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误诊原因初探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5年4月~2006年11月收诊的大肠癌病人527例,并列表说明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比率。结果误诊为肠炎痢疾的比率为45%,痔疮13.6%,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11.2%,其余为附件炎、胆囊炎、肠梗阻、便血等。结论对于初诊有腹部隐痛、包块,或原因不明的贫血,肠梗阻等病人,不应轻易定诊,应行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后进一步确诊。

关键词:大肠癌 误诊 回顾性分析 肿瘤部位

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7)3-0108-02

我院1985年4月~2006年11月共收治大肠癌病人527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首次来本院就诊时有428例诊断为其他疾病,误诊率为81.2%。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428例,男290例,女138例年龄21~83岁,平均55.2岁。左半结肠癌89例,右半结肠癌116例,直肠癌223例。

1.2 方法

将全组病例分别按误振疾病情况及肿瘤部位与误振时间列表统计,并以此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527例大肠癌误诊为其他疾病428例,误诊率81.2%。见表1。误诊的428例大肠癌中,有50.3%的大肠癌误诊时间在0.5~1年之间,误诊2年以上的右半结肠癌9例,占7.8%,左半结肠癌1例,占1.1%见表2。

3 讨论

大肠癌包括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其中左、右结肠癌的临床表现比直肠癌较隐匿,且随肿瘤部位之不同而各异。右侧结肠腔的口径较大,肠壁薄,扩张性大,肠内容物多为液体状,而且右半结肠癌隆起性多见,向腔内生长,瘤体较大,肿瘤远端易发生缺血、坏死、脱落、贫血和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为贫血、食欲不振、消瘦、发热、右侧腹部隐痛及右腹部包块,早期不宜引起病人及医生重视,就诊时,特别是就诊时于基层医院多因医生经验不足,而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贫血、胆囊炎、附件炎或卵巢肿瘤等。据国外文献记载,右半结肠癌误诊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的为10~22%,早在1947年Mayo就发现有15%的右半结肠癌在早期有类似阑尾炎症状而切除了阑尾。本组误振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59例,误诊率为11.2%。由于医生多满足于第一诊断,不做进一步肠道检查,误诊时间较长,本组误诊2年以上的右半结肠癌95例,占7.8%。

左侧结肠腔的口径较右侧结肠细,肠内容物多层半固体,即左半结肠癌的癌肿以浸润型多见,层缩窄性生长,使肠腔逐渐变细,最后发生肠腔阻塞。临床上早期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黏液便或黏液血便。偶尔肠道梗阻可成为首发症状。由于上述症状许多医生轻易诊断为肠炎或痢疾、痔疮。国内有报道446例大肠癌误诊为肠炎或痢疾134例,误诊为痔疮43例[1],其误诊率分别为30%和9.6%。本组误诊为肠炎或痢疾237例,误诊率为48%,误诊为痔疮72例,误诊率为13.6%。其原因是病人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且上述临床症状口服抗菌素后可缓解,甚至出现肠梗阻,医生因缺乏全面分析又未做纤维结肠镜及钡剂灌肠X线检查所致。

直肠癌与左半结肠癌在症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往往也被误诊为肠炎或痢疾、痔疮等,但80%的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发现而在直肠癌延误诊断的病例中80%是由于未做直肠指诊而致[2]。

综上所述对于腹部隐痛、包块,原因不清的贫血、肠梗阻、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的病人,不要轻易下诊断,最好做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X线检查后定诊。直肠指诊应做为一种便捷有效的常规检查方法[3]。

参考文献

[1] 武玉国,李清,王成峰等.226例原发性大肠癌误诊分析[J].中级医刊,1998,33(12):36.

[2] 喻德洪.提高直肠癌的诊治认识[J].实用外科杂志,1986,6(12):617~618.

[3] 杨丽娜.直肠指诊是避免直肠癌延误诊断的重要方法[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4):265.

推荐访问:误诊 初探 原因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