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理论内涵与建设路径

张俭民 易諝璇

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理论内涵与建设路径

张俭民1易諝璇2

(1.湖南科技学院 教学质量管理处,湖南 永州 425199;
2.湖南农业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推进新文科建设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高教强国的需要,又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新青年的需要,还是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相对于传统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强调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构建新体系,为社会培养新人才,是对传统文科的变革和创新。要着力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文化价值引领作用;
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金专”;
夯实课程体系,建设“金课”等三个方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建设;
战略意义;
理论内涵;
建设路径

2020年11月,我国教育部在山东省组织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正式打响了新文科建设的“第一枪”。当今世界已经步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进程之中,大数据、虚拟技术、物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正在崛起,我国能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独占鳌头,关键在于我国高等院校能否在工、农、医、文等主要领域构建新时代所需要的教育新体系,能否培养出适应和引领新时代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而新文科建设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进新文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高教强国的需要,又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新青年的需要,还是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

(一)新文科建设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高教强国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充分展现了教育强到人才强、科技强、国家强的方向特征[1]。由此可以看出,打造高水平的教育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教育部推进新文科建设就是为了全面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了服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了培养出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是强国兴国的“战略武器”,其目的在于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文科类学科占比所有学科的三分之二,并且超过半数以上的学生都在学习文科类专业[2]。由此可见,新时代文科教育的振兴决定了高等教育的振兴发展。推动高教强国建设,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是新文科建设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二)新文科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新青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阔步向前。步入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越来越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不断丰富,坚定文化自信的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新文科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理论内涵等都着力强化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新文科建设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倡导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教师把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科交叉融合的适应力和创新活力,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和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文化自信这种精神一经形成,就能成为各种认知实践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灵魂。首先,《新文科建设宣言》的颁布,更能体现国家对于培养民族文化自信、自豪的高度重视。其次,接受过新文科教育熏陶的时代新人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成为全民族的潜意识[3]。最后,在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新时代青年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新文科建设就是要着力教育培养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不断增强文化的自信心,自觉运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灌输灵魂,启迪思想。高等文科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和培养青年自信、自豪和自主的主渠道,直接履行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核心思想,全力培育拥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文科教育人才,这是新文科建设全力以赴的行动自觉。

(三)新文科建设是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潮流接踵而至,各种社会问题日益错综复杂,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过跨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来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和解决复杂问题,因而,促进学科交叉融通发展是新时代文科建设道路上的必然选择。新文科是对传统文科的创新发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知民爱民、知国爱国和扛起民族复兴大任之旗的新时代人才。为了应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新文科教育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新文科还要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科学派。新文科强调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来适应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在互联网、5G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新文科要充分利用情景仿真、虚拟技术等新技术来提升科研成果的信度和效度,推动已有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通过现有的网络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交流,为新文科的发展赢取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新文科要更深层次地消除学科专业阻碍,拉近文科专业之间的距离,使之深度融合、交叉融合,将当地信息技术和先进理念融入新文科教育,实现自我的推陈出新、改弦更张,新文科建设势在必行。

对于我国而言,新文科建设不仅是世界文科变革的一部分,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相对于传统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强调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构建新体系,为社会培养新人才,是对传统文科的变革和创新。

(一)新文科建设强调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构建新体系

新文科建设需要明确新概念、新核心、新定位、新目标、新理念,构建展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声音的教育新体系。构建教育新体系既要植根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又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有意义、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为新时代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提供坚实理论基础和强大精神动力;
构建教育新体系既要尊重不同学科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保持学科本身的灵魂,又要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之间生态发展,为中国繁荣发展提供有担当、有学识、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
构建教育新体系既要做好当前学科专业的优化和提升,又要加快各专业课程间的交叉融合,为高等教育增设新专业、培养新人才提供有效保障;
构建教育新体系既要突破传统的学科评价方式,破除“唯分数论”,又要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两手抓”,为教育公平和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文科建设强调为社会培养新人才

2017年,美国的HiramCollege提出了“新文科”的概念,主要指对传统文科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重组,实现文科理科的相互交融,破除二者之间的壁垒,也就是在现有的哲学、汉语言、文学等学科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为党和国家培养时代新人,要培养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人,培养弘扬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创新中国理论的人[4]。我国高等院校要把握好《新文科建设宣言》的理论内涵和核心要义,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成果,将新技术运用到学术研究中、课堂教学里和人才培育上。人才质量的提升是新文科建设的最终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是检验新文科建设成果的最有效标准。新文科教育要从“填鸭式教育”向“主动学习型”转变,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和学会创新,要以高大格局、广阔胸怀、渊博学识、国际视野以及实践能力强为目标,为社会培养应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国际竞争的新时代人才。

