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胃痛主要中医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李玉蒙,林柳兵,李毅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 20007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致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暴饮暴食、外感、情志不遂等,严重时疼痛难忍,降低生活质量[1]。西医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调节胃动力药物,但是上述药物作用局限,且随着药物的多次使用,耐受性降低[2]。中医药治疗本病包括中药内服、穴位敷贴、中药熨烫、针灸等多种手段。本研究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中发表的与胃痛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挖掘现代中医药治疗胃痛主要中医证型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

1.1 方药来源与筛选以“高级检索”为依据,以关键词“胃痛”“胃脘痛”并含“中医”“中药”“中西医”检索文献,检索范围为2010—2019 年,构建胃痛中医药文献数据库,参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目的要求的文献,建立方药数据库。

1.2 分析软件使用IBM 公司推出的集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为一体的SPSS 20.0及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3]。

1.3 纳入标准1)临床随机/半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观察类研究;
2)组间均衡性良好;
3)有较为一致且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4];
4)临床治疗有效率≥60%的临床研究[5]。

1.4 排除标准1)胃痛/胃脘痛伴有其他并发症者;
2)综述类文献;
3)临床研究中重复出现的相同方剂[6];
4)少数民族医药等干预胃脘痛的文献;
5)使用的全部药物未明确罗列者;
6)药物组成、使用剂量相同者;
7)学位论文;
8)会议论文及会议摘要;
9)重复发表的文献。

1.5 中药名称、中医证型规范化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将266 首有效方剂方药逐个录入EXCEL 表格中,以《中药学》[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为参照标准规范化定义中药名称。文献中的中医证候类型及症状的规范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9-10]《中医内科学》[11-12]。

1.6 数据比对录入将规范化的中药名称以变量的格式写入SPSS 20.0,当方剂中出现某药时录“1”,没有出现该药录“0”,建立方药数据库,通过双人比对录入,以保证数据信息录入准确[13]。分别构建脾胃阳虚型、胃阴亏虚及肝气犯胃型方药数据库。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治疗胃痛及其不同中医证型的中药进行用药频次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4.1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1 胃痛的中医证型分布胃痛中医药相关研究居于前5 位的中医证型分别是“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可见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胃,主要病理因素为阳虚、阴虚、气滞、湿热、瘀血。见表1。

表1 胃痛中医证型分布频次(前18位)

2.2 胃痛的高频中药分布居于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白芍”“陈皮”“香附”“柴胡”“白术”,具有疏肝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见表2。

表2 胃痛高频中药分布规律(前30位)

2.3 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对使用频次居于前30 位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数据流,总结高频中药间的配伍关系[14],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95%”“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药物配伍关联规则7条,见表3,关联规则网络见图1。

图1 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3 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

2.4 脾胃虚寒型胃痛高频中药分布对54 首方剂中涉及的51 味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居于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桂枝”“白术”“黄芪”“党参”“白芍”,具有温阳健脾、益气疏肝的功效。见表4。

表4 脾胃虚寒型胃痛高频中药频次分布

2.5 脾胃虚寒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对使用频次居于前20 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 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数据流[15],总结高频中药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100%”“最大前项数为5”,共得到药物配伍关联规则13条,见表5;
关联规则网络见图2。

表5 脾胃虚寒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

图2 脾胃虚寒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网络图

2.6 胃阴亏虚型胃痛高频中药分布对26 首方剂中涉及的50味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麦冬”“北沙参”“白芍”“川楝子”“玉竹”,具有滋阴益胃疏肝的功效。见表6。

表6 胃阴亏虚型胃痛高频中药频次分布

2.7 胃阴亏虚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对使用频次居于前22 位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 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数据流[13],总结高频中药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为50”“置信度为100%”“最大前项数为9”,共得到药物配伍关联规则15条,见表7;
关联规则网络见图3。

表7 胃阴亏虚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

2.8 肝气犯胃型胃痛高频中药分布对25 首方剂中涉及的30 味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居于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柴胡”“枳壳”“香附”“川芎”“白芍”,具有疏肝行气活血的功效。见表8。

