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对口单招的成效、问题和改革路径

计划和专业招生计划,中职学生参照专业大类选择报考院校。例如,2017年安徽省的对口单招规定,招生专业必须是经过合法批准的,专业名称和专业类别与教育部现行的专业目录相一致。考生不得跨报专业,除非高等院校没有相关或相近专业设置。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作为高职院校专业管理的基础性指导文件,是人才培养标准的具体化。我国现行的中高职专业目录按照产业或行业划分专业门类,分别修订于2012年和2015年。修订后的专业目录在专业大类名称的衔接上更加统一,“名称完全相同的共有6个专业大类,涉及农林牧渔、交通运输、医药卫生、财经商貿、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②,为中高职衔接打下坚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对口单招专业技能考试更有利于选拔考生

对口单招考试由省(直辖市)教委统筹安排,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和高职院校组织实施。为落实“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招生模式,各区域积极成立专业化队伍负责专业技能考试,聘请中高职专业教师担任命题组组长,咨询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市场需要准确把握命题方向。“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考试招生模式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选拔质量。例如,重庆市2015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电子技术类专业技能大纲对考生技能的鉴定做出详尽规定,要求学生现场完成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试、选用,并在任务完成后整理工作台面,保持工位整洁。专业技能考试通过现场操作考查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了人才选拔质量。

二、高职院校对口单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各省(直辖市)积极改革对口单招,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机遇,但也出现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招生政策欠缺系统性和针对性

考试招生政策是高职院校组织考试招生的指挥棒,各省(直辖市)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订符合区域人才培养目标的招生方案,提升高职院校人才选拔质量。根据孙绵涛教育政策内容评价的三大维度“完整性”“科学性”“创新性”③分析对口招生政策,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缺少完整性。对口单招政策规范了考试招生的各个环节,但在实施细则方面有待细化,需要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和企业间的责任与义务。二是缺少科学性。例如,2014年重庆市《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专业综合考试工作的通知》规定,专业基础理论课考试科目在教育部划定的教学大纲中任意选择,但对高职院校选择科目的方法和标准未做出相应规定,在生源紧张的情况下,高职院校选择考试难度低的科目检测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难以评判学生的真实水平。三是缺少创新性。中高职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但两者在培养目标上略有区分。对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实行相同的奖励照顾政策,未能凸显职业教育特色,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二)文化课考试内容分值多,职业技能考试分值少

职业教育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模式,各省(直辖市)从文化课考试和技能考试两方面着手,调整文化课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分值比例,聘请校内外专家成立专门技能考试小组,通过对考试方式、考纲拟定、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改进,推动职业技能考试的顺利实施。职业技能作为高职院校选拔人才的核心考查科目,在组织考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职业技能考试分值少于文化课考试分值。例如,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的通知》规定,针对中职学生实行“文化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的考试招生模式,其中文化课考试包括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专业基础知识(300分),共计600分,技能测试成绩在录取时仅占总成绩的30%。二是职业技能考试成本较高。职业技能考试要求较高,需要提前评估考点,准备考试材料、机器设备,聘请专业评委等,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能保证考试的顺利实施。监考人员的专业化、考试设备的标准化,导致专业技能考试场次多、耗时长,难以保证考试的公正、合理。

(三)录取标准单一,录取机制有待完善

对口单招录取实行“招生院校负责、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监督”的录取体制,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即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在网上提供的电子档案,决定是否录取考生。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根据招生计划、成绩、考生志愿和专业科类等情况,划定本、专科控制分数线。省(直辖市)教育考试院根据学生填报志愿进行投档,招生院校决定是否录取考生及所录专业。部分地区采用平行志愿进行录取,如江苏省坚持“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投档原则。根据所填专业类别和总成绩由高分至低分依次检索考生所填志愿,被检索院校中如果出现符合投档分数的院校,即向该院校投档;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分数的院校,则不能投档。部分地区采用顺序志愿进行录取,如广西以“招生院校根据本校招生简章公布的录取原则进行录取”。考生最多只能填报4所院校,每所院校最多只能选择6个专业。为保险起见,考生可选“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根据填报志愿投档录取即在第一志愿投档结束后,依次进行二、三、四志愿投档。每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根据院校专业空缺和考生志愿,继续下一轮投档录取。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尽量保证学生被录取。尽管每个地区采用不同的录取机制,但录取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服从调剂”使考生成功录取,但未录到满意专业,不利于后期培养。二是录取标准单一。我国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招生评价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和记忆事实材料的能力,以心理测量模型为理论基础,将教育测验作为评价手段,以核查教师与学校效能的教育问责为评价目标。但是,考试分数所能提供的学生信息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方面。三是招生院校调取的学生电子档案能否真实反映学生表现有待证实。

