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黄精病害的病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

●王帆帆 段媛媛,2 唐 涛 郭晓亮 游景茂※※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中药材生物学与栽培重点实验室/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 恩施 445000;
2.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林下经济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64))

药用黄精是百合科(Lil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 滇 黄 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黄 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的干燥块茎,按照性状差异,分别称为“大黄精”“鸡头黄精”和“姜形黄精”。黄精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皂苷、木质素、黄酮、植物淄醇等,富含23种氨基酸及18种微量元素,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等。黄精作为中国大宗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逐步增强,其需求量逐年递增。近年来,随着药用黄精的大面积人工集约化栽培,其病害发生日益严重,栽培中常见的黄精地上部病害有叶斑病、炭疽病等,地下部病害有根腐病、白绢病等。本文综述了全国范围内药用黄精栽培过程中主要病害的病原特征、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以期为生产中药用黄精病害的科学防治提供指导。

1.1 叶斑病

主要发生7月中旬至10月中旬,贵州省对由棕榈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trachicarpicola)、叶点霉属(Phyllostictasp.sp)引起的黄精叶斑病均有报道[1-2]。前者主要特点为病部产生椭圆形的褐色斑点,边缘有黄色晕圈;
后者主要特点是侵染点产生圆形的黄褐色的稍凹陷小点。后期病斑都逐渐扩大并融合,造成叶片死亡,植株地上部分枯死。前者的产孢细胞无色透明,呈棒状,大 小 为(12.54~25.41)μm×(2.11~4.69)μm;
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梭形,直立或稍弯曲,大小为(18.72~24.50)μm×(4.10~5.30)μm, 具4个隔膜,分隔处缢缩,顶部附属丝一般2~3根为一簇,底部附属丝单生。后者的分生孢子在菌落上散生,多腔室或单腔室,呈深褐色;
分生孢子梗极短,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大小为(3.5~6.3)μm×(2.2~2.5)μm。

1.2 叶枯病

浙江省,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多花黄精叶枯病,7月初开始发病,8~9月发生较为严重[3]。发病症状表现为叶片顶端先形成病斑,后不断扩大,形成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水渍状病斑,边缘变黄褐色,最终整个植株叶片枯死,但不脱落,悬挂于茎秆。该致病菌的菌丝为有隔菌丝,分生孢子有两种,一种较大,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大小为(15~25)μm×(3~5)μm,有多个分隔;
另一种较小,呈肾性或卵形,单孢。

江苏省,由Diaporthe eres病菌引起的黄精叶枯病,主要发生在苗期,发病率达80%[4]。发病初期,幼苗可见不规则的灰色病斑,叶尖和叶缘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蔓延至整片叶子,导致叶片干枯、落叶。该致病菌的分生孢子梗透明、聚集、呈近圆柱形至圆柱形;
可观察到卵圆形或梭形的两种分生孢子,一种分生孢子大小为(5~8)μm×(2~3.5)μm(n=30),无隔膜、透明、光滑、长方形至椭圆形,通常两端各有一个水滴状斑点;
另一种分生孢子大小为(20~45)μm×(1.02~1.25)μm(n=30),无隔膜、光滑、纺锤形,两端无水滴状斑点。

云南省,由Stemphylium lycopersici病菌引起的滇黄精叶斑病,发病率为50%[5]。染病初期为圆形的棕色小斑点,病斑逐渐增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为红褐色或暗绿色,严重时,叶片变得枯萎、脆裂。病斑上,分生孢子单生或呈束状、直立或稍弯曲、呈棕色,顶端圆锥形,具3~5个隔膜;
产孢细胞为浅棕色,顶端膨大。PDA平板上,分生孢子单生,椭圆形或圆形,具2~5个横向隔膜和1~2个纵向隔膜,在主横向隔膜处有收缩。

1.3 炭疽病

安徽省,由白蜡树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paethianum)引起的多花黄精炭疽病,发病率在20%~30%[6]。发病初期,叶片上有圆形或椭圆形的红褐色斑点,边缘有明显的棕色,病斑逐渐扩展为椭圆形或梭形,呈淡褐色或深褐色。分生孢子呈透明状,弯曲或稍弯曲,无隔膜,顶部较尖锐,基部为楔形,大小为(14.38~20.57)μm×(2.03~5.28)μm(n=50)。附着胞单生,为深褐色、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61~12.43 μm(n=40)。

