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障碍与进路

刘绮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当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上日程,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外粤籍华侨文化的来源。它与岭南文化奠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近代民主革命策源、改革开放都密切相关。新形势下理应结合广府文化易于契合西方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1]的内涵与特征,促进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2]这为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府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广府地区和海外华侨华人的发展。历史上广府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对外贸易的前沿,最早有了与海外交流交往的机会,诞生了中国最早的华侨华人。随着一批批华人华侨在海外工作、学习和生活,广府文化就被传播到了海外,成为海外粤籍华侨文化的直接来源,并对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海外华侨华人中粤籍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外的广东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近3 000万人,其中华侨华人约2 000万人,港澳同胞约600万人,台胞约400万人。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有着庞大海外人口基数的广府文化在海外有着深厚的基础,其易于契合西方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的内涵与特征,使其很容易就被接受、适应并融入当地文化,从而使广府华侨华人易于立足海外,融入当地生活,并影响当地文化。同时,广府文化的开放兼容特性[4]也使它更容易为海外华侨华人所接受,逐渐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文化品牌和主流文化之一。如粤剧粤菜醒狮等广府文化已成为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标志性文化品牌之一。如果我们以拥有海外庞大人口基数的又自带易于契合西方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属性的开放兼容的广府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助于深化国际受众对广府文化的理解,塑造广州形象,促进国际受众对广府文化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广府文化感召力、广州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当前,加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且必要。

目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广东经济实力的增强,广府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也日益增强且表现出了一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但是,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文化相比,作为地域文化的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却出现了在传播内容创新、传播秩序重构、传播体系整合、传播机制构建方面影响其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障碍因素,导致广府文化国际影响力、辐射力偏弱,难以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广府地区国际形象,与广府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相匹配,应当认真总结和反思。

(一)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障碍

当代精神总结不足、国际适应性不强导致广府文化吸引力欠缺,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障碍。

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广府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构建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就需要从内容上增强广府文化的吸引力。但在目前的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广府文化吸引力欠缺。导致广府文化吸引力欠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两个原因是最主要的:一是当代精神总结不足,缺乏文化创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府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广府地区涌现了许多新鲜事,给新时代的广府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可是,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府文化建设没能并驾齐驱,对广府文化的当代精神总结不足,创新不够。在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往往传播出去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广府文化符号和象征,比如喝早茶、舞狮等基本习俗,且流于表面,千篇一律。虽然这些表层的文化符号和象征在短期内的确可以引起外国人的兴趣,却不具备深远的吸引力。广府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欠缺融合,表层的文化符号和较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结合得不好,缺乏文化创新。有广府文化自身鲜明特点的作品产品不多,有影响力、有吸引力、生命力的标志性广府文化元素和符号就更少。二是国际适应性不强,文化自信欠缺。广府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中华文化一样,经历了一个从历史上的文化的强势地位到近代以来随着旧中国的积贫积弱而逐步被边缘化的过程。目前,中华文化借由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重返世界舞台,面临着在文化国际传播中文化国际秩序的重新排列问题。而全球化在推动各国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在使不同文化日益趋同。不同文化的特点、特征不断模糊甚至弱化,地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断被收窄甚至丧失。这些变化都使广府文化无所适从,没能立即顺应国际受众的接受心理和习惯,国际适应性不强。广府文化在与欧美等西方强势文化交汇交流时显得“理不直气不壮”,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这样,当代精神总结不足、国际适应性不强等就导致了广府文化内涵在国际传播中难以被了解和接受。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会让国际社会产生“广府文化就是这样的、广府文化不过如此”的印象,降低了广府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容障碍。

(二)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交流障碍

文化误读、文化失语导致广府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失衡,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交流障碍。

