情更是得到了社会、家庭、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十分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大学期间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80%,而且女生的比例还要略高于男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基础上的心灵沟通。婚姻家庭大辞典里对爱情是这样描述的:爱情是存在于人类两性之间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男女间基于生命繁衍的本能和确保身心最大快慰而产生的互相倾心和追求的生理和社会的综合现象。

本文认为,所谓爱情就是男女之间基于生理的、心理的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形成的最强烈、最真挚、最持久的吸引和倾慕之情。首先,爱情是在男女之间产生;其次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包含认知成分,不等于低级情绪;第三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含性欲和性感在内,不等于纯粹的精神恋爱;第四爱情的基本倾向是奉献。恋爱心理,则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在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志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1]。

一、大学生恋爱的动因

大学生的恋爱与社会上的一些恋爱不同,它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阶段、特定的人物之间产生的。大学生的恋爱相对于成人的恋爱来说显得更单纯、非功利化一些。但随着校园逐渐融入社会之中,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生理发育成熟

当前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在18岁~22岁之间。生理学认为,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人生理各方面变化仍处在迅速发展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在生理的各方面都基本发育成熟或趋于成熟。生理上的成熟,特别是性器官的成熟和第二性特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追求和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也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

(二)情感需要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一方面他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理解,另一方面又存在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尤其在有异性的场合,会千方百计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表现得会更加出色,在与异性交往时会出现一种愉悦感,提高心理兴奋程度。所以,当他们遇到理想的恋爱对象时,就寻找机会进行试探与追求。有调查显示[2],在恋爱的主要目的上,有58.40%的大学生选择了“感情寄托”,说明情感的需要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3],恋爱并不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也有其他非感情因素,如“孤独”、“空虚”、“寻求享乐”、“功利”等动机。另外,大学生在恋爱方式上也逐渐多元化,开始出现“快餐式”的恋爱、功利式的恋爱、网恋等。在处理失恋的方式上,也存在很多不理智的方式,有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心理因素

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因素非常多。首先,渴望与好奇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首要因素。未知的事物对人来说总是神秘的,充满了诱惑力。再加上许多影视作品对爱情故事的渲染,对于许多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具有诱惑力。所以当爱情来敲门时,他们就会去尝试一番,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好奇。

其次,从众和攀比心理。个人在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被称为从众心理。有的学生本来没有谈恋爱的念头,但是看到周围的同学谈,就会激起恋爱的动机和行为。尤其是同宿舍的几位同学,一旦有人开始谈恋爱,其他人也会陆续谈起来。另外,有的学生谈恋爱则是为了攀比,满足虚荣心。比如,有的学生看到同班同学找了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对象,其他人也会想找一个超越别人的对象,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多考虑双方的兴趣、性格、背景是否合得来,是否有共同语言、目标和理想等。

最后,摆脱孤独与寂寞也是导致大学生恋爱的因素之一。现在大学生大多是远离父母亲人来异地求学,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助、孤寂的感觉。另外,大学生还常常面临人际交往、择业就业、学习考试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压抑感。而只有恋爱,与异性建立一种比较亲密的关系,可以转移注意力,也可以借助恋爱来摆脱孤独感。

(四)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加之大学生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参加,他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西方的恋爱、婚姻价值观念正逐步通过其影视作品、网络媒体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使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一味追求享乐、没有责任心、游戏人生等。中国人婚念观的改变、家庭矛盾的冲突对大学生也是个冲击,因此,他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在是否恋爱、如何恋爱等问题上产生诸多疑问,难以抉择。此外,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4]。

二、大学生的恋爱特点

(一)恋爱行为公开化、恋爱年纪低龄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恋爱也呈现出了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首先,大学生的恋爱时间前移,出现低龄化。很多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很短的时间内,如一两周的时间里就开始了恋爱,这种恋爱常常是盲目的,一见钟情式的,没有感情基础的恋爱。其次,大学校园里恋爱的人数增多。在大学谈恋爱被认为是一种很时尚的行为和潮流,有的寝室甚至多达三分之二的学生处于恋爱或即将要恋爱的状态。第三,恋爱的行为公开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开放,大学生的恋爱已经司空见惯,已经被学校、学生和家长所接受,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已不再是遮遮掩掩,见不得光的行为,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情侣一起吃饭、上学。

(二)恋爱关系过程化、恋爱结果脆弱化

大学生毕竟还没有迈出校园,尤其在经济上、事业上没有独立,因此,对双方的爱情并不会有真正的物质基础保障和承诺。在一项以“大学期间谈恋爱的主要目的”的调查中发现:28.3%的大学生选择“体验爱情的幸福”,37.6%选择“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11%选择“将来结婚成家”,由此可见,大学生注重恋爱的过程,而不注重恋爱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的恋爱常常强调的是爱的“现在进行时”,把恋爱与婚姻相分离,不考虑爱的“将未完成时”;谈恋爱不以婚姻为目的,常常只是寻求感情寄托,恋爱成功率很低;“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毕业就分手”等口号在大学生中逐渐被接受。

(三)恋爱动机多样化,婚恋观念开放化

有研究表明,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是“体验爱情的幸福”、“充实大学阶段的生活”、“赶恋爱的时髦”等,追求的是“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将爱情进行到底”仅仅是校园爱情童话。

三、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恋爱在大学校园里是不可能杜绝也杜绝不了的现象,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要对症下药,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建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健康向上的、丰富多彩的、充满乐趣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活动,如定期开展讲座为学生传授恋爱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生活和恋爱之间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情操,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目光和兴趣,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降低学生恋爱的几率。

