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高等继续教育研究

黄小洁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与数字艺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基于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高等继续教育,是当前环境下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创新。职业能力导向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人才各方面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途径。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与当下教育教学目标相背离,使得高等继续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是指已经参加工作、具有一定社会经验或者负有成人责任的人员,由于行业需求、个人因素等再次接受教育,用以更新知识技能、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能的教育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高等继续教育以高校为平台,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获得资源,满足受教育者各方面的需求。因此,高等继续教育应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重点提升学习者的学历和技能。

从能力本位到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既是高等继续教育开展的重要特色,也是其区别于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标志。厘清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能便于对综合职业能力进行概念界定。职业能力既是高等继续教育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之后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以下所提到的各种“能力”都是基于职业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谈论,是指从事某种或某类职业所需具备技能和能力的总和,不单指某一项动作性能力[1]。既包括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从事任何职业都通用的核心技能以及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如社会适应能力、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能力、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心理抗压和果断决策能力、领悟变通能力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就是学习者自身的职业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的优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丰富的现代科技知识、具备不断创新意识、拥有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培育高等继续教育中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如今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具备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职业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在工作中找寻新突破的能力。

首先,办好高等继续教育不仅是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全社会共同进步的重要支撑,加快建成学习型社会。高等继续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这对于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要想提升民族文化水平,深化教育改革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这也是高等继续教育自身发展的新需要。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不断提升,但是部分群众的精神生活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节奏。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获取资源的途径非常多元化,我们可选择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种教育类APP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也为继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与此同时,继续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为应对各种挑战,高校务必进一步把握继续教育规律,从自身发展的新需求出发,进一步落实各种政策制度,在提升职业能力的背景下,积极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进一步实现教学体系的发展和更新。

(一)继续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

高等继续教育培养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使学习者学习相关专业技能,挖掘其自身潜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此外,人才培养应重视学习者的技能与职业需求,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将知识转化为经济成果,而不是单纯模仿全日制培养。高等继续教育的受众人群有在职员工、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办学主体有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教学形式有线上教学、函授、面授等,这就使得高等继续教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层次性及动态性。学习者需求不同,导致培养定位也不尽相同[2]。办学主体不仅根据自身特色办学,更应深入调研,挖掘学习者需求及社会发展需求确定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高校虽然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功能,但高校注重的是学历教育,大多数面向的是未踏入过社会的高中毕业生,在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文素养和基础通识课的培养。这就使得很多高校在开展高等继续教育工作的时候,忽视了高等继续教育大多数面向的是有工作经验、需提升技能以适应新岗位需要的人群,虽然是以学历教育为主,但也培养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在培养定位上不够明确,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学历教育的影响,没有针对受众人群做到准确定位,无法真正做到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使得参与继续教育学习者的需求不能被满足。

(二)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继续教育的学习者对于学历需求降低,对于技能提升需要增加,但目前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学习者技能提升、知识更新的需求,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目前,就我国高等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看,还是非常落后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重视理论学习、忽视技能培训,没有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在实际的教育中,无论是教学手段,还是课程内容,都缺乏特色。除了上述所言,很多高校继续教育领域呈现出的营利性,使得部分高校办学动机逐渐功利化,以办学为名,非法牟利,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发展需要一个长期性稳定的环境[3]。而政府、高校对于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偏差也对高校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近年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既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方式,也是地方经济发展人才供给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服务于地方经济。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继续教育发展基础与力度相对薄弱,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完全对接市场需求,与市场脱节,没有与时俱进,改革的力度、深度不够,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高校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适合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与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但高校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程度不足,导致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对高等继续教育而言,要转变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该深入分析在职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继续教育人员对继续教育学习的真实诉求,如行业企业变革、产业转型升级、岗位变动等方面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岗位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提升、工作和职位晋升的需求,以及对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要求,调研企业、行业岗位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校校、人社等相关各类社会组织间的合作,创新“平台支撑、递进培养”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线,优化课程体系,完善专业群课程资源平台,构建技能提升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学员的工作单位和学习实践需求,突出满足个性化学习和技能培养提升的要求,解决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行业企业变革需要的、具有专业能力的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4]。以下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进行了具体论述:

(一)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机制

为了满足学习者的各种需求,高校应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导向,进行学情分析,针对学习者不同的发展方向,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在这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终身教育为基本理念。首先,将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区分,结合学习者自身职业和市场需求,结合各行各业的不同发展趋势,将培养应用型、多元型人才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应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也要注重提升学习者各方面的能力。此外,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习者心里,培养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让其主动吸收知识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知识。除此之外,想要推动高等继续教育发展,还需积极创新教学机制,有机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专业优势,共建命运共同体,将政府、高校与企业联系在一起。应做好对区域经济行业的指导工作。继续教育教学对象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多为在职人员,因此应有机结合自身岗位进行教育内容选择,构建良好继续教育服务体系[5]。既可借助推动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并结合服务体系进行师资队伍组建,高度重视对教育者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评与在线评价模式建立,推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积极性,还可借助在线考核评价模块,推动其终身学习。