表8 肝气犯胃型胃痛高频中药频次分布

2.9 肝气犯胃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对使用频次居于前22 位的中药进行关联分析,依据Apriori 算法构建关联分析规律数据流[13],总结高频中药间的配伍关系,设置“支持度为15”“置信度为90%”“最大前项数为9”,共得到药物配伍关联规则7条,见表9,关联规则网络见图4。

图4 肝气犯胃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网络图

表9 肝气犯胃型胃痛高频中药关联规则

胃痛的病名源起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胃病者,腹嗔胀,胃脘当心而痛”,其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本病相当于西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疾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本研究发现,胃痛居于前5 位的中医证型分别是“脾胃虚寒”“胃阴亏虚”“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据此可以推出本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不荣则痛(阳虚、阴亏)与不通则痛(气滞、湿热、瘀血),进而推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紧密相关;
且治疗胃痛的高频中药以疏肝类、健脾类为主,疏肝中药主要包括香附、柴胡、川楝子、佛手,健脾类中药主要包括陈皮、白术、木香、党参、茯苓,此外还包括柔肝中药白芍,燥湿化痰降逆类中药半夏,进一步佐证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胃痛关联规则研究发现,其中涉及3 大类方,分别是四逆散类方、桂枝加黄芪汤类方、四君子汤类方,四逆散类方分别是“柴胡-川芎-枳壳-香附”组合及“柴胡-川芎-枳壳-白芍”组合,其中柴胡疏肝理气,香附疏肝解郁,加强疏肝功能,同时具有行气宽中之效,与枳壳联用则行气作用更强,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白芍有柔肝之效,可作用于肝气郁结等证;
桂枝加黄芪汤类方为“桂枝-白术-黄芪”组合,黄芪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益气,桂枝温阳化气、调和营卫,营卫气血和顺则胃痛自除;
四君子汤类方为“白术-茯苓-党参”药物组合,白术、茯苓、党参具有健脾益气功效,同时党参还具有和胃生津功效,3 药联用阴阳兼顾,多针对脾胃虚弱、脾胃气虚之证。药对有3 类:疏肝活血药对、柔肝养阴药对、滋养胃阴药对,疏肝活血药对主要是“香附-川芎”药物组合,香附疏肝,川芎行气活血,两者搭配多针对肝郁气滞、瘀血证;
柔肝养阴药对为“白芍-麦冬”组合,其中白芍柔肝,麦冬养阴,多针对肝胃阴虚证;
滋养胃阴药对为“北沙参-麦冬”组合,两者相须使用,共奏滋阴益胃之效,多针对胃阴亏虚证。

脾胃虚寒用药规律:针对此类证型的中药多具有温阳化气、健脾益气、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之效;
其中涉及类方5 种,分别是理中丸类方、桂枝半夏汤类方、桂枝加黄芪汤类方、逍遥散类方、厚朴温中汤类方。理中丸类方为“白术-附子-党参”组合,白术、党参健脾益气,附子温补中焦,多针对脾虚阳虚及脾胃虚寒证;
桂枝半夏汤类方为“白术-桂枝-半夏”组合,白术益气健脾化痰,桂枝温阳化气、调和营卫,半夏降逆化痰,多针对痰饮内伏证;
桂枝加黄芪汤类方为“黄芪-桂枝-白术”“茯苓-砂仁-木香-党参-黄芪-桂枝-白术”组合,与上述类方配伍原理雷同,不同之处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温阳益胃的砂仁,使温阳效果更显著;
逍遥散类方为“山药-香附-延胡索”组合,山药补气健脾,香附疏肝解郁,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多针对肝郁脾虚证;
厚朴温中汤类方为“陈皮-木香-甘草”组合,陈皮健脾燥湿化痰,木香健脾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多针对脾胃寒湿气滞证;
药对主要包括3 类,温阳健脾药对、温中补虚药对、健脾化痰药对。温阳健脾药对为“白术-附子”组合,白术健脾益气,附子补火助阳,是脾胃虚寒的主要药对;
温中补虚药对主要包括“黄芪-生姜”“黄芪-饴糖”“桂枝-饴糖”“黄芪-大枣”“桂枝-大枣”组合,这些药物组合可以看成是小建中汤的拆方,诸药搭配共奏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之效,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健脾化痰药对为“白术-半夏”组合,其中白术健脾益气,半夏燥湿化痰,可以看成是二陈汤的拆方,诸药搭配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主治湿痰证。

