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B干预颅脑创伤后大鼠外周血LPS表达的变化

周小嫔,王衍廷,刘 斌

目前,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在全身创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是导致伤残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1],因此,探寻TBI 后脑保护的治疗方法,是提高TBI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2,3]。近年来,肠道与心脑等重要脏器关系的相关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4]。在严重创伤、感染等机体应激状态下,肠黏膜缺血、坏死,肠道屏障功能破坏,通透性增加,出现肠道菌群移位,肠道细菌崩解产物脂多糖(lipopolyssacharide, LPS)内毒素的主要成分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与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通过受体相互识别,导致细胞活化,引起致炎细胞因子(TNF、IL-1、IL-6、IL-8、IL-12)释放,同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合成大量的一氧化氮,随之引起多肽类物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dullin, AM)表达增加,诱发严重的循环衰竭和组织损伤,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病死率极高[5]。正常机体具有一定清除LPS的能力,但是LPS过多则无法全部清除。临床研究发现,LPS清除剂多黏菌素B(polymycin B, PMB)对多种炎症有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应用广泛[5]。本研究主要探讨PMB干预颅脑创伤后大鼠外周血肠道LPS表达变化规律,旨在对TBI后的脑保护作用及相关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选取 SPF级雄性7周龄SD大鼠50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重(310±15)g,进行编号和称重,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Normal)、假手术组(Sham)、创伤性脑损伤组(TBI)、创伤性脑损+生理盐水组(TBI+NS组)及创伤性脑损+多黏菌素组(TBI+PMB组),每组10只。

1.2 材料与试剂 选取FITC-Dextran(美国,Sigma);
PMB(美国,Sigma)。电子皮质损伤撞击仪(electric cortical contusion impactor,eCCI),试剂(厦门市试剂有限公司),LS55全波长分光光度计(美国,Bio-Rad)。

1.3 模型复制 Normal组同环境下正常饲养。Sham组用5%水合氯醛(0.6 ml/100 g)溶液腹腔麻醉后固定于立体定向仪,头部备皮消毒,手术刀片沿正中切开头皮,剥脱分离骨膜,以牙科钻在冠状缝后5 mm、矢状缝右侧5 mm交汇处,扩大骨窗至5 mm×5 mm,保持硬膜完整。TBI组待夹尾反射出现后,将其固定于eCCI仪设置打击深度4 mm,持续时间120 ms,打击1次,速率4 m/s。正常造模后,TBI+PMB组,使用1ml注射器经腹腔注射给予PMB溶液(2.5 μg/ml),TBI+ NS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6]。

1.4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 行电子皮质损伤撞击仪打击,动物完全苏醒后,由不了解实验分组情况、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在造模24、48 h两个时间点参照文献[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5 SD大鼠急性TBI后肠道通透性的测定 取Normal组、Sham组、TBI组在造模后第3天给予FD4(0.4 mg/g)灌胃。灌胃3 h后通过颌下静脉丛方式进行取血。将取出的外周血滴入含有EDTA抗凝剂的EP管内,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后置于冰上,配平,离心(3000 r/min, 4 ℃)20 min, 然后取血清50 μl用高压MilliQ水稀释,调整荧光分光光度计波长为488 nm,取100 μl稀释后的血清检测。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FD4的浓度。

1.6 SD大鼠急性TBI后外周血LPS浓度测定 血浆样品用样品处理液稀释10倍, 70°C水浴加热10 min后置于冰水中冷却待测。配制LPS标准溶液,本实验中标准曲线的溶液浓度为0.10、0.05、0.025、0.01、0.00 EU/ml。BET水作为阴性对照。设定全波长分光光度计,设置温育温度为37 ℃,生物光模式,读取波长为405 nm,提前预热仪器30 min。之后分别溶解试剂和显色基质,将1.7 ml的BET水加入试剂中,用手摇动使试剂完全溶解。试剂溶解后10 min内尽快用完。将0.1 ml BET水加入到显色基质中,用手摇动使显色基质完全溶解。溶解的显色基质溶液应尽快用完(无污染、4 ℃、8 h以内)。温度37 ℃,无热源96孔检测板预热5 min;
依次加入50 μl BET水、LPS标准溶液或样品;
加入50 μl试剂;
孵育60 min后加入显色基质溶液100 μl,中速振摇10 s充分混匀后,孵育6 min后,加入反应终止剂50 μl,中速振摇10 s混匀后,设置波长405 nm,自动读取吸光度值。计录实验前,试验第1、3、5、7 天 共5个时间点外周血中LPS的浓度。

