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小学 冯 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强调:“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已与加强学生文化学习齐驱并驾,学生的体质健康已深受国家政府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是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从小抓起的有效着力点,而将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的趣味性,也有助于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力,同时也对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源于拓展训练项目,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源于英国训练海员的项目,1995年引入中国,截止至今已有27年,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训练课程,是集心理意志磨炼和体能训练为一体的体验式课程,通过精心设计陆地、山川、河流等活动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在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中,最适合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课程首推陆地项目,陆地拓展训练项目对活动器材、场地要求不高,活动项目易操作、易推广,尤其可以普及到乡村体育器材匮乏的学校。在陆地拓展训练中,穿越电网项目仅需要一块空地和一些绳索;
校园定向活动,仅需一些简单的纸笔及简单易操作的五子棋、七巧板、气球及绳索等活动器材配合;
荆棘取水项目也仅需要一些绳索和一瓶水即可开展课程教学。诸如此类的陆地项目既简单易操作,又具有极强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更加安全有效且耗资成本低。因此,本文在结合小学生体育教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将这些生动有趣、简单易操作的体验式拓展训练项目融入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将有助于提升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上课积极性,实现小学体育课程教学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教学效果。

1.因材施教理论。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最早源于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善于依据弟子们的性格、品德和资质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实施教育,留下至今备受推崇的“听其言、观其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孔子之后,中华五千年历史上,又陆续涌现出倡导“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文人先贤,如墨子、董仲舒、柳宗元、张载、王守仁、王夫之等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等,他们留给后世的教育思想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近现代以来,诸多教育思想家们仍孜孜不倦地探索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施路径,其中最著名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因材施教思想。纵观古往今来文人先贤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均提出善于发现个体差异性,并注重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这种差异性对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以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本人将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正是善于发现学生个体、性格、资质及年龄段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差异性,对于1-6年级的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有区别的设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具体分析小、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和极富趣味性的体验式拓展训练体育教学课程,在小学体育授课过程中践行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同时也有利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参与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体育授课效果和提升各个年龄段的小学生体能和健康水平。

2.以人为本理论。

卡尔·R·罗杰斯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他创立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存在于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中,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
他强调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能动性,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提倡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得以实现,从而促进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和教育公平,而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正符合此理论,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引入的破冰环节,即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同时,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激发受教育者的参与兴趣,并在课程参与过程中通过个体本能发掘自身的潜能优势,与团队成员通力协作最终完成项目课程目标,在整个拓展训练课程项目中,个体因差异性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但却能将个体最大的潜能挖掘出来,同时,因拓展训练课程每个项目都是团队项目,所有受教育者都必须全部参与其中方能完成课程目标,从而达到了“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教育公平授课效果的实现。

3.教育社会学理论。

2500年前,古希腊的先哲们便对人类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辨与精彩的辩论,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便进入先哲的研究视野,1623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提出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随之,教育的三大功能也派生演变出很多交叉学科,其中教育社会学就是由教育的服务社会功能衍生出来的。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下来可以追溯到1902年,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是教学社会学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儿童性教育和儿童社会化等问题的研究思想,开辟了儿童教育理论的先河,他认为教育具有社会化属性,“教育是年长一代对尚未社会化生活做好准备的下一代施加的影响”,“不管在表面上如何,无论何处,教育首先会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与个人二者相辅相成。社会化对个人施加的影响主要通过教育实现,教育促进了个人成长,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人”。并且,“无论是从个人身体素质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智力的角度看,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能够将历经几代人之久、并把几代人的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并通过教育传递下去”。而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正符合此理论,首先,作为师者,可以运用教育社会学理论中年长一代对下一代施加影响的理论,在精心设计的体育拓展训练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担当与责任,促进德智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体育课程“育体、育智、育心”的教育社会学功能。其次,作为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与实施者,要善于将能充分激发学生勇于挑战困难、磨炼毅心智、熔炼团队的项目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充分发挥教育社会学理论中社会对个人施加影响、促进其个人成长、使其成为真正意义的人的社会功能,进而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符合国家体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此次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体验式拓展训练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极强,通过极具趣味性的拓展训练项目,让学生在享受课程乐趣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同时,体验式拓展训练体育课程均是精心设计的课程,极具有挑战性,课程项目均需团队合作方能完成,同时项目又需要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解决突发事件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磨炼心智、增强自信心,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真正践行“健全人格、锤炼意识”的教育改革目标。

2.符合当代体育课程创新发展的需要。

拓展课程引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本就少之又少,引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体系更加凤毛麟角。体验式拓展体育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最大的不同,是将“引导——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也是依据拓展项目和学生特点精心设计的,构建的教学情境模式极具创新性和趣味性,设定的教学任务充分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作为实践者,亲身体验拓展项目内容,在完成课程项目任务中磨炼意识、增强体质,经受失败、体验成功,进而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体验式拓展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积累经验,研发适合中小学体育拓展课程和教材,能进一步弥补当代中小学体育课程创新和体育课程教材研发,符合当代体育课程创新发展需要。

3.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除了注重学生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素质提高之外,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将体验式拓展课程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趣味性课程设计,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拓展训练项目,如“无敌风火轮、信任背摔、齐眉棍、驿站传书、盲人方阵、众志成城、解手链、七彩连环炮、十人九足、袋鼠跳、链接加速、搭桥过河、心心相印、地雷阵、盲人足球、电网、人椅、珠行万里、疯狂的设计、高空飞蛋”等,既可以让学生充满激情的参加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达到锻炼身体素质的效果,又可以通过上述趣味性极强的团队参与式的拓展体育课程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进而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合作、自信心,达到锻炼学生勇于挑战、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品质的锻炼,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4.具有课程实施场地器械易操作性的特质。

体育课程实施的专项场地和教学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也是保障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有些中小学因受办学场地和办学经费的限制,出现了体育场地和体育教材不足这种现实,而将体验式拓展训练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可以有效克服体育场地和教材不足这一现实。体验式式拓展训练体育课程对课程实施的场地和器材一般情况都是可以借助自然环境进行实施,对器材与场地要求的都不是很复杂,如:雷区、信息传递等在学校的操场上就能够实现;
而盲人方阵等则需要加入绳子、呼啦圈等简单容易的工具进行训练。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积累日常生活;
在比较难的项目中,比如团队墙,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相关的器材。同时,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的体育教学有所提高。

5.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小学生体魄。

体验式拓展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性和趣味性,是以体能活动为引导,通过设计具有独特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课程教学,既符合《体育与健康》纲要中要求的增加游戏比重、让学生在乐中学的改革目标,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符合小学生特点与水平的拓展游戏,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热情,在多学科交融的体育游戏中,既达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效果,又能使小学生在体育与多学科交融中增长知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丰富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课程内容。

体验式拓展课程遵循《体育与健康》纲要中“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自由性,转变“以教定学”的教学观念,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体验,以“体验式”培训项目为切入点,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以学定教”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合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社会学以及体育运动学等多门学科体系,并且训练项目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课程内容。

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充分符合《体育与健康》纲要中革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目标、革新教育任务以及创新教育教学课程与模式的总体育要求,小学体育教育是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入口关,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基础关键性环节,笔者在探索体验式拓展训练课程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可行性的基础上,今后应着力开发与实施小学体验式拓展训练体育课程,为我国体育教育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体验式因材施教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1期)2022-05-12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教育家(2022年17期)2022-04-2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从《论语》看因材施教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以画之名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10期)2019-04-30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公务员文萃(2018年2期)2018-03-12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文学教育(2012年12期)2012-07-09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中学生物学(2008年11期)2008-12-02

推荐访问:可行性研究 融入 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