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

尹金华,张小婷,田晓

东莞市南城医院,广东东莞 523071

医院感染管理是现阶段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及减少医患纠纷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障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关键。因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极为重要,选择合适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其质量水平的根基[1]。多部门联动机制强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强化交流与沟通,实现部门之间互帮互助,使管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均得到提升。有报道指出,多部门联动机制应用在规范化临床路径管理中可规范管理行为并优化管理流程。但目前尚无关于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基于此,本文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2 月东莞市南城医院10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多部门联动机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成效展开分析,旨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100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管理方式分为两组,各50 名。将2018 年1—12 月实施常规管理的50 名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 名,女23 名;
年龄21~45 岁,平均(33.23±2.45)岁;
本科及以上学历18 名,大专学历25 名,中专学历7 名。将2019 年1—12 月实施多部门联动机制管理方式的50 名医护人员作为观察组,其中有男29 名,女21 名;
年龄20~45岁,平均(32.26±3.12)岁;
本科及以上学历20 名,大专学历24 名,中专学历6 名。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②年龄为20~60 岁,无沟通障碍;
③在研究前经系统化培训。排除标准:①即将离职医护人员;
②中途退出研究的医护人员。

1.3 方法

2018 年1—12 月对照组接受常规化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组织科室展开医院感染防范工作,注重科室及病房清洁消毒,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卫生意识,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治疗的意义、目的、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安抚患者的消极心理,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手术,并密切监察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各指标。

2019 年1—12 月观察组开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开展多部门联动机制。(1)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范畴,建立医疗质量控制评估小组。质量管理评估组由品质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院内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内科主任、护理处负责人、总务办公室负责人和药剂组负责人构成[2]。该部门由单一的客观评价转变为综合的客观评价,确定各评价要素的比例。根据科室情况,医院感知质量评价的比例为10%~15%。在全面分析本院感染控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定各部门的详细检查规程。(2)量化并制订各科院内感染信息管理工作手册。医院科室之间组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小组,本院感染性管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每年都在本院检验前,对详细的品质管理工作检测规范进行自我检测,并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认真撰写本院感染性管理手册,手册内容为本院感染性管理工作记录的科室依据。医疗质量控制和检查组成员每月对医院各科室进行一次集中考核。评价工作通过现场检查、咨询和现场操作的方法实施,将检测结论及时地以书面回复给各科室,医院也把质量管理结论当作各科室业绩资金发放的依据。(3)同时做好下列4 个阶段工作,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传染危险性。①参加临床会诊。院内感染管理部门深入开展控制临床院内传染的工作,并做好对危重患者和传染医护人员的护理与救治。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采集致病菌样品,并给出适当的诊断意见。对院内消毒隔离措施等进行全方位检测,以避免状况进一步恶化或发生无法预知的状况;
注重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定期开展院内感染性健康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本院医院感染规范体系、防止传染措施、灭菌方式、院内感染性检查规范、抗生素应用等[3]。培训方式可包括实地考察、岗前培训、专家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针对本院的现状,引入更先进的新科技、新思路、新办法,以增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治意识,并提高医务人员的社会责任心、意识和工作能力。②切除传染介质。一旦医护人员正处在严重的传染阶段,但如果是由同一病原菌传染医护人员时,须及早作好预防医院感染暴发的工作[4]。③注重开展院内医院感染传播态势评估工作。在院内传播会加重医护人员工作量及患者的痛苦,并大大增加治疗费用。所以,有必要开展院内传染流行疫情学的及早评估,依据病情的传播态势,给出科学合理的预防网络,措施包括:分离传染源、截断途径、保障易感群体。组织专项工作组开展病情治疗、环境消杀、人员管理等防控工作,有效控制院内传染事件的传播和发展[5]。④建立全员培训制度。进一步增强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水平,对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开展院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全员的健康意识水平和组织意识,推动全院有关员工由被动接触到主动参加培训,由传染部门提出院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划、方案和措施等;
收集各院已制订、修订和最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和标准,分批对所有人员开展培训和学习[6]。(4)医院感染控制人员深入开展临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危重患者和感染患者的护理和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收集病原菌样本,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对医院消毒隔离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以防止情况继续恶化,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重视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定期进行医院感染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标准体系、预防感染措施、消毒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生素使用等,培训方式可分为实地考察、职前培训、专家讲座、研讨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同时,根据医院的现状,引进更先进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意识和工作能力。(5)阻断传播介质。如果患者处于严重感染阶段,医院应及时阻断可能交叉感染的媒介,如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超广潽β 内酰胺酶阳性菌。如果是同类病原菌感染病例,应及时做好防止流行暴发的工作。(6)注重展开医院感染流行趋势评估工作。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苦,并大大增加医疗费用。因此,有必要做好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及时评估,根据疾病的流行趋势,给出科学合理的预防体系,措施包括:隔离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组织专项工作组开展疾病救治、环境消杀、人员管理等防控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传播和发展。(7)操作者方面。护理人员应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对资历较低的护士应加强培训。提高预防意识是预防血源性感染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鉴于手术室护士血液传播感染的高危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医务人员应学会了解各种病毒的传播特点,特别是熟悉接触后的应急处理流程,以尽量减少接触后的血液传播感染。熟悉专业技能,熟悉操作步骤,合理安排手术器械放置,在取送过程中操作有序规范。避免因未能跟上手术节奏而引起的混乱和错误增加。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注意力集中、正确进行标准化操作、减少锐器伤的重要保证。当因家庭或个人原因不能集中精力工作时,应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做出调整。对于可以通过主动免疫预防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应在就业前进行主动免疫,并定期检查抗体滴度,以确定其是否具有免疫力[7]。