不同文化的传播、交流过程也是文化在冲突融合中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种文化都需要在和其他文化的传播交流中发展自我。近年来,在文化国际传播中,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一直占据着世界话语的主导权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他们凭借自身强大的舆论地位和话语权优势,强化“西方文明中心说”和“普世价值”输出,不断对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矮化、弱化,甚至歧视、压迫、排挤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破坏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形象,打压中华文化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强化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不良印象。广府文化、中华文化长期被误读、误解,再加上我国的文化传播研究较之于西方起步较晚,欧美等发达国家又一直处于文化竞争的强势地位,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成果,但在西方长期的话语权垄断下,广府文化和中华文化仍然一直不被重视,很难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权,造成一定程度的文化失语。相反,西方的观念理念、关于中国的偏见和负面新闻却甚嚣尘上,充斥西方舆论。美国出现了诬蔑孔子学院从事间谍活动、侵蚀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而抵制孔子学院的情况。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出现过基于“黄祸论”大范围排华的现象.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西方媒体左右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评价,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强势地位抑制了中华文化和广府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由于缺少体现和解释自己的话语体系,国际话语权偏弱。最终,文化误读、文化失语这种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不对等导致广府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难以充分交流和融通,交流失衡,构成了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交流障碍。

(三)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障碍

传播体系不平衡、传播方式不成熟、传播载体单一,导致广府文化影响力偏弱,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障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工具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主要以官方的传播为主,未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多种传播主体协同合作的优势。传播平台也比较弱,主要依靠政府平台的单打独斗,没有形成综合、多元、立体、平衡的既符合文化国际传播规律又适合文化国际传播实际的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没有体系,就无法形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合力,也没办法形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指导原则和系统框架,就很难形成广府文化强大的影响力。

同时,传播方式也不成熟,传播叙事生硬。在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还是按照传统的叙事方式,即采用宏大叙事和宣传话术,而且由官方推出,国际传播平台也由官方控制,这样就容易使国际受众警惕、怀疑、有所保留,不会轻易接受、相信和认可,反而大大影响了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如政府主导下各种对外交流会、博览会、代表团访问活动开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超豪华阵容和排场,对外宣传上大制作、大手笔,尽显中国的财大气粗等等,很容易引起其他国家受众的反感和质疑,认为是铺张浪费和炫富的表现,并因此还受到过一些国家主流媒体的批评。在文化传播方面显得过于生硬,不够圆润,不够成熟。

另外,传播载体单一,传播手段落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一般借助的载体是国际汉语教育和孔子学院开设,通过语言的学习加上一些传统的政府主导的电台、电视台传播。广府文化作为地域性文化,可借助的传播载体和传播手段就更少,基本就是传统的粤语粤剧粤菜醒狮等广府文化符号借助日常生活和节事活动传播。而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倚重的像出版、学术、影视类产品等广府文化涉及很少。《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显示,海外受访者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仍是中餐(53%)、中医药(47%)和武术(43%)。[5]。这说明广府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尽管世界各地粤籍华侨华人数量不少,也能吸引一些外国人对它感兴趣,但由于传播体系不平衡、传播方式不成熟、传播载体单一等方面的原因,它的国际受众还是非常有限,没能形成强大的广府文化影响力,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体系障碍。

(四)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贸易障碍

体制机制相对落后、文化品牌欠缺、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滞后导致广府文化贸易逆差,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贸易障碍。

文化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文化贸易标准的制定者,左右着广府文化产品的输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围绕着经济建设做了许多事情,但文化建设方面就有所欠缺。和经济体制建设相比,文化体制机制发展相对落后,存在政府部门职能不清,文化法制建设不全,文化投融资制度不合理等问题。这种相对落后的文化贸易机制体制,在面对已经掌握文化贸易主导权的欧美发达国家人为设置的不平等文化商品和服务市场准入准则、阻止广府文化和中华文化传入、将自己的文化商品和服务单边倾销到中国市场的时候,毫无招架之力,广府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长期逆差。同时,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广府文化品牌欠缺也是造成广府文化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广府文化现代产品和精品不多,文化品牌欠缺,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不高。加上缺乏先进的国际营销手段和营销网络,营销能力较差。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广府文化产品在中外文化产品贸易竞争中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弱势地位。虽然自21世纪初我国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开始,政府通过努力将一大批优秀中国图书推广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覆盖五六十个语种,出版业走向国际图书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大陆的版权输出地主要集中在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文化圈,[6]广府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就更少。而且这些走出去的出版物大多在当地的华文书店和华文社区销售、传播,并没有真正走进国外主流社会,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可,造成广府文化贸易逆差。

