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看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的发展

[摘 要]十月革命前,列宁曾痛斥俄国政府实行的书刊检查制度,认为书刊检查制度完全束缚了国民的思想、自由,人民丧失了监督国家的权力,并以西方的出版自由为榜样来领导俄国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通过报刊等进行反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不得不实行书刊检查。其实,早在十月革命前,俄国人民就书刊检查制度的施行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和讨论。19世纪初期,年轻的亚历山大一世决心重新开创叶卡捷琳娜时期的“开明盛世”,发展俄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然而,俄国施行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也与亚历山大一世的“雄心抱负”相互矛盾。因此,实行什么样的书刊检查制度成为亚历山大一世必须要面对和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最终,在亚历山大一世的主导下,经过俄国各界人士的讨论、建议,俄国政府于1804年7月颁布《书刊检查条例》,史称《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但是好景不长,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后期,该条例基本被废除,书刊检查制度开始愈发严厉、苛刻。虽然所处的时期不同,列宁和亚历山大一世也都看到书刊检查制度对于俄国发展的危害,但是却始终无法根除。为何《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在俄国施行不了?为何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发展如此之快?从分析该条例的施行中,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列宁时期苏俄发展书刊检查制度的缘由所在。

[关键词]书刊检查;《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列宁时期;亚历山大一世

[中图分类号]G2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2-0151-04

十月革命后,俄国书刊检查制度并没有随着沙皇王朝的灭亡而消失。相反,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书刊检查制度逐渐成为苏俄政府进行国内革命、战争以及建设的有力武器。纵观苏联历史,书刊检查制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是维护苏维埃政权的坚定捍卫者。

一、《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和列宁时期的书刊检查制度

《1804年书刊检查條例》的施行,为俄国社会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段短暂的繁荣时期。此后,该条例便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处境十分尴尬。列宁时期的苏俄政府,虽然表面上没有公开施行书刊检查制度,但是迫于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压力,不得不在苏俄境内施行书刊检查制度。

(一)《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

俄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历史发展由来已久,俄罗斯有学者指出,相对于俄国文学史而言,俄国书刊检查制度的历史要更早。自988年东正教引入俄国后,书刊检查制度便在俄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迅猛发展。

俄国书刊检查制度的执行权最初是由俄国的东正教来掌控的。随着俄国沙皇王权的加强,俄国历代沙皇逐渐将书刊检查的权力从东正教的手里收了回来,并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比如伊凡四世召集宗教会议,制定出有名的《百章会议》。为加强统治,彼得一世设立了修道院衙门,以监视那些“有冒犯正教之学说”[1]。以“开明专制”著称的叶卡捷琳娜也不得不在1783年颁布《自由印刷所法令》,规定所有书稿必须提前送交相关机构进行审阅,以便将那些“有悖上帝和民法之内容,或具露骨诱惑之成分”[2]删除。亚历山大一世统治前期,俄国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出现了松动。亚历山大一世试图使俄国恢复叶卡捷琳娜时期的那种“开明盛况”,发展沙皇俄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在这样一种“自我使命感”的驱动下,他废除了保罗一世时期所施行的“严禁外国书刊进入俄国”的法令[3]。同时,他解雇部分书刊检查员,允许开办自由的印刷厂,并在1803年的《关于国民教育的规定》中明确指出,拥有书刊检查的权力为每个省的大学,书刊检查员应为有文化素养的学校教授、助教和教师来担任。1804年7月,亚历山大一世当局颁布《书刊检查条例》,这也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书刊检查条例,史称《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条例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内容涉及书刊检查以及印刷业的各个方面,部分条款如下:

第1条书刊检查(制度)的职责就是对社会上的一切书籍和著作进行检查;

第2条主要的任务是将那些有助于人民智慧和教育发展的书籍以及著作留在社会中,将那些有害的,与人民和社会意愿相违背的书籍和著作去除掉;

第3条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发行、出售的任何书籍和著作,都需要经过检查委员会的检查;

