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办评分离背景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机制构建与实施路径

[摘要]管办评分离以及实施第三方评价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国家颁布的教育体制改革发展政策表明,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与教育第三方评价之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将两者放在一个整体中看待和理解,才能有效推进教育管办评改革的深化和第三方评价的顺利实施。现阶段,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基础在于构建好政府主导参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全程参与以及施教机构事中参与三大机制。在具体实施路径的选择上,关键要加强第三方评价的基础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指标体系制定以及过程管理。

[关键词]管办评分离 职业教育  第三方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李玮炜(1982- ),男,广东信宜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贺定修(1966- ),男,湖南衡南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广东  东莞  5238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18GXJK29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6-0025-07

教育管办评分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协调和理顺政府、学校以及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根本性举措。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内的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造成学校教育服务供给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错位,影响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同时提出了实施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改革的具体路径和办法。职业教育领域的管办评分离改革为引入第三方评价创造了条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由此正式将教育第三方评价纳入教育体制机制系统。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监管机制,实现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为社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全面深度地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长效性制度保障。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管办评分离改革逐渐走向深入发展阶段,而第三方评价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背景下,加快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探索基于管办评分离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路径,为我国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一、管办评分离与第三方评价互动关系

1.管办评分离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创造了有利条件。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到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国家政策文件对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表述经历了一个由片段到系统、由宏观到具体、由倡导到要求的过程。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得益于管办评分离改革为第三方评价创造的优越制度环境,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从无到有,社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亦纷纷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职业教育各办学主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逐步形成,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初具雏形。

具体来看,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为开展第三方评价创造的有利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办评分离改革为第三方评价奠定了制度基础。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行政色彩浓厚,职业学校无论是重大校务的管理决策还是办学成效检查评估的相关权力都集中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手中,职业教育的众多利益相关主体如教师、学生、企业、教育研究机构等都无法有效地参与职业学校的办学评估工作。正是由于国家连续多年积极推动教育管办评分离,并要求地方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教育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才取得了制度合法性。第二,管办评分离改革为第三方评价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办学评估监测既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专业要求极高的工作。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不仅需要一支精通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熟悉职业教育办学实务的专业人才队伍,也需要职业学校管理者、师生等群体的积极配合,还需要一系列实施评估、监测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地方职业教育管理和评估部门,拥有整套成熟的教育评估监督资源,而社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则在专业化方面有较强的积累,建立了成熟完善的评估体系、方法和流程。在管辦评分离改革的背景下实施第三方评价,能够充分整合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社会性第三方评价机构的专业优势,从而为第三方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条件。

2.第三方评价有利于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健全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是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背景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有利于深化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

一方面,实施第三方评价是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的突破口。教育管办评分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依法明晰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边界和关系,而在教育评价中,只有让职业教育多元利益相关主体都参与教育评价和监测过程,才能更全面、准确、公正地反映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果,才不会让评价结果失于偏颇。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社会性、专业性等特征,既不隶属于政府部门,也跟学校没有利益牵连,同时又拥有专业优势和社会主体身份。因此,实施第三方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相关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也有助于构建合理的教育治理格局。另一方面,实施第三方评价有利于进一步纾解政府的行政管理压力。教育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流程长、事务繁杂、牵涉面广。在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着职业教育办学、管理、评价等众多责任和事务,在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下,教育管理工作往往粗而不细、杂而不精,难免出现种种疏漏和错讹。通过实施教育第三方评价,不仅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全能型管理者角色向监督型服务者角色过渡,推动教育管办评改革走向深入发展,还有利于减轻政府行政管理负担,推动政府全面评估区域教育质量、合理有效地分配资源。