(四)考试招生中缺少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探索高等学校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新型的合作关系,目的是联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大多数企业只提供实习岗位,部分企业参与教学过程,未能形成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的局面。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属于国家考试,是高等教育考试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省(直辖市)实施对口单招是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教育考试院和高校组织实施。文化素质考试由教育考试院统一命题,并且聘请专家、中高职专业课教师成立专业化队伍,按照专业科类制定专业技能考试考纲、评价标准,并在品牌专业多、具有承办职业技能大赛经验的高职院校设置不同专业科类考点。从考试招生组织全过程可见,行业企业几乎没有参与考试招生,主要表现为:一是高职院校招生专业设置缺少行业指导,热门专业扎堆设置,学院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被忽视,招生专业吸引力不足。专业建设片面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内涵和质量。如27页表所示,甘肃、福建、重庆、江苏、辽宁和河南招生专业大类千篇一律,科教文卫专业大类都在进行招生,其他招生专业大类的选择未能迎合区域优势,不能有效为当地经濟建设服务。二是专业技能考试缺少行业企业人员监督,难以实现公平公正录取。

三、高职院校对口单招改革路径

对口单招是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方式的重要发展方向,推行对口单招考试对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满足我国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纵观我国对口单招的实施情况,结合各区域发展特点,理顺考试招生制度和各参与主体的关系,需要从考试政策、考试内容、评价录取机制等方面改进。

(一)坚持政策目标、对象和措施的一贯性,完善考试招生政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中职毕业生终将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生源”④。考试招生政策的制定,使得我国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有规可循。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的下放意味着,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对口招生政策时应保持政策目标、政策对象和政策措施之间的一贯性。一是在制定政策目标时要考虑对口单招能否有效选拔优质生源进入高职,对口单招是否有利于构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对口单招能否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二是明确政策对象。政策对象是政策目标的受施者,直接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对口单招由省或直辖市统一命题,高职院校按照国家划定的招生比例选拔人才。因此,招生政策的制定至少要明确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面的责任,统筹发展与稳定、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各方利益。三是根据政策对象,细化政策措施。政策措施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关键因素,对每一个政策对象制定相应的实施准则,规范政策实施者的行为,有利于考试招生制度的顺利运行。考试准则、监督准则、录取准则等,需要每位政策对象严格遵守。我国在招生录取制度改革中应大胆进行政策创新,寻求高校人才选拔和学生素质教育间的“政策平衡点”。

(二)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科学设计文化课考试内容

高职院校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招生模式,凸显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却忽视了对学生非技能因素的考查,如学习态度、表达沟通能力、道德品质、人文素养、探索精神等。职业教育应培养具有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责任意识、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改革文化课考试,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调整文化课考试科目,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考核。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就业质量的关键要素,对推动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课考试除对语文、数学、外语等基本科目进行考核外,还要加入非智力因素考查项目。高职院校可以组织专门的面试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即兴演讲等方式考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非智力因素的表现作为录取的参考标准。二是考试内容凸显教育性和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帮助人们在不断变化的劳动环境中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专业大类制定不同文化课考试内容,突出“生活化”“职业性”和“趣味化”。例如,土建类文化课考试中,语文考试命题要重视生活化,除对基本文学常识的考查外,至少有一半考查内容渗透建筑史、建筑家、审美学等知识,选取典型案例和形象作为考试背景素材;数学是建筑类考试的重点,要以职业性为导向,对建筑力学、房产估价、工程测量等专业涉及的汇率、几何、函数等知识进行系统考核;英语考试力争凸显生活化和职业化。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协调发展,知识目标是教育实践的最基本目标,技能、情感和态度都是知识目标的反映。

