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挥不去的乡情

见名知义,潮剧就是“用潮州话演唱的地方戏曲”,始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后随潮州人传播到东南亚。2006年,它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距今逾450年历史。剧目主要来自宋、元南戏传奇和杂剧,内容以家庭、伦理、爱情等生活题材为主。

在过去娱乐匮乏的年代,潮汕人看潮剧是一种流行文化,大街小巷时不时就能看见各地戏班的演出,地点大多都是简陋的露天戏台,这些都是老潮汕的儿时回忆。随着愈来愈多潮汕人出外打拼,潮剧成为潮汕人挥之不去的乡情,是海外潮人对根的思念。

每天清晨或黄昏,从潮州的韩江之滨到汕头的榕江之畔,都不时可以听到高亢或低沉、雄浑或甜润的歌声,不论男女老少,高兴或纳闷也能来几句潮曲,特别是夜凉如水,伴着低沉的二胡声,特别扣人心弦。这就是潮汕人对潮剧的绵绵情愫。

2012年成立的广东省百花潮剧院,建院以来,先后排演近20部傳统剧目和10多个经典折子戏,并致力创作新作。为了让观众年龄层更趋年轻化,使外省人也能看懂潮剧,剧团在传统潮剧基础上做了改革,他们利用幻灯剧目,音乐、服饰、灯光和布景来吸引观众,以消除语言障碍。剧团希望透过创新,吸引年轻人欣赏、入行,令潮剧好好发展及传承下去。

五味纷陈的潮剧梦

翁松梅,从艺26年,中国国家二级潮剧演员。小时候她经常跟爷爷奶奶自备椅子和雨具到露天戏棚看戏,那时,她已被演员亮丽的扮相深深吸引,因而萌起要做潮剧演员的念头。就在她14岁那年,机会来了,汕头戏剧学院到乡村里招生,而她幸运地考上了。

“我上了两星期课便想放弃。老师要求十分严格,天天压腿、吊嗓子,每个动作要维持10数分钟,就连上厕所也蹲不下去。”翁松梅眼波飘向远方回忆道:“倒是爷爷看透我的心事,他说替我取‘松梅’这名字,是希望我能如松般坚强,像梅般耐寒。既已选择,便要坚持到底!”就这样,翁松梅往后人生的甜酸苦辣,便与潮剧紧紧相扣。

翁松梅开蒙学习的是凄楚悲怆的青衣(又称“正旦”,相当于女主角)行当,但老师看中她沉稳的神态,以及宏亮的声线,认为更适合演《穆桂英》佘太君一类的老旦角色,于是半个学期以来,翁松梅便天天拄着龙头拐杖,模仿老人家一圈圈地走步练功。没想到最后还是被自己又老又丑的妆容吓呆了!“那时候只有18岁,有谁不爱美呢?但老师说得对,演员的魅力不在于妆容美丑,怎样好好去塑造角色,挑战自我才是最重要吧。”翁松梅娓娓道来如烟般的往事。

我好奇问道:“这些年来,哪次演出最让你印象深刻?”翁松梅未加细想便答话:“有一年我选了《目莲救母》参加戏剧演艺大赛,刘四真这角色揉合老旦和青衣两个行当,并包含舞水袖、甩发、跪步等高难度动作,唱做并重。为求演出顺利,前一夜作了预演,我拜托两位师兄一前一后为我拉紧假发,两人使劲地拉拉拉,直至我头皮发麻方才停手,好让我能安心演出甩发动作。”

翁松梅心里明白,必须把握这20分钟使出浑身解数。但在演至最后数分钟时,她已头痛得听不到音乐,只管晈紧牙关,奋力地甩发在空中打8字。当完成最后一个后空翻动作、甩发着地之时,翁松梅晕倒了!她醒后,在舞台上疯狂地哭喊并呕吐起来。

翁松梅说落泪不因皮肉之痛,只因她深切体会到作为潮剧演员,一路走来不易,不过,只要听到台下如雷的掌声,便会觉得很有满足感,一切也是值得的!

皇天不负有心人,翁松梅的努力,为她赢得广东省第七届及第八届戏剧演艺大赛金奖。而她幽默诙谐的彩旦形象,更为她赢得“潮州恶姿娘(女人)”的称誉。未来,翁松梅仍会不断探索,竭尽所能做好每个角色,让潮剧这门艺术薪火相传,继续发光发热。

推荐访问:潮剧 不去 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