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刘学英,曾晓希,李晓娟

(1.湖南工业大学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2.湖南工业大学 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为有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文件相关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系列文件要求,推动我国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能力,有效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1-2],2019年4月9日,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宣布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双万计划”,并计划在2019—2021年期间分别建设10000个国家级和1000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双万计划”面向全国各类高校和全部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在高校方面,分“赛道”建设;
在专业方面,突出示范领跑,建设新理科、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3]。

2019年4月29日,湖南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并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计划按照教育部规定的限额立项一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年度做好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推荐工作,指导全省高校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努力构建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实施体系;
并要求省内各高校根据各自办学定位与特色优势,自主制定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方案并统筹实施。2019年年5月底前,各高校将本年度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报送至教育厅高教处,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成功立项湖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

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式,推动新形势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依托“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百合种质资源创新与深加工”湖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名贵花卉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研究所和“分子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等专业学科平台,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的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技术专业)为参考依据,努力探索建立一套面向国家、引领湖南省及周边地区生物相关产业战略发展趋势,能满足不同类型生物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的生物技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5-7]。

1.1 指导思想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以建设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按照“夯实基础、拓宽视野、优化结构、突出特点、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一流本科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发展成为教学、科研、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2 基本原则

1.2.1 坚持标准引领,突显特色

以国家本科专业类质量标准和专业认证、行业认证、国际认证等各类认证为指导,紧扣生物技术专业各类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并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紧靠拢“新工科”和“新农科”教育的改革创新新形势,积极发挥我校办学优势,确立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面向国家及湖南省生物产业战略发展趋势、满足不同生物企业人才需求的省级生物技术一流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凝练和打造专业特色[7]。

1.2.2 坚持学生为本,紧密对接社会和行业需求

突出学生中心,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基于“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学习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主动对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根据专业培养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为学生选择专业(或辅修专业)、课程模块和成才路径提供充分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2.3 坚持以“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持续改进提升质量

以能力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人才的开放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新工科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国家和学校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和专业评估的结果,结合各类反馈信息,对照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问题,持续改进专业培养方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1 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时代要求

按照建立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生物技术专业“交叉性”、“前沿性”、“实践性”和“新颖性”的特点[5],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探索形成新工科建设模式,结合湖南工业大学生物技术湖南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自身发展历史和特色,向“新农科”和“新医科”靠拢,设置了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主要完成了专业介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学制与学位、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毕业合格标准与培养方案附表(包括时间分配表、课程体系结构表、课程体系配置流程图、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培养方案进程表、集中性实践课程)七个方面的编制。

2.2 建设师资队伍,加强课程及教学团队一流化成长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自2009年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依托“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招生至今,我系还努力从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每年1人次、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专/兼职教师等方面加强团队建设[8]。目前生物技术系有22名专职教师,其中博士21人,硕士1人;
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12人,师资力量雄厚且职称结构及学缘结构合理,科研与教学业绩显著,科教相长。

在课程及教学团队建设方面,根据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别设置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并在此课程实验教学基础上探索开设微生物、发酵和生物分离综合与创新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综合与创新实验,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融入实践教学,以创新培养为本的实践教学创新团队正在建设中,并建立相应的工作过程管理和质量监督控制体系,根据任课教师的专业、教学特长和科研方向分配任务,有效保障课程及教学团队建设的持续有效建设。

2.3 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新型辅助教学工具提高授课效率

依据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并按照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加选修课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学习《“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我系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规范提高课程质量的活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群,并择优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并启动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

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们推广引入“雨课堂”辅助教学工具,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雨课堂”公众号之后加入授课班级,可以实现学生随时随地查看相关课件做好提前预习,课堂上还可以与教师进行PPT同步进行学习,并将课堂提问和学生回答做到一对全班同学,学习结束后还可以通过习题模式巩固知识。此外,“雨课堂”的习题模式和它自带的统计功能也非常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匿名方式以“报告老师”的形式提出问题和建议,做到让学生毫无顾虑地与教师进行各种交流。“雨课堂”利用手机与教学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让教师加深了与学生间的互动[9]。