另外,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滞后是造成广府文化贸易逆差的又一重要原因。文化国际传播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大量既懂政治学又懂传播学同时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储备大量中外文化知识的多领域、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没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现有文化国际传播人才都是在过去的培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倾向于行政管理能力的培养,缺乏市场运作和产业经营尤其是文化产业经营的知识和经验。人才激励措施也不健全,不利于文化国际传播人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构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贸易障碍。

(一)从增强广府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方面提供内在驱动

软实力来源于一个国家文化、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广府文化核心竞争力,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必须从广府文化的传播内容入手,针对目前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传播内容方面出现的当代精神总结不足、国际适应性不强的问题,精选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内容,做好广府文化的当代精神总结和创新性发展,树立广府文化自信,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主动面对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的竞争,给予广府文化国际传播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量。

首先,精选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内容,赋予广府文化时代内涵。时代性是广府文化引领时代前行、拥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根源。“广府文化的根本魅力还是在于广府地区社会与经济建设的程度”。[7]因此,必须立足广府传统文化的根基,抓住广府文化最深层、最根本、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基因,抓住广府地区现代建设的新成就,进行当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练广府文化的时代内涵。如以“和气生财”“做人最紧要开心”广府传统文化精华为切入点,结合广府文化资源特色,从粤菜“选料杂博、无所不食、博采众长、讲究实际、制作精细、追求享受”的做法中挖掘、阐发出广府文化注重生活享受的人生智慧以及广府文化价值追求中开放兼容的当代文化心态;
[8]以广府文化中“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等易被西方文明理解和接受的特征为切入点,结合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新鲜事物,从广府地区在多个领域首开全国先河先试先干,GDP总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成绩中,总结、提炼出广府文化“敢为天下先”“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杀出一条血路来”等现代开拓进取精神[4],使广府文化既面向未来,又不忘本来,始终贴紧时代的脉搏,引领广府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如广东把“小舞狮”作为粤康码的“皮肤”备受人民喜爱,登上热搜。这突破了传统广府元素、符号的表征,深挖了“小舞狮”符号背后的“舞狮=无事”“很生猛、很广东”的文化内涵,呈现出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的广府文化,表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广府形象。体现了广府地区“讲意头”的文化特征和对平安吉祥的祈愿,用重民本、守契约、求大同等广府精神、广府气质诠释广府实践,凸显广府文化的时代内涵。

其次,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国际适应性。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播的底气和支撑力量,它来源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鲜活生动的时代精神总结,也来源于与异质文化冲突碰撞中对自我文化价值的肯定与发扬。在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的今天,文化国际传播不断加强,广府文化有了更多和异质文化交汇、交流的机会。面对已经占据国际话语权优势的西方文化,要树立文化自信,加强广府文化的国际适应性,就要结合具体输出地的文化发展状况及受众水平做好传播内容的整合、包装和创作。总结、深挖广府传统文化中具有世界价值、经得起推敲的部分,接续广府传统文化的血脉,承接广府时代文化的基因,抓住广府文化总体上是一种海洋文化,有着易于契合西方海洋文明的“海洋文明性”与“市场适应性”的共性特征,以及易于与世界潮流接轨的“开放兼容”“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内涵特点,以“天下一体”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怀来谋求多元文化传播中的平等对话,在体现广府特色、广府风格、广府气派的同时,凝练、融通世界各国共同价值诉求,把广东经验、东方智慧和人类理想融为一体,使国际受众更容易理解、接纳广府文化,并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元素去丰富、充实广府文化的内涵,增添广府文化的魅力和活力,提升广府文化核心竞争力,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永恒内在驱动[4]。

