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题材专题片的故事呈现与主题表达分析

魏建君

(沈阳广播电视台 辽宁 11000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的中国同贫困作斗争的宣言,脱贫攻坚也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帮助更多贫困人口脱离贫困,也是我国迈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步骤。2020年经过不完全统计分析,我国有832个县城摆脱了贫困状态,开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帮助农村地区摆脱贫困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这些事或感动,或悲伤,或开心,或快乐,为这类专题片提供了多种素材和表现力。《山海情》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部作品是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典型故事,故事中描述了中国人民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也向人们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情。

《山海情》中的“山海”,代表宁夏和福建地区,伴随海风扑面而来的是蕴含着当地淳朴民情的乡音。通过这样风景的营造,将人们带回了当时那个淳朴的岁月,让人们倍感亲切。《山海情》整个作品在表达上,从一个个最普通的人物生活出发,描述了这些人艰苦奋斗、勇于面对生活挫折、始终一往无前的生活状态。作品带有十分强烈的政治特点,在思想引导、传送信息这两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内容分析,该作品非常注重故事的呈现,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展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中在故事叙述层面,主要分为自知视角和全知全能视角。通过对视角的切换,帮助人们了解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变化,借助人物思想情感的变化来把握文章思想主题。

脱贫攻坚的专题片,是非常现实的。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多的故事案例,通过这些故事案例能够为脱贫攻坚这一专题片的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由实际情况分析,脱贫攻坚这些年现实语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脱贫攻坚战略实施,是国家战略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极为重要的一项具体工作。根据我国脱贫攻坚的实施成效,现有的发展成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突出进步发展体现。在国家政策及有关领导的引导下,各县城开始了相关作品的构思和创建工作,一时间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脱贫攻坚专题片。脱贫攻坚作品自觉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通过一系列作品内容的展示,向人们传递脱贫攻坚工作对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

二是脱贫攻坚思想的展示。借用专业的解说与镜头语言,能够将创作者思想通过脱贫攻坚专题片展示出来。优秀的脱贫攻坚专题片不管是在题材选择,还是在思想层面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历史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下人们的精神需要、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相贴合。作品在故事情节推进中,向人们生动展示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山海情》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创作的。1996年我国开始明确东西部协作发展战略,宁夏和福建形成合作关系,已有24年的发展历史。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合作发展,有效改善了宁夏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山海情》的故事中,黄轩所饰演的马得福想尽办法去动员群众,目的是帮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福建干部亲自到宁夏指导有关工作,分两批人员进行脱贫工作,开展有效的合作关系。村民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蘑菇种植获得了第一批启动资金,并且在彼此配合下,为当地民众寻找了更多谋生发展道路,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当地的民众生活。

(一)故事呈现的重要性

专题片作为纪录片的一个分支,故事性是其表达的重点。从专题片的表现形式上看,专题片中大量使用了画外音,为作者情感的抒发和感情的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融媒体下受众接受信息从被动变得主动,这就对专题片创作提出了专业的要求。脱贫攻坚专题片创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创新技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大家,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故事呈现的对策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典型人物和非典型人物之间故事的展开,对于作品主题内涵体现、情节推动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物构建的成功与否,与作品思想内涵高度契合。在《山海情》故事中,展现了一个农民“得福”的形象,带领当地村民实现共同富裕。马得福在灌溉用水、生活充电、种菇致富等方面从来没有懈怠过,阳光道和独木桥之间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为民众服务,和他一起工作的优秀干部也不惧怕当地条件的辛苦,在工作中任劳任怨,理解当地农民,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来研发菌种,不辞辛苦地进行作物销售。白麦苗、水旺等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福建打工,以劳务输出方式为经济建设出一份力。根据《山海情》中积极实践脱贫攻坚的故事,通过故事中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成果,需要现状与历史结合才能得以实现。《山海情》中拍出了人物个人命运和社会时代命运的紧密,甚至向人们展示了时代发展和个人面对大环境做出的选择。比如在作品中所描述的凌教授,他为了能够带领当地村民种植蘑菇,不惜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家产为当地蘑菇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后来在蘑菇产品的销售方面,凌教授也是亲力亲为。从凌教授个人能够看到一个拥有扎实基础、专业技术、职业道德素养的科学家面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脚踏实地不求功名利禄的企业家形象。在蘑菇种植产业获得一定经济收益的情况下,凌教授并没有投入到所获得的物质生活中,而是马不停蹄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研究工作中,体现了自己对专业研究的追求。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这样的精神无疑是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

另外,《山海情》剧情十分贴近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剧集开始就向人们直接地展示了贫穷。例如三个兄弟轮流穿一条外裤,扶贫的珍珠鸡被村民们瓜分,为了一头驴、两口水窖葬送女儿的幸福。在极端贫困下,人们很难用长远目光看问题。《山海情》中的故事取材于人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一种戏剧化的选择和改编,向人们展示当地民众的生活,推进剧情发展。

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带领当地民众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积极开垦荒芜的土地,成为人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水电煤气问题的解决是相关人员需要克服的一个难点,也是剧情深入推进下给人们留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整个作品的故事叙述和人物塑造拥有特定的原型,比如剧中的马得福、帮扶教授等人物,在实际生活中都是有真实原型的,故事的脚本立足于人们实际生活的真实描述,不存在铺天盖地的营销,使得故事表达和人物塑造十分受欢迎。