1.4 观察指标

以各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评价感控措施后内科、外科、五官科、骨科、妇产科的感染率以评价执行效果,感染率越低即表示感控措施执行效果越理想。感染率=(感染例数/受检例数)×100%。

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部门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调查医护人员对本次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情况,量表总分100 分,>85 分为满意,45~85 分表示基本满意,<45 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记录评价医护人预防感染管理能力(感染理论知识、预防感染专业技能、实际案例分析能力)。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科室感染发生率对比

开展多部门联动机制前的院内感染率为8%(4/50)明显高于开展后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医务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医护人员感染管理能力水平对比

观察组感染理论知识、预防感染专业技能及实际案例分析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感染管理能力水平对比[(),分]

表2 两组医护人员感染管理能力水平对比[(),分]

医院作为特殊服务场所,是各种致病菌相对集中的地方,手术所用时间越长表示患者切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也就越久,同时如患者术中出血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可引发出现手术应激反应。而术后住院时间越久,则处于致病菌集中的环境也就越长,患者机体处于衰弱状态,加上病情影响,致病菌侵袭难度则相对更低,从而诱发出现感染,因此展开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极为重要。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医院方面。如果医院不能进行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不能有效处理和控制医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将导致医院感染性疾病的聚集,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性疾病的暴发,给患者和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医患纠纷,损害医院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②在患者方面。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痛苦,促进疾病治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感染控制可以将死亡风险降至最低[8]。

构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网络,医院通过以下三级感染控制网络降低院内感染风险。(1)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本院进行感染管理的最佳手段,从改变患者住院治疗环境、针对性的卫生教学、系统化医务人员培养和建立科学化操作制度等方面入手,以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增强医务工作人员对传染病防控管理工作的积极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将资金投入至传染病管理中,降低医院感染风险[9]。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促进医疗用品管理;
医疗环境和医学用具的管理tt 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着现代医疗的基本水平。《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中提出,现代医疗管理规范包括“可以”“应该”和“必须”,并规定对每个医生都要严格执行,以努力提高对医生的质量管理[10-11]。②不断加强医护人员学习培训的工作,定期举办院内感染性卫生病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涉及院内传染病标准制度、传染病预防、消毒杀菌知识、院内传染病检测规范、抗生素应用技术等,培训方式分为现场培训、岗前培训、专家授课、临床培训、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其他形式[12]。(2)二级预防:主要针对暴露在医院感染因素中的人群,首先要做好对感染源的检测与对易感人群的控制,其次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出现严重的院内感染及并发症情况。(3)三级预防:主要对已确诊的医院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使院内感染不继续恶化和发展,从而降低患者病死率;
还要对医院发生感染的态势进行评估,对易感人群进行控住,阻止医院感染的扩大化。医护人员在三级防护时应发挥其专业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将多部门联动机制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充分体现预防控制的中心思想,有效发挥多部门联动机制的作用。首先针对医院现状的整体预防工作,主要包括改善医院环境、健康知识教育和培训等。其次强调加强对高危人群的预防,严格监测主要感染源,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早期发现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3]。最后联合医护人员家属-医生-护理人员加强对确诊病例的感染控制,延缓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防止疾病暴发和流行病。同时在多部门联动机制下,各个部门的感控工作积极性、执行力也得到提升;
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医院各科室、各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使各科室及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
各部门间的职责更加明确,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全面提升感控措施的执行力与防控效果[14-15]。

综上所述,开展多部门联动机制后各科室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表明多部门联动机制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可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同时提升医人员对感染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联动机制医务人员科室 苏州吴江区“三举措”强化应急联防联动机制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20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医院管理论坛(2022年7期)2022-10-14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公民导刊(2020年4期)2020-04-27中央出台措施进一步关爱医务人员青春期健康·青少版(2020年3期)2020-04-19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财经界·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3-08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文萃报·周五版(2020年7期)2020-02-21爱紧张的猫大夫孩子(2019年5期)2019-05-20滨州市编办以网上测评助推系统业务能力提升机构与行政(2016年11期)2016-12-20

推荐访问:成效 感染 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