其次,引导大学生端正恋爱动机。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生活,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但是,爱情也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学生应树立“只有拥有正确的爱情观,才能寻求到和建立起美好爱情”的观念。学校、社会、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恋爱。如在正确的时间谈恋爱,恋爱时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经济基础、家庭背景、门第等条件来判断人,而应该将“情投意合”和“志同道合”结合起来,注重恋爱对象的性格、内在品质、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防止恋爱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动机,使大学生能够克服消极因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恋爱、学业、生活之间的关系。

最后,增强大学生失恋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失恋是恋爱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的,很多失恋学生不愿面对失恋的现实,痛苦万分,大学生应作做好接受失恋并承受失恋所带来的痛苦的准备。大学生应该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应理智地认识到爱情既然有成功的、甜蜜的,那么也有失恋后的痛苦和苦涩。何况人生的挫折有很多,恋爱挫折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接受。学校和教师方面,应该对失恋的学生多加关心和引导,帮助其找出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在此次恋爱过程中的得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不断改造自己,磨炼学生的人格和品质,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迎接更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俊燕。“90后”女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德育与学生工作,高教论坛,2010,(6)。

[2]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4)。

[3]方小年。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4]许金杏。“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J]。社会学研究,2011,(5)。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篇13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爱情观则是一个人面对爱情应有的态度、观点和方法论。一个人,特别是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恋爱已经变得十分普遍,不可能不面对一个如何看待爱情,如何处理爱情的问题。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已是选修课中的一门必修。虽然都是花前月下,但是心态截然不同。

一、大学生恋爱问题现状

大学生恋爱现象由来已久,它曾给大学生带来过好的结果,有很多青年由此结合,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由此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十分明显和严重的。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认识到,大学生恋爱现象是正常的,不容回避,也无须视之为猛兽,高呼猛打,而应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客观的分析产生的原因。仔细观察会发现恋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寂寞型,纯粹只是想找个人来安慰自己。

2.虚荣心作怪型,既然有人追了,答应吧,让别人看看自已也有了男(女)朋友。

3.随波逐流型,大家都有了,我是不是也应该找一个?

4.花心型,趁着大学机会多,多谈几个是几个,以后没机会了,此类多见于男生。

5.心计型,大学老远离家的,找个人帮助自己。此类多见于女生。

6真爱型,双方都不想玩玩而已,都想在大学里找到能陪自己走下去的另一半。

不能说到底哪种恋爱是对的,哪种是错的。毕竟感情的事不是可以用数学公式去衡量的。今天笔者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来一舒己见,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深入的思考。

二、正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原因

有的人四年过的很舒坦,毕业时才发现自己除了玩什么也没学到,恋人也各奔东西,曾经的海誓山盟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最后一次吃饭,最后一次散步,最后只剩下回忆。而后开始埋怨社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社会多么残酷……其实扪心自问,我们四年是怎么过来的?对的起自己么?一个人如果连对自己都不负责,又怎能奢望别人重用你?因果轮回,不无道理。

感叹终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们,如果有志于自己的梦想,应该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三到五年的生涯了,而不是仅仅将职业生涯规划当做一篇论文,敷衍了事。一个人在逆境当中学到的东西是最多的,当你觉得自己过得很舒坦时,一定是自己在走下坡路。三十岁之前没有人赋予我们停止奋斗的权利,而在我看来,大学是最好的充电塑造自己的地方。

笔者寒假去老师家做客,老师说,大学里不要谈恋爱,如果真有志向,好好努力,等到三十出头找一个二十四五的女孩,很容易,现在社会,女生很现实……确实,两个同龄的人,大部分男生没有女生成熟,而女生又是缺乏安全感的人,所以大学里找一个依靠不排除是某些女生的想法。而当一个事业有成、成熟的男人出现在自己面前,很多女生是会妥协的。当然老师的这句话我也有另一方面理解:那时女生看重的是那个人的成就还是那个人就难说了。

三、应树立怎样的恋爱观

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的有机结合。

首先不管男生女生,我们都要培养爱的能力。这包括两个方面:意识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另一个是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

笔者走访了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和他们谈话探听到一些现代人的感情观。一位在海底世界打工的二十四岁的女士说:谈对象先看家里,有房有车没。不能说势利,只是觉得现在女生很现实。但是她们坚持只有富足的经济才能满足自己想要的生活。人在这个社会上真的不容易:买房、买车、应酬、还要有能力去维持好整个家。

在对同班同学共有20人做了填表调查,男生7人,女生13人。他们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这便是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

爱情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即是一种意识活动。与其他人类意识一样,它起源于物质,爱情从根本上源于人类男性与女性之间为生育后代而进行的物质性活动。其出现之后,就用来指导物质层面的活动。也就是说超越了两性为生育后代在纯粹肉体上的那种物质性交流,而是使得男性和女性在精神层面进行进一步的接触、交融和交汇,最终实现两性关系实现整体的和谐。从这个结论来说,只有真正实现了意识层面之上的精神交流才能称之为爱情。其目的如果用经济学的话讲,是物物交换,市场交易。作为大学生就应该树立积极的爱情观,不要将爱情观定位为以物质为基础的情感,那样的情感称不上是情感,只是一种交易行为。

大学生谈恋爱时,遵守恋爱道德的主要内容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举止文明,有分寸,不可随心所欲,无视社会公德;大学生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使青春更美好,更富有积极意义。正确处理恋爱挫折;在处理失恋的问题上,正确的态度是做到失恋不失德,失恋不失态,失恋不失志。以上才是笔者认为的正确的恋爱观。

推荐访问:大学生 论文 恋爱观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20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8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0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800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15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题目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3000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30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200字 大学生恋爱观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