第14条同样,整个书刊检查委员会在对书籍和著作有疑虑的情况下,须向来自公所的主要学校的监督官提出请求并得到允许;

第33条每个书刊检查委员会必须立即通知其他所有的委员会关于在他们周围未被批准的已发表或销售的书籍和著作;

第37条任何作者、译者和出版者想要出版自己的作品,必须做到上述规定,并且内容要清晰、干净[4]。

(二)列宁时期的书刊检查制度

列宁十分清楚俄国书刊检查制度对于俄国人民的迫害。在他看来,沙皇俄国当局施行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犹如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筑起一道墙,阻隔了人民向政府诉说的权利。同时,有学者指出,这时期的列宁曾对西方国家所谓的出版自由给予了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因此,对于俄国人民的出版自由,列宁应该也是较为肯定,表示支持的。

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如果苏俄政府将书刊检查的权力牢牢抓在手中,那么资产阶级的报纸就不能有多大的作用。这也就是说,在苏俄境内,是不允许资产阶级的出版、印刷、图书等出现。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十月革命后国内复杂的局势,苏俄当局也开始着手整顿国内的报刊和印刷业。主要的措施有:第一,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出版的法令》,要求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报刊必须关停:一是呼吁不服从政府的;二是借助诽谤性的颠倒事实进行煽动暴乱的;三是煽动有犯罪性的行动。第二,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实行广告刊登国家垄断的法令》,明令禁止新闻广告在非政府出版物上刊登,直接剥夺了其他出版物的资金来源。第三,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关于成立报刊革命法庭的法令》,报刊革命法庭有权关闭那些宣传错误信息的报刊。同时,也对反革命行动做出了不同的规定——从处罚金和关闭报纸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自由。第四,苏俄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电影企业检查的法令》,决定将地方的私人电影业收归地方委员会,以此实现苏俄电影业的国有化。

此外,随着苏俄国内战争的爆发,军事检查成了苏俄当局对付反革命分子的有力武器。苏俄政府一方面利用报刊来动员人民,另一方面利用军事检查来控制所有的报刊。由于战争保密的需要,苏俄中央将一批批军事检察员派到各地方的出版社和编辑部,以此严格控制报刊的宣传。到1919年,军事检察机关在苏俄中央和地方全面展开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的出版社、编辑部都派驻了军事检查员[5],全面进行军事检查的工作。最初,军事检查的职能由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和苏俄邮电人民委员部来执行,1921年军事检查职能移交全俄肃反委员会(后称为苏联人民委员会国家政治保安总局)。国内战争结束后,军事检查并没有完全废除,而是依然存在于苏俄的各个领域。

新经济政策时期,苏俄的书刊检查力度虽然有所放松,但是在对待反革命分子和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并没有变,相反却是更加严厉。或许,在列宁看来,出版自由就是政治组织的自由,是政治上的一把“利刃”。如果把这种政治组织自由让出去,那么苏维埃政权将会受到严重打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总地来说,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时松时紧,但趋势却是在不断地强化。可以说,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的施行为苏俄初期的发展和以后苏联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使这个国家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二、历史的前进还是倒退

不可否认,书刊检查制度的施行为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赢得了充分的生存空间,在最大程度上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对于苏俄政府施行的书刊检查制度,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并不统一。到底是历史的前进,还是历史的倒退?苏联学者А·布柳姆将俄国尼古拉一世书刊检查制度实施时期称为“检查恐吓时期”或者“黑暗七年”,同时,他特别指出这一时期书刊检查制度与“共产主义书刊检查方法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6]。我国学者刘芳敏在《俄罗斯书刊检查概述》一文中,也强调苏俄时期所实行的书刊检查制度是“书刊检查史上的倒退”,这时期“俄罗斯的言论自由已經退回到尼古拉一世执政时期”[7]。

应该说,《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的施行是符合俄国人民对于出版和印刷自由的需求的。对于列宁时期的苏俄当局来说,是不可能不知道俄国历史上该条例的存在的。那么,书刊检查制度为何在列宁时期还是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了呢?