1.4 黑斑病

安徽省,由极细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引起的多花黄精叶斑病,发病率达30%[7]。湖南省,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sp.)致病菌引起的黄精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8]。初期症状表现为叶尖和叶缘出现暗褐色小点,边缘有淡黄色晕圈,病斑逐渐扩大、合并,在叶片上形成大面积的坏死病斑。致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呈淡褐色、直立或弯曲、有分隔、单生或簇生;
分生孢子呈扁圆形或椭圆形,呈浅棕色,大小为(4.91~15.83)μm×(17.29~47.32)μm(n=50),具0~3个纵隔膜和1~6个横隔膜;
分生孢子的喙呈圆柱形,浅棕色,大小为(2.00~7.46)μm×(2.00~5.28)μm。

1.5 病毒病

由苹果茎沟病毒(ASGV)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引起的滇黄精病毒病均有报道[9-10]。ASGV是一种植物病原病毒,属于Betaflexiviridae属的Capillovirus种。提纯的BCMV病毒粒子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直线或弯曲线状病毒粒子,大小为(670~760)nm×(9~12)nm。滇黄精的病毒病在大田的发病率在9%~13%,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收缩和卷曲,正常植株叶片呈绿色、叶面光滑,较为健壮而发病植株叶片呈明显花叶和皱缩症状,且植株纤细。

2.1 根腐病

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黄精、多花黄精根腐病分别发生在安徽省和重庆市[11-12],由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滇黄精、多花黄精根腐病分别发生在云南省、重庆市[12-13],根腐病每年的发病率在20%~50%,是影响中药黄精生产的最突出病害之一。该类致病菌侵染根部后,地上部分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最后整株枯萎、死亡。根部被侵染初期为红棕色至深棕色病斑,逐渐变为水渍状褐色坏死斑,最后整个根内部腐烂,呈水渍状,仅残留纤维状维管束,根状茎表明可见白色菌丝,病株易从土中拔起。该致病菌可产生两种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为镰刀形,小分生孢子为卵圆形或肾性。

安徽省,由Penicillium polonicum病菌引起的多花黄精根腐病,发病率达20%~30%[14]。根茎腐烂处呈圆形,浅褐色,组织柔软,水渍状,随着病斑扩大,有明显的的蓝色霉层。致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有隔膜,大小为(167~300)μm×(3.5~4)μm,梗基轮生2~4个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壁光滑,分生孢子为球形至近球形;
大小为(3.3~4.5)μm×(3.1~4.0)μm。

云南省,由刺盘孢(Colletotrichum kingianum)引起的滇黄精根腐病,发病率最高可达70%[15],6~9月雨季最严重。发病初期,根状茎病部出现褐色水渍状病斑,随病情加重,形成凹陷、溃疡、龟裂、腐烂,田间露出地表的病部或根状茎表明病斑,会长出灰褐色的菌落,后期地上部枝叶出现萎蔫、发黄、枯萎。其分生孢子梗密集、不分支,产孢细胞圆柱状或长安培瓶状,顶端产1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略弯,新月形,两端尖锐,无隔膜,中部具1个油球。附着胞深褐色,球形、椭圆形、卵圆形或有裂的不规则形状。

2.2 白绢病

由齐整小核菌(Athelia rolfsii)和翠雀小核菌(Sclerotium delphinii)引起的白绢病分别发生在贵州省和湖北省,发病率达30%[16-17]。地上部分的初期症状表现为茎秆萎蔫和叶片坏死,受感染的根茎表面和周围的土壤被白色菌丝和菌核覆盖,菌丝逐渐蔓延,引起根茎腐烂,叶片变黄枯萎,随后植株死亡。齐整小核菌菌核呈白色,逐渐呈暗棕色,为球形,直径约1.5~3.3 mm ;
翠雀小核菌菌核初期为乳白色,逐渐变成米黄色和黄褐色,最后变成深褐色,多呈球形或近球形,大小为(2.5~7.5)μm×(3.0~13.0) mm。

3.1 茎腐病

湖北省,由芳香镰刀菌(Fusarium redolens)引起的苗期病害,发病率为40%[18]。四川省,由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引起的多花黄精茎腐病,发病率达5%[19]。主要症状表现为茎部的软化和腐烂,叶子逐渐变黄、枯萎,最后完全腐烂。病原形态同上。