1.7 SD大鼠急性TBI后HE染色结合炎症评分的半定量测定 1周后取各组大鼠脑组织石蜡包埋,切片放在60 ℃烘箱中烘烤30 min,常规脱蜡,流水冲洗10 min后,苏木精染色2 min。随后用流水冲洗10 min,伊红复染2 min,流水冲洗10 min,乙醇脱水,二甲苯两次透明,中性树胶封固。每张HE染色切片目标区域随机选取5个视野,用Image Pro Plus 4.5软件分析图像,描记切片炎性反应区域的轮廓,得到炎症浸润面积的比例。脑组织炎症评分按照表格中的方法分为0~4级,按照炎症浸润面积<10%、10%~25%、>25%~50%、>50%,分别记1~4分,进行统计分析。

2.1 神经功能缺损NSS评分的结果 Normal组和sham组未伤及正常脑组织,神经功能未缺损,评分正常。TBI组神经功能出现明显受损,主要表现为无法沿直线行走,平衡功能明显障碍,外周感知能力下降,NSS评分均升高(P<0.01,表1),即创伤性脑损伤干预明确。在24、48 h两次测定NSS评分,结果一致。

表1 不同时间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NSS评分

2.2 SD大鼠急性TBI后外周血FD4浓度的变化 结果发现,与Sham组比较,TBI组外周血中FD4的浓度明显增加[(4228±203)ng/mlvs.(2743±279)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ham组与Normal组比较,外周血中FD4的浓度增高[(2743±279)ng/mlvs.(1850±8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1)。

图1 各组大鼠外周血FD4的浓度差异统计结果

与Sham组比较,①P<0.01;
与Normal组比较,②P<0.05

2.3 SD大鼠急性TBI后外周血LPS浓度的变化 试剂终点显色结果显示,在基线水平,TBI组和Sham组大鼠LP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线比较,TBI组LPS浓度从术后第1天即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在第5、7天即恢复基线水平;
与基线比较,Sham组各时间点LP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TBI组术后第3天 LPS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各时间点SD大鼠急性TBI后外周血LPS浓度的变化

2.4 LPS清除剂PMB减轻SD大鼠急性TBI后的LPS浓度 在基线水平上,与TBI+NS组比较,TBI+PMB组和TBI组大鼠外周血LPS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BI+PMB组第3天的LPS浓度低于同一时间点TBI+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时间点TBI+PMB组和TBI+N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NS组第1天和第5天的LPS浓度低于第3天时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各时间点LPS清除剂PMB减轻SD大鼠急性TBI后的LPS浓度

2.5 LPS清除剂PMB可降低梗死区域炎症反应 脑组织HE染色后镜下可见,Sham组神经细胞排列整齐,长度一致,胞膜完整,染色质清楚。间质未见明显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TBI组均可见不同程度异常神经纤维排列紊乱,局部红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神经细胞胞膜破坏,排列不规律,可见大片状坏死区域(图2)。TBI+NS组与TBI组炎症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PMB组炎症反应低于TBI+NS组(TBI+PMBvs.TBI+NS: 1.64±0.11vs.2.36±0.17,P<0.01)。

图2 大鼠脑组织HE染色(×200)

研究表明,近年来有关TBI的实验多采用电子皮质损伤撞击仪(eCCI)造模,均报道了TBI模型未见死亡[6],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效证明此造模效果可靠。通过成功建立大鼠TBI模型,探讨大鼠急性TBI后肠道菌群易位引起外周血LPS增加及LPS清除剂PMB对大鼠急性TBI后外周血炎症反应进程的影响。结果证实,大鼠急性TBI后肠道通透性增加,进而引起外周血LPS增加;
急性TBI后外周血LPS浓度呈动态变化;
LPS清除剂PMB在炎症反应初期能够有效地抑制外周血LPS浓度,进而影响急性TBI的病理生理进程。

