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1+2”模式的实践探究*——以东莞市初中信息科技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为例

陆泽娜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广东东莞 52394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要效率。同时,东莞教育局在《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提升教育品质,打造“品质课堂”。但是在近年的全市信息科技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信息科技学科课堂质量良莠不齐,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研究时间少,课堂效果不理想

在信息技术更新迭代迅速的时代,信息科技教材也频繁更新,这将给信息科技教师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信息科技教师除了负责教学工作外,还需要负责学校维修工作和教学平台管理等辅助工作。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信息科技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时间非常有限,从而出现对学科素养的理解不够,教学重难点把控不准确,教学设计格式不规范等方面问题,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二)缺少校际间研讨,教师专业成长慢

区域线下教研活动由于距离远,花费时间多,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教师缺少教学教研交流的平台,缺少校际间的教学研讨,教师学科专业成长比较慢。

(三)区域教学质量发展不平衡

从近几年的东莞市信息科技学业会考数据反馈,全市成绩整体不错,及格率均在95%以上,但是部分镇区学校以及民办学校成绩却堪忧,据调查,这些学校教师都较少参加市教研活动,同时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大等原因,导致区域教学发展不平衡。

针对以上问题,东莞市信息科技教研组开始了网络教研探究实践。网络教研是我国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深入而出现的新型教研形式,其特点是能够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师知识线性化以及专家引领下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1]。本文对如何组织区域内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开展网络教学教研,如何有序开展网络协作集体备课,如何开展网络教学教研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作为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代表勒温(KLewin)专门研究过共同目标下的群体成员的互动合作。他得出结论:在合作性的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能够相互激励,相互理解,个体间的信息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2]。而教师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正是一个合作的群体,基于互联网环境,围绕教研主题,进行教研对话,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最终促进教师的认知、动机和情感在协作交流中整合和全面发展。

“共同体”是由组织者、专家、导师、伙伴等角色构成,在共同目标与不同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传、帮、带、导、扶”等策略,实践“共治、共享、共生、共赢”理念,达成共同目标并获得成长的合作团体[3]。网络教研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依托信息技术与手段,共同参与集体备课与教研,探讨、解决教学困惑与困难并注重经验与资源分享,以促进共同发展的教研团体。

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1+2”模式(如图1),是以具有共同愿景的共同体教师为主体,基于互联网环境,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同伴协作集体备课和线上与线下课堂教学展示两种教研活动,以提高信息科技课堂品质,促进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

图1 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1+2”模式

(一)教研共同体组建,共建成规范

明晰共识、培育文化和改进实践是走向“合作共赢”的关键特征[4]。为了组建“合作共赢”的共同体,推进全市区域教师合作,市教研员组织共同体核心团队,通过全市教研会议、线上调研,明晰共同体合作共识;
通过专家引导和集体研讨营造合作文化;
通过制度规范,注重实践效果的体现。

1.组建团队,明晰共识

团队共识是共同体共同的目标,是共同体教师行动的动力。东莞市初中信息科技教研组通过教研群、全市教研工作会议,阐述共同体的愿景,让全市的信息技术教师了解网络协作共同体的目标以及开展方式。线上调研,召集志同道合的教师组建共同体团队,形成一支由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基层教师组成的团队。

2.专家引领,共育文化

为了提升共同体的教师的协作备课和教学实践能力,共同体开展一系列的网络研训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优秀案例学习,以研讨方式,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研讨,形成有本市初中信息科技特色的教学设计规范,突出学科育人价值,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突出数字教学辅助平台(如ITtools平台)等特色。

3.任务落实,规范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共同体制度是共同体活动有序开展的保障。本共同体实行任务负责制,每个学期根据各位教师的特长和意愿制定任务分工表,同时制定共同体的教研制度,确定每周研讨日为星期五,被誉为“智慧教研星期五”。

(二)网络集体备课,共享提品质

网络集体备课是依托互联网,采用在线文档,网络会议等方式,实现网络协作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从主备课团队精心设计到凝聚了团队力量形成优秀设计,从集体备课到个性教学,从教学实践到教学反思,精雕细琢,不断提高教学品质。因此,网络协作集体备课是从备课到实践、从反思到再备课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深研教材,用心设计

主备团队,一般由两名教师组成,共同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讨教学思路,并根据共同体的教学设计规范,通过在线文档,共同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2.理解设计,精心制作

备课团队根据教学设计,与主备课团队沟通,理解设计,并制作教学素材,如教学课件、微课和ITtools平台教学网站等数字教学资源。

3.线上说课,齐心研讨

备课团队完成备课后,将在“智慧研讨星期五”开展共同体内的线上研讨会议,由主备人开展线上说课,共同体教师围绕课例开展讨论,提出各自的想法和修改建议。

4.修改设计,完善案例

博采众长,备课团队根据研讨的修改意见,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并分享到共同体钉钉群。

5.二次备课,个性教学

备课的落脚点在于教学实践,共同体教师根据本校教学情况、学生学情和本人教学风格,对集体备课设计进行二次备课,开展个性化教学。

6.教学反思,提升品质

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的反馈,是经验的总结。通过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扬长避短,在第二次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同时也将经验应用到以后的集体备课中,不断提升集体备课资源的品质。

(三)线上线下教学展示,共研促成长

教学展示是集体备课成果的实践验证,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磨砺石。通过教学展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教师的点评,提升参与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挖掘问题的水平,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区域教研共同体为教师搭建多维教学展示平台,从共同体钉钉群展示到市级教研活动展示,到参与赛事活动,逐步深化,做到以教促研,以赛促研,以研促成长。