3.管办评分离与第三方评价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与第三方评价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又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一,管办评分离改革内在要求实施第三方评价。教育评价是促进教育管理效能提升、办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从根本上要求积极实施第三方评价。实施第三方评价能够通过构建多元评价机制,打破传统的一元化教育评价方式,更加系统、全面、立体地评估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效。依据第三方评价机构收集的数据、评估的结果,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管理,学校则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办学与教学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开创良好局面。第二,第三方评价必须以管办评分离为逻辑前提。从实践层面来讲,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为第三方评价奠定了制度基础,而从逻辑层面来讲,第三方评价同样必须以管办评分离为基本前提。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核心在于一个“分”字,即细分职业教育办学工作内容,实现职业教育部门、资源、人才与办学、教学事务的精准匹配。就教育评价工作而言,只有职业教育办学实现了管办评分离,专业的社会性教育机构、研究机构才有可能参与到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来。第三,管办评分离与第三方评价之间不可分割。首先,管办评分离离不开第三方评价。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在职业教育领域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不仅有利于管办评各项工作的平稳落实,还有利于及时总结和评估管办评分离各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可以说,第三方评价是管办评分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次,第三方评估离不开管办评分离改革。管办评分离不仅是第三方评价赖以发展的基石,也是建立教育多元评价长效机制的推动力。只有坚持不懈地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第三方评价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管办评分离改革激活了职业教育评价行业,深化管办评分离改革则为第三方评价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二、管办评分离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机制构建

1.政府主导参与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参与机制成为建设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前置性条件。构建政府主导参与机制,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的构建和运行作为一项专业性、系统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章立制是政府决策部门的基本职能。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研究,立足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建立第三方评价制度;另一方面,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狠抓贯彻落实,确保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制度落地生根,取得实效。第二,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制定政策。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不仅需要调动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各界的资源,还直接牵涉职业教育办学的众多利益相关主体,这些特点凸显了政府统筹规划在第三方评价过程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现阶段作为第三方评价主体的社会性教育研究机构,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只有借助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完成评价监测任务。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调动资源,提高各部门协同度,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同时,各级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科学制定政策,提高相关措施、办法的精准度,给予第三方评价机构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第三,转变政府职能,正确引导实施。在当前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第三方评价尽管发展迅速,但因起步较晚,在评价机制、评价方法、评价流程、评价工具、评价指标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果缺乏政府的介入和引导,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适得其反。各级政府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介入第三方评价过程,监督和指导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实施,把握正确方向,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2.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参与机制。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是有资质独立自主执行教育质量检测、学校质量评估、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认知诊断等评价监督任务的社会性组织机构的总称,包括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公益性组织等各种性质不同的主体。总体来讲,不同类型的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资源禀赋不同、专业特长各异,因此,在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机制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灵活度,以满足差异化评价需求,适应不同类型评价机构的工作方式,从而更加全面、立体、准确地评价区域教育发展和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效。

第一,对科研院所类研究型评价机构而言,相应评价机制的建立应注重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考察。在具体评价项目上根据地方教育法规、制度、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以区域教育质量状况调研分析、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专业学科建设水平评估等宏观性、研究性内容为主,充分发挥研究型评价机构的专业特长。第二,对公司企业等市场型评价机构而言,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应注重对地方教育所创造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考察。市场型教育评价机构有两类:一是社会性教育咨询机构,二是各行各业的用人单位。尽管这两类机构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但都关心地方教育发展对社会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因此,针对该类机构的教育评价项目应当侧重在学生认知诊断、师生综合素质评估、就业质量监测等方面,在充分发挥公司企业市场信息优势的同时,为职业学校办学提供更多的市场反馈。第三,对公益性社会组织而言,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应当注重沟通协商渠道的健全和完善。公益性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热心公共事务的特征,是沟通政府、学校、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既能帮助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宣传普及教育政策、法律法规,又能收集舆情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从其社会作用和运行特点出发,教育评价项目应当以区域教育投入及经费使用效益状况、教育热点及舆情分析反馈为主。通过构建差异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全程参与机制,可以涵盖区域教育、职业学校办学的所有主要工作面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全面、系统、完善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

