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根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中关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供大家参考。

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2012年)》,根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中关于开展“上海市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以下简称“流派基地”)建设工作的部署,为规范推进该项目,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意义

  本方案所指“海派中医流派”,是指在上海近现代开放、发展过程中起源或发展、成熟于上海地区,具有某种特定医学风格,或以某一诊疗技术、特色技法的传承发扬而构成的医疗活动或医学现象。该流派应具有独特的学术思想或学术主张,有独到临床技艺和诊疗特色,有较为清晰的学术源流、传承脉络和一定的历史影响及公认度。

  上海曾经流派云集,在近代医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一大批社会公认的中医流派都曾名噪一时、独具特色、疗效显著、影响深远,共同促进了上海近代中医学术繁荣和临床优势的发挥。但目前海派中医流派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受到体制机制、传承模式、医疗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一些流派诊疗阵地日益萎缩,其特色学术思想、特色技术传承乏人乏术,其优势专长正趋于淡化和消亡。对海派中医流派的抢救性、保护性、传承性研究与弘扬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是该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将为推动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加快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促进海派中医流派特色的发扬,提高上海的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设思路

  “流派基地”建设要遵循中医药学发展规律,瞄准国家和上海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顺应行业发展需求,以增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1-

  根本宗旨,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要求,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组织先导,以弘扬海派文化精神为基础,以发展学术、传承技术、培养人才为重点内容。坚持学术内涵建设,挖掘和提高各流派学术特色和技术专长;坚持传承人才培养,着力夯实流派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坚持立足服务临床,重视研究成果的临床推广应用;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促进流派学术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目标

  将阶段性目标(首期三年)与中长期目标相结合,建设、发展一批学术底蕴深厚、特色技术鲜明、临床疗效显著、人才梯队完备、群众影响广泛的中医特色流派。形成一批优秀研究成果,培育一批拔尖传承人才,打造一批优秀传承团队,推广一批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形成一批创新性流派传承基地。成为体现海派特点、时代特征、上海水平,凸显示范引领作用的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基地。

  四、建设要求

  首期遴选若干具有较长历史,临床具有明显特色优势、疗效显著,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的中医流派,开展“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建设。最终建成的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应具备以下五大能力:全面系统继承本流派学术内涵的学术传承能力;对本流派优势病种进行临床优化的创新研究能力;运用本流派特色技术的临床诊疗能力;对本流派优势病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力;建立开放创新、合作共享的协作机制,促进流派传承创新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建设任务

  (一)完善“流派基地”设施设备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设备等资源,建设完善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必需的场地与设施设备,其中包括“流派基地”研究中心建设、资料阅览室(或档案室)建设、重点专科专病病房建设,根据需要开展门诊及培训示教观摩室建设。重视“流派基地”流派文化设计与布局,着重学术与临床研究所需的软硬件设备配套建设,打造可持续开展流-2-

  派学术与临床研究的条件,为流派的持续、深入传承发展夯实基础。

  (二)开展流派学术传承研究

  每个“流派基地”认真总结梳理流派历史渊源、传承脉络、历代传人;收集学术著作、医事医话;归纳提炼学术思想;发掘其临床经验、优势病种、特色技术;探索流派学术观点的突破和创新。

  (三)开展流派优势病种研究

  根据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成果,每个“流派基地”对2-3个流派优势病种进行临床优化研究,形成优势病种临床研究优化方案、培训计划、推广应用方案,开展流派新优势病种的研究工作。

  (四)推广应用流派特色诊疗技术

  每个“流派基地”以代表性传承人或主要传承人为主体,开设专科专病门诊,努力发掘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积极开展临床合作,将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应用到其它机构的专病专科门诊;组织力量开发一种以上流派特色制剂、中药新药或流派特色诊疗技术;开展流派特色技术推广示范点建设工作。

  (五)加快流派传承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流派内跟师临床,总结流派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强化传承人才临床诊疗能力;通过参加流派传承培养项目,强化流派传承人才学术传承能力;通过参加高端人才研修项目,强化团队建设能力;创新培养机制,鼓励跨流派、跨地区、跨学科协作,开展流派间相互学习交流,提升流派传承人才学习借鉴创新能力。

  (六)组织开展海派中医文化宣传

  与上海市中医药博物馆合作建立“海派中医流派展示室”,积极搜集流派文物、史料;在原有基础上做大做好“海派中医论坛”的开放平台;结合基地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建设海派中医网站;积极开展平面媒体及影视媒体宣传,探索流派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宣传的有效模式。

  (七)建立健全项目建设运行机制

  探索建立健全以“严密组织、严格管理、严谨论证、考核验收”-3-

  为基本要求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以“科学前瞻、开放多元、权威可行”为重点的项目专家咨询机制;以“客观公正、科学权威、激励约束、反馈整改”为基本要求的项目绩效评价机制;以“立足长远、科学规范、协调发展、模式创新”为基本要求的政策保障机制。

  六、预期成效

  (一)学术研究

  1、梳理流派传承脉络;

  2、总结流派学术思想或观点;

  3、探索流派临床特色的形成规律;

  4、建立流派特色技术诊疗方案

  5、出版流派学术专著;

  6、公开发表流派学术研究相关论文10篇以上;

  7、承担与“流派基地”建设相关2项以上局级及以上课题。

  (二)临床研究

  1、完成2-3个流派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挖掘建立1-2个新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应用本流派特色技术诊治率达80%以上,疗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3、研发本流派特色制剂、中药新药或诊疗技术1种以上。

  (三)人才培养

  1、形成拥有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传承人和后备传承人的学术团队;

  2、培养符合本流派学术特色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2名;

  3、组织流派传承骨干参加国内相关学术交流和研修项目。

  (四)推广应用

  1、流派特色经验在协作组或合作单位及2家以上其它单位进行交流推广应用,初步完成2-3个流派技术推广示范点建设;

  2、每年组织1次及以上的市级以上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和流派技术推广培训项目;

  -4-

  3、完成工程项目网站及“流派基地”网页建设。

  (五)文化宣传

  1、组织拍摄流派宣传影视资料,开展“流派基地”建设宣传;

  2、在平面媒体开展“流派传承研究”宣传;

  3、各“流派基地”召开3次流派文化技术研讨会或论坛。

  (六)文化建设

  1、初步建设完成“海派中医流派陈列室或展示厅”;

  2、项目办公室每年召开一次“海派中医论坛”。

  (七)机制建设

  1、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2、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

  3、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4、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

  七、阶段任务与考核

  2011年11月上旬—试点项目申报;

  2011年11月下旬—评审立项;项目建设方案论证,提交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预期成效;

  2012年5月—阶段考核;

  2012年6月—全面启动其它流派传承研究基地申报;

  2012年7月--评审立项;项目建设方案论证,提交明确的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预期成效;

  八、组织管理

  (一)

  组织保障

  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负责成立“上海市中医药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流派基地”项目建设的组织、决策、实施;成立“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建设流派范围,项目申报立项、考核、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工程办公室”(以下-5-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基地建设方案 传承研究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 建设项目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