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5-2333-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当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发生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供血区域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性损害,形成不可逆坏死时,即形成AMI。AMI临床表现为剧烈而持续的胸骨后疼痛、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等,护理人员如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就可以及时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治愈率,现将我科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88例,男58例,女30例,年龄48~84岁,平均66岁,其中治愈68例,好转12例,死亡8例。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首先稳定患者焦虑恐惧、精神高度紧张的情绪,避免患者因各种原因引起烦躁不安、顾虑较多而导致不良后果。护理人员应热情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做好各项解释,让患者心理上有安全、依赖感。另外还应迅速准确熟练给予各种应急措施,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中接受治疗和护理。
  2.2绝对卧床休息:急性期,尤其是第一周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多采取平卧,感觉累时由护理人员轻轻搬动更换体位,大小便均在床上进行,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2.3 止痛治疗: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呼吸困难程度、血压、心率、神志、周围循环、尿量的变化。我科一般用罂粟碱30 mg,安定10 mg肌肉注射,如不缓解再用度冷丁50~100 mg肌肉注射,4~6 h根据疼痛情况可重复使用,但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呼吸情况,慎防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的发生,并随时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
  2.4 心电监护:AMI患者在急性期病情易多变,而且死亡率较高,故应24 h心电监护,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心电波的动态变化,同时监测血压,呼吸情况,并随时记录,如有异常应立即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疗和护理。
  2.5 吸氧: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AMI急性期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4~6 L/min,3~5 d后流量可逐渐减至3~4 L/min,以后可根据病情,采取低流量或间断给氧,注意保持吸氧管清洁与通畅。
  2.6 用药观察:抗凝治疗应用尿激酶、降纤酶等可出现出血反应。观察血压、凝血时间、皮肤黏膜、出血点、尿与粪便颜色,如有可疑出血情况,应留标本送检。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输注时应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如引起头痛、心率加快、面色潮红、低血压,可以使用输液泵和微量泵泵入,使输液和药物更精准,并定时测血压。
  2.7 饮食护理:卧床患者由于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低下,给患者清淡、富含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低盐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蛋羹、豆浆、米粥、蔬菜等,应少食多餐,忌饱餐和饥饿,避免刺激性食物,忌饮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
  2.8 保持大便通畅:是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鼓励患者多食蔬菜和水果,排便时患者不可用力过猛,养成每日排便1次的习惯,未排便可给予番泻叶泡水饮用,有便秘可用开塞露通便,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2.9 预防感染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AMI患者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要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鼓励患者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褥疮的发生。
  2.10 出院指导:出院时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少量多餐,避免饱食、便秘;禁忌烟酒,适量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定期到门诊复查心电图。
  通过急性AMI的护理我们体会到:(1)就诊时间越早,心肌坏死面积就越小,疼痛程度时间也会减少;(2)入院后及时治疗,尽早控制疼痛,减少并发症;(3)密切观察病情,尤其是心率的变化,提高治愈率;(4)卧床休息,减少家人探视次数、时间;(5)食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性情平稳。通过一整套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缩短了平均住院日,促进患者更早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收稿日期:2008-03-25

推荐访问:心肌梗死 护理 患者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