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微课创新小学音乐教育的策略研究

许媛媛

(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200)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为此教师必须打破刻板教学模式,在课堂内注入更多活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自省,总结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明确教育改革阶段实际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在充分利用微课视频教学辅助优势的前提下重新进行课堂的构建,提高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与多彩性,让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最终在积极训练后得到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营造氛围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可以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始终停留在模仿、演唱之上,而是要体现音乐的魅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展示自我、在探索中全面提升。而微课视频的引入能达成上述目标,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趣味多样的声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在探索音乐意境的同时获得审美能力与艺术表现力的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1]。

(二)有利于互动教学

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是小学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态、思想状态后与他们进行针对性的交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渗透知识,最终打造良好师生关系,获得理想化教学效果。在微课视频的辅助下,教师不再用单方面的口头讲解方式展开教学,而是利用音频、图片、视频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在对他们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的前提下设置多元化问题、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在互动中产生沉浸式体验,获得全面成长[2]。

(三)有利于拓展教学

小学时期音乐教学的最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但是在讲解较为复杂知识时却始终采取传统“灌输式”方法,由于课内教学时间有限,导致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并实际应用,久而久之出现教学形式化的问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始终得不到发展[3]。而微课视频的介入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不仅能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反复展示,还能够利用多元化的课外知识辅助讲解,增强枯燥知识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增强整体教学效率。

(一)预习:确定主题,激发探究兴趣

预习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预习阶段深化学生的英语意识,教师才能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完成知识教学任务,但是如果仅仅要求同学们查看单元内容、自行解读知识无法达到预期的预习效果。此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微课视频的优势,将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总结,再将乐理知识、音乐与图片、音视频相结合制作成十分钟内的微课视频,体现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也能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生动画面吸引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指引下完成对音乐知识的初步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基础问题,让学生将答题情况进行线上反馈,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后续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4]。

例如,教授苏少版(五线谱)三年级上册《我的朋友Do Re Mi》单元前,教师可以将“小音符找朋友”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短视频,以此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素材。视频中分别展示两首歌曲:《七个小兄弟》《音乐是好挚友》。在第一首歌中呈现出“音阶”的七个唱名,并将它们拟人化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首先能够借助多媒体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本单元的课程内容产生探究兴趣,同时还能将形象与唱名相对应,对音阶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为未来学习打下基础。而在播放《音乐是好挚友》时,可以配合展示电影《音乐之声》的相应片段,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沉浸式体验,让他们更加了解“Do,Re,Mi”,也能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在预习阶段就深化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内能更积极地展示自我,最终在实践、互动中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二)导入:资源整合,明确教学定位

良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落实教学改革计划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与创新。首先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选择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资源完成针对性设计,从根本上明确本节课教学的定位,打开学生的思维,保证他们可以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对新课程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师生默契配合共建高效课堂[5]。在此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多元化的线上资源整合,将视频展示、音频播放、图片分享等多个环节融合,使得教学的形式更加新鲜有趣,也能更加直观地突出课程内容,在短小精练的微课中渗透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增强后续正式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授苏少版(五线谱)四年级上册《难忘的歌》单元时,教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明确单元教学的主题定位,可以借助两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来导入教学。首先针对“爱国教育”主题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此完成对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下述问题:“你听过这首歌吗?”“你平时都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中听到这首歌?”“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你都会想些什么?”等,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进行深度思考,回忆生活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场景,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奥运会夺冠颁奖、国庆节等。这样一来同学们能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的思想,自己的情感也会沉浸其中,深化自身的爱国意识。

与此同时微课情境的导入也让同学们熟悉“三连音节”的节奏,还能掌握“附点节奏”,体会到节奏在一首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借此机会指挥同学们进行演唱,帮助他们用相宜的力度以及美丽的演唱来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就此正式进入知识教学,将课程内容针对性细化,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重点:科学选材,组织拟真教学

材料的选择对课程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普遍具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陌生的音乐五线谱时也容易产生恐惧、抵触心理,所以整体的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不利于他们综合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新时期教师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择最适宜学生的学习材料,课内辅助学习的歌曲既要有明确的节奏,同样应该具备充沛的情感,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能不由自主地学习节奏、节拍、和声。在科学选材后实现歌曲、视频、文字的巧妙融合,在课内创设出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情感、乐趣的课堂内更好地完成探索任务,也能更自主地表现自己,在拟真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6]。