胃阴亏虚型胃痛用药规律:此类高频中药多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养阴清肺、柔肝敛阴止痛、疏肝行气止痛、养阴润燥、滋补肝肾、养阴生津功效;
主要包括类方2 类,一贯煎类方、酸甘化阴类方,一贯煎类方为“北沙参-川楝子-白芍”“北沙参-佛手-枸杞子-川楝子-白芍-麦冬”组合,北沙参、麦冬、枸杞子、白芍益阴养血柔肝,育阴而涵阳,佐川楝子、佛手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遂肝木条达之性,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酸甘化阴类方为“麦芽-木香-鸡内金-太子参-乌梅-麦冬”组合,其中麦芽、鸡内金、太子参、麦冬均有“甘味”,乌梅具有“酸味”,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之效,酌情参入苦味坚阴、苦温燥脾之品的木香,防止滋腻碍胃;
药对主要有4 类,滋阴药对(生地黄-麦冬、麦冬-玉竹、北沙参-白芍、麦冬-白芍、麦冬-北沙参、麦冬-川楝子、枸杞子-白芍)多相须配伍,共奏滋阴益胃生津之效;
健胃消食药对为“山楂-鸡内金”组合,山楂药性酸、甘,具有消食化积、行气散瘀等功效,后者药性甘、平,具有消食健胃之效,两者搭配酸甘化阴,还能滋养胃阴;
疏肝理气药对为“川楝子-枳壳”组合,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枳壳行气宽中,两者配伍,行气之效加强,多针对肝气不疏,肝阴不足证;
疏肝泻热药对为“栀子-枳壳”“蒲公英-枳壳”组合,其中栀子-枳壳多针对实热证,蒲公英-枳壳即可泻实热还可泻虚热,多针对阴虚火旺证。

肝气犯胃型胃痛用药规律:此类中药多具有疏肝解郁、行气宽中、理气止痛、活血行气止痛、柔肝止痛、健脾益气、活血行气解郁功效。药对主要包括3 类,疏肝行气止痛药对为“香附-川芎”“柴胡-川芎”“柴胡-枳壳”组合,香附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川芎活血行气止痛,与疏肝药配伍增强行气止痛之效,枳壳行气宽中,与疏肝药柴胡相须配伍,其行气之效增强,是不通则痛的体现,也是肝气犯胃证的核心药对;
柔肝行气药对为“枳壳-白芍”组合,白芍柔肝敛阴止痛,枳壳行气,多针对肝阴不足、肝气不舒证;
活血行气止痛药对为“枳壳-川芎”组合,枳壳行气宽中,川芎血中气药,既能行气又能活血,与枳壳相须配伍行气止痛效果更强,多针对肝气郁滞证。类方主要是四逆散类方,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香附与柴胡合用,增强条达肝气之效。佐以枳壳、川芎理气解郁止痛,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由此可见,本研究挖掘出的潜在药物组合的规律体现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病机,挖掘出的一些潜在药物组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可为胃痛的精准用药提供新思路,为治疗胃痛的新药研发提供文献依据。

猜你喜欢 枳壳行气胃痛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年3期)2022-11-24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南方农业(2022年17期)2022-10-21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果业信息(2022年7期)2022-07-31艾灸护理对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治疗干预效果观察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期)2022-03-23胃痛嗷嗷叫,“梁丘穴”是良药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20期)2021-07-11四逆胃痛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腰背痛:揉按委中穴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枳壳快速切割器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枳壳快速切割器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6年2期)2016-08-17

推荐访问:胃痛 用药 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