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韩舒姝,袁东超,李凯旋

红色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识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福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最早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长期以来,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边疆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贡献,因此,当地保留了大量红色文化遗产,如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红七军、红八军乐业会师旧址,黎平会议纪念馆,红军强渡乌江遗址等景区(景点)。近年来,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红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新体验不断涌现,“红色旅游+研学、培训、非遗、民族文化、绿色农业、探险、森林康养”等业态发展风生水起,在推动红色教育、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受自然地理、交通条件、历史遗留等因素影响,该区域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特殊困难,与国内成熟的经典红色旅游区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此,本文从产业融合发展视角出发,探讨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及方法,以期改变当地红色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相对于传统旅游业态,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军辉认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红色旅游业内部之间的重组融合,红色旅游业与其他旅游业态、传统产业之间的延伸融合,红色旅游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替代融合;
具体实现方式有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区域融合等。朱东国、蒋晓煜以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井冈山为例,首先阐述全域旅游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关系,然后分析了井冈山红色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全域旅游为视角、实现利益共享为目标,提出点轴带面全域发展、“红色+”产业融合发展、市场主体促进发展及技术支持创新发展。周媛、邹绍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价。周易和方世敏等、程瑶和李天雪、海敬分别对湖南湘西州、广西桂林市、甘肃省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剖析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与现存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界普遍认为促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红色旅游目的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红色旅游产品供给质量,进一步激发旅游市场需求,实现产业链延伸及旅游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然而,相对于其他旅游形式,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滞后,相对于国家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和支持力度,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路线、操作规程、实施细则等方面尚待强化和细化。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左右江革命老区59 个县(市、区)为调研单位,通过分析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宏、微观环境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与问题,探讨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与方法,以期实现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左右江革命老区行政区域面积约17.03 万平方千米,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32 个县(市、区),贵州省 19 个县(市、区),云南省 8 个县(市、区),共 59个县(市、区)。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左右江革命老区各县(市、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环境,笔者查阅了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统计局官网,仔细阅读各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熟悉各地区人口普查与经济普查数据,理清各地区产业规划方向,并记录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常住人口、景区等级及数量等指标。为掌握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利用统计分组法,在携程网、去哪儿网、博雅旅游分享网等旅游网站,检索红色旅游主题词,收集、整理相关景区(景点),根据景区(景点)属性与特征,对景区(景点)进行类型划分,运用统计分组、交叉列联表等方法,分析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环境。

(一)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经济环境

由于左右江革命老区大部分地区处于大石山区,地形复杂,地广人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商品经济欠发达。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20年59 个县(市、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处于100 亿元以下的城市为33 个,占比55.93%,多数城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工贸业发展相对滞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尚待完善。地区生产总值在101 亿~150 亿元之间的城市为12 个,占比20.34%,该类城市工业基础薄弱,但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城市位于交通主干道周边,商贸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生产总值在151 亿~200 亿元的城市为8 个,占比13.56%,该类城市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例如,平果市、靖西市、扶绥县、砚山县、广南县等,依托本地矿产资源,开办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从而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在 201 亿元以上的城市有 6 个,占比10.16%,分别是百色市右江区、河池市金城江区、崇左市江州区、贵州兴义市、黔南州都匀市、云南文山州,该类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区内、外交通便捷,工业、商贸业发展水平较高,旅游配套、支持系统相对完善,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经济环境较好。

由表1 可知:相对于我国东中部地区,左右江革命老区整体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地区生产总值低于 50 亿元的县(市、区),例如,凤山县、乐业县、西林县、那坡县、东兰县、凌云县等县城,原属国家级贫困县,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尚待完善,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限制因素较多。由于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考虑资本、资源、市场和人才等要素,在新时代背景下,相关部门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精准定位,不断培育老区红色旅游经济增长极,形成点轴带面,集群发展格局,将有利于老区红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表1 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59 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统计表

(二)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社会环境

左右江革命老区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带,具有“老、少、边、山、奇”特征,区内居住有壮、汉、瑶、苗、彝、仡佬、毛南等50 多个民族,人文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山水生态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布洛陀文化、左江花山岩画、壮族民歌、瑶族铜鼓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极高。受自然地理影响,老区城镇以中小城镇为主,多数城镇沿主河道而建。由表2可知,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在50 万以下的城市数为53 个,占比89.83%,这些城市空间分布分散,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较长。老区59 个县(市、区)地区年末常住人口 15 万以下县城数为 4 个,占比6.78%;
15 万~30 万年末常住人口县城数为 26 个,占比44.07%;
30 万~45 万年末常住人口县城数为18 个,占比 30.51%;
45 万~50 万年末常住人口县城数为5 个,占比8.47%;
50 万以上年末常住人口城市数为6 个,占比10.17%。老区城镇人口规模小,人口分布分散,集聚程度低导致旅游产业的供给能力不足,尤其会对旅游支持、配套产业产生实质性影响。