(二)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为实现学习者拓宽知识、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高等继续教育应在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的背景下,对此制定明确且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等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与其他教育目标进行区分,展现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从而吸引学习者进行学习,并保证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高校在结合自身特色的同时,可考量学习者、市场、企业等多方面因素,同时将学习者潜力、未来发展方向等与之结合,制定全方位、全面化的培养目标。通过实地调研、网络调研等方式,对高校、人社部门、行业企业、在职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进行调研,了解在职人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继续教育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等继续教育学习的真实诉求,以及专业继续教育课程开设、实习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等情况,总结分析专业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路径及方式,确立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为构建专业的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高等继续教育在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行业企业变革对人才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要求,重点面向在职职工、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其他社会人员,满足其岗位变动、职位晋升、再就业等对学历提升、在职培训、就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学习和职业发展需求,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学习和掌握新职业、新岗位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方法、新技能,进一步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劳动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促进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培养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职业人才。高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继续教育的模式,有机融合教育与互联网,使继续教育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社会化趋势,应当充分解读相关国家战略对于高等继续教育带来的影响,并要在继续教育模式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等,对专业水平、创业水平进行提升,合理利用国家政策资源、学校资源。继续教育场所除了高校校园以外,还可将其拓展到企业职场,根据高校教学资源构建网络授课平台,将继续教育推广到企业、厂区[6]。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学习者学习特点及学习目的创新“平台支撑、递进培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就平台支撑而言,依托高校、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社区学院、社会培训组织,建立“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创新“平台支撑、递进培养”工学结合的继续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虚拟仿真+就业培训+实岗实训”等人才培养方式,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职业素养、劳动素养和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岗位技能,满足学习者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需要,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综合应用型人才。通过教育部门、高校与人社部门、培训机构、就业企业多方联合,建立继续教育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平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装备等的学习和新技能的训练,全面提升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满足新职业、新岗位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7]。在其中,高校要发挥培训育人等继续教育的主要功能,依托虚拟仿真软件资源和线上线下课程学习资源,重点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方法等新知识的学习,并承担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证书考试工作。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社区学院,指的是高校联合人社部门共建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社区学院,承担部分培训工作。就业创业培训中心主要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社区学院承担就业能力培训、社区服务培训。

社会培训组织,就是在人社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培训组织、在职职工所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岗前培训、在职在岗培训和特种职业培训。

2.就递进培养而言,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需要,结合继续教育人员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需求,通过“平台支撑、递进培养”的工学结合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专业人才,实行能力提升的“3—3—3”递进培养,即3种课程学习(职业素质基础课程、专业技能培养课程、高阶能力提升课程)、3个阶段实习(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3种能力提升(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3种课程学习指的是:职业素质基础课程是在职业能力提升背景下,学习者需要的职业基础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强化职业素质、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
专业技能培养课程围绕岗位技能,夯实职业知识基础,提升岗位核心技能,为后续的岗位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阶能力提升课程在基础素养和专业技能基础上,提升复合创新能力,为高质量就业、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个阶段实习指的是:认识实习是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了解最新行业企业发展,更新职业认识,开阔视野;
跟岗实习是打造学徒制学习方式,提升职业技能;
顶岗实习是独立完成岗位任务,并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方法、新技能带入工作岗位中,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培养行业的能工巧匠。

3种能力提升指的是:学习者在3种课程学习、3个阶段实习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提升个人职业竞争力,适应岗位发展需求。

继续教育人员结合自身在职岗位、晋升岗位和就业岗位需求,依托“四位一体”的继续教育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平台,以高校为主,以就业创业培训中心、社区学院、社会培训组织为辅的各类学习和实践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方式,通过“虚拟仿真+就业培训+实岗实训”等技能培养方式,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紧密对接,实现在岗员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岗位技能的持续提升,最终实现自身职业能力不断提升,达到参与高等继续教育的目的。

(四)以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的课程设置

高等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以市场的要求、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参照,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组建专门团队,对课程进行丰富,从而体现课程特点。由于当前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综合利用全网资源,全方位地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量。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应改变传统理念与时俱进,积极投入互联网与继续教育融合中,推动继续教育朝着社会化、网络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学习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打破传统继续教育时间空间限制,全面提升高等继续教育质量。首先,线上教学的灵活性较高,学习者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巩固;
其次,在注重基础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实践课程;
最后,应加强师资力量的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应该从多个渠道来选聘教师,既可以选聘教师,也可以选择本校优秀毕业生,还要充分挖掘教师潜能,调动积极性,给予其培训和自我提高的机会,从而使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对继续教育质量进行提升,其本身具有开放性强、成本低、交互性强等优势,可使学习者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想要推动这一模式发展,就要进行相应系统模式构建和完善,应基于统一技术路线衔接现有平台,采取先进技术理念及网络管理技术做好相关规划设计,包括基础设施、课程教学等,以此来确保此项模式各环节有效运行,为“互联网+”环境下的高等继续教育发展提供良好行动框架。

(五)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创新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每一个企业所必需的,只有抓住人才资源,企业的发展才能有更加光明的未来,这也是企业实现自身转型升级所必须具备的物质条件之一。高等继续教育与企业的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直接而必然的联系,二者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二者在融合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彼此进步,加强融合创新,为人才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创新必然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不与经济规律相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条真正适合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积极探索人才培训之路,努力通过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来实现高等继续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与创新,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特色之路。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二者相互扶持,努力把这条路越走越宽阔。高等继续教育是满足企业中学习者这一需求的重要途径,具有受众人群广、学习内容实用性强等特点,对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实施主体更为多样。积极开展职工的高等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既是为了满足职工的发展需要,也是企业自身调整自我发展策略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得到一批专业对口的人才资源,还能针对人才进行单独的培养,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准备好充足的人才保障。因此,进一步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创新,这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长远价值。

猜你喜欢 学习者岗位技能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意林·少年版(2020年2期)2020-02-18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湘潮(上半月)(2019年3期)2019-05-22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劳动技能up up!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18年5期)2018-06-11秣马厉兵强技能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拼技能,享丰收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走进“90后”岗位能手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成人教育(2015年7期)2015-12-21画唇技能轻松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推荐访问:学习者 继续教育 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