3.1 急性TBI后肠道通透性增加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发现,创伤及感染可引起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进而导致肠道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机体[7],即为菌血症或内毒素血症。急性TBI后肠道通透性增加,与TBI导致肠蠕动减弱、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因素相关[8, 9]。其中主要是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肠黏膜入血,LPS可使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合成增加,产生大量的NO,机体的过氧化物会与NO发生反应,形成的产物过氧化亚硝酸盐可通过氧化蛋白质巯基、Fe-S中心,破坏细胞肌动蛋白骨架等方式引起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增加肠壁通透性。而且LPS还能通过与单核-巨噬细胞作用,促使其分泌更多介质分子如TNF-α、IL-1等,再借助这些介质分子在肠道局部发挥作用,致使肠壁通透性增加[10]。本研究使用目前国外常用的FD4作为肠道通道性的检测物[11-13],以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利用FD4于TBI造模后第3天灌胃,取外周血检测FD4的分布。结果发现,与Sham组比较,在大鼠急性TBI后第3天血中FD4的浓度增加,证实急性TBI后出现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通透性增加作为急性TBI后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可能引起机体内环境改变,进而对急性TBI产生进一步影响。同时发现,与Normal组比较,Sham组也出现了肠道通透性增加的现象,这说明开颅对机体来说也是一种应激,同样会引起肠道内的生理病理改变。

3.2 急性TBI后血浆LPS的变化 本研究结果发现,急性TBI后血浆LPS的浓度呈现一过性增高后又下降的周期性变化。肠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是机体内最大的细菌及LPS聚集地。正常情况下,肠黏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仅有极少量的LPS可以通过肠道黏膜进入血液,随即迅速被肝脏的kupffer细胞清除灭活。急性TBI后肠道通透性增加,LPS大量入血,不能被有效清除而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14]。在本实验中我们发现,急性TBI后血浆LPS浓度呈现动态变化,从第1天即有升高的趋势,第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第5、7天基本恢复基线水平;
而Sham组LPS浓度无明显动态变化。以往实验证明LPS可快速激活全身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大量释放,使神经细胞发生“再损伤”,LPS浓度越高,这种激活效应及损伤作用越重,因此TBI后针对LPS继发性升高的治疗也是TBI治疗和后续康复的关键环节。说明TBI发生后的前3 d是关键治疗窗口,在LPS达到峰值前进行干预,可以减轻LPS介导的炎症反应,提高TBI的治疗效果。对于Sham组血浆LPS的浓度无明显改变的情况,这可能与Sham组肠道通透性改变不同,尚未达到在血中能检测到LPS浓度变化的程度有关。

3.3 降低急性TBI后早期炎症反应 本研究通过HE染色结合炎症反应评分,对TBI后炎症反应进行半定量研究,PMB可降低TBI后早期炎症反应;
PMB作为一种抗生素,其减轻炎症反应方面的作用非常明确,研究结果表明,PMB可能通过清除循环外周血LPS,进而降低TBI后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这提示PMB可能对急性TBI的治疗有益。既往抗生素用于治疗急性TBI的研究存在争议,有关治疗机制的研究仍不充分,其作用可能与除抗生素常规作用以外的其他生物学作用有关,比如调节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的免疫活性[15]。McCafferty等[16]采用口服万古霉素用于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排除了抗生素的直接作用后发现,抗生素能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并具有心脏保护作用。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单向抑制TBI急性期的炎症反应,也被证明对于疾病本身的恢复作用并不明确[17]。多项研究认为,虽然急性TBI后过度的炎症反应对长期预后不利,但单向抑制炎症反应并不可取,炎症反应在急性TBI后组织修复中具有“双刃剑作用”[18,19]。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证明了大鼠急性TBI后可出现肠道菌群易位及外周血LPS水平一过性增加。证实LPS清除剂PMB可降低急性TBI后早期LPS浓度,降低急性TBI后脑组织炎症反应。下一步,将继续探讨其降低炎症反应的分子学机制。

猜你喜欢 通透性外周血肠道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2期)2022-04-19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2期)2022-03-29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植物性饮食或能让肠道更健康中老年保健(2021年11期)2021-11-30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4期)2021-08-21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感染、炎症、修复(2021年1期)2021-07-28PICCO监护仪观察ARDS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16期)2016-07-26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Coco薇(2016年4期)2016-04-06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及产量的比较研究天津农业科学(2016年3期)2016-03-12

推荐访问:颅脑 干预 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