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静脉自控镇痛时的剂量选择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吗啡持续静脉推注用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90例开胸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吗啡0.02 mg/(kg・h);B组:吗啡0.03 mg/(kg・h);C组:0.01 mg/(kg・h)吗啡+0.02 μg/(kg・h)芬太尼。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吗啡进行静脉自控镇痛。结果 吗啡+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最好,不良反应最少。结论 吗啡+芬太尼联用是比较理想的术后镇痛方案。
  【关键词】 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剂量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肿瘤医院麻醉科我们采用百特公司生产的静脉自控镇痛输注系统持续给药用于术后患者镇痛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开胸术后患者,年龄30~70岁,ASAⅠ~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疾患,肝肾功能正常,术前2周内未使用任何镇痛药物,术后镇痛治疗采用一次性非电力静脉自控输注泵,流速为2 ml/h,容量为100 ml,根据每小时每公斤体质量所输注的吗啡量的不同,采用随机方法把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吗啡0.02 mg/(kg・h),加生理盐水至100 ml配成50 h用量。B组:吗啡0.03 mg/(kg・h)加生理盐水,配法同A组。C组:吗啡0.015 mg/(kg・h)+0.02 μg/(kg・h)芬太尼,加生理盐水,配法同A组。
  1.2 麻醉方法 全部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 g,东莨菪碱0.3 mg或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异丙酚1 mg/kg,芬太尼12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麻醉维持:异丙酚TCI(10-8-6方案),芬太尼23 μg/(kg・h)。阿曲库铵0.4 mg/kg 维持肌松,间断静脉推注。手术结束后,静脉推注芬太尼1 μg/k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将静脉泵连接于前臂静脉,送入ICU病房。
  1.3 镇痛评估 0级无痛,Ⅰ级轻度疼痛,Ⅱ级中度疼痛,Ⅲ级重度疼痛。由患者自己对手术后50 h内疼痛感受进行评估:0为优,Ⅰ为良,Ⅱ为差,Ⅲ为镇痛无效或失败。由ICU病房医师负责观察管理,并于安装镇痛泵后每6 h测定1次,记录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同时注意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数据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见表1,不良反应见表2。
  
  A组镇痛优良率较低(30%),原因是吗啡用量偏小;B组、C组优良率分别为66.7%、83.3%,但B组吗啡用量较大,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和C组;C组镇痛效果优于B 组和A组,且不良反应较小。
  
  3 讨论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后患者呼吸、循环的稳定及减少术后并发症[1]。吗啡作为一线镇痛药物其镇痛效果已得到肯定,但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新型的镇痛方法――患者自控镇痛(PCA)取代了陈旧甚至落后的传统方法,它的给药符合镇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原理,可以迅速达到个体化给药[2]。
  PCA根据按时止痛用药原则,持续给予一定剂量的镇痛剂,同时由患者自己按需控制小剂量使用镇痛药,以处理一些暴发性疼痛PCA技术结合深静脉长期留置术,既加强治疗效果,又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经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是癌性镇痛的一个好方法。
  为增强止痛药效果或减轻不良反应,建议尽可能综合应用辅助药,加强镇痛效果以及配合其他止痛方法和给药途径[3]。本文研究表明,B组和C组的镇痛效果较A组好,但C组最佳,并且大大减少了吗啡用量,所以不良反应最小。我们认为,术后镇痛可用吗啡+芬太尼联用,但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适当增减吗啡用量。
  
  参考文献
  1 王祖谦.硬膜外麻醉与镇痛对术后转归的作用.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7,18:283.
  2 Ripamonti C. Bruera E.Current status of patient-controlled an algesia in cancer patients.Oncology,1997,11:373-386.
  3 谷焰,黄晓波,齐国华,等.患者自控镇痛在癌性镇痛中的应用进展.四川医学,2002,23(2):203-2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吗啡 镇痛 剂量 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