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核扩散遭遇挑战

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安全形势虽然总体上趋向和缓,但地区危机时起时伏,就局部地区而言,仍然是动荡不安,甚至是剧烈动荡。在这种形势下,军备竞赛制而不止;国际军控和裁军举步维艰。诸多具有潜在核能力的无核国家垂青核武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特殊作用,有的国家已跨进了核门槛。核扩散形势十分严峻。

一、核大国从未停止争夺核优势,削减核武器任重道远

1968年世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署以来,最初只有5个国家掌握了核武器,这就是美国、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其中能称得上核大国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从20世纪70年代,美苏间就军控和核裁军问题进行了难以计数的各种形式的谈判,双方签署了十数个有关协议和文件。从那时起至今30多年来两国裁减退役了数以万计的核武器。然而,迄2005年1月,美国与俄罗斯仍旧保有6000~7000件核武器。国际社会一方面对美、俄两国口头上承诺将进一步销毁核武器的声明表示欢迎,一方面对它们所拥有的庞大的核武库对世界安全构成的威胁表示担忧。

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冷战格局随之瓦解。在这种形势下,国际军控与裁军本应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然而,这个在国际政治与安全领域中最受世人关注的重大课题,却在进入21世纪后显现出了许多变数。2001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苏美两国政府早在1972年签署的《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此后,美国加紧了反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并于2004年开始实战部署,到2005年度,美国已投入了187亿美元,它标志着美国开始领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200,2年3月,美国防部文件《核态势评估》被媒体披露后,美军方毫不掩饰争夺核优势的意图,宣称“以核武器摧毁那些能够抵御常规武器的目标,以导弹防御系统阻止对美国发动的攻击。”由于现行的核武器只是遏制手段,在反恐的名义下,从2004年起5年间美国准备投入 4.8亿美元用于新型核武器的研究,当年已投入750万美元用于“钻地核弹”的研发。把难以用于实践的核武器向可以实战使用的方向转化,标志着美国的核政策从威慑向实战的重大转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及时地完成了国家核战略的转变,宣布对侵略者将“首先使用核武器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迄2005年5月,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不仅仍保留了本应该淘汰的约三百枚洲际导弹,而且有5个装备新型“白杨-M”洲际导弹团相继服役。 2004年11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正在研发新型的核导弹系统。此前,在莫斯科周边地区原有的反导弹防御系统已经童新部署并更换了新装备。美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已经皮止。核大国追求攻防兼备的核力量体系的做法,使得各国在世界军备竞赛的氛围中普遍存不安全感,目前仍有130多个国家未签署或批准防止核扩散的附加议定书。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世界上有40个国家已经掌握了生产核武器的技术。

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能约束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迈入核门槛

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原是无核国家,但他们看中了核武器在维护自身安全的威慑作用,从来没有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上签字,国际社会任何防止核扩散的措施对其毫无约束力。以色列有没有核武器?以色列官方一向在核问题上采取“核模糊”政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自己拥有核武器。对于以色列拥有的核能力,阿拉伯国家始终感到不安。据媒体透露,1973年10月6日第4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以色列军方曾申请调拨6枚核武器用于反击埃及的进攻。其实,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已成为尽人皆知的公开“秘密”。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在2000年8月就此专题采访了国际问题专家,他们估计,以色列拥有300余件核武器。外界对以色列今后会不会放开核政策,会不会依仗美国的支持明目张胆地发展核武器有各种猜测。但从国际社会防核扩散的舆论对以色列形成的压力分析,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以色列仍将会对其拥有核武器秘而不宣。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因历史遗留问题,在国家关系上曾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近年来,两国逐世界形势缓和之大势,改善了国家关系,在处理核问题方面电朝着理智和积极的方向发展。2004年6月,两国间举行了核安全会谈,双方协议相互通报核技术活动情况。印度和巴基斯坦经过20多年的努力,在1998年双双跨进了核国家的门槛后,两国间曾一度展开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当前,两国间的芥蒂并未完全消融,各自加强以核力量为依托的实力地位的努力丝毫没有放松。印度正在按照《核战略构想草案》加紧完善其战略核打击力量,目标是在 21世纪最初的10年,建立起由陆基弹道导弹、潜射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细成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力量。巴基斯坦为其陆、军军装备的导弹核武器的攻击半径已复盖了印度全境。双方保持“核均势”所形成的“确保相互摧毁”的机制,虽然暗伏着核危险,但从另一角度看,它对南亚地区安全倒也是一个“重要的稳定因素”。

