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和信息化的临淮岗工程运行管理

高明云

(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安徽 六安237000)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中段,集水面积4.22万km2,工程等别为Ⅰ等大(1)型,按100 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1 000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的淮河上关键性防洪控制工程。安徽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管理局作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运行管理单位,共有三个局直管理处,主要负责临淮岗工程、城西湖退水闸和姜唐湖退水闸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维修工作,兼有实施防汛调度等职责。

2.1 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1 工程管理保护难度大

工程主副坝全长77.61 km,穿越8个乡镇,工程占线长,环境复杂,工程管理区全部处于开放式状态,未能进行封闭式管理,管理难度很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副坝坝顶防汛道路已成为周边乡镇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超出了原有设计功能,地方群众对水工程保护意识薄弱,管理范围内私搭乱建、围垦种植、放牧养殖、侵占护坝地、伐木毁林、乱倒垃圾、破坏工程设施等行为时有发生。

2.1.2 工程运行维护经费不足

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工及机械使用费成本增加,维护经费更显不足。由于资金缺口大,致使部分设施设备得不到及时系统的维护,工程面貌和管理水平难以得到大的提升。

2.1.3 信息化水平不高

临淮岗工程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深,保障体系不健全,安全防护能力不足,信息化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安徽省临淮岗水利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虽然通过专家审查,但是由于财政未给予专门的配套资金支持,导致信息化建设难以按原规划实施。此外,工程运行情况、水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仍以人工监测、定性判断为主,综合业务、档案管理等尚未信息化。

2.1.4 工程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

张集闸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批复后,但是至今仍未能列入规划内,致使张集闸一直带病运行。35 kV高压输配电系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该系统为单回路供电,电压较高,架空线路长达14 km 多,特别是架空线路沿线高杆林木众多,而砍伐高杆林木事宜与当地居民未能协商一致,致使近年来发生多起林木触碰线路引起跳闸的事故,供配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2.1.5 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需要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现有管理人员相关知识不足,无法应对突发的安全问题,不利于工程正常运行。当前人才总量仍然不足,人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尤为短缺,职工队伍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创新意识不够强。同时,管理单位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经济基础差,人才环境欠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职工教育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内部激励竞争机制有待完善。技术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较长的过程,难以完全满足目前现代化工程管理需要。

2.2 工程运行管理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2.2.1 群众水利工程保护意识薄弱

临淮岗工程按设计或校核洪水标准利用的几率低,建成后未经历高标准洪水考验,综合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展现,地方有关部门对河湖林草、乡村环境等方面的治理力度和宣传不够,沿线群众对工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在护坝地上违规开垦种植、围栏养殖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砍伐林木、取土、违章建筑、乱倒固体废弃物等破坏水工程和生态环境的行为。由于缺少地方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支持,占线长达77.61 km的主副坝,违规违章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2.2.2 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有不完善之处

由于过去存在“重建轻管”现象,临淮岗工程在设计和建设阶段未全面考虑工程的运行管理需求,也未充分考虑管理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如供电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不高、水工建筑物存在质量缺陷、水闸自动控制系统稳定性兼容性差、工程全开放式管理问题、主副坝坝顶防汛道路兼做地方的交通要道、现场办公生活设施不足、后方基地建设不能满足管理工作需要等。

2.2.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目前管理单位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且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是管理单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立一套务实、高效的组织机制是关键,而目前在这方面还比较欠缺。

3.1 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促进社会协同参与管理

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水利工程向现代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将各项工作与社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发挥工程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加强工程公益效益宣传,与权威主流媒体和行业内相关宣传部门建立工作机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单位的关注和支持。让广大群众积极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工程周边的群众参与到临淮岗工程运行管理中,帮助他们树立水利设施保护意识,保证水利工程能够健康运行。在工程竣工验收等关键时期和枢纽运行的关键时段,详细介绍工程的综合效益和运行管理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临淮岗工程保护宣传。利用巡查和世界水日等重要事件节点,采取设立告示牌、发放宣传页、开展专题活动等形式,向工程周边群众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周边群众共同保护管理工程的自觉性。

