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隔绝悠悠情

唐艺 马春明

古今中外,多少悲伤事,莫过于生离死别。文人在纪念亡妻时,通常会写下思念的文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悼文”。悼念题材的诗歌在《诗经》中早有体现,然而在潘岳创作的悼念诗之后,悼念诗便逐渐成为思念、怀念亡妻的“专属”。它是死亡和爱情两种题材相互叠加的结合体,是多重情感交织的载体,是诗人痛苦与怀念之情的综合体现。例如,元稹的《六年春遣怀》《离思》《遣悲怀》等,此外陆游、黄庭坚、孟郊也创作了大量的悼念诗。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他的《江城子》可谓脍炙人口,其中《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更是家喻户晓,而通过赏析《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探析“硬汉”笔下的“柔情”。

一、苏轼、《江城子》及生死隔绝

(一)苏轼与他的《江城子》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家,在画、书、散文、词、诗等层面拥有较高的“造诣”,“诗”题材宽泛,“文”纵横四海,“画”惟妙惟肖,“书”硬朗康健,他善用夸张手法,文风豪健,且独具特色。苏轼与黄庭坚合称“苏黄”,与辛弃疾并为豪放派代表,而在散文上又豪放自如,宏富隽永,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诸多作品闻名遐迩,在西夏、辽国等地区广受好评。虽然北宋末年朝廷不断禁止苏轼作品的传播,然而愈禁止,作品流传得愈广泛,而到南宋党禁解除后,苏轼的著作已经有多个版本流传到民间。在后世文人眼中,苏轼是文学巨匠,都争相从他的作品中吸收养分,借鉴素材,并且对宋诗派与公安派诗人的创作拥有较为深远的影响。苏轼的词风为南宋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派分庭抗礼的豪放词风,影响更是广阔。其主要作品包括《水龙吟》《水调歌头》《阳关曲》《浣溪沙》《念奴娇》《永遇乐》《江城子》等多部词牌名作品,诗作有《春宵》《海棠》《有美堂暴雨》等。“江城子”又名“水晶帘”“村意远”“江神子”,兴起于晚唐,由韦庄所创作,单调,直到北宋时期“江城子”才由单调转为双调,字数有三十七、三十六及三十五等类型,上下阕各七句、平韵格。典范作品有《江城子·斗转星移玉漏频》《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总而言之,苏轼在我国文学创作、书法、绘画上拥有突出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较为显著。除了诗词、散文、书法,他还在美食、茶叶等层面有所造诣,如“东坡肉”等。

(二)生死隔绝两茫茫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原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现代人为方便区分和记忆,普遍将其记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首悼念词,也是苏轼少有的婉约派作品,蕴含着苏轼对亡妻的想念和悲痛之情,创作于山东密州。苏轼十九岁时与王弗成婚,王弗美貌年轻、孝顺温柔,二人情深恩爱,可惜造化弄人,王弗在二十七岁那年便早早离去,这对苏轼是巨大的打击,心中的痛苦,“难以宣泄”“无法平复”。后来他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将妻子死去时的详细信息进行了描述,但平静的语言中,却蕴含着强烈的悲痛。词名中的“乙卯”具体指熙宁八年,苏轼在密州任职,年过四旬。当年正月,苏轼忽然梦见亡妻,心中的悲痛、伤感不禁而出,于是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词作。这首词采用了白描手法,通过诉说自己的梦境和心情,阐发自己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意切情真、感人肺腑、寓意深刻,却语言朴实。词中的用字、用词精妙绝伦,简单的“料得”两字便将心中的“肠断”之意阐释得淋漓尽致。通过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入赏析和探析,我们能够深入地了解到苏轼的“情真意切”及“愁断肠”之情。