3.施教机構的事中参与机制。施教机构主要指各类职业学校。职业学校作为地方教育的核心主体,承担着向全社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能,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对区域教育的发展最具“发言权”。在当前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环境下,实施教育第三方评价尽管要保证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工作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并非意味着可以忽视学校的主体地位,更不能让学校主体“边缘化”,而要注重与学校的良好互动,依托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和管理系统来做好评价监测工作,尤其要尊重学校主体参与评价过程的意愿,建立健全施教机构的事中参与机制,多倾听来自教育工作直接参与者的想法和意见。

第一,要建立职业学校参与第三方评价全过程的制度。无论是针对区域教育发展状况的宏观性评价、针对具体施教机构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中观评价,还是针对学校师生综合素质层次的微观性评价,都绕不开学校这一主体。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要顺利实施,必然依赖职业学校的配合与支持,因此,建立职业学校参与第三方评价全过程的制度就显得异常重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引导职业学校和第三方评价机构在充分沟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起共同实施第三方评价的协同配合责任清单,明确规定好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职业学校参与第三方评价的形式、途径、范围,在保障第三方评价机构独立性、自主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尊重学校的主体地位。第二,要建立学校师生的信息反馈机制。实施教育第三方评价避免不了与施教机构的师生群体打交道,第三方评价要保证专业性、公正性,就要依托科学工具进行自主评价;而第三方评价要保证客观性、务实性,则必须注重收集施教机构师生群体的相关信息,因此有必要建立学校师生的信息反馈机制。一方面,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当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走访等形式充分收集职业学校师生的意见和信息,细致了解施教机构的实际办学状况、客观条件、发展动态等,丰富评价工作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教育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当多听取职业学校师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评价监测的工作形式和方法,及时纠正不当作为,确保第三方评价相关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路径

1.深化和拓展基础理论研究,科学确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价值取向。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专业性、系统性决定了基础理论研究的完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第三方评价的实践水平和质量。我国引入并实施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第三方评价理论体系,这是当前国内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推进缓慢、实践成效不高的重要原因。在职业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背景下实施教育第三方评价,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明确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价值指向。

第一,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基本规律研究,为第三方评价实践提供根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基本概念的研究,如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原则等,从逻辑上厘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作用和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客观规律的研究,清晰认识到第三方评价的本质、关键点以及内在运行规律,提高评价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二,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和转化的研究。在前期基础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必须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理论与实践相衔接和转化的研究。一方面,研究者要深入职业学校管办评分离改革与第三方评价工作一线,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完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研究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论指导原则和策略,提高理论的应用价值。第三,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走向研究,明晰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价值指向。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重要目的是突出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构教育领域政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为深化教育管办评改革提供动力支撑。如何让第三方评价成为未来我国职业教育评价的主流模式,已经成为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学校应当组织专家学者加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前瞻性研究和探索,科学认识第三方评价的价值指向和发展方向,构建一套既能够完整体现出第三方评价目标又能够服务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实践、同时获得职教界广泛认同的理论体系。