(三)以工作内容为导向,组织专业技能考试

专业技能考试是衡量考生技能水平的重要形式,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后期的人才培养质量。合理的考试结构是考试理念、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三方面相互协调的动态运行机制。一是考试理念“市场化”。高等职业教育和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强化职业技能考试与市场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率,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二是考试内容“专业性”和“技术性”并重。具体包括:专业类别对接考生类别,按照专业大类考查学生通识专业知识;专业发展方向对接考生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查学生在不同专业发展方向上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应是专业技能考試的重点;行业动态对接考生就业意向,预先评估学生对行业动态的了解。规范专业技能考试命题,在专业大类下根据专业制定考试大纲,细化技能操作考试标准。例如,畜牧兽医类包括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和水产养殖技术等专业,专业大类有共通的技能操作,不同专业间的技能操作还具有差异化。普遍性的基本技能操作需要按照专业大类考查,特殊性专业技能操作按照专业考查,有效甄别学生的技能水平。三是考试形式“多样性”。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满足各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顺应科技进步、满足生产结构变革的考核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要优化考试环境,转变以学校作为考场的观念。有些专业技能考试可以设在校企合作的工厂或企业,如机电类专业技能考试,需要运用标准化的设备制作机械部件,企业和工厂更符合标准化考试的要求。同时,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如市场营销类专业中的“营销推广活动策划”或“商务情景评判”等考核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考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更能展现专业特色。

(四)坚持效率和公正相统一原则,健全招生录取机制

教育效率和教育公正协调发展,是两者在多方利益主体之间动态博弈的过程。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公平的录取机制促进对口单招的高效实行。从宏观上讲,教育公正是指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从微观上讲,教育公正是指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否受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公正对待。对口单招作为高职院校多元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形式之一,在选拔和甄别人才方面无疑是高效的。采用“文化课考试+技能考试”的考试招生模式能够保证“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做到了起点公正,但在录取时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填报志愿时选择“服从调剂”的学生常常怀有“重名校、轻专业”的认知,导致高职院校招不到合适生源。这种录取模式“不仅难以促进招生计划与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对应,而且会导致有的学生进入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其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积极性会大打折扣”⑤。因此,促进招生过程公正有利于建立良性的录取机制,为结果公正打下坚实基础。招生院校需要成立专门的联络小组及时与考生沟通,确保考生选择预期专业,高职院校选择优质生源。建立科学公正的录取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相互配合:省(直辖市)考试院制定相关规定,严格监督考试招生录取工作,严厉打击录取过程中的违规行为;招生院校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录取效率;加强对志愿咨询人员和考务工作者的培训,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师生的诚信考试意识,电子档案的提供要真实准确。

(五)提升行业企业参与度,构建多方参与机制

高职教育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职考试招生具有推动作用。一是作为咨询者,参与高职院校招生专业的设置。企业人员对本行业发展前景、人才需求、市场行情更熟悉,参考企业人员对招生专业的建议和意见,为培养贴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吸引力、扩大生源。二是作为投资人,为技能考试提供必要的考试资源。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实现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双向流动;行业企业利用现有资源,为高职院校技能考试提供必要硬件设施,也为高职院校培养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做准备。三是作为监督者,保证技能考试公平公正实施。行业企业作为第三方机构监督公平录取,形成政府、学校和行业企业三方制衡机制。行业企业参与招考信息的发布,有利于学生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更具现实意义。行业企业参与对口招生录取工作是保证公平录取的重要手段,形成政府主导、学校组织、行业企业参与的多元化招考机制,顺应多元化招考制度发展趋势。构建这一机制需要把握好两个规律:一是考试规律和人才选拔规律;二是与高考密切相关的社会要素的发展规律。对口单招对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各省(直辖市)积极改革对口单招发展模式,破解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现实难题,推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发展。为进一步顺应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提高人才选拔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对口单招要完善考试招生政策,合理组织文化课考试,凸显技能考试的特点,鼓励第三方机构参与考试招生,建立公平的招生录取机制。实施对口单招要理顺政府、高职院校、考生和家长等各方的关系,构建科学的考试招生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形成学校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考试招生机制。

[注释]

①吴甚其.改革对口高考:增加中职吸引力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8):77.

②付云.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下各类专业目录对比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7(4):83.

③孙锦涛.教育政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56.

④高凡修.中职毕业生能否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生源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25):31.

⑤王根虎,杨恩福.中职、高职、本科教育有效衔接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3):48.

[参考文献]

[1]徐国庆.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型[J].教育研究,2016(3).

[2]赵晓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实之囿与治理之道——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J].教育探索,2016(10).

[3]杜舸,谷峪.政策工具视角下美国高等院校招生录取政策多元化改革[J].现代教育管理,2017(2).

[4]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易芳.中美高校本科招生考试与录取制度比较及启示[D/OL].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2017-06-30].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37-2006126128.htm.

推荐访问:对口 成效 路径 改革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