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候鸟式养老问题研究

袁淑婷,陈为智

(青岛科技大学 法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将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最大效应的过程”,[1]它实现了从“以需求为基础”到“以权力为基础”的根本性跨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同时符合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候鸟式养老也愈发受到关注。候鸟式养老是指老年人季节性前往气候和环境更舒适的其他地区居住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2]不同于普通的异地养老,例如迫于无奈随子女迁移等,它更多体现老年人的自主意愿,是对传统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但不具替代性。

现阶段许多健康的低龄老年人因多元需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在居住地养老,而是更加注重养老环境,例如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由于人口承载力降低、多重污染和交通堵塞等问题,使得老年人在原住地很难再有健康的养老环境。基于两地的差异性驱动,候鸟式养老异军突起,受到了很多老年人的喜爱,不同类型的候鸟式养老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此外,阻碍老年人选择候鸟式养老的医疗费用跨省结算问题也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直接结算全覆盖。李克强总理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产业养老保险等方面提出重点工作目标。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也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不断做出有利老年人的政策性改变,为新时代候鸟式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候鸟式养老体现了老年人对更高质量的养老方式的追求,符合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因此加速其发展能够促进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完善。

21世纪初,异地养老开始进入国内学者视野。此后候鸟式养老作为异地养老的类型之一出现在各种研究中。[3-5]国内关于候鸟式养老的研究主要从旅游管理、行政管理、经济学等角度展开论述。例如,黎莉等从候鸟式养老与旅游业的关系视角探讨了候鸟式养老对海南旅游业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影响。[3]刘昌平等认为旅居养老产业作为一种新业态能够弥补现有养老的不足,顺应积极老龄化的发展方向。[6]以上研究均从相对宏观的视角探究候鸟式养老的总体状况与发展意义。但随着候鸟式养老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发现笼统的分析不再适用于其衍生出的多元类型,于是他们从微观视角,即老年人个体因素出发进行细分研究。翟羽等根据养老动机将候鸟式养老分为休闲度假型、安家落户型和投资经营型三种类型。[7]刘昌平等则依据养老目的地偏好将候鸟式养老分为暖冬旅居养老、夏季避暑旅居养老和景区旅居养老三种。[6]

异地养老概念需从空间界定,因此其与社会空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列斐伏尔(Lefebvre)以“空间”为研究视角,主张既要看到空间的物质属性,又要看到空间的社会属性。[8]高特第纳(M·Gottdiener)和亨切森(H·Hutchison)首次提出“社会空间视角”(social spatial perspective),强调社会行为与空间的互动。[9]尤金在《空间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指出“社会空间是社会活动的产物”,[10]相应地,社会空间也会通过不同的社会互动水平影响社会活动。居住方式是社会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学者发现居住作为现代城市的四大功能之一,与老年群体的生活状态及生活满意程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11]居住方式和个体因素类似,同样会对老年人候鸟式养老的行为意愿及分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笔者发现仅有学者李芬提到老年人的异地居住方式,且只从房屋的产权角度进行简单分类,没有深入分析。[12]因此本文将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从异地居住方式做出明确分类,分析每一种类型存在的必要性及特征,并就此提出目前存在的制约性问题与解决路径,以期促进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候鸟式养老的新发展。

(一)购买自住商品房养老

购买自住商品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异地购买房产进行候鸟式居住、产权归于个人的一种养老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仍持“有房才有保障”“老了要住在自己家里”的传统观念,购买当地商品房来保障异地养老成为首要选择。此种类型多适用于高收入、注重隐私和自由空间的老年人。他们获取房源的信息主要是通过周围候鸟老人的口口相传,然后和房产置业顾问深入交流甚至远赴养老目的地详尽考察,最终购买异地的商品房。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在旅游途中,就被异地的环境与资源所吸引,从而直接购买。房屋不仅能满足当下异地养老的需求,还可以作为一种投资,间接增加老年人的资产。其最大优势是使老年人享受舒适与自由的同时,在异地也体会到家的归属感,帮助老年人营造最适宜的居住环境,体现了积极老龄化涵盖的“保障”要素。但是该类型成本最高,同时购房以后的相关手续和房屋质量问题等突发情况,也给远在家乡的老年人造成困扰。此外,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缺乏专业人员的护理照顾,有违健康养老的初衷。

