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_哌氟合剂对治疗术中寒颤的作用

  【摘 要】:目的:为了更好更快的制止硬膜外阻滞麻醉引起的寒颤。方法:90例女性18~45岁,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手术患者,分为三组n=30给药治疗。I组:地塞米松0.2mg/kg;Ⅱ组:曲马多0.5~1mg/kg+氟哌啶0.0025~0.05mg/kg,III组:哌替啶0.5~1mg/kg+氟哌啶0.0025~0.05mg/kg。结果:哌替啶+氟哌啶哌氟合剂组,比其他两组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更佳、起效更快。结论:哌氟合剂对治疗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效果佳、起效快、生命体征稳定,值得应用。
  【关键词】:哌氟合剂术中寒颤治疗作用
  【中图分类号】R971+.2;R96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8-0059-02
  
  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时有发生,为了更好更快的制止硬膜外麻醉出现的寒颤,我院自1996年5月以来将90例女性18~45岁,因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手术患者,分为三组(n=30)给药治疗。I组:地塞米松;Ⅱ组:曲马多+氟哌啶;III组:哌替啶+氟哌啶。现将临床观察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发生寒颤者90例,均为女性。年龄18~45岁,手术种类包括:阑尾切除术48例,下肢手术42例,全部为择期手术,术前患者ASA I~II级,无心、肺、脑疾病,无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温正常,手术室温度均在20~24℃ 之间,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g。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药均用2%利多卡因与0.3%丁卡因等量混合液(内含1:20万肾上腺素)。当硬膜外阻滞后以面部或四肢肌肉颤动为出现寒颤指征,当出现寒颤程度时才给药治疗。以随机数字将这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30)给予治疗。Ⅰ组:地塞米松0.2mg/kg;Ⅱ组:曲马多0.5~1mg/kg+氟哌啶0.0025~0.05mg/kg;Ⅲ组:哌替啶0.5~1mg/kg+氟哌啶0.0025~0.05mg/kg。所有病例给药后记录制止寒颤所需时间,并观察收缩压(S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出现全身或四肢肌肉明显颤动时开始给药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以给药完毕到四肢颤动停止寒颤时间。制止寒颤≤5min为优,5~10min为良,10~20min以上才停止为无效。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全部病例硬膜外阻滞效果满意,注药后发生寒颤反应的程度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制止寒颤的效果见表1。寒颤与治疗效果比较见表2。三组药物治疗前后SP、HR、SPO2变化见表3。
  
  3 讨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反应以冬季发生率为高,可达13.2%~25%,国内不少学者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生寒颤后的治疗措施各家不一,笔者通过三组不同治疗进行观察,其效果是Ⅲ组比Ⅱ组好,Ⅱ组比Ⅰ组好。对循环和呼吸的影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按笔者认为,硬膜外阻滞后出现的寒颤反应以哌替啶加氟哌啶给予治疗是较理想的措施,通过上述临床治疗观察,笔者认为引起寒颤除了与冬季发生率高1~2以外,可能还与精神因素有较大的关系,与谭冠先等3~4观察结果相一致,因为曲马多加氟哌啶效果较好总有效率达89.9%,而哌替啶加氟哌啶效果更好(总有效率达96.6%),说明镇痛镇静药效越强,对防止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反应效果越好5。
  
  参考文献
  [1]谭冠先等.酒精与硬膜外阻滞中寒战无关,中华麻醉学杂志. 1993;13(3):53.
  [2]张强摘.用哌替啶、芬太尼和吗啡制止术后病人的战粟,国外医学 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85;6(1):42.
  [3]谭冠先 等.硬膜外阻滞麻醉出现的寒颤原因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1990;6(1):12.
  [4]徐建国 等。硬膜外中寒颤原因的临床研究,临床麻醉学杂志.1990;6(1):10.
  [5]刘伟.硬膜外阻滞中体-药温差与寒颤反应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1990;61:13.
  (收稿日期:2008.6.20)

推荐访问:合剂 寒颤 作用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