例如,教授苏少版(五线谱)四年级上册《铃儿响叮当》一单元时,教师将整体教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利用生活化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背景,从而集中注意力参与后续互动,问题可以围绕“冬天”这一元素展开,包括“同学们是否喜欢冬天?”“冬天都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说到冬天你会想到哪个节日?”“关于‘圣诞节’你知道哪些风俗和传统呢?”。通过这样的方式自然引出歌曲《铃儿响叮当》,并且对其作曲家、创作背景、歌曲情绪、段落划分都进行针对性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第二部分,教师将《铃儿响叮当》音频分解,并都搭配相应的画面,使画面中人物的运动节奏跟上歌曲节拍,这样一来首先能够维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还能分别解析节奏知识。如第一部分的音频中重点体现四、六小节的弱起节奏,纠正学生对于“5-3、6-4、5-5”大跳音程音准的掌握,学生在跟随琴声、画面小声哼唱的过程中获得乐感的提升。第二部分则是重点练习三度以及四度音程的音准,掌握“5-3、4-1、5-2”和声音准。而训练过程中歌词、画面始终配合旋律展示,故而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该歌曲的演唱方法,自然实现音乐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整理:把握主线,展开综合训练

“互动”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关键词,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都需要进行有效互动,只有互动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明确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同时互动过程中还能照顾到学生之间存在的思维差异性,集体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让每一名同学都能在课内充分展示自我,从而在自然状态下形成良好的心态,获得音乐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升[7]。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课程教学主线的前提下制作微课视频,从而在有序教学中引出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如发声练习、节奏训练、模拟表演、乐器分析、情感讨论等,让学生能在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的前提下理解音乐知识的内涵,提高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借此展开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拉近师生距离,在综合训练中增强学生音乐素养,在增添课堂趣味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长期保持音乐学习兴趣,实现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

例如,教师在教授苏少版(五线谱)中四年级下册《地球妈妈》单元时,开始展示微课。首先呈现出优美的风景画,并且在背景配音,以此创设情境,配音以“地球妈妈”第一人称视角出发,介绍自己的“儿女”,包括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草树木、小鸟松鼠等,并且逐渐转换画风,呈现出各类环境污染图片,配音情绪由此发生变化,讲述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破坏后“自己”与“儿女”的遭遇。

通过简单的视频呈现能够调动学生的情绪,借此展示歌曲《沉思》和《热爱地球妈妈》,就此展开分声部模唱、合唱。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气息连贯、延长音时准确,也能释放出自己对期盼优美环境的愿望,掌握乐理知识的同时理解音乐的深层内涵。此后教师应借机与同学进行自由互动,共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爱护、保护地球,从而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继续布置实践任务,要求大家将想象中地球美好的未来用图画展示出来,配合歌曲录音激发学生创作积极性,最终在作品展示中完成高质量教学。

(五)复习:收集反馈,创新巩固复习

课后复习同样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完成趣味导入、针对性讲解、实践性训练后也要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让他们能及时记忆所学,并得到音乐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重视对复习模式的优化与改革。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打破传统教育中时间、空间上的束缚,借助线上交流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首先建立班级交流学习微信群,让每一名学生、家长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后复习活动之中,并且根据每节课程内容的差异,设置有针对性学习、交流板块,布置能延续学生音乐探索兴趣的课后任务,让他们将音乐学习、音乐训练常态化,真正做到深化学习感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复习效率[8]。

其次还应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将不同类型、层级的微课视频上传至线上交流平台,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实际需求、自我认知来自由选择材料。这样一来能减轻他们的复习压力,保证所有人都能在没有负担的前提下进一步感知音乐的魅力,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认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将复习信息反馈给教师,在教师有针对性指导下弥补不足之处,实现查漏补缺的目标,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也能明确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针对性设计,制作出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微课视频,达成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方面必须及时端正心态,明确音乐教学的价值,同时还应该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优化与创新,为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微课这一教辅工具,将其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优势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出主题明确、妙趣横生、特点突出的高效课堂,保证学生在观看微课、自主交际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最终在教师的引导、总结下实现素质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微课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圆我教师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借助 音乐教育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