(二)短租当地酒店或民房养老

短租当地酒店或民房养老是指不在异地购买房产而选择在特定时段租房居住的养老类型,选择此种类型的老年人同样具备强烈的异地养老愿望。此种类型多适用于经济收入不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偏好省心的老年人。选择当地的酒店或民房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老年人在异地旅游的过程中就近选择公寓或快捷酒店;
二是他们的子女或孙辈在手机的专业APP上(例如爱彼迎、去哪儿旅行等)为他们寻找房源,订购短租服务;
三是老年人选择当地民间组织或个人推出的包吃包住的低廉短租服务。该类型的最大优势为省心省力、经济花费低,但居住条件和饮食条件较差,房间内适老化设计不足,安全性和可靠性差,因此养老风险最高。同时由于迁移频繁,老年人很难融入当地生活,异地归属感不强,不利于其建立当地的人际关系。

(三)居住地产式养老社区综合体养老

居住地产式养老社区综合养老是老年人选择居住在大型知名房地产商开发的养老社区综合体中的养老类型,此种类型多适用于经济收入高、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对生活质量要求高的老年人。综合体吸纳医院、购物中心、食品基地、酒店、老年大学等机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提供涵盖养老、医疗保健、养生等综合服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许多知名房地产商在热门养老城市建设大型养老社区综合体并配备不同定位的养老公寓,通过租售并举的方式,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增加自己的商业利益,候鸟老人则看重他们便利、良好的一体化服务。该类型最大优势在于候鸟老人可以参与丰富的娱乐与社交活动,打造新的生活圈子,构建新型社会支持网络,这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减少异地生活的孤独感,同时感受一站式服务,安全便利,充分体现了积极老龄化所涵盖的三大要素内容,例如优良的医疗服务和养老公寓中的适老化设计等满足了候鸟老人的“健康”和“保障”需要,丰富的娱乐与社交互动体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参与”要素。但综合体中提供的活动方式较为固定,会消耗候鸟老人的新鲜感,不利于吸引猎奇心理强烈的老年人。

(四)入住专业养老机构养老

入住专业养老机构养老是一种传统养老类型,但在异地养老模式中有了新发展。此种类型多适用于以康养为目的或为了减少异地生活不便而非生活自理能力差需要被照料的老年人。此类型最大优势在于老年人能够在专业养老机构中得到高质量的照料,减少异地养老的风险,符合积极老龄化中的“健康”和“保障”要素,但老年人活动受限多,十分不自由。此外,以候鸟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在运营过程中的季节性非常明显,淡旺季的入住率差异极大,不利于异地养老机构的长期发展,对机构的运营管理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五)借住亲友住房养老

借住亲友住房养老是指近年来较流行的不购买、不租赁,只是暂住在亲友家中的养老类型。由于部分养老目的地房价飞涨及限购政策的出台,许多候鸟老人放弃了购买自住商品房的想法。该类型最大优势在于养老时间更加灵活,完全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自主安排的权利大,同时能够维持老年人原本的人际关系网络:一方面满足友好交往的需求,利于老年人之间的互助养老,符合积极老龄化的方向;
另一方面却导致候鸟老人抱团,将原住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性带入目的地,不利于其融入当地环境,从而受到当地人的排斥,激发主客矛盾。此外,该类型往往基于夫妻、亲友间的相互照料,专业性不足,安全风险高。

以上五种类型各具特点,拥有不同的适用人群,但适用人群具有一定交叉性,没有明确的界限。候鸟老人可以基于自身的不同特点,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类型,最终目的是安度晚年,在异地获得良好的养老体验。

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笔者通过实地观察、对相关新闻报道及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结合与居住方式提供者和候鸟老人两个主体的访谈,探讨当前候鸟式养老面临的瓶颈性制约因素,总结了以下五个突出问题。

(一)全国性异地养老服务平台欠缺,资源集聚效应差

不是所有的候鸟老人都有条件在异地购房,因此候鸟式养老的重点在于“交换”,如交换异地居住空间、生活资源等。这就需要大量养老资源的集聚来为老年人提供多元服务。但目前暂时缺乏此类平台,这使候鸟老人在寻找住所时遇到各种麻烦,对不满意的服务提供商缺乏投诉渠道,甚至异地被骗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另外,候鸟老人除住房外还有旅游观光等其他多维度需求,养老资源的分散使其感觉耗费精力,从而降低选择意愿。此外,老年人适应智能化时代较慢,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对养老目的地资源及季节优惠政策缺乏了解,容易出现地点和季节选择扎堆的现象,使得目的地出现物价抬高、治安混乱、生态恶化等现象,从而激发主客矛盾,不利于和谐养老氛围的形成。