(二)从加强广府话语体系建设、构建文化国际传播新秩序方面奠定学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2]在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西强我弱”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继续占据世界话语的主导权和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权,继续主导文化国际传播秩序的事实,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但是,由于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政府、民间、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在文化国际传播方面作出的努力,目前,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 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210万人。[9]美、英、法、日、韩等44个国家和地区开设汉语教学,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人。[6]这是文化国际传播秩序重构的契机。广府文化应该把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体系构建优势,破西方的话语霸权,立广府文化的话语体系。改变过去文化国际传播中整体话语体系都遵循西方思维模式、研究范式以及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现状,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宣扬的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唯一模式”、“欧美模式”,打破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误读和文化失语,树立民族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多元化模式和文化多元化、文明多样化发展的价值理念,引导国际社会构建适合新形势发展的文化国际传播新秩序,逐步推进广府文化走向世界。在目前情况下,“立”是“破”的基础,要把重点放在如何“立”上面。

首先,整合资源,奠定广府文化学理基础。整合广府地区的岭南园林、西关大屋、骑楼、祠堂等建筑资源,康有为、梁启超、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名人资源,岭南画派、粤绣、粤剧、粤菜等技艺资源,醒狮、龙舟、波罗诞、春节花市等民俗节庆资源,地方史志、人物传记等文献资源,从中梳理广府文化发展脉络,系统分析历经数千年发展变化沉淀下来的广府文化元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性,深挖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学理性研究,结合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具体实际进行传播理论创新,学会运用广府话语讲述广府故事,形成解决广府问题和中国问题的研究范式,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奠定学理基础。

其次,把握契机,讲好广府故事。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了解中国。抓住广东作为“自由贸易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战略定位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人口、语言、文化的同一性易于整合大湾区资源,打造大湾区文化品牌的有利条件,建设珠三角城市文化群,聚合大湾区文化软实力[10]。同时,利用现在中国经济上升的趋势和广府地区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如广东经济多年排名全国第一、是中国展示改革开放成就的窗口、广州入选GaWC公布的世界一线城市30强,位列27[11]等亮眼表现,以及广府地区在金融危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口脱贫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如广东协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等生动实践,围绕“华为、腾讯、大疆、比亚迪等广府地区知名企业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事实,阐述“开放兼容”“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的广府精神、广府价值和广府力量,讲好广府故事和改革开放的故事,阐发我国的发展观、文明观和全球治理观[10],宣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广府实践升华为广府经验、广府价值并成为中国经验、中国价值的一部分,表明广府地区发展、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引发西方对广府地区的关注,对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和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重新思考。

(三)从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系方面夯实平台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2]可见,传播体系构建的目标是文化国际传播影响力、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的全面提升,需要增强战略意识、拓展战略视野、提高战略能力[12],把它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一部署,地方各级政府配合国家规划做好具体实施,上下联动,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为推动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夯实平台支撑。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搭建综合、多元、立体、平衡的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系。由国家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广府地区政府相关部门、智库、媒体、互联网技术平台、企业、个人等进行战略协作,破除以往主要以官方为传播主体的局面,发挥高层次专家智库和民间的作用,借助网络媒介等更多载体,搭建综合、多元、立体、平衡的既符合文化国际传播规律又适合文化国际传播实际的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系,形成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合力。政府层面,依靠省、市政府与主办地各级地方政府合作,让广府文化走出国门,走进国际社会。围绕《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广州城市形象塑造和《花开广州盛放世界》等城市宣传片的宣传,凭借海外华侨华人中粤籍最多的优势,借助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和广东会馆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通过综合性文化贸易交流活动,如广州文化周、“羊城国际粤剧节”、友好城市交流、人员培训、广州进出口贸易交易会等[13];
文化艺术团出访演出,如广东粤剧团、广东杂技团演出等;
展览举办,如广州南越王墓殉葬品展出、岭南画派作品展出等;
海外文化中心策演策展策赛,如国际龙舟赛、广府图书节等;
文化论坛,如广州财富论坛、经济论坛等;
对外贸易基地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如《外来媳妇本地郎》《雄狮少年》等优秀广府影视作品贸易、旅游、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等,推动广府文化的传播。社会层面,在“请进来”的同时促进广府文化企业“走出去”,向海外输出广府文化商品和服务品牌,推进对外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
借助“汉语热”的兴起,推进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等专门以外国留学生为对象的高校和孔子学院以及海外华人学校建设,在推广汉语教学的同时辅之以粤语等广府文化学习内容,系统进行广府文化传播。民间层面,利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等非政府组织的灵活性和亲和力做好广府文化传播,利用广州的出境旅游人数排全国第四的优势做好旅游者个人形象构建,使之成为广府文化的传播者。其间,要特别强调社会、民间层面的非正式组织和个人在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系中的作用,因为他们往往能弥补官方途径过于正式、不够灵活、不能迅速拉近彼此距离增加互信的缺点,起到官方途径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其次,结合新媒体,拓展广府文化传播渠道和手段,夯实平台支撑。随着网络与多媒体的世界性普及,文化传播平台、渠道、手段也越来越多,发展迅猛。我们要改变过去传播体系的不平衡、传播方式的生硬不成熟、传播载体的单一、传播手段落后的局面,既讲成就和成绩,也讲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搭建平台,使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和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相结合,主要电视频道、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国内主流媒体和域外主流媒体相结合,拓宽政府、企业、民间等各种传播渠道,针对不同受众采取针对性的精准传播策略,整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丰富多样的立体多维传播内容,努力把广府声音转变为国际语汇,实现广府文化的国际表达,增强广府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搭建灵活多元沟通平台和国际舆论平台,广交朋友,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府文化发展的舆论环境。一旦有涉及国际舆论事件发生,立即能够有多渠道、多媒体构建的国际舆论平台进行消解,逐渐树立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四)从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贸易顺差、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增强传播效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的文化体制改革要求。[14]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文化体制出现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文明需要、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的的情况。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15]