三、朝鲜和韩国表现出的核能力,打开了防止核扩散的缺口朝鲜和韩国都是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字国,然而未恪守条约的义务,暗中进行核武器的研究。朝鲜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即建成了核研究所和科研核反应堆。此后,核设施逐步扩建,到了20世纪80年代其核工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能力。1985年12月,朝鲜加入了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由于美、朝间严重、缺乏信任,双方在放弃核努力和进行有效的核查等问题上存在深刻分歧,十多年来,两度导致朝鲜宣称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韩国的核研究机构在1982年和 2000年进行过提取钚和浓缩铀的试验,并未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中报。2004年9月,韩国迫于国际压力承认了上述违约行为。朝鲜和韩国的核开发,背离了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主旨。虽然现今世界上高新技术快速普及,使得军用核技术与民用核技术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但是以生产核武器为目的的核开发,当然在国际《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禁止范围之内。在韩国进行浓缩铀试验曝光后,朝鲜指责美国袒护韩国,在对待朝鲜核问题土、“实行双重标准”,暗示朝鲜仍旧执行其核计划。果然,朝鲜在2005年2月10日宣布拥有了核武器,一个月后又宣布将“增加核武器的数量”。朝鲜和韩国的核开发,无疑打开了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缺口,同时,对于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又增加了新的难度。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国际社会防止核扩散的努力是一致的。虽然朝鲜半岛局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美朝作为朝鲜战争交战的双方尚未正式缔结和平协定,战争状态尚未实现法律意义的终结,但是,任何形式的核扩散都将威胁着东北亚地区的战略稳定,甚至有可能在半岛周边地区引发一轮更大的核武器扩散。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地区所积由的历史积怨、现实矛盾、冷战思维以及非传统的安全隐患,既影响着朝鲜半岛无核牝问题的解决;也为国际社会在更大范围内防止核扩散的努力蒙上了阴影。

四、伊朗的核努力也与“核扩散”牵扯在一起

2002年,美国找茬准备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时就点了朝鲜和伊朗的名。2003年,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后,把眼光转向了伊朗,指责伊朗“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后,步步向伊朗施加压力,并操纵国际原予能机构核查伊朗的核设施。布什连任第二任美国总统后指出,他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遏止伊朗的核计划。伊朗的核计划启动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亲美的伊朗的巴列维国王从美国引进了核技术, 1974年开始修建核电站。1978年伊朗发生宗教革命,伊斯兰教徒推翻了独裁的巴列维王朝,宗教领袖霍梅尼掌权后坚持反美的立场。从此,美国由支持伊朗的核计划转变为反对伊朗的核计划。几年来,伊朗的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西方媒体也在大肆渲染伊朗的核能力。关于伊朗的核材料处理能力问题,就核技术而言,伊朗的核科学家们掌握有关的技术并非难事。1986年,伊朗的伊斯法罕核技术中心的科学家就曾经发表了萃取核同位素的试验报告。就核设施而言,伊朗拥有核材料再处理设施也非秘密,但是拥有核处理设施和技术并不意味着就是研制核武器,而且伊朗有关方面反复澄清自己的核活动不是开发核武器,其核计划纯属和平利用核能,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条约。伊朗的声明并没有换来美国及西方国家的信任,他们提出要伊朗永久性地放弃所有的核努力。伊朗国家核政策委员会负责哈桑·罗哈尼在一份报告中说,西方国家对伊朗的要求“已经到了我们无法接受的底线。”以色列对于伊朗的核问题更是火上浇油。以色列弹道导弹防御机构头目乌齐·鲁宾在 2004年12月的一份报告中说:伊朗前不久试射成功的“流星4”导弹可以携带更大的核弹头。伊朗始终坚持自己有继续进行铀浓缩活动的自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一年来对伊的核查一直未找到与制造核武器相关的证据,仅凭伊朗从事铀浓缩活动就认定其核计划违规,理由也不成立。只有美国咬定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违反了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中承担的义务。其实,伊朗的核项目于军于民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与美作对的伊朗现政权是美国的眼中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原有两个,一个是以色列,一个是伊朗。伊朗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垮了,新的伊朗政权反而成了美国的心腹大患。美国要实现“大中东民主计划”,控制中东战略要地,搞垮伊朗现政权才是真实目的。因此,美国以防止核扩散为由,抓住伊朗核问题不放。

五、站在核门槛上的日本

日本政府肆意歪曲历史。小泉首相带头参拜靖国神社表明,日本对其在二战中的侵略罪行根本不思悔悟。现今的日本已经逐渐背离了和平宪法,大力扩充军备并且出兵海外,其“自卫队”的军力正在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在美国的默许和支持下,日本政治阶层中的右翼势力大肆鼓吹进行核武装。法国世界报载文称:“华盛顿欢迎日本的这种核变,而且默许了这样的设想一日本有朝十月可以拥有自己的威慑力量。”

日本虽然没有公开进行核武装,但它是一个潜在的核大国都是举世公认的。日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富有的程度在世界上屈指可数,为其核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就核工业而言,日本建有51座核电站,在和平利用核能的幌子下,大搞核技术研究,其水平居世界一流。