表2 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59 个县(市、区)地区常住人口统计表

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考虑空间层面的优化布局,尤其是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相关部门应综合考虑人口、资源、交通、产业、环境等发展要素,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型红色旅游产品,加快中小城镇发展,将当地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城镇建设之中,彰显新时代建设成就。

(三)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产业环境

近年来,左右江革命老区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支持、配套产业逐步完善,百色起义纪念园景区、德天跨国瀑布景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普者黑旅游景区创建5AAAAA 景区的成功,说明老区已具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环境。由表3 可知,老区现有AA 级以上景区107 处,其中,分布在广西境内61处,贵州境内 37 处,云南境内 9 处,AA 景区 6 处,AAA 景区 31 处,AAAA 景区 66 处,AAAAA 景区 4处,广西右江区、田阳区、靖西市、凭祥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兰县、龙州县、大新县等地区景区分布较集中且等级较高,贵州兴义市、荔波县、黎平县、榕江县等地区景区分布较为集中且等级较高,云南文山州、丘北县、西畴县等地区景区分布较集中且等级较高。

表3 左右江革命老区AA 级以上景区数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一览表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考虑地方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当地要根据旅游资源的禀赋与特征,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旅游开发有效衔接,打造区域性旅游精品线路,将老区打造成为集革命精神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交流与体验、休闲娱乐与康体、民俗文化参观与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示范区。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压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取得了丰硕成果,留下来大量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由表4 可知:左右江革命老区已开发的红色文化景区(景点)102 处。从空间分布来看,广西境内拥有 61 处,占比59.80%;
贵州境内拥有32 处,占比31.37%;
云南境内拥有9 处,占比8.82%。从景区类型来看,纪念碑、陵园类36 处,占比35.29%;
红军活动遗迹类16 处,占比 15.69%;
指挥部 12 处,占比 11.76%;
红军会师、会议遗址 10 处,占比9.80%;
战斗遗址9 处,占比8.82%;
名人故居7 处,占比 6.86%;
理念信仰类6 处,占比 5.88%;
纪念园、纪念馆4 处,占比3.92%;
红军文体活动体验类2 处,占比1.96%。其中,纪念碑、陵园类景区(景点)数量最多,占比为35.29%,其次为红军活动遗迹类景点为16 处,占比15.69%,数量较少的景区类型为红军文体活动体验类。

表4 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景区(景点)类型及空间分布状况

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够加强老区红色遗址遗存保护开发、用活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更能推进红色文化弘扬、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但受主、客观条件限制,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如红色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红色旅游产业投资结构比例失衡;
缺少区域经济增长极,旅游产业的集群化程度低;
管理与营销手段落后,红色旅游品牌效应弱;
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稀缺等问题。

(一)红色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投资结构比例失衡

左右江革命老区是中国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较严重的区域,区域内部交通条件复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之间的通达性欠佳。此外,由于老区多数城市属于小型城镇,城区内的旅游配套、支持产业发展不成熟,难以吸引游客长期停留。就红色景区内部条件来看,由于多数景区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运营,景区内可营利项目较少,收入来源单一,景区旅游支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民间资本更愿意投资于餐饮、交通、住宿、购物、娱乐等营利项目,对于景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如道路的建设和维护、公共卫生、游客服务中心等非营利项目,民间资本投资意愿较低,导致地区红色旅游产品与服务供给能力不足,重物质形态的投资建设,轻视非物质形态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宣传,更无力进行人员培训、文艺创作、情景演出等工作,致使老区红色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

(二)缺少区域经济增长极,旅游产业的集群化程度低

2020年左右江革命老区地区生产总值在200亿元以上的城市仅有6 个,占比10.16%,缺少区域经济增长极,城市产业之间的关联带动效应较弱。此外,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关注地区产业的集群化程度,注重旅游要素的协调发展,以及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由于老区综合经济实力薄弱,地方财政收入有限,政府对红色旅游产业投资比重偏小,多数红色文化景区(景点)开发程度低,开发载体以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战斗遗址等为主,各地区间红色旅游产品相似度较高,可替代性强,未能与地方优势资源充分融合开发,开发项目之间关联性弱,尚未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

