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中心的考察

王 斌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33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成就和历史经验,破解了中国之问、作答了世界之问、回应了人民之问、解答了时代之问。《决议》回应了问题,指明了方向,鼓舞了士气,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方案

《决议》通过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的梳理,全面总结党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破解了中国之问,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一)破解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1近代以降,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实践表明: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均不能救中国,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马克思主义既适应时代变化、又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极大地满足了中国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证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2]历史和事实证明,我们什么时候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取得成功,我们什么时候偏离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事业就遭遇挫折甚至失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3]《决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事实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就是行,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破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其深刻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第一,理论逻辑,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理论底子。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两个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指引党的事业的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力量源泉。第二,历史逻辑,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政治底色。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齐抗战、打鬼子,谋发展、奔小康的历史,这样的党自然能够赢得人民的信赖,得到人民的拥护,因此也就有了磅礴的力量。第三,实践逻辑,即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能力底气。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的中坚力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的开创者、新时代的领航者。党领导人民实现翻天覆地巨变和铸就惊天动地成就,“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破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好就好在其本身所具有的理论优势、价值优势和制度优势。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继承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佳制度之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无论是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战胜汶川地震,还是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战胜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都得到充分体现,这是我们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做到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3]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政党[4]75,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5]。《决议》以中国之治、世界眼光系统回答了世界之问,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理念。

(一)作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到底怎么了?”[6]“我们怎么办?”[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世界之问。第一,世界到底怎么了?当今世界,发展赤字与治理赤字并存,文明赤字与和平赤字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2]强权政治、丛林法则、霸权逻辑被西方奉为圭臬,他们奉行合则用之,不合则弃之的实用主义信条,“只要可能,就奉行多边主义;
只要必要,就奉行单边主义”[8]64。西方一手塑造一元化的价值世界、话语世界和文明世界,大搞价值观外交和颜色革命,奉行零和博弈和丛林法则,在以所谓的普世价值的推动下,给世界带来的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囚徒困境”。第二,我们怎么办?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9]作为为世界谋大同的中国共产党,为作答世界之问,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0]中国共产党真实把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必然性的时代需要,致力于实现全人类共生共荣,为缓解全球现代性危机和摆脱资本物化束缚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作答“中国为什么能够创造两大奇迹”为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总是与社会动荡如影随形。中国式现代化却打破了西方经典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固有思维,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是为什么?《决议》给出了答案:一是历史的必然,二是制度的必然。第一,是历史的必然,是党带领人民长期不懈奋斗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经济理论的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成发展经济的磅礴伟力。第二,是制度的必然,是我国国家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党的百年奋斗史是党不断建立、规范、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2]。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积累了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相统一的成功经验,为世界政治和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三)作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为全球和人类繁荣提供中国理念

世界将走向何方?是合作还是对抗?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面对全球困惑和世界之问,中国共产党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和人类提供建设理念。第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虽然单边主义暗流涌动、霸权主义阴霾不散,但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依然是时代潮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始终是中国外交不变的宗旨。中国始终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第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建设原则上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在安全观上主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在合作观上力举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化解文明冲突,以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全球发展。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11]296-297。为全球和人类繁荣提供中国理念。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
民有所问,党有所答。《决议》明确党的性质宗旨和宏伟目标,回应了人民之问,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破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

(一)回应“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事关党的根本问题。[2]第一,“是什么”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首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准确定位和回答了“党是什么”的身份定位。[12]其次,“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2]。核心力量明确了“党是什么”的实践伟力。最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具有强大领导力执政力的、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的党[4]1,标定了“党是什么”的历史使命和行动价值。第二,“要干什么”关系到党的使命任务。首先,中国共产党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南湖上的小小红船,到社会主义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初心不变,使命在肩,始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其次,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的回应,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坚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二)回应“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密切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3]第一,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首先,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来。《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2]。其次,中国共产党从奋斗中来。中国共产党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了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的转变,成就了从翻天覆地到顶天立地的成就。再次,中国共产党从与错误路线的斗争中来。党在与右倾机会主义、左倾教条主义、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成长,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壮大。第二,中国共产党要到哪里去?方向清才能义无反顾,目的明才能行稳致远。“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14]70。首先,到人民中去。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源”和“本”。只有到人民中去,才能“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15]。其次,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去。新的征程上,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想建设为基础、以组织建设为抓手、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纪律建设为根本,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第三,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去。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党擘画的壮美画卷,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行动纲领,更是新时代党的新的赶考之路。《决议》指出:党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2]。回应“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明确了来时路,坚定了未来路。

(三)回应“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成功”破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

第一,“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中国共产党过去成功的秘诀就是“十个坚持”,根本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因为“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2]。第二,中国共产党未来怎样才能成功?首先,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成功的基础。只有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赢得人民支持、汇聚形成磅礴伟力、奠定胜利之基。其次,以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增强成功的动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但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而且大大提升了中华民族实现第二个百年梦想的动力。再次,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确保成功的方向。一是以“十个坚持”为根本。二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三是要特别注重“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2]最后,以新的伟大工程筑牢成功的保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理想信念建设,确保党的事业继续成功。

中国共产党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解答了时代之问,坚定了“四个自信”,回应了“美好向往”,创新了“伟大工程”。

(一)解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了“四个自信”

第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2]。首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6]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执政为民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执政的基础保障,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再次,坚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17]第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邓小平曾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8]370。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就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9]。其次,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全盘西化,把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全盘搬到中国来”[18]198。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决议》指出要“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从而坚定了“四个自信”。

(二)解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应了“美好向往”

《决议》明确指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首先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20]。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其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20]。此二者的协调才能破解发展之不平衡,实现全面发展。再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这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0]。走和平与发展的道路才可实现“和而不同”“协和万邦”。我们的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化。它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既是民心所向,也是目标所指。《决议》同样明确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略。第一,指导思想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二,战略安排上,以“新三步走”为战略安排,“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中国将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第三,具体路径上,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富强,以发展全过程民主实现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明,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和谐,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美丽。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解答,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三)解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新了“伟大工程”

第一,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决议》指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首先,始终走在前列。这是党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只有始终走在前列,才能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其次,人民衷心拥护。这是长期执政的基础。只有人民衷心拥护,长期执政才能得到保障。再次,勇于自我革命。这是长期执政的关键。勇于自我革命是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同时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再次,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这是长期执政的底气。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最后,朝气蓬勃。这是长期执政的精神状态。从改革春风奏响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我们一起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斗志昂扬、朝气蓬勃。第二,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2]。长期执政是目标,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保障。唯有此才能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永葆生机活力。其次,以政治建设为统领。[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全面领导的本质和方向,也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再次,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2]理想信念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只有以理想信念立根铸魂,才能永记初心使命,才能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最后,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2]有了积极性,才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有了主动性,才会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问题敢于迎难而上;
有了创造性,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决议》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问题的解答,创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回首征程,我们创造史诗般的辉煌成就;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我们“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21]。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担当,以《决议》的形式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累了经验、坚定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决议》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2]!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

推荐访问:决议 中国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