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州窑堆塑艺术研究

黄信远(东阳市文物保护所,浙江 东阳 322100)

我国陶瓷考古界将散落在金华(婺州)、衢州和浙江西南部等地的古代窑场叫作婺州窑,其在唐朝之前的整个瓷器行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越窑。婺州窑所生产的瓷器主要为青瓷,同时还烧制彩绘瓷、褐瓷、黑瓷以及花釉瓷等多种瓷器,为我国陶瓷历史的发展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堆塑是一种特殊的陶瓷装饰技法,能够在器物坯体上粘贴立体形式的动物、植物或人物等密集但有规律的装饰品。其中,婺州窑堆塑艺术就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美学境界和艺术赏析价值。

有“千古风流”之称的婺州窑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遗址数量多达600处,分布非常广泛。其瓷器产地主要位于东阳、武义和金华等地。婺州窑的发展最初始于商周原始窑,发展到东汉晚期才烧制出褐釉瓷、青釉瓷,在明代成功生产出青花瓷。婺州窑堆塑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了独特的艺术韵味和魅力。婺州窑于东汉三国时期已经做到了熟练应用各种陶瓷装饰技艺,包括镂空、雕刻、捏塑和粘贴等,能够将不同造型的装饰物生动地呈现在器物上,使陶瓷更加精美和华丽。在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婺州窑在宋代创新生产了高浮雕,其最知名的堆塑工艺品是乳浊釉双龙梅瓶,直观地反映了该时期人民各方面的生活形态,揭示了杂技艺术、建筑服饰以及宗教民俗等状况[1]。婺州窑在陶瓷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堆塑工艺是我国一项珍贵、灿烂的艺术文化遗产。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婺州窑堆塑工艺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婺州窑的窑工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充足的堆塑艺术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创新,才形成了特色化、完整化的婺州窑系。在西晋时期,婺州窑对化妆土这一装饰性原料进行了巧妙的运用,结合材料的特性,不仅覆盖了原坯质的颜色,还使坯体表面更加平整、光洁,生产出的瓷器釉面滋润、饱满、光滑,更具艺术美感。唐代婺州窑可以烧制出蓝白色乳浊釉,瓷器呈现了玉石般的质感,美观程度大大提升,创新了瓷器美化方式,甚至到元代也依然备受推崇。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婺州窑生产的瓷器甚至销售到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其中婺州窑在唐宋元时期烧制的乳浊釉器物出口量最大,促进了各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也加快了国际文化的交流。

婺州窑堆塑艺术产品的造型、种类同瓯窑、越窑存在很多的相同点,但在胎色上有所不同。唐代中晚期之后,婺州窑产品逐渐生活化,器物倾向于民用瓷器,所以装饰也会随着人民生活、社会习俗有所改变。婺州窑产品的品种虽然具有时代共性,但也独具自身的特征。根据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在功能、造型上的差异,能够将其划分成堆塑瓶、堆塑罐、瓷俑、仿生艺术作品以及实物模型五大类。

(一)婺州窑堆塑瓶、罐及瓷俑

从本质上看,婺州窑堆塑瓶属于南方魂瓶,通常采用动植物图腾、世俗生活、仙境等图案,打造相应的氛围空间,发挥引魂升天的作用,因此丧葬文化中应用最多。窑工会对堆塑瓶器身进行空间划分,参考中国画的卷轴构图法,将复杂人物空间勾勒出来,展现了繁复的民俗活动或仙境的神秘之感;
婺州窑堆塑罐工艺非常复杂,应用泥条盘筑轮制拉坯,成型后管同鼓腹体以分段的方式进行粘接[2]。在造型方面,堆塑罐的制作主要采用了模印、划刻、堆贴以及拍印、镂雕等工艺技巧,通常会运用捏塑或模印的方式将动物、人物等造型装饰在坯体,而婺州窑瓷俑的单独作品数量不多。

(二)仿生艺术作品

婺州窑仿生艺术作品主要有灯盏、壶、砚、水盂、鼎、杯子、烛台、熏炉、碗、盘、钟、尊等,会模仿动物、植物的形态,以此为造型对瓷器进行装饰。动植物仿生对象包括鸟、羊、鸡、狮子、熊、老虎、麒麟、凤凰、狗、蛇、老鼠、莲蓬、莲花及荷叶等,体现了动物、植物的不同形态及神韵。仿生艺术作品造型非常丰富,活灵活现的动植物造型呼之欲出,彰显了婺州窑的鲜明个性,极具艺术感染力。

(三)实物模型

婺州窑实物模型艺术作品多种多样,且造型题材非常丰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实物模型堆塑作品是结合窑工所处时代的生活状况而生产出来的,包括狗圈、猪栏、房舍、鸡笼、谷仓、水井、火盆、羊舍等生活设施,这些题材注重造型的写实,尽显生活气象,揭示了人们内心的信仰,充分记录了该时期的历史环境,为深入研究时人的民间信仰风俗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婺州窑之所以闻名于世,在于其堆塑与器型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婺州窑艺术。因此在对婺州窑堆塑艺术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时,必须要基于整体角度,将装饰与婺州窑器整合起来,挖掘艺术深层的气韵、物象,了解其背后的时代背景,进而有效传承和弘扬这一鲜活的艺术文化,彰显传统民族文化内涵及智慧。