(三)新文科建设强调对传统文科的变革和创新发展

这里涉及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的关系问题。在新时代变革中,文科问题尤其引人关注。我们必须注意到,新文科并不是对传统文科的全盘否定和替代,而是基于新时代发展背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传统文科完成了其担负的历史使命;
新文科的出现,既是对传统文科存量延展,又是时代给予的新机遇。[5]传统文科存在自主创新不足、活力不足,以及在教育目标、办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新文科的出现不仅仅是对传统文科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的纠正,同时也是对传统文科的变革。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出现了人工智能、5G时代、VR技术等新型产业。如金融与通信技术、汉语言与大数据等各类学科之间的交融越来越多,不仅在文科内部的交叉越来越多,文理之间的融通也频繁起来,原来各学科独立发展的模式正在被新时代慢慢淘汰。所以新文科也是对传统文科的内在创新,而且这种源于内部的革新较之于外部的变革,要更加彻底、更加迫切[6]。

(一)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高校要充分发挥新文科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放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挖掘各门课程真善美的育人元素,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和文化修养,着力培育能够切实扛起民族复兴大任这面旗帜的新时代文科人才。这里所说的价值引领是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的繁荣发展、时代的前进步伐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来促进教学的知识性与价值性双协调、双融合。在新文科建设中,高校要以其培养目标为出发点,结合文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全方位、多层次的把握好学生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基本道德修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添砖加瓦。

(二)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金专”

高校要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新需求,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潮流和产业升级的新形势,积极促进大数据、虚拟技术、物联网、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学科、专业课程之间的深度交叉和融合[7];
要把握时代发展机遇,积极建设新文科融合专业,同时提高原有文科专业、文科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工农医四大学科的改革创新和交叉融合;
要打造文科“金专”,突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特色导向,培育专业办学特色,不断优化文科专业结构,引领带动文科专业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着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夯实课程体系,建设“金课”

课程是新时代文科教育建设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之一。高校要夯实好新文科建设的课程体系,不断促进教育教学内容的完善更新。新文科建设提出建设“金课”这一新理念,就是要构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课程体系,就是要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复合知识,就是要提高学生把握时代潮流,经世致用的能力。新文科的课程体系要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设各学科内部专业交叉融合课程,培养学生对跨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建设“金课”就是要优化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等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的设置,突破传统的课程思维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理念,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创新协同的思维、绿色共享的内容[8],大力推动新文科课程体系的建构,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的“金课”。

新文科建设如今作为热门话题,也是教育界不可逆转的潮流。新文科的“新”是创新的“新”,同时新在学科之间的融合交叉的情形愈演愈烈,新在知识生产的模式,新在适合国情发展需要,体现国家特色[9]。新文科这一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体系中对于人才培养改革方案的一次全新的蓝图构造。新文科应该是一个坚定文化自信、强化价值引领作用,利用新概念、贯彻新理念、兼并新学科,结合新技术,引进新资源、发挥新手段、打造新载体新平台,将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意义、理论内涵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为新时代育新人构建一个“金体系”。

[1]朱旭东,刘丽莎.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高质量教育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1):33-39.

[2]张俊宗.新文科:四个维度的解读[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3-17.

[3]吴岩.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的讲话[Z].光明校园传媒,2019-06-26.

[4]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75-83.

[5]马世年.新文科视野下中文学科的重构与革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8-21.

[6]安丰存,王铭玉.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11):5-14.

[7]金祥荣,朱一鸿.新文科建设:背景、内涵与路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1):18-21.

[8]黄震方,黄睿,侯国林.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本科课程改革与“金课”建设[J].旅游学刊,2020(10):83-95.

[9]王欣,陈凡.角度、深度和温度——新文科背景下价值引领与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J].外国语文,2021(6):16-22.

2022-01-10

湖南科技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委托项目“高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KYJ 2021052)。

张俭民(1974-),湖南永州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与方法、高等教育社会学。易諝璇(199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原理。

G642

A

1673-2219(2022)01-0074-03

(责任编校:潘雁飞)

猜你喜欢 文科时代建设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中学生博览·文艺憩(2020年3期)2020-08-14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求学·文科版(2019年6期)2019-06-12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当代陕西(2019年5期)2019-03-21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求学·文科版(2018年7期)2018-05-14《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人大建设(2017年7期)2017-10-16孙文科东方艺术·国画(2016年1期)2016-11-16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推荐访问:建设 路径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