(三)红色旅游管理与营销手段落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动力不足

在景区管理方面,由于多数景区属于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项目建设与运营以行政指令为主,缺少对市场需求的关注和了解。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左右江革命老区多数红色景区(景点)尚未建立宣传网站,营销手段主要是挂靠在某些旅游网站,呈现形式以图片、视频和文字说明为主,信息更新滞后,与游客的互动性差,尚未构建个性化的服务平台。

(四)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尚待提升

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既懂管理,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由于多因素影响,左右江革命老区高层次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不足,导致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等部门管理水平欠佳。尤其是在红色文化讲解方面,由于缺少理论支撑和讲解素材,导游讲解往往采取理论灌输、个案讲解、说教式为主,缺少耐人寻味的故事素材和史料挖掘,缺乏震撼力和感染力,难以深入人心。

“十四五”时期,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层面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政策性文件,将助推老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广西、云南、贵州三省根据老区振兴规划方案,也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新时代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贵州省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5—2025)任务分工》等政策性文件,各市(州)结合地区实际,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实施方案。其中如何利用好各项政策优势,努力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是老区红色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需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为促进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由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组织编制的《广西贵州云南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2020—2025)》出台,涉及广西南宁、百色、河池、崇左、防城港,贵州黔西南州、黔南州,以及云南文山州等 9 各地级市(州)、43 个县(市、区),以将左右江片区打造成为集革命精神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交流与体验、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革命老区振兴与发展、自然生态保护与开发于一体的国家文化公园为总体定位,确定“11234”的左右江片区整体红色旅游发展战略。以上规划和行动方案的制定,对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培育左右江片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和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推动左右江片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未来利用好政策优势,加快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从红色旅游供求双向视角出发,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不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并大力引进、培养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助推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培育老区红色旅游全链条服务体系

左右江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通过顶层设计,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禀赋特征,构建“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列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实现红色文化与民俗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边关旅游等业态的有效衔接,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到地区红色文化的宝贵价值。与此同时,老区还要不断完善红色旅游基础、配套、支持系统,围绕旅游要素拓展产业链条,从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艺术、商业等角度,深入挖掘各县(市、区)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红色文化对边疆城市文化的浸润和影响。

(二)点轴带面,促进红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由于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交通不便,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考虑区域实际状况,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适宜重点开发中心城市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形成点轴带面的发展格局。从空间层面来看,以百色市为中心,整合右江区、田阳区、靖西市、平果市、河池市红色文化景区(景点),将该区域打造成为左右江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旅游集散中心,与当地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使其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由于文山州、崇左市、凭祥市距离越南较近,随着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老区可将红色旅游与边境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成为西南边境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兴义市、都匀市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区域内保留大量革命遗址,注重挖掘红军长征时期的红色历史文化,打造红军长征文化旅游区。同时,地区之间应加强联合,打造精品线路,在景区建设、区域交通、行业监管、服务质量、合作宣传等各方面加强合作,实现景区、交通、服务的无缝对接,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在产业政策制定方面,老区可借鉴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大力支持红色旅游相关中小微企业发展,围绕红色文化和旅游开发所形成的利益相关企业及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相关机构应在地域空间上形成集聚体,促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旅游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三)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营销力度,激发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动力

相对于传统旅游产品,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特征明显。开发高品质的红色文化主题公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日常的维护费用很高。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通过构建数字化管理与营销平台,老区红色旅游地不仅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与沟通,也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服务产品的特色,激发游客出游动机。在投融资方面,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加快建立健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于一体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更好地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主体和撬动作用,激发和引导民间投资活力。鼓励各地在年度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不断加大红色旅游目的地周边公路、连接线、厕所、停车场等交通配套体系建设。

(四)引进、培育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创新红色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方式,优化旅游人才梯队、人才评价、人才激励等体制机制,通过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方式,壮大红色旅游人才队伍。与地方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红色旅游相关课程,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注重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本土红色旅游管理与服务水平,增强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和后劲。

图1 基于多维标度法的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空间格局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老区景区 《老区建设》2022年度稿约老区建设(2022年15期)2022-09-21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疯狂英语·读写版(2021年10期)2021-12-14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39期)2020-10-20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源流(2020年1期)2020-04-28“摘牌”杂文月刊(选刊版)(2019年12期)2019-09-10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投资北京(2018年9期)2018-12-29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当代工人(2018年18期)2018-01-04革命老区展新姿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年8期)2016-09-12共同努力,为老区脱贫攻坚作出新贡献源流(2016年5期)2016-05-14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人民周刊(2015年5期)2015-09-10

推荐访问:老区 红色旅游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