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对职业性危害的自身防护_护士职业防护ppt精简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22-3448-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ICU护士严格的自身防护不仅可以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健康,还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危害因素
  
  1.1 感染的危害:目前,血液传播疾病给工作人员造成的威胁已被重视。ICU护士每天接诊未完全明确诊断,不同病种的病人,其中有传染病人,ICU护士经常在病人各项辅助检查缺乏的情况下便对其进行处置和抢救,并且抢救过程中,有时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最引起人们重视的是病毒感染,特别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在有创操作中因经皮暴露造成感染和针刺损伤[1]。
  1.2 环境因素的危害:ICU病房内有很多仪器,可引起噪音。吸引器的工作声、心电监护仪及呼吸机的报警声,为病人躁动所致的嘈闹声等。躁音不仅对人体听觉系统有明显损伤,对心血管系统同样具有损害作用。它使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对内分泌系统也有影响,使人烦躁,精力分散,工作中容易出错。此外,由于ICU病房病种多,空气中含有多种病原微生物。
  1.3 射线损伤的危害: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要进行X线机摄片及CT检查。有资料表明,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致畸[1]。
  1.4 心理因素:ICU是医院急、危、重病人集中处,病种复杂,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ICU护士不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同时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医护关系、护患关系。在ICU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在工作中稍有偏差,易产生冲突。护士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还必须冷静、平和、仔细的处理问题,压抑自身感受,巨大的压力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防护措施
  
  2.1 感染的防护
  2.1.1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危害,ICU护士要提高自我防护的认识,主动接受更多关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知识,了解各种病毒的转播方式,使自己知道采取必要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对急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一律按阳性对待,并检查自己手指或皮肤。如有破损应保护好破损皮肤,避免开放性创口被患者的血液污染。
  2.1.2 严格认真洗手,加强防护用具的使用:在防护措施中,洗手和戴手套是最常用的。研究表明,将双手涂满肥皂,搓洗15~30秒,流水冲洗后纸巾擦干,可清除80%的一过性细菌[2]。接触有感染性血液或体液时,要戴好防护用具,这些不但可以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尽可能戴手套一次性完成病人的所有操作,摘除手套后严格认真洗手。必要时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
  2.1.3 防止意外损伤:在工作中尽量避免意外针刺伤、刀割伤。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主要危害是针刺损伤占80%,而通过黏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感染的仅占10%[3]。加强宣传教育,改变其危险的工作行为。如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从针栓上分离或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等应丢弃到专门锐器盒里。若不慎刺伤,应立即挤出血液,用2%碘伏消毒伤口。
  2.2 环境因素的防护:每日打开门窗采用自然风通气。实验证明,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最初30分内菌落可减少77.3%~79.3%,75分内可减少96.4%~99.5%[2]。同时每日应用紫外线照射30~60分,每天3次。每月行空气检测1次,减少空气中细菌密度,减少病菌的传播。工作中尽量减少噪音,操作迅速、轻柔。各种设备要定期检查,使用润滑剂等。护士要熟练各种仪器的性能、操作方法,掌握病人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要在各种仪器报警前,及时给予处理。
  2.3 射线损伤的防护:在摄片、摄CT过程中,护理人员暂时回避。因病人病情需要不可能回避时,应穿防射线的防护服。
  2.4 减少和避免生理、心理性疲劳:要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要热情、关心、体贴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减少和避免工作中的压力。要培养健康的情绪,促使护士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 周春琴,扬小立.手术室职业性危害及护士的自身防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0.
  [2] 魏红云,陈土珍.职业因素对急诊护士健康影响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3,9(12):961.
  [3] 洪学仁,邓艳辉,蔡太生.护理人员操作中被针头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6):449.
  收稿日期:2008-06-17

推荐访问:职业性 护士 危害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