1.共同体内,线上磨课

教研共同团体根据教师的主动报名,定期开展共同体线上青年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教师可以采用钉钉直播或录像课的方式,在线进行磨课,并开展在线研讨。通过磨课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共同体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

2.提供平台,优秀展示

共同体推荐优秀课例,参加市级教研活动,向全市教师展示集体备课成果,并通过全市教师的点评,开拓思维,不断提升。

3.推送优秀,参与赛课

共同体推送优秀教师,参与不同级别的赛课活动。让教师在共同体教师的“同伴互助”下,发挥集体智慧,在赛课的磨练中不断成长。

基于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1+2”模式,东莞市信息技术教研组开始了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实践探究,组织全市33个镇街,200多名教师参与,形成了四个区域网络协作共同体(如图2),并形成了共同体教师网络协作集体备课和网络教学展示活动的新模式。

图2 区域网络协作共同体

(一)东莞市信息科技教研共同体的建设

东莞市信息科技网络教研共同体由市教研员牵头,学科骨干,基层教师组成,形成教师梯队的发展。截止目前为止,学科骨干有42人,包括学科带头人12人,教学能手30人,主要起到组织和带头作用。通过网络调研,吸引基层教师168名,其中青年教师98名,是共同体的主要力量。根据共同团体教师的情况和特长,将共同体教师分为计划组、导师组、课程开发组、课程审核组、技术支撑组等组别(如图3)。各组均以“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任务具体化”为导向,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图3 共同体教师任务分组

共同体结合市教研活动和省、市学科名师工作室活动,邀请专家指导共同体的教研活动,从理念引导,到实践探索指导,逐步完善共同体愿景、共同体备课流程、教学设计规范等特色文化。

(二)东莞市信息科技区域协作网络集体备课情况

共同体教师秉承着“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通力协作,发挥集体智慧,精心备好每一节,努力让每一节课都成为精品课,并形成了有效的网络集体备课模式(如图4)。四个备课共同体都独立建立钉钉群,共同体备课主要通过钉钉平台开展备课活动,如利用平台的在线文档协作,备课团队协作完成教学设计;
钉钉议会开展研课、说课和评课等活动,钉钉平台的“任务”项目,及时反馈项目的完成情况。

图4 网络集体备课模式

网络集体备课共同体针对不同年级的学情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在第三单元《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中,共同体教师采取了大单元设计策略,围绕“感动中国人物”为主题,开展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备课中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从搜索资源、梳理作品脉络、作品设计到形成完整的作品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从主题的学习中得到德育的熏陶。八年级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则采用文化主题策略,将教材进行二次备课,开发了一系列的备课资源。备课资源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为共同体教师的个性教学提供了优秀的数字资源。

(三)东莞市信息科技网络教学展示情况

共同体为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展示平台,有共同体钉钉群直播教研、全市线下或线上教研活动和赛课活动等。每个学期共同体至少举行6次钉群内的教学展示,由共同体教师主动报名参加;
另外结合全市的教研活动,至少推荐3名教师在全市的教研活动中进行展示。共同体的教学展示,注重从磨课到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的学习与成长。教师的教学展示至少经过两轮磨课与调整,通过群策群力,不断打磨,打造代表共同体的品质课堂,它是主讲教师与共同体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体教学展示磨课模式如图5所示。

图5 共同体教学展示磨课模式

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究,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共同体“1+2”模式日趋完善,网络集体备课和网络教学展示的模式不断成熟,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共同体教师在共同体规范的制度下,在共同体文化的激励下,积极参与备课、上课、研课和评课等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在互助共研中相互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网络教研共同体活动提升了共同体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信息科技教研队伍,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市、省各级教学比赛中表现突出。在市2022年信息科技教学能手选拔中,共同体有21位教师评为教学能手,占总额的84%;
在市2022年“信息科技精品课堂”比赛中,共同体教师获奖课例有45个,占总额的75%。近两届的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共同体教师脱颖而出,代表市参加省赛,分别获得全省第1名和第11名的好成绩。

(二)开发了覆盖初中教学的优质资源

共同体教师在“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下,开发了覆盖三个年级的信息技术粤教B版课程和信息素养通识课程,共有82节的优质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课件,ITtools平台资源和微课等教学配套资源。其中有23个课例获得省奖,51个课例获得市奖。在疫情期间,共同体开发的信息素养通识课程(如下表)在全市信息科技课堂开展,得到小学、初中和高中全体师生的肯定,并投放到“学习强国”平台中展示。

东莞市中小学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架构

(三)促进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优质均衡发展

共同体教师覆盖全市6个片区,33个镇街的学校,其中公办教师141人,民办教师69人。区域网络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互助共研的平台,促进公民办学校教师的校际间交流和专业发展,促进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与资源应用的优质均衡发展。

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1+2”模式在东莞市的教研实践中取得不错的成效,形成了良好网络集体备课的氛围,提升共同体集体备课的品质,并结合线上、线下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了共同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信息科技学科教学与资源应用的优质均衡发展。如何进一步提炼区域协作网络教研共同体的成果,并进行推广应用,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东莞市协作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爱的共同体散文诗(青年版)(2022年5期)2022-05-31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2年1期)2022-02-23“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1年5期)2021-08-12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0年2期)2020-02-06团结协作成功易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19年8期)2019-09-18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推荐访问:共同体 教研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