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合作和校企联合机制的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

彭彩云 李斌 翦雨青 龚力民 盛文兵 周旭东 王炜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医药民族医药国际联合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20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已成为提升经济实力的主要因素,对高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社会需求而言,社会与国家的不断发展必须是在接续的创新中才能获得前进的力量,通过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技术问题获得创新能力,而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支撑因素[1-2]。李克强总理指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随着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增强,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应用能力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一方面需要高层次人才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可以胜任工作中各种新的问题与新的挑战,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能力,能够“走出去,引进来”,为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起到桥梁作用。如今大多数企业与高校都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3],也有着把产品输出国门的强烈愿望。因此,如果能够充分融合高校在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再结合企业的产品创新、走出国门的需求,构建起创新的研究生“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的联合培养体系,就可以在解决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塑造研究生的创新应用实践能力。这样既能够满足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校企合作的“双融合”模式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助力“双一流”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因此,如何融合国际合作与校企联合两个方面有力提升研究生的国际化创新能力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认真探索。

国际合作能力是指通过与海外高校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创建研究生培养机制,帮助研究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其医药合作创新能力。随着国际关系、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高层次人才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大使命[4]。相较于国内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科研方式,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更加关注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并且以规则制订和规范化训练相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5]。知识结构与国际接轨、将全球发展的前沿问题纳入研究生教育和研究中、培养方法的国际化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内容[6-7],也是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结合国内高校教育体系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借鉴海外的经验和方式,以国际合作的视野进行人才培养,能够有效提升药学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校企联合是针对当前药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而提出,即通过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充实其实践经验,在实践的土壤上进行科研创新。校企合作的核心就是高等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资源进行共享[3]。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学术研究,都要建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从而获取具有新颖性和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校企联合能使学生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开阔眼界,探索新的研究领域,既带动了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使其能够在长期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2.1 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对有效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导师普遍认为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是影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8]。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强,很多高校学生都想通过读研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生仅仅是为了“混文凭”,学习主动性差;
另一部分研究生则因为专业基础知识不牢固,同时缺乏自律性,没能调动自身的科研学习积极性。

2.2 学术论文功利性较强

当前很多国内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都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对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标准不一,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参差不齐[9]。硕士毕业论文整体质量尚佳,高质量论文所占比重较低[10-11],为了应付毕业,研究生急于完成论文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这一弊端还会引发抄袭现象频发。这种功利性学术论文的增多会导致研究生只重视结果而非过程,造成不良风气,遏制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2.3 科研条件不足

药学专业研究生实验多而且要求高,很多研究都要配备精密的仪器设备。通常而言,精密仪器设备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受制于资金和重视程度的限制,部分高校长期不对科研设备进行更新,一定程度地会影响到研究生创新水平的提高,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2.4 尚未意识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科建设倾向于交叉融合相结合,学科交叉培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一[12]。交叉学科是指不同学科研究人员打破单一学术领域的界限,对某一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以利于解决难题,产生新的科学成果[13]。交叉学科设置目的主要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推动社会复杂问题解决,提高院校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4]。药学学科发展到现在,除了涉及本专业的知识外,还涉及到了生物学、化学、材料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应将学科交叉提高到应有的建设高度。忽视药学内容同其他学科门类进行整合,不仅会遏制研究生知识体系的充实,而且限制了其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3.1 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载体

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在于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科研工作不能脱离实践的土壤,还需要与国际研究前沿接轨。社会实践和国际合作联合机制可以帮助药学研究生切身参与到具体的药学专业实践中,在此过程中可以诱导探索新的药学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助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定期举行学术论坛、举办学术演讲以及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或者进行项目合作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使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扩展自己的研究思路,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5]。

3.2 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开阔研究生的创新视野

国际合作校企联合培育机制能够使研究生将所学药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从而在药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并就此与导师进行沟通,探讨该问题是否能够进行深入研究;
而开展国际合作可以为研究生提供发表自己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及时获取药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在充实知识体系、拓展科研视野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和导师应当积极与海外友谊院校或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鼓励研究生主动地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论坛、课题研究,以此获取先进的药学研究方法和科研成果,不断开阔自身的创新视野。