(一)政府实施书刊检查的目的

应该说,亚历山大一世实施《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是具有很强的个人理想主义的。亚历山大一世历来深受其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影响,执政初期力图通过自己新的管理方式来实现俄国的强大。很显然,亚历山大一世对自己的抱负是非常有信心的,且前期的执行力度也是比较大的。不可否认,该条例确实给俄国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科学繁荣,但是很快就陷入了“死胡同”。亚历山大一世深感条例实施所带来的压力,于1811年重新成立一个“维护社会和平与安宁”的特别委员会来执行书刊检查的权力。可以说,亚历山大一世为自己当初的理想抱负买了单。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实施的目的则完全不同。苏俄政权建立初期,国内外局势非常糟糕。国外资产阶级的围堵,国内白军的叛乱以及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为主要成员掀起的反革命浪潮,对于新生的苏俄政权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苏俄政府不得不采用书刊检查制度来限制反革命言论,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来稳定苏俄国内的局势。因此,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的实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书刊检查制度的任务

《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在第2条里就明确规定书刊检查的主要任务就是将那些有助于人民智慧和教育发展的书籍以及著作留在社会中,将那些有害的,与人民和社会意愿相违背的书籍和著作去除掉。从这个主要任务中我们至少可以预见到当时亚历山大一世想要发展的俄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跟他初期的执政理念也是相符的。但是,这个任务是比较宽泛的,具体的指向性并不强。因此,这时期俄国科学文化发展也是比较自由的。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任务的指向性是具体的。在谈及资产阶级和苏俄出版自由的问题时,列宁十分强调苏俄政府要牢牢把握住“出版自由”这个“致命性的武器”。在他看来,如果苏俄政府在这个关键点上松手,那就是对敌人的“仁慈”,而布尔什维克夺取的政权将会拱手让给别人。因此,这时期苏俄书刊检查制度的任务就是直接指向资产阶级和反革命分子的报刊。

(三)书刊检查制度的制定与执行

应该说,《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在实施之前是充分考虑了俄国各阶层的意见。条例实施之前,亚历山大一世当局收到很多匿名信以及专家、学者的建议,他们反对施行严厉的书刊检查制度,并表示出他们所期待的书刊检查环境。在条例总论的第4条中,则对书刊检查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规定,即书刊检查委员会的成员由大学的教授和教师组成,检查的时候由大学统一进行管理和执行。从检查的整体上来看,这是比较合理的。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十分明白他们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该干什么。他们深知书刊的宣传力量能在人民当中起到多大的作用。因此,苏俄当局必须牢牢把握住这种“力量”,尤其是这种“力量”的决定权。纵观苏俄整个历史,列宁及其后继者几乎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书刊检查制度,并将其有力地执行下去。

(四)书刊检查的对象

《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第3条明文规定:“在俄罗斯帝国境内发行、出售的任何书籍和著作,都需要经过检查委员会的检查。”这也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俄国境内的书籍都是必须经过检查的。此外,由于是每个学区的大学来管理书刊检查的实施,在某些情况下,科学院、大学等一些单位的出版物则属于免检对象。1918年,苏俄政府颁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了对人民出版自由的保护。但是这里的人民只包括工人和贫苦的农民阶层,并不包括俄国境内的其他阶层。起初,书刊检查的范围主要是针对资产阶级刊物及一些反革命刊物,随后却扩大化。1921年,苏俄中央政治局给国家出版社政治部下达指令:“无论如何不能让具有明显反动倾向的出版物,如宗教的、神秘主义的、反科学的和在政治上敌对的书籍等出版发行。”[5]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一)俄国国情的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俄国这样一个集权专制浓厚的国家实行宽松的书刊检查制度,本身就是不可行的。因此,《1804年书刊检查条例》具有很强的个人理想主义色彩在里面,是一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主义色彩”的书刊检查制度。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虽然推翻了俄国沙皇专制政府和孟什维克资产阶级政府的统治,建立起共产主义的苏俄政权。但是,苏俄政府悄然实行书刊检查制度,列宁必定是经过慎重考虑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列宁时期建立起来的一套书刊检查制度是符合苏俄国情的。