2.4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构建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主要由教学目标与制度系统、教学运行系统、教学检查与评估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在学校教务处、学院领导、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学院日常教学巡查小组和教务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以“新医科”和“新农科”理念和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动态修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定期专题研讨本科教学工作,制订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运行系统,完善教学检查与评估系统,健全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7]。采取日常巡视、老师随机听课和教学检查相结合,及时了解和掌握本系教学及教学管理组织情况,保障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课堂巡视小组坚持不定期教学巡视,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上课状态、学生到课情况,与学工管理人员联动,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狠抓教风和学风,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的到课率明显上升,将教学巡视结果和学校教学督导团的听课意见及时反馈,起到提醒、督促和提高的作用。

2.5 多种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按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专业实验室和相对稳定的校外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在通过独立专业实验课程和创新性综合实训课程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辅以创新讲座、科研项目驱动的本科生导师制、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班的方式,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要依托湖南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器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百合种质资源创新与深加工”湖南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名贵花卉分子育种与种质创新研究所、绿色化学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和分子遗传育种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结合教师的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0]、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等各级别竞赛活动或创业活动。在各项竞赛活动组织过程中,指导老师组织学生组队、自主选题,校内实验室全面对学生开放并协助学生联系实验创新单位,并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原始创新动力,各参赛队伍在课余时间认真进行实验设计,开展实验研究或野外调查,获得实验或调查结果,形成作品,撰写论文;
实现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促进、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教学与科研一体化多元实践创新创业培养体系[11]。

2.6 多元化的实践实习就业基地,开展探索性实习模式

为落实“新工科”建设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开拓就业市场,解决因实习时间短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矛盾,经过与企业的反复沟通、讨论,并请示学校教务处和主管领导批准后,在前期多元化的实习就业格局前提下,学院系部之间实行了打破专业和行政班的限制的学生自主选择制,对大四阶段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包含探索性生产实习和探索性校外实践学习两个阶段,组织了部分学生从暑假开始赴深圳和本市专业对口企业进行了生产实习,满足了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多种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深圳某单位实习的学生中,已经有多位同学与该公司签订了三方就业协议。在下一年的生产和毕业实习中,学院和系部将进一步改善优化该实习模式,稳步推进。

近年来,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我系通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1 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显著增强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开展生物知识竞赛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创新创业试验研究或者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9年学生获得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其中国家级和省级1项,省级3项),参加并取得各项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3项,其中获得省级学科竞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名,国家级学科竞赛二等奖1名,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1名,在《Nanomaterial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在《包装学报》、《西北农业学报》等中文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企业技术服务1次。

3.2 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明显提高

生物技术专业近三年培养毕业生150名,年均就业率达92%以上,50%以上毕业生进入省内外知名企业和研究所从事技术研发工作,2017年18%考取国家或地方公务员,生物技术专业考取研究生比例年均20%以上,2018年录取率30.43%,2019年录取率为54.5%,位列全校第一,高出学校平均考研率13.49个百分点,毕业生中多人进入中国科学院和985、211等重点大学深造。

学院就业办和以副书记为组长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小组每年开展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优化《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和《毕业生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表》,了解毕业生工作现状和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反馈结果显示,毕业生工作状态良好,上进心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和收入情况较为满意。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满意度超过90%,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满意度达85%,社会责任感强满意度高达95%,总体满意度较高。湖南永和阳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评价我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接受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有较好的职业规划,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成为企业技术骨干的潜力”。

猜你喜欢 一流生物专业 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9期)2022-09-15生物多样性天天爱科学(2022年4期)2022-05-23上上生物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8-07第12话 完美生物航空世界(2020年10期)2020-01-19“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生物技术 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