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血56例疗效观察]青春期功血

  关键词:从肾论治;青春期功血;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2-0024-02
  
  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是指青春期女性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不完善,引起生殖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子宫异常出血,属于中医崩漏范畴,或称室女崩漏。多发于初潮1~2年,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量时多时少,多时如注,少时淋漓不净,流血时间较长,常继发贫血。西医通过性激素止血、人工周期等方法进行治疗,短期内能够改善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对56例青春期功血从肾论治,采用益肾固冲汤为主方,并根据月经周期分两阶段随证加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56例,年龄12~25岁,平均1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 a,平均1.6 a。
  1.2 诊断标准 (1)符合《中华妇产科学》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2)症状:经乱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净,或停经数月又暴下不止,经色淡红或淡黯,质稀,面色晦黯,肢冷畏寒,腰膝酸软,纳呆神疲,舌质淡胖或有齿印,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3)检查:所有病例经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疾病,且基础体温呈单相。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方益肾固冲汤 生地20g,淮山药20 g,白术10 g,丹皮10g,白芍12 g,黄芪30g,山茱萸12 g,党参15 g,菟丝子15 g,枸杞12 g,炙甘草10g。
  2.2 第一阶段(为月经期) 急则治其标,治以“塞流”为主,辅以“澄源”,以益肾固冲汤加止血药。经期出血多色鲜红者加乌贼骨30 g,牡蛎30 g,地榆炭15 g,生三七粉10 g(药汤吞服);出血量多血色淡者加阿胶15 g(烊化另服),炙升麻6 g,血余炭10 g,炮姜炭6 g;血瘀夹块者加炒蒲黄30g,五灵脂10g;出血少、淋漓不净者加益母草15 g,赤石脂30 g,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剂,3~5 d为1个疗程。血止停服。
  2.3 第二阶段(为月经干净至行经前期) 以益肾固冲汤加益气养阴生血之品以”澄源、复旧”,用益肾固冲汤加女贞子15 g,当归15 g,川芎10 g,制首乌15 g,川续断15 g,酸枣仁20 g。若畏寒腹痛加炙艾叶10g,巴戟15 g,制香附12 g;纳少、大便稀溏加补骨脂10g,干姜10g,砂仁10 g。月经中期酌加丹参15 g,枳壳10g,促进排卵;若属多囊卵巢综合征,酌加三棱15 g,鳖甲10 g。水煎服,每天3次,每日1剂,15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1~5 d血止,3个月内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显效:7 d内血止,3个月内周期接近正常,3个月内经量明显减少,经期7d以内;有效:止血时间7d以上,3个月内周期基本规则,但不稳定,经期7d内,经量有所减少,但仍偏多;无效:经量、周期均无好转,需改用其它方法治疗。
  3.2 治疗结果 治愈28例(67.86%),显效12例(21.43%),有效4例(7.14%),无效2例(3.57%),总有效率为96.43%。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16岁,学生,于2009年3月22日初诊。主诉:近半年左右月经量多、过频,2009年3月12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行经10d未净,经色鲜红夹血块,伴有头晕、疲乏,面色苍白无华,心烦失眠,口干苦,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滑数。患者初潮年龄15岁,素禀不足,经期延后或2~3月一行,经量多少不等,一般7 d干净。近来学习紧张,压力较大,出现上述症状。检查:Hb 6g/L,性激素六项检查结果,雌二醇和孕酮均偏低,腹部彩超提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曾予西医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效果不佳,请求中医治疗。诊断:(1)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室女血崩);(2)多囊卵巢综合征(�瘕)。中医辨证:肾脾两亏,冲任不固。治法:益肾固冲,补气养血。方药:益肾固冲汤加乌贼骨3。g,牡蛎30 g,地榆炭15g,炒蒲黄30g,生三七粉10 g(药汤吞服);3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3月26日):诉服药第3剂时血止,但仍失眠,心烦,腰酸,查舌红,少苔少津,脉细数。调方治疗:益肾固冲汤加女贞子15 g,当归15 g,川芎10 g,制首乌15 g,川续断15g,酸枣仁20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4月6日):上述诸症好转,舌红,苔薄白,脉弦虚数,方药:原方加阿胶珠,熟地,砂仁加强益阴补血之力。5剂,每日1剂水煎服。四诊(4月12日):月经来潮第2 d,经量较以前略有减少,无血块,嘱于月经第4 d始服一诊方3剂。五诊(4月18日):月经7 d干净,无自觉不适症状,予益肾固冲汤加川芎、当归、首乌、酸枣仁,5剂。每日1剂水煎服调理。
  3个月后随访,父母告知,复查Hb llg/L,B超声像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明显好转,月经周期规律,2 a内随访再无复发。
  