3.3 培养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不同于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些研究时间较长、变化调整较快的药学而言,依靠学生自身的能力很难实现创新,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以及校方和相关机构提供支撑才能实现。目前的研究表明,研究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训练普遍缺乏[16],而合作学习态度与合作学习效益存在正相关[17]。联合培育机制能够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充分锻炼研究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个人和团队的创新能力。

4.1 利用联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软硬件研究仪器设备的更新,而国际合作和校企联合培育机制有利于实现双方的软硬件资源共享,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更多时候研究生是通过在课下阅读经典文献、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既需要应用到大量专业仪器设备,还需要建设或购买各种专业数据库。这些软硬件的购置需要大量资金还需要时间采购,因此高校自身在科学研究仪器设备、数据库方面积极投入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的企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为研究生科学研究提供良好保障,营造优越的研究环境。

4.2 打造高水平联合导师团队,创新导师指导模式

导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创新意识、科研态度以及师风师德[18]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意义。传统的指导模式受到导师个人知识体系和研究兴趣等因素的限制,绝大多数导师专注于对某一领域进行研究,这会出现指导过程中的缺陷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应鼓励导师利用校内外、国内外资源组建联合专业导师团队,对研究生进行联合指导,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4.3 促进跨学科交流,开拓药学研究生的创新视野

学科交叉的不足成为了阻碍专业发展和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障碍。对此,学校应加强对交叉学科的重视程度,在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内部各专业之间和各高校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方式开展跨学科交流,并开拓研究生的创新视野。例如,由于药学专业与化学专业和生物专业等学科之间的关联性较强,药学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积极同其他专业的任课教师探讨药物研发和机制检验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并将其中的有效信息传递给本专业研究生。另外,高校之间还可以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通过举行学术演讲或交流会议的方式开拓学生的创新视野,鼓励学生在遵循科学合理原则的基础上将关联学科的研究方法应用于本专业的科研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4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药学研究生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鼓励研究生开辟新的药学研究领域,高校应依托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引导企业进行资金投入,从而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学校应主动同社会、国内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构建研究生实践培养基地,由企业为高校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实践机会、国际合作机会不足的问题。同时,为了提升社会实践的科学性,导师要对此进行指导,并定期举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座谈会,解决培养基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据此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补充[19]。除此之外,通过设立学业奖学金、开展创新实践竞赛等方式使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科研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带动高校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升。

4.5 建立国际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不断增加,药学研究生能够通过交流开阔学术眼界,从而接触到最新的药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式。国际合作是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2],通过海外医药院校和研究机构联谊并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构建跨国联合育人机制,加快转变高校药学人才的培养方式。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向海外派遣交换生的方式,或邀请海外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举办科研成果交流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方式,让药学研究生更直接地学习国外先进的药学理论知识和了解前沿性的研究领域,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奠定创新能力培养的知识理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以此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水平。湖南中医药大学一直以来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境外留学生学历教育在湖南省属高校名列前茅,构建了欧盟框架计划中国健康领域国内首个联络点“中-卢(卢森堡)中医药合作研究中心”;
以本课题组实验室为基础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联合成立了“中-巴民族医药研究中心”等。这些境外基地、研究中心的搭建为本校研究生的学习交流、境外访学、国际科研合作等提供了基础和便利。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对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中医药不断走向世界、服务全球的新时代。考虑到当前中医药高校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国际合作和校企联合培育机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建议从“利用联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打造高水平联合导师团队,创新导师指导模式”“促进跨学科交流,开拓研究生的创新视野”“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研究生激励机制”“建立国际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五个方面加深国际合作和校企联合的协调增效机制建设,推进高校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

猜你喜欢 药学研究生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7-26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5期)2022-04-11《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药学进展(2022年1期)2022-03-06《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药学进展(2021年10期)2022-01-07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21年1期)2021-03-19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美术界(2017年12期)2017-12-29

推荐访问:国际合作 药学 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