3.2 完善工程管理标准化体系,全面实行对标管理

对于基层水利工程来说,三分建、七分管,在实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必须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依据,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围绕水利管理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全面实行对标管理。对照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标准等,不断完善各项工程管理制度。狠抓工程日常运行管理,强化监督考核,全力推进工程管理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水利部新修订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及其考核标准,巩固提升主坝核心区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及姜唐湖退水闸省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达标创建成果,稳步推进副坝标准段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

3.3 推进环境治理系统化,提升工程环境效益

抓住河湖长制、非法采砂治理、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专项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治乱等契机,推进“清四乱”常态化。一方面全面加强水政执法,采取有效手段加大执法力度,强化日常执法巡视检查,开展专项执法和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规违章行为。另一方面,对工程环境特别是北副坝沿线进行系统治理,拆除违建上坝道路,整治坝肩、坝坡、护坝地、界沟,清除垃圾废弃物,有效遏制围垦种植、侵占护坝地、破坏水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林草治理,因地制宜种植草皮和林木,努力打造工程管理亮点,全面改善工程面貌和生态环境,提升临淮岗工程整体环境效益。

3.4 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智慧水利管理目标

加快推进工程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工程控制管理运用的全业务智慧管理。

建设工程监控系统,实现水情与工情数据的全面监控,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
整合智慧调度系统,根据上级调度指令,自动生成调度方案;
实现维修养护数据电子化录入,实时标准化管理;
建立智慧巡检系统,实现所有工程设施电子化巡检。按照信息化“十四五”规划,充分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水利业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临淮岗工程安全运行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全力推进主、副坝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大型水闸视频监视和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建设高度融合的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和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配套建设综合信息门户、综合办公、水旱灾害防御、档案管理等工程应用管理系统。建设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室、三维电子沙盘、液晶显示屏等应用展示系统,构建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升级改造网络核心设备,全面支持IPv6。

3.5 实行工程养护精细化管理,改善运行管理环境

工程养护精细化管理就是对不同的养护项目规定详细的管理内容,对设备的维护与养护工作提供正确的标准要求,已达到精准排查工程风险。合理利用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认真做好年度工程运行维护项目实施计划的编制,精心组织工程日常运行维修养护、除险加固、管理设施维修改造和管理区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注重工程生态环境的保护,强化生态技术、生态材料的运用,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完善设施设备,改善运行管理环境,确保工程正常安全运行。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重新对张集闸进行安全鉴定,尽早实施张集闸除险加固;
编制方案推动35 kV 输配电系统改造,力争消除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
逐年实施副坝坝顶防汛道路改造,全面完成主坝坝顶防汛道路升级改造。

3.6 落实安全管理精细化,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安全管理精细化关键核心是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工程设备安全与人员安全两方面,工程安全保障是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突出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工程运行、项目施工和重要时段安全管理,认真开展“铸安行动”、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安全治理”、“安全生产攻坚行动”等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结合单位实际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切实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7 采取联合管理模式,提升工程综合效益

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应更好地实现管理与发展同步,可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水利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工程综合效益。全力推进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积极配合省厅和淮委做好前期工作和建设期间的监管,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完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设施设备,使工程综合效益有较大提升。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和配合,推进淮河临淮岗复线船闸和临淮岗鱼道工程顺利实施。充分利用政策,积极推进水费征收工作,实现临淮岗工程上游阜南、颍上两县水厂取水水费和城西湖退水闸控制水费征收,增强管理单位经济实力。

3.8 优化人才培养制度,完善岗位和激励机制

深化内部改革,实现机构运转更加高效、内部管理更加规范、人才配置更加科学、奖惩激励更加合理的工作机制和运行体制。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重视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强化职工在职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才总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系统研究吸引、培养、使用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优化临淮岗工程管理模式,是淮河水利管理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推进临淮岗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

猜你喜欢 工程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子午工程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工程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年11期)2015-07-01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工程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5年8期)2015-01-11

推荐访问:精细化 信息化 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