(一)写实艺术,融入日常之美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追求写实艺术,即记录和体现真实的题材内容。窑工会根据当时的建筑风貌、建筑形制或出殡送葬的场景来设计堆塑艺术作品的造型,讲究真实体现当下的殿宇楼阁、社会环境及民俗活动,重现人们吹拉弹唱的活动场景,例如义乌博物馆藏西晋青瓷堆塑罐、北宋婺州窑堆塑人兽纹盖瓶和三国青瓷谷仓罐等[3]。虽然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由于时代的变化会出现形式的差异,然而基于整体角度看,其会将鲜活的动物形象、喜闻乐见的事物装饰在器物上,依然彰显了民族精神,反映了生活情趣。

人物、动植物及日常生活用具等堆塑艺术模型的写实艺术风格非常鲜明,简单的器物在物象堆塑的装饰下,形体表达更加丰富,能够使人们感受艺术品的精神气质、美感。无论是磨、炉、猪栏,或是蛙、鳖、爬虫、蟾蜍,还是青龙、凤凰、麒麟或白虎等,这些堆塑模具的内容和题材都贴合人们的实际生活,都是鲜活的纪实载体,充分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及经济发展水平。婺州窑窑工所创作的堆塑艺术作品体现了对生活理解、概括,蕴含着生活之美,具有艺术的真实感。

(二)造像简练,突出意象神态

婺州窑的窑工匠大多来自民间,所设计的堆塑艺术作品本质上透露着简练、质朴和淳厚的艺术气息,所以堆塑造型具有天然化的神韵。工匠凭借其高超的堆塑技艺,打造出简约的堆塑造型,不会过分追求造型栩栩如生,但非常关注生活意趣的体现,使堆塑艺术品的意象更加灵动,可以生动地将动植物的神韵体现出来[4]。有时,窑工会特意在堆塑作品中留下手工之痕,以实现生动而后气韵生的目的。

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中有仰天长啸的老虎(东晋时期的婺州窑青釉虎子一对),有四人恭候且左肩驮有幼儿的男性(三国堆塑人物塔式五联罐)和圈内觅食的塑猪(西晋青瓷猪圈),这些人物、动物的形象和体态虽然简练,但只要认真欣赏和观察,就能够感受到简约造型下的逼真意象。在窑工高超技巧的加持下,造像拥有了传神的意象神态,体现了婺州窑堆塑艺术的魅力。其将写意和写实进行整合,同时具有现实和浪漫的艺术气息,形成了视觉美感,所以感染力极强。

(三)对称平衡,强调整体布局

婺州窑堆塑艺术也非常重视对称平衡,通过堆塑造型可以展现稳重、大方的美感,提高堆塑艺术品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作品印象。因为器物本身质地光滑,轮廓曲线明显,在单调中却具有统一性的美感,而要想添加烦琐复杂的堆塑装饰,很可能会将统一性打破,使美感下降[5]。窑工在追求对称美的过程中,会基于整体角度进行构思、设计,使各部分都能够协调统一、完整匀称,优化堆塑装饰的布局,在呈现堆塑造型多样变化的同时,重新找到统一美感的实现路径,由此将器物、堆塑装饰进行完美地整合。

东阳市博物馆藏西晋青瓷堆塑罐、东晋青瓷辟邪烛台、西晋青瓷堆塑罐、宋莲瓣纹青瓷盖罐和北宋婺州窑堆塑“抬轿”盖罐等婺州窑堆塑艺术作品构成了艺术中的对称与平衡美,注重空间统一。以宋莲瓣纹青瓷盖罐为例,宋莲瓣纹青瓷盖罐圆口、弧肩、鼓腹,腹下渐,近足处微外撇,圈足。盖面装饰有5瓣复线莲瓣纹,伴有弯曲花蒂纽,而罐身通体满饰复线莲瓣纹,且呈上下两层重叠分布,釉色精美,色泽清脆,光泽感较强。盖面和罐体的莲瓣纹分布非常对称,疏密程度相对一致,秩序感较强,有一种韵律性和节奏性的变化,充分地体现了盖罐轮廓曲线。青瓷盖罐莲瓣纹层次不多、内容质朴,彰显了洁净高雅、清新脱俗、文雅大方的品格,突出其实用功能,同时以平衡的堆塑装饰、流畅的线条表达原始美,使婺州窑堆塑艺术品的美感境界大大提升,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宋代人的生活气息,具体详见图1—3。

图1 宋 莲瓣纹青瓷盖罐(整体) 东阳市博物馆藏

图2 宋 莲瓣纹青瓷盖罐(侧面) 东阳市博物馆藏

图3 宋 莲瓣纹青瓷盖罐(底部) 东阳市博物馆藏

婺州窑作为我国古陶瓷研究的重点对象,其在堆塑艺术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极具文化研究价值,属于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婺州窑堆塑艺术不断积累经验、开拓创新,堆塑技艺逐渐纯熟,造型日益多样化,构建了追求写实艺术、造像简练、对称平衡、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极具美学意蕴及文化内涵。当下非常有必要加大对婺州窑堆塑艺术的系统性研究力度,保护、弘扬和传承婺州窑堆塑艺术,发挥婺州窑堆塑艺术的时代价值,才能促进我国陶瓷艺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青瓷艺术作品装饰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2期)2022-03-30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2期)2022-03-30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7期)2021-12-30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陶瓷科学与艺术(2021年9期)2021-11-15鲤鱼旗装饰坠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8期)2021-01-04龙泉青瓷摄影与摄像(2020年4期)2020-09-10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现代装饰(2019年12期)2020-01-19装饰圣诞树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2期)2020-01-04青瓷出越窑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8期)2016-05-14

推荐访问:艺术 研究 婺州窑堆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