二、《江城子》的词句解构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简称《江城子》),充满哀伤委婉的情调,上阕抒发悼念之情,因情而生梦,因梦而“肠断”。“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活的变迁,岁月的流失,没有冲淡苏轼对妻子的深情,长久凝结在心中的悲叹和怅惘,迸发而出,“十年生死”相隔、阴阳分离,最痛也不过如此。“不思量,自难忘”,盘结于心的万缕愁绪,始终难以挥散。这“思量”是种无时无刻的、有意识的思念,是种无法中断的感伤。“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又是何等的凄清孤寂啊,词人旅居他方,千里迢迢,与妻子不仅是生死的分离,更是时空上的分离。“千里”在词中的渲染作用较为明显,用“千里”代表时空分离,用“千里”与“生死”形成照应,使苏轼内心的悲痛感得到强化,使他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加浓烈。“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该句写出了苏轼被痛苦煎熬、被生活折磨,两鬓斑白的形象,也写出词人“相逢不相识”的叹息和無奈。如果结合词人的创作背景能够发现苏轼妻子离去时,苏轼才三十余岁,写下《江城子》时也不过四十岁,十年间苏轼遭遇了多少生活的折磨、痛苦的煎熬,导致两鬓斑白。该词的下阕写了梦与情的相互交织,“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人间和幽冥世界的隔绝,入梦轻快,但词人所传达的情感却分外凝重和深邃。“小轩窗,正梳妆”是词人在梦中所看到的情景,是妻子再次出现在眼前的情景,是词人抓取典型生活片段的过程,表达出苏轼对妻子无限的怀念。“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因为过度想念,再次相见了,即便是在梦中,词人却说不出话来,所有的情感、思念和想念都汇聚在泪水中,泪水流下“千行”“万行”也难以诉说十年来的思念和想念,只能看着、望着、凝视着。虽然该句只有九个字却将词人无限的凄凉、伤感、怀念、悲痛抒发得淋漓尽致。“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该句是苏轼梦醒后的所想、所感、所思,苏轼在梦中所看到的所有美好,都化为了泡影,化为了乌有,他再次陷入了渺渺茫茫、生死相隔的无奈中。其中“明月夜,短松冈”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是苏轼对妻子坟墓的幻想,“料得”两字却让这场景、这幻想、这现实中的场景和画面,充满了感伤和无奈,年年都会想念,年年都会“断肠”,年年岁岁都会如此,思念却不相见,相见只在梦中,梦中的永远会消散,那明月夜依旧是提醒词人“断肠”的标志,提醒着词人妻子已经离开了。深度而细致地分析《江城子》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情感,能够让我们对苏轼的悼念之情有所体验、感触或感知,使人不禁潸然泪下。可以说,《江城子》是苏轼直抒胸臆的典范,是苏轼悼念亡妻的载体,同时也是苏轼表达自己对妻子难忘之情的现实表征。

三、《江城子》意象和情感

该词上阕抒情、下阕记梦,开头三句感人至深、情真语直,直接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但在情感抒发的同时,又利用了多种意象,如“孤坟”“尘”“鬓发”等。这里苏轼用“孤坟”强化了“生死”二字,强化了词人对“十年生死”相隔的怅惘和悲怆,其中“千里孤坟”主要指词人对千里之外妻子的坟墓的指代,也指代妻子。苏轼首先用“十年生死”表明自己与妻子阴阳相隔,然后用“孤坟”强化上句中的“生死”,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明确他的指代对象,而且让诗歌意境显得压抑和幽暗。可以说,“孤坟”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与“生死”两字形成照应。而“鬓发”“尘土”两个意象则勾勒出了词人的形象,对上句“纵使相逢应不识”进行了解释,为何见面了却不认识自己?因为岁月悠悠、时光流逝,诗人已经换了容貌,已不再是当年的模样。这三个意象虽然渗透在情感抒发之中,但能够让词曲的氛围显得悲凉、压抑、沉重,并且可以与下阕的无奈、欣喜的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在下阕,词人首先交代“入梦”,然后用“小轩窗”“泪”“明月”“松冈”作为意象。其中“小轩窗”与上阕“孤坟”形成对比,能给人以轻松的感觉。梦中词人看到妻子正在窗内梳洗打扮,和平常一样。因此,此处的意境是轻松或者惬意的,所表达出的情感应是“欣喜”的,虽然通过全词,我们能够发现下阕词的氛围也较为压抑,但如果将视角聚焦到“梦中”,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应是喜悦、快乐、激动的,再次见到妻子,词人有很多话要说,却难以表达,其中的“泪”并没有悲伤、痛苦的内涵,而是喜极而泣。在最后一句中,“明月夜、短松冈”则象征着词人梦醒后,对妻子坟墓及周围场景的想象。两个意象营造了孤寂的环境氛围,抒发了词人梦醒后的无奈和叹息。因此,在宏观层面上,《江城子》蕴含了三种情感,即悲痛、喜悦、惆怅无奈。几个意象也对不同的情感进行了渲染和烘托,让词的意境更加深远。此外,“明月夜”和“短松冈”,也在某种层面上表明词人思念情绪的升华。下句词经过解释后是“料想那明月照着的坟山,是我多年思念你愁断肠的地方”。寥寥几句,便将词人悼念亡妻的长久写得充分而全面。此外还有“梦”的意象,很多读者都忽视了“梦”的意象,认为梦的意象就是“小轩窗”“泪千行”,但从情感抒发的角度出发,“夜来幽梦忽还乡”,不仅能够将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入梦”,还能让读者获得虚幻和缥缈之感,让读者在读到“相顾无言”时,更深入地明白词人内心的欣喜和凄凉。总体来讲,《江城子》中的意象为全词的情感基调、氛围营造提供了基础,能够为词人更好地抒发自身的情感提供依托,与此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画面,感受到苏轼情真意切的思念之情。