(二)国民思想统一的需求

俄国沙皇专制时期,与所有的封建王朝一样,采取“愚民”的政策。大多数俄国人民只满足于目前的生活状态,如果沙皇政府不打破这种政治生态,那么国民起来反对政府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小。这时期国民的思想并没有被打开,虽然亚历山大一世执政前期力求俄国科学文化的繁荣,但是也只是局限在很小的知识分子阶层。实行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思想上的统一,更多的是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国民思想的多元化并不能满足亚历山大一世的统治需求,条例也被废除。列宁时期,苏俄政权刚刚建立,面临着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局势,与此同时,由于革命运动的影响,俄国人民的思想框架逐渐被打开,国民意识逐渐觉醒,国民思想愈加多元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几乎很难领导俄国人民进行国内革命和国内建设。因此,对于苏俄政府来说,统一国民思想是必需的。

(三)执政党的需求

列宁时期的俄国与沙皇时期的俄国一个明显的不同点在于列宁时期的俄国是具有指导思想下的党派执政,而沙皇时期俄国则是一种“家天下”。“家天下”的俄国,所有国民都是“臣民”,都是沙皇体制下的“家臣”。家庭的主导思想就是所有臣民的思想,自上而下是一种威慑力,一种习以为常的家庭权力,自下而上则是一种“听话”的依附力。而列宁时期俄国则是打破了“家天下”的制度体制,国民也冲破了“家天下”的束缚。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是,冲破了“家天下”体制的牢笼,国民眼界打开,思想境界的提高,如果不将其加以约束,则苏俄政权很有可能被这种突然的力量所冲垮。如何去把握和稳定住这种力量,鉴于当时的情况,布尔什维克不得不借助书刊检查制度来实现。

(四)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环境的需求

虽然,列宁在革命前对西方出版自由表现出了一定的认可,但是这种出版自由并不能适应新生的苏俄政权发展的需求。苏俄成立初期,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环境,国内的反革命言论以及西方国家的反俄言论充斥在苏俄政府周围。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列宁施行书刊检查制度是不得已而为之。

(五)苏联发展的需求

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的发展,为苏联书刊检查制度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对于苏联而言,书刊检查制度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制度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所不同的是,制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的发展是合理的,合乎历史发展的。但是,随着苏联后继者对其的发展,苏联书刊检查制度逐渐暴露出其内容的不合理性。

无论是进步性的举措还是倒退性的行动,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确实给苏俄人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很快使苏俄各个方面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相比这时期书刊检查制度所带来的危害,其贡献是摆在主要位置的。因此,我们不能去否定列宁时期书刊检查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參 考 文 献]

[1] Блюм А. Русские писатели о цензуре и цензорах[M].СПб.:Полиграф,2011,С.12.

[2] 刘文飞.俄国书刊审查制与俄国文学中的“伊索式语言”[J].俄罗斯学刊,2014,(5):57-70.

[3] Есин Б.Н.,Засурский Я.Н. Русская 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в документах история надзора[M]. М.: Аспект Пресс,2003,С.80.

[4] Сперанского. М.М.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законо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Собрание Первое. 1649-1825 гг[M]. СПб.:Тип. II Отделения Собственной Его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го Величества Канцелярии ,1830,С. 439-444.

[5] 李淑华.列宁时期书刊检查措施及其评价[J].俄罗斯学刊,2012,(5):58-65.

[6] Блюм А. В. Советская цензура в эпоху тотального террора. 1929—1953[M]. СПб.: Академический проект,C.321.

[7] 刘芳敏.俄罗斯书刊检查概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4):32-34.

推荐访问:书刊 检查 列宁 条例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