(二)传统房地产商看重短期利益回报,社区综合体止步于概念

养老地产的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这意味着投资方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再加上后期的持续运营成本和配套设施建设,养老地产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益。一般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为7~10年,是传统商业地产的两倍,[13]于是部分房地产商仍以传统的商业模式对养老地产开发运营,“挂羊头,卖狗肉”地打着养老地产的旗号拿取低价土地,却没有真正为有需要的候鸟老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服务。其次,社区配备的养老公寓统一化、模式化,市场调研数据不完善,没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定位,导致地产运行状况不良,得不到老年人的认可。此外,大型养老社区综合体常建于郊区,虽然养老环境优良,但开发商为了更大程度获利,没有按宣传所言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常常使老年人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导致大多数养老社区综合体止步于概念。

(三)养老机构缺乏经验,产业化进程缓慢

有些养老目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观念闭塞,使得专业的养老机构在当地发展十分缓慢,因此养老机构面对大幅增多的候鸟老人,仅以其作为卖点来增加收入,对候鸟式养老认识肤浅,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养老服务,例如老年人迫切需求的理疗、保健等;
服务项目单一,或依旧老套地推出“夕阳红”线路团体旅游;
配套设施老旧,缺乏有专业素养的养老服务人员,无法满足老年人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理想中的候鸟式养老是以养老为核心需求,整合适老化产品设计、医疗护理、保健食品等行业,具备明显的产业集群特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但是当前的养老机构显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只把其作为养老与旅游产品的结合,产业化进程缓慢。同时中小型养老机构资金支持不足,推动力薄弱,无法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此外,面对淡旺季的棘手问题,不具备高素质的运营管理能力,长期发展后劲不足。

(四)老年人健康风险高,异地养老易发意外

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其选择候鸟式养老的关键因素。据多项研究显示,我国超半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部分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甚至患有多种不同的慢性疾病。[5]老年人健康风险较高,在异地养老的过程中,很可能因迁移活动而造成疾病的复发。此外,人体适应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老年人对异地气候及居住环境的不适易导致意外,而且老年人异地居住场所大多医疗资源匮乏。候鸟老人如果突发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加剧异地养老的风险,此时责任界定主体会发生严重分歧,老年人的权益易受侵害。

(五)社会融入度低,“再社会化”难实现

候鸟老人的时间和金钱都相对富余,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精神和情感支持,因此渴望融入当地环境,熟悉当地生活方式。有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候鸟老人与本地人的交流仅限于去超市询问相关事宜或与小区物业人员偶尔联系,生活大多局限在其所居住的养老社区、公寓中,和同样背景的候鸟老人抱团,特别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养老的老年人,他们性格豪爽、身材高大,又特别具有“老乡情结”,和当地人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受到当地人的排斥,和谐养老氛围难以形成。此外帮助候鸟老人融入当地环境的公益性社会服务严重缺乏,没有促进候鸟式养老的发展。候鸟老人多为低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退休老人,对社会仍是巨大的财富,他们希望能够在养老目的地创造价值,实现老有所为,以积极的方式养老。但是目前缺乏再就业的有效途径,社会对老年人的容纳程度较低,导致他们实现“再社会化”十分困难。

(一)建立异地养老服务平台,整合养老资源

异地寻找养老房源并非易事,信息不透明也易导致老年人上当受骗,因此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异地养老服务平台十分重要。第一,在这个平台上,房地产商除了将自己旗下不同城市的养老地产项目信息公之于众,打造全国连锁养老社区,创造养老品牌外,还可和其他房地产商合作,使老年人对养老城市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另外,部分候鸟老人异地置房,只在度假时住两三个月,在房源闲置期间可将信息挂置到服务平台上,供更多候鸟老人选择。平台还可以引进度假酒店、旅行社等第三方,满足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养老资源的集聚效应。第二,养老服务提供商可在平台上发布住房的季节优惠信息,减少老年人扎堆现象,既可以降低淡旺季差异,也可以缓解供需矛盾。

(二)险资介入养老服务供应,提供资金保障

养老社区综合体回报周期长,短时间内很难获益,而保险产品恰好是一种需要时间检验的产品,且与养老项目匹配度高,因此知名保险公司纷纷嗅到商机,介入养老地产项目,例如 2020年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保险产品与养老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的种种安排,让老年人享受保险利益的同时拿到居住社区的入场券。同时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可用于支付每月的房屋租金,创新了保险产品衔接养老社区的商业模式。候鸟式养老部分包含旅游观光活动,老年人进行旅游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风险性,因此老年人购买保险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也实现了其和保险公司的双赢。有了强大的资金保障,保险公司才能将眼光放在长远稳定的收益上,更好地承担养老服务供应商的角色。

