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作文200字_我的第一次随行采访

  1989年8月的一天,经过繁复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得以在大学毕业后,跨进了广东教育杂志社的大门。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我青年时期的职业理想,而这一理想直接渊源于列宁。在我看来,列宁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家,他是我的青春偶像。时至今日,在我的书房里张贴的唯一肖像就是列宁的画像。他的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杰出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感召力,以及优秀的个人品格,在共产党人中都是无与伦比的。而更为有趣的是,列宁从海外流亡归来领导俄国革命,在填写职业时写的就是“新闻工作者”。因此,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梦想着能用手中的笔唤起民众,服务社会。如今,我有幸成为一名教育新闻工作者,在深感组织培养、领导栽培、命运眷顾的同时,也在心底里暗暗地告诫自己,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在教育新闻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做到脚步紧跟时代,俯仰无愧于心。
  《广东教育》编辑部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前身是《广东教育与文化》,第一任主编是著名作家秦牧先生。几经兴废,历尽沧桑,在社长兼总编辑刘达中(后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同志的主持下,杂志社终于迎来了她的全盛时期。作为编辑部的新兵,我最先被安排编发“教育文摘”“教育简讯”,活儿虽然简单,但我不敢怠慢,任务完成得总算差强人意。
  1989年10月9日,许任之厅长到汕尾市调研指导教育工作。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到陆河县现场考察,为第二年年初将在该县召开的全省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作准备。为此,需有一名编辑部的记者随行协助了解情况。大约由于上述机缘,刘达中社长指派我陪同许任之厅长一起前往汕尾。
  一个入行不到两个月的年轻记者,就有机会陪同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到基层调研,我既感到机会难得,又深觉诚惶诚恐。那天一大早,我就从广卫路省教育厅招待所步行到越秀中路省电影公司门口,等候许厅长。上午7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中午在惠东县教育局用完午餐后又继续赶路,先到海丰县教育局听取简要工作汇报,然后直接到汕尾市,入住阅海宾馆。晚饭由汕尾市市长彭禹贤陪同,晚饭后,市委书记陈远睦专程来访。例行公事完毕后,许厅长把我找去,交代此行的主要任务,要求我要注意收集陆河县如何抓教育工作的有关材料,并考虑从哪个角度切入,好好地总结该县抓教育工作的经验。大约许厅长感到我毕竟还是一个新手,就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当前广东教育的总体概况,以及如何写此类文章的窍门。许厅长的一席话,不仅使我消除了一路上的紧张感,体会到他威严中的亲切、温和中的敏锐,更使我有了宏观在胸、微观在握的清晰思路。回到房间,我再三体味许厅长的教诲,益感豁然开朗,启发殊深。
  第二天上午,在汕尾中学听取汕尾市城区教育工作汇报后,许厅长视察了汕尾市几所学校。午餐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陆河县――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先到陆河县河口职中调研,此时已经暮色四合,匆匆赶到县委招待所吃完晚饭后,在县委会议室由县委书记、县长作教育工作专题汇报,一直研究到深夜才歇息。
  一到陆河,我就按照许厅长的指示,进入了一种临战状态,开动了全息信息接收系统,一边认真听、用心记,一边细致看、反复想。甚至在晚上用餐的时候,也顾不上吃饭,留心倾听许厅长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饭桌上的漫谈或议论,只要涉及教育方面的内容,我都迅速记录在采访本上,深怕遗漏片言只语。
  第三天上午,许厅长又接连察看了陆河县,一路观看,一路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离开陆河的沙面公路上,伴随着车轮磨擦路面的沙沙轻奏,我的思绪在陆河县的教育情况与许厅长的指导意见之间缠绕、比较、深化、升华,回到广州,文章该怎么写,我已经心中有数了。
  这是我八年教育记者生涯中陪同许任之厅长的第一次随行采访。一周之后,我完成了四千多字的通讯《陆河人办教育,穷有穷着》呈报许厅长。许厅长认为该稿抓住了陆河穷县办大教育的基本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半个月后,由许厅长提名,我参加由陈锦铎副厅长带队,由人事处、计财处、督导室、勤工办和广东教育杂志社等处室派人参加的省教育厅工作队赴陆河蹲点调研。三个月后,全省危房改造现场会在陆河县召开,拙作经刘达中总编精心修改后在1990年《广东教育》第一期头条刊发,及时地配合了会议的召开,有效地宣传了陆河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后,我受杂志社领导的指派,每年都有若干次陪同许厅长到全省各地调研指导工作,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我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从政为文的启迪。而每有稿件撰写,刘达中社长必亲自修改,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人生苦短,聚散有缘。时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把我们一群激情洋溢的年轻人凝聚在《广东教育》的旗帜下,经由刘达中社长的教诲和指引,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广东教育改革和发展奋力鼓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杂志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艰辛探路。我们经历了由“牛论”到“鸟论”的蜕变,见证了杂志由发行10多万份到发行500万份的辉煌!在广东教育杂志社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的八年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年华,也是我人生中训练最多、受惠最多的时光,更是我人生中永远感恩、终生铭记的岁月!
  午夜梦回,深情绵邈。祝愿广东教育杂志社的事业老树新枝,再创辉煌!
  (2012年3月4日子夜写于羊城梅花村)

推荐访问:随行 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