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联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在脑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于灿萍,侯效芳,徐建珍

(南京脑科医院 江苏南京210000)

肩手综合征(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病后1~3个月内,发病率为12.5%~70%,临床将其分为急性期(Ⅰ期)、营养障碍期(Ⅱ期)、萎缩期(Ⅲ期)3个阶段,Ⅰ期主要表现为手部肿胀疼痛,伴有或不伴有肩痛[1-3]。目前,针对SHSⅠ期的主要康复措施有体位摆放、主被动活动、向心性加压缠绕等。近年来,神经节阻滞、针灸、高压氧、镜像反馈疗法等技术也在临床逐渐开展,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或设备条件受限,很难在家庭和社区广泛推广[4-5]。肌内效贴作为创新性贴扎技术,已在体育界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神经康复学领域研究较少。本研究将肌内效贴与向心性加压缠绕法联合使用于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Ⅰ期SHS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脑卒中者;
②意识清楚、病情稳定者;
③符合SHSⅠ期临床诊断标准[6]者;
④患者知情同意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患侧上肢存在肿胀者;
②局部外伤、感染者;
③严重皮肤损害不能进行肌肉扎贴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缠绕组、扎贴组、缠绕扎贴组各30例。缠绕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7.41±5.33)岁;
病程(14.32±4.72)d;
类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0例。扎贴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7.83±5.12)岁;
病程(15.08±4.92)d;
类型:脑出血11例,脑梗死19例。缠绕扎贴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8.29±5.47)岁;
病程(15.97±4.68)d;
类型:脑出血9例,脑梗死21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三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护理:①体位摆放[7]。包括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仰卧位,每 2 h调整1次。②主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对患侧上肢进行无痛范围内关节被动活动,包括肩、肘、腕及手指关节,2次/d,每次20 min;
指导督促患者在仰卧位下用健侧手握侧患手上举上肢,来回前后左右摆动,每次持续约20 min,4次/d。③禁止患肢输液。禁止疼痛、水肿消除前,做负重活动;
禁止对患肢行拖、拉、拽等动作。缠绕组干预:护士用l根直径约2 mm的粗毛线先压好毛线的游离端,从手指的远端向近端缠绕患侧每个手指及手掌至腕关节,缠绕的动作要迅速而有力,然后再从指端迅速拉开游离端线绳,3次/d,由经统一培训后责任护士负责完成。扎贴组干预: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旋前放于治疗床上,手腕悬于床缘,腕自然屈曲位,使用Healixon品牌的肌内效贴布,采用爪型扎贴方式,从前臂无肿胀处开始(自然拉力),沿腕伸肌群延展,止于第一指关节。每次贴扎维持48 h左右,2 d换1次扎贴布,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康复治疗师负责完成。缠绕扎贴组干预:在肌内效贴扎贴的基础上进行向心性加压缠绕,方法、频次与单独扎贴或缠绕无异。三组均干预14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干预7 d后、干预14 d后、停止干预3 d后三组干预方式的疗效。①手部肿胀观察:用软尺测出三组患手指根平均指围、手掌、腕横纹处及腕上5 cm处周径,每一部位测3次,取平均值。指根平均指围为5根手指指根指围的平均值。②疼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8],由一条100 mm直线组成,线左端表示“无痛”,线右端表示“剧烈疼痛”。患者以自身感受标记,线左端至标记间距离(mm)为其疼痛强度。③掌指关节活动度观察:用关节尺测出三组患手Ⅱ-Ⅴ掌指关节活动度,每一部位测3次,取平均值。④干预14 d后疗效观察[9]:显效:患手关节水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手部肌肉无萎缩;
有效:患手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肌肉萎缩不明显;
无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

2.1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指指根平均指围比较 见表1。

表1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指指根平均指围比较

2.2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掌周径比较 见表2。

表2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掌周径比较

2.3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腕横纹处周径比较 见表3。

表3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腕横纹处周径比较

2.4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腕上5 cm处周径比较 见表4。

表4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腕上5 cm处周径比较

2.5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部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5。

表5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手部疼痛程度比较

2.6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Ⅱ-Ⅴ掌指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6。

表6 三组不同时间患手Ⅱ-Ⅴ掌指关节活动度比较

2.7 三组疗效比较 见表7。

表7 三组疗效比较[例(%)]

SHS作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早期不及时干预,可造成肌肉萎缩及骨质的改变,导致手部畸形,相应关节活动受限,使上肢永久性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向心性加压缠绕作为一种缓解周围性水肿的简单、安全、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在临床上已被广泛使用[11]。而肌内效贴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其贴布透气性好,不易过敏,不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且治疗费用低,患者接受度较高,其临 床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展[12]。

本研究中,干预7 d后,缠绕扎贴组患手手掌周径、腕横纹处及腕上5 cm处周径、手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扎贴组和缠绕组(P<0.05);
干预14 d后、停止干预3 d后,缠绕扎贴组患手指根平均指围、手掌、腕横纹处及腕上5 cm处周径、手部疼痛程度均低于扎贴组和缠绕组(P<0.05)。缠绕扎贴组实施肌内效贴联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干预后有效缓解了患者患手肿胀及疼痛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肌内效贴在拉力下有140%的弹性,扎贴后皮肤产生皱褶,改变了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最终到达到消除肿胀的效果。同时肌内效贴与皮肤的接触效应可能会抑制伤害性信号传递到脊髓水平,从而减轻患者疼痛感受[13]。而向心性缠绕通过向心加压,可促进血流与组织间液的回流,抑制炎性渗出,从而改善患者手部血液循环,减轻患手水肿及疼痛[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缠绕扎贴组指关节活动度高于扎贴组和缠绕组(P<0.05)。其原因可能是应用肌内效贴扎贴结合向心性加压缠绕干预有效减轻患者手部水肿症状,促进痛点处血液循环,有效达到镇痛效果,使患者能进行更持久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增加感觉输入,纠正身体力线,进而控制增强上肢运动功能,有效增加患者指关节活动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缠绕扎贴组治疗有效率高于扎贴组和缠绕组(P<0.05),说明向心性加压缠绕技术及肌内效贴扎贴技术在脑卒中后SHSI期患者中推广使用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功能障碍及残疾发生的可能性,对其预后有利,且该干预方式操作简单易行,在家庭和社区康复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效贴指关节心性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4期)2022-10-21分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效果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10期)2021-11-25有人吗江南诗(2020年3期)2020-06-08心性与现实现代装饰(2020年3期)2020-04-13SUMMARIES OF ARTICLES外国问题研究(2019年3期)2019-12-26牟宗三“道德创造心性论”探微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8期)2018-08-29平乐郭氏正骨手法治疗嵌顿性掌指关节脱位21例*中医研究(2016年8期)2016-01-27掰指关节会导致关节炎吗?——NO健康博览(2015年4期)2015-07-07

推荐访问:加压 心性 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