四、《江城子》的风格解析

文学作品风格主要指一个人、一个流派、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作品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和思想特征,不同时代所呈现的风格有所不同,不同民族的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譬如,古代小说与当代小说所呈现的风格拥有本质的区别。我国部分文学研究者认为文学风格主要表现在用词、句式及内容等层面上,并对文学风格的建构过程进行了肢解和剖析。虽然这种解读手段能够帮助读者或相关研究者明确风格的框架和范式,然而却难以探析风格的内涵。美国小说作家史蒂芬·金在《我的创作》中指出:“文字的风格就是作者的情感和人格。”虽然他没有对文字风格进行太多理论性的解析,但通过结合近现代及古代文学作品能够发现,很多作者在不同情感表达上会有明显的风格差异,在抒发激昂的情感时,作品风格会显豪放;而在抒发悲伤的情感时,作品风格会显婉约,如鲁迅先生的《野草》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种情感下所呈现的文字风格会不同。在人格层面,不同创作者的人生经历、性格及价值观的差异会在文字风格上有所体现。张爱玲的作品拥有清新、质感的风格,白朴的元曲拥有苍凉之感。作者的价值观不同,思想不同,在用词和用句上也会存在差异,进而形成独特的文字风格。当然这种文字风格还容易受时代、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如白话运动早期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会拥有迥然的差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便是两种风格迥异的作品,从用词、用字及江城子词牌的句式上,我们能够发现苏轼特有的用词、用字特征并没有改变,意象运用上也没有太多的变化。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卷平冈”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话凄凉”都属于动宾结构,但由于所抒发的情感不同,导致词句选择出现了变动,进而形成了两种迥然相异的文字风格。这点我们也可以从“江城子”的句式结构来分析。“江城子”上、下阕字数相同,句式结构相同,三字、四字的短语较多,能够让词曲的结构明快,更适应创作者创作出豪放风格的作品,并且很多词人的《江城子》作品也以豪放风格为主,如欧阳炯的“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因为文字的简短,有利于抒发轻快、律动的情绪,而文字的冗长则适合抒发绵绵而委婉的情绪。但在《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苏轼的词作显得委婉动人,然而由于“江城子”词牌名的格律特征,又讓这种委婉透出一股豪放特性,使伤感的情绪得到加深,思念的情感得到强调。譬如,“不思量,自难忘”,虽然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委婉而深邃,但在短句的加持下,这种情感得到了深化,极大地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悲苦。因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风格是受苏轼情感影响而形成的。此外,由于苏轼推崇平淡、自然的诗歌语言,追求道家独有的“贵真”审美观,情感任意挥洒,随性自然,因此在很多的豪放诗词中,苏轼都会将自身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即便是婉约的作品,他也会保留着自己的“贵真”风格。譬如,在《江城子》中,苏轼在上阕直接抒发情感,而李清照及其他婉约派诗人则通过“由景入情”的方式,将情感娓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很多作品的情感抒发,也都是委婉的、潜隐的。因此,在某种层面上,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虽然属于婉约作品,而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出发,该作品依旧保留着苏轼的“豪放特性”。譬如,通过对《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上、下阕文字的分析可以发现,词人所表达的情感较为激烈,无论是悲痛、喜悦还是惆怅,这种情感的表达无不浓烈。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其中的“千”字,便拥有苏轼豪放派的作风。总体来讲,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豪放气息犹在,但能够给人以委婉的感觉,使人能够被苏轼的情真意切所感动。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苏轼怀念妻子的悼念词,同时也是其少有的婉约派作品。通过深入分析该作品,我们能够对其对亡妻的怀念、感伤、无奈及痛苦的情绪有所体悟,还可以体会到苏轼精湛的技艺以及浓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跨越时空的,是对爱情词和悼念词的综合,是感人肺腑的,是直抒胸臆的,同时也是超越历史的。通过赏析苏轼的《江城子》,我们可以重新认识苏轼,可以对其笔下的文字风格有新的理解,也可以管窥这位“硬汉”内心深处的“柔情似水”。

猜你喜欢 下阕江城子悼念 思念的五月青年文学家(2021年19期)2021-08-10士魂扬子江(2020年4期)2020-08-04江城子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6期)2018-12-22江城子1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6期)2018-12-22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8年32期)2018-09-26悼念畅谈(2018年7期)2018-08-23江城子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1期)2018-03-31球迷悼念 这一夜为沙佩科恩斯足球队流泪海外星云(2016年23期)2017-01-06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延河(2016年6期)2016-08-04半阙词躬耕(2016年4期)2016-05-04

推荐访问:隔绝 悠悠 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