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牛焦虫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治措施

摘要:文章从牛焦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综合防治等方面做了详细论述。为临床正确诊断与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牛焦虫病;诊断;防治

近几年来肉牛养殖业发展迅速,牛病也逐渐增加。牛焦虫病为牛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主要以牛蜱为媒介传播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牛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病牛死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该病,掌握疾病的诊断要点及防治措施,以减少发病率及死亡率。

1病原体特点

焦虫病的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的血孢子虫。通常寄生于红细胞内,常见的有巴贝西焦虫和泰勒焦虫。焦虫病必须通过适宜的蜱来传播,一种焦虫多由一定种属的蜱来传播。蜱的种类和分布是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的。所以焦虫病的存在和发生也有地区性和季节性。

2主要症状

2.1巴贝斯焦虫病

体表检查可发现多量蜱寄生。病初表现高热稽留,体温可升到40℃-42℃。心跳加快,反应迟缓或停止,食欲减退或废绝,奶牛产奶量减少。病牛出现明显的贫血和黄染。消瘦迅速,多数牛出现啃土,血液稀薄,血红蛋白尿,诊疗不及时,可在一周左右死亡。

2.2泰勒焦虫病

体表检查可发现多量蜱寄生,体温可达40℃-42℃,病畜高热稽留。随后出现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肿大明显,触诊有疼痛感。心跳呼吸加快,食欲减退。可视黏膜、乳房、肛门周围、阴囊等皮肤较薄处出现溢血斑或出血点。胸前、颌下发生水肿,消瘦迅速、贫血,可视黏膜轻微黄染。患病牛出现流涎,磨牙、卧地不起,有的也出现啃土。诊疗不及时,可在1-2周内死亡。

3病理变化

3.1巴贝斯焦虫病

血液稀薄如水,内脏器官被膜均有不同程度的黄染,真胃和小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肿大,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胆汁变稠;肺水肿,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

3.2泰勒焦虫病

全身淋巴结肿大、化脓、出血、坏死,尤其下颌、肩前和腹主淋巴结,有小的结节;真胃黏膜肿胀,有小结节,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灶,易脱落;脾肿大、变软,被膜上有出血点。

4牛焦虫病诊断

4.1流行病学诊断

详细了解当地环境特点及自然条件后。了解牛的饲养管理方式,并对当地蜱虫种类进行充分调查,对牛焦虫病病原进行分析推断。结合病牛症状表现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病牛食用贝尼尔等抗焦虫的药物来治疗性实验。这样也可以对疾病做出初步的诊断。随后可以结合血涂片来确诊。

4.2血液涂片检查

对病牛耳缘静脉无菌采血,制作血抹片,染色后镜检。镜检下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红细胞,且细胞中可见杆状、逗点状、环状的虫体,在一个细胞中可见1-4个虫体,染虫率高达70%。这是当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在诊断过程中,要对病原体形态进行仔细鉴别,对虫体大小、位置、数目及排列进行仔细观察,特别需要对典型虫体的特异性构造进行仔细查找。这是牛焦虫病诊断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判断依据。

5牛焦虫病综合防治

5.1预防措施

5.1.1灭蜱

要积极做好圈舍卫生的管理工作,春季和冬季将牛体硬蜱幼虫消灭干净。夏季蜱虫繁殖旺盛,需要逐个圈舍、逐头牛清扫灭蜱。将中间宿主消灭,切除蜱虫这一传播途径。

5.1.2控制外购牛

对于外购牛要进行严格控制。饲养过程中需要严格贯彻自繁自养的方针,外购中需建立并遵守严格的检疫制度程序。发现病牛要及早医治。并给牛注射焦虫苗进行免疫接种。

5.2治疗方法

5.2.1灭蜱

对圈舍、牛体采用1%敌百虫喷洒,将蜱虫杀灭,且每间隔15天需要进行一次喷洒灭蜱处理。

5.2.2药物防治

贝尼尔:按照3.5~7.0mg/kg体重将贝尼尔配制成5-7%浓度溶液,对病牛进行臀部肌肉注射,1次/日,连续注射5天,没有发病的牛为防止感染也需连续注射3天。进行预防性的防治。

黄色素:按照3-4mg/每kg体重将黄色素用生理盐水配制成0.5-1%浓度水溶液,煮沸30min后给病牛静脉注射,每48h注射一次。在临床治疗中还可将上两种药物交叉使用,或者同时给予高锰酸钾口服,5-8克高锰酸钾溶于2-3L温水内冲服。

5.2.3对症治疗

在应用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根据病牛具体病情酌情给与强心、健胃、补液、输血等治疗,预防感染。在治疗过程中还要让病牛得到充分休息,这样更利于疾病恢复。总之,牛焦虫病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各地区在掌握疾病致病原因及发病特点同时要加强防治,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发病率,保证养殖户利益。

推荐访问:简述 诊断 防治措施 虫病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