主题是某个特定故事潜在思想,故事呈现时一定要有主题,并且所展现的内容都需要为主题服务。作品在创作时,也要融入更多的情感内容。为此,以《山海情》为例,下面针对这一脱贫攻坚主题片的主题表达做出分析。

(一)坚持思想导向第一的原则

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要使用美学观点以及唯物历史辩证主义观点,在横纵方向层面就整个作品的内容做出更为深入描述。按照主客观角度思考作品情感与内容的表达,是否和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相适应,是否传递了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十分必要。脱贫攻坚主题宣传片是国家战略指引下,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影视剧作品,拥有先进的思想。整部作品延续了高品质、高定位的设计风格,故事中的内容均是来自实际生活,故事思想、内涵都和脱贫有关。《山海情》作品在表现中,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变迁,关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精神力量,使思想高度和人文高度得到统一化体现。通过这部作品内容的了解和人物精神的把握,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温暖亲切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奋斗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紧扣时代发展脉搏

脱贫攻坚主题顺应时代需要,《山海情》作品在描述和创作过程中,密切联系时代历史和民众内心需要,注重使用技术表现手段和镜头语言,展现家国情怀,在凸显文艺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将文艺作品时代发展与之密切结合。

整部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故事精神内容和民众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整个作品的内涵体现上,我们会发现没有使用“脸谱”化干部,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十分生动,多个类型人物的塑造下,展现独特的民俗风情画面。另外,《山海情》非常重视情感描写,人物故事采用接地气的方式呈现,让受众与电视剧剧情的距离更近。例如马得福为了百性,想法长远,完成了很多方便民众的工作,如吊庄移民、通电等,这与当下人们所关注的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相联系,让人们了解脱贫攻坚各项措施在实际中的实施效果。

(三)永远将教育发展放在战略地位

《山海情》将对教育的重视浓缩到小学校长白崇礼的一言一行中,白校长坚定地认为:“孩子不能不读书,读书比打工重要。”这句话言简意赅地凸显出教育优先的思想主张,即教育不管是对于个体发展,还是一个乡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需要被放在优先的战略位置。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教育发展不重要,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始终坚持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整个剧作的表现中有两个细节,侧面证明了白校长教育观念的正确性:第一,村里一批先富带头人跟着福建农技专家凌一农教授学习双孢菇养殖的过程中,李水花对村里第一个建棚种菇的马得宝说了这样一句话:“凌教授夸我学得快,理解力强,你们都觉得是因为我聪明,其实是因为我上过初中。”第二,白校长的女儿白麦苗在福建莆田电子元件工厂打工的时候,带领海吉女工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生产技术。长期坚持下去,使得整个车间的产量和合格率达到了全厂第一的水平。通过这两个剧情,可以直接表现出《山海情》这部剧对于教育的重视,始终将教育发展放置于战略地位,这也与脱贫攻坚中教育方面的要求相贴合。

(四)“求专”“求真”文化立意具有时代引领作用

电视剧创作理念在本质上体现的是文化立意,电视剧文化立意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较高层级的思想文化追求。创作者对思想文化在作品创作理念上的高追求,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文化底蕴。《山海情》在文化立意的角度上注重求真、求专的思想理念,即内容选择、创作上,需要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准。

《山海情》由知名导演孔笙领衔,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导演进行了多次尝试,剧本创作环节体现了创作者孜孜不倦的理想化追求。剧本刚刚启动时,编剧就到作品故事发生地——宁夏开展走访。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作品调查研究受到了限制,但是创作队伍没有通过想象来完成剧情的补充,而是在收集资料中,由编剧和导演在线上对剧情细节进行推敲、把控,以保证情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剧组又分两次进行实地调研采访,确定了剧本的最终方向。拍摄过程中依然不断与亲历者交流,对剧本进行再完善。这种求真创作的坚持,主要是展现出故事内容的真实性。整个小说的创作中人物、情节、故事内容,都不是凭空设定,而是在真实故事、人物原型基础上所开展的艺术深加工。整个剧作的创作表达将真实性作为基本目标,而在追寻真实时,剧作创作也不回避现实矛盾,将扶贫工作中传统和现代、开放和保守之间的激烈碰撞问题,进行了更加全方面的展示。再如扶贫干部形象,也并非都是“高大全”,农民形象也并非都淳朴无华,亦有狡黠自私的一面,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因此更加立体、丰满。由此可见,通过创作团队对《山海情》这部作品的精雕细琢,真正做到了“先让自己相信、才让观众相信”,而且“求专”“求真”的文化立意,也使得《山海情》具有了较高层次的文化追求,保证了整个创作过程的高标准。

综上所述,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节点,在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中发现,脱贫攻坚战略的实现是民众共同奋斗的结果体现。

《山海情》展现的闽宁镇发展生产、易地搬迁、转移就业、发展教育、生态补偿等脱贫手段,正是中国几十年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和代表。新时期为了能够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脱贫攻坚政策的研究和解读,深入把握时代背景下的脱贫攻坚主题思想,使用文艺手段创作出具有时代引领作用和意义的作品,通过多个途径更好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猜你喜欢 山海专题片攻坚 丝路•山海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山海涧》青年文学家(2022年2期)2022-03-17天耀中华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青年歌声(2020年1期)2020-01-14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青年歌声(2020年1期)2020-01-14山海添色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11-17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青年歌声(2019年3期)2019-03-16一湾山海融“四美”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推荐访问:脱贫 专题片 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