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治疗【周维顺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介绍】

  关键词:大肠癌;中医药疗法;周维顺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0)11―0003―02
  
  吾师周维顺教授从医40余年,对肿瘤的研究颇有建树,尤其对大肠癌的治疗更有其独到之处。笔者有幸跟随周老抄方习医,受益匪浅,现将周老对大肠癌的研究及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周教授认为,在中医文献中虽没有大肠癌的病名,但有类似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情况见诸于“肠积”、“积聚”、“肠覃”、“瘕瘕”、“肠风”、“脏毒”、“锁肛痔”等病证中。大肠癌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于:本病多因外感邪毒、饮食失节、忧思抑郁、久病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气结痰凝,气、痰、瘀、毒互结而发生。其病机是脾胃虚寒,运化失常,痰湿内生,肝郁气滞,久郁化火,痰火胶结,气滞血瘀,在人体正虚、免疫功能低下时而终致气、血、痰、瘀、毒互结而成肿瘤。但本病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双亏、肝肾阴虚为多见,标实以湿热、瘀毒多见。
  
  2 辨证分型
  
  吾师根据辨证论治思想,临床上可以将大肠癌分为以下4种证型:湿热内蕴、瘀毒内阻、脾肾阳虚、肝肾阴虚。①湿热内蕴证,多因平素嗜食肥甘、辛辣之品,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则酿湿生痰,痰热内蕴。症见:腹痛隐隐,便溏腹泻,或大便不爽、便带粘液、脓血便、肛门灼热,恶心纳差,乏力倦怠,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②瘀毒内阻证,多因平素所欲未遂,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加之饮食不洁,误食腐败变质之品,则可见瘀毒内阻。症见:腹痛拒按,痛处固定不移或腹内结块,大便困难伴脓血,气味恶臭,面色晦暗,或肌肤甲错,舌暗红,有瘀斑、瘀点,脉涩。③脾肾阳虚证,多因平素嗜食生冷、肥甘或饮食不节、不洁,脾胃受损,久则脾肾气虚,气损及阳则成此证。症见: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大便脓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④肝肾阴虚证,多见于久病患者,症见: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3 治疗方法
  
  吾师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治疗大肠癌行之有效的方药。基础方:藤梨根15g,野葡萄根15g,猫爪草15g,猫人参15g,生炒薏苡仁各30g,灵芝30g,炙鸡内金15g,炒谷麦芽各15g,焦山楂30g,猪茯苓各15g。加减:湿热内蕴型加清热利湿药物:葛根15g,黄芩15g,黄柏10g,白头翁10g,败酱草20g等;瘀毒内阻型加活血化瘀,解毒通腑药物:当归15g,赤白芍各15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等;脾肾阳虚型加温补脾。肾,解毒化湿药物:党参15g,炒白术15g,半枝莲30g,吴茱萸6g,五味子10g;肝肾阴虚型加滋阴补肾,泻火解毒药物:黄柏10g,知母15g,生熟地各15g,龟甲15g,女贞子15g,等。周老认为,对放疗后的患者,治则宜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清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对化疗后的患者宜温补气血,健脾和胃,滋补肝’肾。如出现发热反应时则可酌加清热解毒之剂。
  
  4 典型病例
  
  李某,男,62岁,于2008年10月12日以大便脓血,腹痛1月余为主诉来诊。之前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查,诊断为直肠癌,并于5月21日行直肠癌根治术和乙状结肠切除术,病理报告:直肠中分化腺癌(溃疡型),约4cm×4cm,侵及肌层,伴有淋巴结转移(1+/8)(病理号:200815571),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药用CF0.2g第1~2d,5―FU0.5gBlus第1、2d,5―FU2.OCiv44h,艾恒针0.15g第1d)6次。此次就诊时症见大便粘液脓血,以粘液为主,1日8~10次,伴腹痛,肛门下坠感,大便时加重,潮热、盗汗,纳眠欠佳。发病以来体重减轻8kg,无发热,查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腹平软未扪及肿块,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服复方降压片血压控制可,舌红苔薄,脉弦细数。门诊胸片、腹部B超、肿瘤类、生化类等均未见异常。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痰湿瘀毒互结,肠络受损,大肠传导失职。于基础方加生地榆20g,槐花20g,侧柏叶15g,白及15g,白芍20g,知母15g,生熟地各15g,龟甲15g,女贞子15g,生甘草15g。服药15d后已无脓血便,腹痛明显缓解,潮热、盗汗亦明显缓解,饮食增加,体重增加1kg,半月后复行原化疗方案6次,同时口服中药,大便脓血、潮热、盗汗未再出现,门诊口服中药至今,并定期复查,病情稳定。

推荐访问:教授 治疗 经验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