(三)重塑养老机构认知,推动产业化进程

目前不同地区的养老机构处于独立发展阶段,资源不共享,信息不通畅,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因此重塑养老机构对候鸟式养老的认知迫在眉睫。养老机构可以自发组建候鸟式养老联盟,老年人通过办理会员的形式入住属于联盟成员的任意一家养老机构且享受内部优惠价格。机构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开展多价位、多档次的服务,还要注重有吸引力的选址,满足具有旅游度假需求的群体。同时必须转变传统观念,以老年人为主体,以养老需求为核心,打造优质的养老服务。与相关行业整合,利用候鸟式养老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化进程,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四)社区人性化管理中突出个案管理,降低异地养老风险

在养老社区中,除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医疗资源,人性化管理也十分重要。要真正以老年人为中心,时刻关注老年人需求。社区住宅主要以低层建筑为主并配有适老化设计,例如防滑坡道、无障碍步行道、电梯低按键以及严格的人车分流等,并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使老年人享受优质的老年生活。此外,老年人异地养老风险高,需要得到特殊照料。对于刚到来的候鸟老人,社区可采取个案管理的方式,由工作人员(最好是社会工作者)为其建立档案,逐一评估情况,知悉多元化需求,更高效地链接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就目前疫情防控的特殊阶段,社区要定期开展健康评估,并为老年人建立绿色就医通道,降低异地养老风险。

(五)打造良好人文氛围和再就业途径,实现老有所为

引导当地人对候鸟老人持平等、接纳的态度,缓解主客矛盾。营造“尊老敬老”的人文氛围,突出老年人的存在感。积极老龄化理论认为老年人是被忽视的珍贵社会资源,我们应大力支持其继续参与社会,通过收入与非收入性活动,为社会做出建设性贡献。例如美国的“太阳城”(Sun City)让老年居民直接参与社区管理运营,[14]不仅降低社区服务的物业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发挥老年人自身的专业技能为社区服务。同时需不断出台各类政策,创造再就业途径和机会,例如养老目的地高校可以返聘退休教师,一方面可以实现各地高校教学资源的交流,培养更多人才,另一方面老年人可以继续发挥自身价值,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确保老有所养与老有所为并重,从而更好地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需求日趋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选择候鸟式养老这一新颖的养老形式。但需注意的是,由于候鸟式养老对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和经济条件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并不适用于所有老年人。长时间生活在北方的老年人,由于身体的机能规律已经完全适应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如果为了避开北方的严寒冬季而跨入异地炎热的夏季,人体长期适应的生物钟运行将被改变,会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对于多病交叉、体质较弱的老年人,负面影响更为明显。这就需要候鸟老人多加重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理性评估和判断,切忌盲目从众,也可以先选择原住地与养老目的地的中间地带逐渐过渡,以便后期更好适应养老目的地的环境。各地相关工作人员如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要对到来的候鸟老人的身体状况密切关注,如果突发意外,必须有及时的医疗救助服务。同时任何一种居住类型都需要较高的预算,候鸟老人应提前做好经济规划和心理预期。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候鸟式养老具有一定风险,因此候鸟老人必须具有防护意识,如戴口罩、持绿码出门等;
各地相关部门要做好候鸟老人统计,有任何问题及时报备;
候鸟老人居住场所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评估,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活动时尽量选择空旷场地并严格限制人数或采取线上的方式开展。总之,候鸟式养老的发展要随疫情的状况灵活变化,在疫情逐渐减弱直至消除的未来,符合积极老龄化理念的候鸟式养老势必会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候鸟异地养老 养老生活环球时报(2022-05-19)2022-05-19图解跨省异地就医晚晴(2019年5期)2019-07-08致命的超速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18年4期)2018-11-02我是一只小候鸟学生天地(2018年30期)2018-10-17异地恋——闭上眼睛,你就在我身边东方女性(2018年8期)2018-08-27黑皮精灵异地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8年12期)2018-03-23养老更无忧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华人时刊(2017年19期)2017-02-03养老之要在于“安”大社会(2016年5期)2016-05-04“洋候鸟”回闽过年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推荐访问:老龄化 候鸟 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