在各种类型的核反应堆中,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是当今核领域中的尖端技术,难度远在研制核武器之上,而日本先于世界上其他核大国,早在1958年8月就建成了快中子增殖反应堆。核技术领域中的另一前沿课题是可控核聚变技术。日本开发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已达10年以上,并建成了世界上惟一的一座大型螺旋核聚变实验装置。由此可见,日本拥有广核科技领域中最前沿的技术和科研活动。2005年5月,日本媒体《朝日新闻》透露,美国政府消息灵能人士一说,美国不仅允许;臼:本进行浓缩铀活动,而且特别准许日本从乏燃料棒中提取钚。国标问题专家指出,钚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制造核武器。据悉,旧本存有超出需要的核原料,其中包括21万吨氧化铀,和从乏燃料中提取的5吨钚。按日本的核废斗处理能力计算;以2010年日本钚的总储量将达 100吨。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003年的回忆录中曾一说,在他担任日本防卫厅长官的1970至1971年间,曾密令国内有关机构“开展对核武器的研究”,以应对美国有朝一日撤走核保护伞的情势,并为此拨出专款。日本杂志《宝石》曾在2001年透露 “日本能在1,83天,内造出原子弹。”

东北亚地区安全与世界安全是紧密关联、不可分割的。日本现今政治右摆,其扩张的动向一再动摇了它与邻国建立睦邻关系的政治基础;尽管日本在1967年就提出了“不开发、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但是它所奉行的日渐模糊的核政策带有极大的欺骗性。一旦日本右翼。政府决定进行核武装,将对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安全带来巨大的危险。

六 国际核走私活动猖獗,使防核护散目标落空

国际核走私活动始于26世纪60年代。核走私活动分为核技术走私、核材料走私和核制成品走私三类。核能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历史只有50年,由于它有着巨大的军事和商业价值,因此核技术走私最早出现在了美国和苏联。特别是美国叫嚷防止核扩散的音调最高,可是大部分核技术走私都源自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急于摆脱对美国的核依赖,对掌握核能技术的关键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此间,美国公司即钻管理松懈的空子私下出售核能技术资料。1970年,英国、德国和荷兰联合研制浓缩铀的离心机,其原始技术出自美国。1945年 7月16日,美国洛斯·阿拉莫斯核实验室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弹,而 5年后,这项绝密的核技术仍旧流到了苏联。几十年来,美国的核技术资料丢失事件频繁发生,其数量达干份之多。远的不说,仅2004年7月,洛斯,阿拉莫斯核实验室即发现5张存有大量核机密数据资料的光盘“丢失”。 2004年年初英国、美国的军事情报局联合调查发现,利比亚和伊朗的核研究所均与一个设备完善的科技黑市有联系。关于美国能源部屡屡发生核机密失踪事件,不少民间人士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说:“要搞到美国的核机密,怎么就像超市买东西一样容易?”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时成千上万名核科学家“失业”后,流向世界各地,他们所掌握的核技术知识也随之扩散到别国。2004年2月巴基斯坦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博士的“核泄密”事件曝光后,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此事件,至少有7个国家的公司和个人涉嫌参与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黑市”交易。 -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说,阿卜杜勒·卡迪尔·汗的核扩散网络甚至可以为需要核技术的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媒体对于核材料走私和核制成品走私事件的披露更是不胜枚举。2004年4月,一名与“基地”组织有联系的人向美国记者说,“只要有3000万美元,就可以在中亚核黑市上买到任何想要的东西。”2005年2月,英国《泰晤士报》的一则消息说,位于英格兰西北沿岸地区的塞拉菲尔德核燃料厂,在 2003年有19公斤的钚下落不明,在 2004年又有30公斤的钚不知所踪,在过去的十年中,共有50公斤的钚去向不明。南非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时曾经制造并拥有6颗原子弹,在签署世界《不扩敬核武器条约》之后,销毁了全部的核武器。然而,南非拥有的核技术和大量的核材料都成了走私的源泉。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台湾为发展核武器,就暗中与南非往来,谋求获取核技术。掘国际原子能机构透露,利比亚研制核武器的计划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利比亚在米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的情况下,于 1985年、2000年和2001年进口并储存了六氟化铀,此间还生产了少量的钚。一个名叫阿布,赛义德·塔希尔的斯里兰卡商人是巴基斯坦卡迪尔·汗核走私集团的重要成员,他为利比业提供了核设备与核构料的交易。

迄2004年底,世界上有451座核电机组在运行。世界各困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工业技术进步,对核能发电的渴求将逐渐变成现实。许多没行核工:业的国家将开始发展木国的核电事业,不排除其中一些站在核门槛的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掩护下,暗中发展核武器。因此,在21世纪初核扩敞的趋势无法进行有效地遏止,伴随着核工业分布范围的扩展,无疑将会带来诸多潜在的核扩散威胁。

推荐访问:核扩散 遭遇 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