2.加快评价制度建设,规范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发展。制度是机制运行的框架和基石。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必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评价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规范第三方评价方式的合理应用,促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法制化发展。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加快制度建设,应重点从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基础性制度。当前我国有关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导致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难以真正落地。同时,法律法规的缺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第三方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不足,难以使第三方评价工作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因此,国家应当加强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立法工作,修订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删除或者修改不利于第三方评价工作开展的法律条文,出台专项法律,明确第三方评价机构的法律地位,规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职责范围、权利和义务,细化教育第三方评价的法律责任。第二,建立激励制度,调动评价主体积极性。教育第三方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多元评价,要让每一方评价主体都能在评价过程中切实履行责任、充分发挥作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调动各方评价主体的内在积极性。各级政府应当研究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奖惩制度,对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价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以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对消极应付第三方评价工作任务的社会组织、公司企业以及个人则应酌情进行相应的惩罚,确保第三方评价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三,建立再评价制度,提高第三方评价效益。第三方评价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所以建立针对第三方评价的再评价制度就成为一项非常有必要进行的工作。在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取得一定成果后,应当适时组织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育研究机构的相关人员组成再评价小组,针对前期的第三方评价方式方法及其应用过程进行再评价,以审查和反思第三方評价的不足和缺陷,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以促进第三方评价工作的不断完善。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提供依据。教育第三方评价要体现专业性和权威性,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评价指标的制定和应用合乎评价理论,符合人才培养规律,满足民众对第三方评价的价值期待,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才能提升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公信力,并发挥出第三方评价应有的社会作用。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以主管部门评价、内部评价为主,受制于行政上下级关系以及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的教育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现象,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层次不深。因此,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各部门、各相关人员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评价指导思想,以推进科学、规范的教育评价为主要任务,围绕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以公正、公开评价为导向,准确定位评价目标,确保评价活动的有序开展。第二,制定评价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流程。不论是对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总体性评价,还是对职业学校办学各个工作面的专项性评价,都应当经过科学论证,既要契合职业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又要取得职业教育相关利益主体的广泛认可,同时照顾到各个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条件和办学特色,充分体现教育第三方评价科学、客观、公正的精神和原则。第三,加强指标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系统。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交互性,对应不同的评价主题、评价层面和评价内容,分门别类地制定精细化、具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对应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等的总体性评价,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教育发展规模指标、财政投入水平指标、资源质量水平指标等;对应职业学校办学发展状况等的具体性评价,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则应包括学生核心素养指标、学生个人能力指标、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标、综合评价指标等。

4.注重评价过程管理,提升第三方评价的质量和绩效。教育第三方评价要输出经得起检验的高质量结果,必须高度关注评价过程管理。由于我国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发展历史较短,评价机制和评价模式尚不成熟,在评价过程管理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部分已经正式实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地区,由于评价过程管理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评估随意散漫、监测浮光掠影等表面主义、形式主义的现象,更加凸显了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下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注重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评价过程的管理,关键要把握好两点。

第一,要增强过程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过程管理机制。教育评价过程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绩效和质量,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价过程管理机制,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依靠制度、机制的力量强化评价过程管理。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监督机制,重要事项的决策要体现民主集中原则,重要工作的开展应当多人协同,完成阶段性的评价任务后要进行检查验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清晰界定每个部门、每个人的职责,未能有效履行职责的主体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总之,要通过建立合理、严密、严格的过程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降低敷衍塞责、徇私舞弊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第二,加强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评价过程信息的开放性。信息公开是防止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过程产生“猫腻”、出现不当作为的“利器”。要强化教育第三方评价的过程管理,有必要从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入手,努力提升第三方评价过程信息公开化和开放性程度。各级政府、职业学校、第三方评价机构要加强投入,共同搭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信息公示、监督反馈网络平台,让整个评价过程、所有评价信息都接受社会各界的检验,借助外部力量加强对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Z].2015-05-04.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Z].2017-09-24.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Z].2019-02-23.

[4]王向华,张曦琳.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8(6).

[5]李梦卿,刘晶晶,刘占山.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价值原旨、需求功能与趋势常态——基于2017年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8(11).

[6]蹇世琼,韩秋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法律困境及其路径突破[J].当代职业教育,2019(2).

[7]雷正光.新时代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9(5).

[8]韩喜梅,潘海生,王世斌.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现实背景、合法性危机及化解路径[J].高校教育管理,2018(6).

[9]丁建石.第三方參与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问题及法律政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20).

[10]胡欣.管办评分离框架下高职院校自主发展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0).

[11]唐佩.职业教育引入第三方评价教育经济学审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7).

[12]曹辉,郑智伟.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法律地位探讨[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8(4).

推荐访问:第三方 职业教育 路径 构建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