  5 讨论
  
  西医认为青春期功血是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功能未成熟,与卵巢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周期性调节,尤其对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存在缺陷,垂体分泌促卵泡生成素呈持续低水平,卵巢中虽有卵泡生长和雌激素分泌,但雌二醇水平不足以触发促黄体生成素高峰而导致无排卵,成批卵泡发育至一定阶段即退变为闭锁卵泡。子宫内膜在持续雌激素作用下出现不规则剥脱,出现淋漓不断子宫出血,其治疗方法主要为雌激素止血,同时纠正贫血,其后用人工周期疗法调节月经,通过雌孕激素对中枢的反馈作用达到治疗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崩漏的发病机制与肾、肝、脾三脏有关,笔者认为室女崩漏与肾的关系最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主胞宫而藏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谓:“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行坏而无子也。”阐述了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和生殖能力有直接的关系。月经的产生是肾气盛、天癸至、冲任二脉通盛作用于胞宫的结果。气血是产生月经的物质基础,五脏之中肝藏血、主疏泄,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肝肾二脏的关系是肾水生肝木,肝为肾之子,体阴用阳,肾阴不足则肝失濡养,肝阳上亢,疏泄太过,导致“阴虚阳搏谓之崩”(《素闻・阴阳别论》);脾肾二脏的关系是,脾的正常运化依赖先天肾阳的温煦,肾阳虚则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固摄无权而致崩漏;冲任二脉对月经的产生起枢纽、调节等作 用,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而肾主胞宫故冲任之本在肾。由此可见,中医月经生理中尤以肾的作用最为重要,正如《傅青主女科》云“经水出诸肾”。
  青春期少女若先天禀赋不足,天癸初至,肾气稚弱,冲任未充,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导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而致肝不藏血;或情志刺激,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导致月经非时而下,淋漓不净;或因肾阴不足,水不济火,引起心火偏亢而致血热妄行;或因大病久病,导致脾肾两虚,封藏失职,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而致崩漏;可见,崩漏一证虽是气血同病,因果相干,多脏受累,但“肾虚为致病之本”(《内经》)。可见青春期功血是女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而“肾精未实、肾气未充”,不能固摄经血,或“阴虚阳搏”而致经血“非时而下”导致的“崩漏”之证。且笔者认为,偏亢的肝阳和心火随着大出血或长期失血,气随血耗,阴血大伤,阳随阴泄,“火”亦随之而微,故“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因此治疗青春期功血关键在于益肾阴,固冲任,自拟益肾固冲汤重在滋肾养阴,益气固冲,使肾阴足则木得水涵,水火相济,无需清热而“火”自平,血自归经;冲任得养而固摄有权,则血循常道;血止后侧重益气养血,脾肾双补则气血生化有源,胞宫按期充盈,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方中以生地为君,大补肾阴,滋阴清热,正如《本草求真》谓“阴微阳盛,相火炽强,来乘阴位,日渐煎熬,阴虚火旺之症,宜以地黄滋阴退阳”。山药人脾肾、冲任,能补肾健脾固冲;淮枣皮益肾阴固冲任;枸杞、菟丝子滋肾补髓,温润填精,同为臣药,佐以白芍养血平肝,辅枣皮平补肝肾,黄芪、党参、白术补脾益气,培元固冲,辅山药脾肾双补以滋化源,气旺而血自生,气充则摄血有力;丹皮人血分,凉血行滞为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肾固冲,益气摄血之功。
  结合“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将“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结合起来,经期出血多时,塞流不忘澄源,非澄源则流无以塞,源本既得澄清,其流自能遏止,以益肾固冲汤酌加止血药,根据临床症状的寒热虚实,选加海螵蛸、牡蛎能温敛固涩血海;阿胶甘温填精、补血止血;五灵脂、乌贼骨活血祛瘀、收敛止血;全方补中有涩,止中有行,补而不留瘀,止而不留邪,使气血生化有源,统摄有权,血循常道,
  血止后,复旧不忘澄源,以益肾固冲汤酌加女贞子、酸枣仁、制首乌加强益肾固精,养阴益肝,当归、川芎合生地、白芍共奏四物汤补血养血之功,《景岳全书》指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因此后期治疗于益阴药中加入温阳之川续断,川续断人肝肾兼有疏通之功,配合枸杞、菟丝子温阳固冲,配合丹参、枳壳促进排卵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据现代药理研究,川断、菟丝子有黄体酮样作用。
  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学业繁重,用脑过度,精神压力较大,青春期功血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用益肾固冲汤治疗,标本兼顾,治病求本,疗效满意。

推荐访问:青春期 疗效 观察 功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