首先,创新文化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制和机制。建立政府宏观管理调控,文化、外交、商务、旅游等部门各司其职却又协同作战的机制,强化文化传播的立法和制度建设及文化投融资制度建设,完善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机制,建立既能发挥各文化传播主体的主动权也能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制和机制。只有建立符合文化融合与发展方向的新型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体制和机制,才能逐步摆脱“西强我弱”的传统文化传播格局对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限制,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和在国际上的辐射力,增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效果。

其次,打造广府文化品牌,推进广府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实现文化贸易顺差。依托南方电网、广汽集团、雪松控股、南方航空、广药集团等位于广府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以及宝洁、高露洁、亨氏、箭牌、美赞臣等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中国区总部,来推进跨国公司投资、合作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推进跨国文化企业主导的中外文化合作、中外文化合资项目,依靠多元渠道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扶持一批能够代表广府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出口。同时重点打造广州文化周、许鸿飞“肥女”系列雕塑、“羊城粤剧节”、广东音乐、醒狮表演、“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等广府精品文化品牌,不断增强广府文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逐渐扭转东西方文化贸易逆差为顺差,抢占文化国际传播主导权。

再次,优化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路径,增强广府文化人才创新力。一是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和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新媒体传播队伍,提升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理论研究水平和实际处理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事务的水平。这支队伍不仅了解、熟悉广府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脉络,还要对传播、外交和政治等学科的规律和性质了然于胸,更要有过硬的外语能力。二是加快高质量智库建设,发挥高层次专家的作用。利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信息资源丰富、国际交流多、研究力量雄厚等优势[6],推进智库建设和发展,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储备人才、提供信息和决策咨询,满足广府文化中政治、经济、饮食、建筑、历史、地理、传播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需要,发挥高层次专家在高层次传播渠道中的作用,使其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广府文化、中华文化代言。三是出台各种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增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从而增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效果。

综上,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在应该认真总结和反思广府文化国际传播中传播内容、传播秩序、传播体系、传播机制方面出现的阻碍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因素的基础上,从内在驱动、学理基础、平台支撑、传播效果方面提出加强广府文化国际传播的进路,以期突破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障碍,提升广府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广府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广府文化 文化与人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包装工程(2022年10期)2022-05-27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在公共图书馆推广广府文化
——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例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年2期)2022-01-01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传承广府文化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评价师道·教研(2020年4期)2020-05-09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从“广府文化”的发展探索非遗传承的现实方法大众文艺(2018年22期)2018-01-28“广府庙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黑龙江史志(2015年11期)2015-11-04

推荐访问:进路 能力建设 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