3.2 果腐病

安徽省,由粉红聚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引起的多花黄精果腐病,发病率为10%~15%[20]。果实表面有白色菌丝体,内部腐烂严重,也经常观察到粉红色霉菌。菌落形态为粉丝,白色,具透明的菌丝、简单或分支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呈椭圆形或倒圆形,都为双细胞,大小为(14.2~17.9)μm×(6.9~11.2)μm。

4.1 农业防治

4.1.1 选地黄精属喜阴植物,喜弱光或散光,忌强光直射,强光照射下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植株较为耐寒,低温下无冻害,不喜高温;
同时植株怕水,土壤要求透水性好的中性腐殖土或肥沃砂壤土,酸性、碱性或黏性土不宜种植。栽培地要选择在海拔600~1500 m,通风、排水、保水性好、质地疏松的土壤为宜。

4.1.2 合理种植在黄精种植区适当套种作物不仅有利于黄精生长,还可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每年冬季在畦的一边套种一行蔬菜及油菜等作物,春季套种一行玉米。同时,可进行林下种植,落叶类乔木数干直立,林下通风效果较好,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害的发生[21]。落叶乔木数与黄精生长周期吻合,可提供适宜且充足的光合作用,同时其腐殖质层,不仅为黄精提供营养,也可保持土壤湿度。

4.1.3 田园管理垄面中央前期管理应经常中耕除草,必要时可顺行培土,后期拔草即可。遇干旱气候需及时浇水,有条件可施饼肥,50~80 kg/667 m2,分两次施肥。合理施肥,施底肥时,在垄面中央开深度和宽度为12 cm左右的沟,将有机肥或生物肥置于沟中,覆土;
施追肥时,苗高为15 cm以上,每年春、秋两季各施1次有机肥或复合肥。

4.1.4 种苗培育首先需要做好种子的储存工作,种子与细沙按照1∶3比例混合,存于背阴处30 cm深的坑内,翌年3月播种。苗床开墒条播,播种后盖土,再盖一层干松毛,浇透水,保持墒面湿润。黄精幼苗抗性弱,需加强水肥、温湿度、病虫害的管理和监测工作,土壤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在29℃以下,及时人工清除杂草和追施多元素钾肥。

4.2 化学防治

4.2.1 叶部病害对于叶部病害,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镰刀菌引起的叶部病害,可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处理。链格孢引起的叶部病害可使用代森锰锌、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处理。S.lycopersici引起的叶斑病可用12%苯甲·氟唑菌酰胺和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进行防治[22]。炭疽病可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施保功等药剂进行防治。果腐类病害可用已唑醇、戊唑醇、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药剂进行防治。

4.2.2 根部病害对于根部病害,需要做好预防工作,积极进行块茎、种苗和土壤的消毒处理,提倡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对于根腐病、白绢病等根部病害,可选择多菌灵、甲基硫菌灵、阿西米达、代森锰锌等进行畦面喷雾防治。根茎部病害可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防治,病区及时进行药剂浇灌防止病害蔓延。

4.3 生物防治

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进行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变种制剂、拮抗微生物、农用抗生素等方法对黄精病害进行有效防治,可以减少化学药剂的污染和残留。棕榈拟盘多毛孢引起的叶斑病,可用中生菌素和四霉素按照9∶1比例复配进行防治[23]。贝莱斯芽孢杆菌对叶枯病有较好的防效,木霉菌类生物农药对白绢病菌、镰刀菌、炭疽菌等引起的叶部病害和根腐病等均可起到防病作用。

为减少药用黄精栽培过程中病害的发生,需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保其产量和质量的同时,保证黄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使用并选择优良品种进行繁育,做好种苗培育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种植,做好并完善病害的预防工作。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杀菌剂,提倡生物防治,使用好这一绿色防控措施,科学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隔膜分生孢子根腐病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年5期)2021-12-02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鸡 妈 妈疯狂英语·新策略(2021年9期)2021-11-02干法、湿法隔膜对动力型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分析河南化工(2021年9期)2021-10-13不同几何特征对大型隔膜泵液力端隔膜腔静强度影响研究科学技术创新(2021年26期)2021-09-15聚乙烯醇交联改性聚乙烯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合成树脂及塑料(2021年1期)2021-03-01设施连作芦笋根腐及蚕沙治理效果浙江农业科学(2019年9期)2019-09-24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热带作物学报(2019年4期)2019-06-11不同工艺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用隔膜的热性能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年2期)2019-04-12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病原 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