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开门红”,经济复苏,信心加速释放

《祖国》/张帅 李国良

春节黄金周不同寻常,春节消费的表现为市场复苏开了个好头。随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节日里的中国在流动和忙碌中释放发展动力,彰显发展活力。实体商业人气回暖,线上零售增势不减,持续升温的假日消费,工业经济回稳向好,彰显中国市场的潜力和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战胜困难挑战,赢得长远发展。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纷纷展开集中部署,促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推动经济运行在年初稳步回升。

政策利好加持,今年春节消费的表现也为市场复苏开了个好头。今年春节,在落实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10739 家A 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总数的73.5%。各地相继出台景区门票减免或打折、发放文旅消费券等惠民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春节期间免费开放A 级旅游景区1281 家,占全国A 级旅游景区总数的9%。

在各类政策措施带动下,不少景区重现游人如织的景象。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 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 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 年同期的73.1%。

国外度假游也持续升温。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 天,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239.2万人次,较2022年春节同期增长123.9%。

今年春节境内长线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0%。交通出行的数据亦反映了这一变化:国内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火车票订单量同比增长近80%。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1 月21 至27 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约2.26亿人次,明显高于2022年同期水平。

携程数据显示,兔年春节期间,平台国内外旅行订单皆迎来三年巅峰,旅游订单整体较虎年春节增长四倍。在各地文旅消费券和各平台春节专项活动的助力下,“满房”成为住宿业关键词,多个景点再现“人从众”的热度,行业加快回暖。

同时,餐饮消费也在各地消费刺激政策下逐渐复苏。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 月21 日至1 月27 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 年春节相比上涨1.9%;
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邮政快递业运行情况总体安全平稳,揽投快递包裹量超7 亿件,其中,揽收快递包裹约4.1 亿件,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5.1%,投递快递包裹3.3 亿件,与去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0%。

国家电影局发布数据显示,我国2023年春节档票房达67.58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的成绩。其中,《满江红》以26.06 亿元票房成绩领跑,《流浪地球2》21.64亿元票房位列次席,《熊出没·伴我“熊芯”》《无名》《深海》《交换人生》排在票房榜第三至六位。

春节期间,网络零售增势依旧强劲——京东数据显示,“兔”年主题珠宝首饰春节期间销量持续走高,礼盒类商品整体销量同比增长超50%;
苏宁易购平台净水器、智能除菌马桶等升级类电器销售持续增长;
一些品牌推出的预制菜新品在京东、天猫旗舰店销售火爆……

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6 天,全国多人堂食订单量同比2022 年春节增长53%,部分餐厅重现排队等位超过1000 桌的火爆态势。

国家税务总局27日发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与上年春节假期相比增长12.2%,与2019 年春节假期相比年均增长12.4%,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旅游及住宿服务恢复加快,旅行社及相关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 倍,已恢复至2019 年春节假期的80.7%。旅游饭店、经济型连锁酒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6.4%、30.6%,分别恢复至2019 年春节假期的73.4%、79.9%。此外,生活必需品消费保持稳定增长,春节假期,粮油食品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5%。家居升级类商品消费增长较快,家具、五金、文体用品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2%、8.6%和20.9%。

春节黄金周,也是透视全年经济的一扇窗口。

“节日消费火热的景象再次回归,一定程度上表明消费信心在回升。春节消费的红火,为提振全年经济开了个好头。”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蕴说。

在多重利好下,消费市场有望加速回暖,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春节消费加速升温,人动起来,商圈活起来,烟火气加速归来,消费信心在提振,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复苏速度比预想的快。”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春节消费市场的繁荣充分表现出我国居民消费的活力和潜力,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增加、消费热点增多将持续助推消费市场回暖向好,为我国经济运行稳步回升创造良好条件。

陈丽芬同时指出,新春伊始,中央和地方政府齐发力,部署各项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举措,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有利于释放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挖掘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今年消费将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展现我国消费市场的弹性和韧性。”

关利欣预计,随着扩大内需战略举措实施见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扩大内需优先位置的一系列举措,将更好满足居民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激发消费活力,增强消费信心,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担当经济主拉动力,增强经济循环的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日前表示,短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对扩大国内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作用;
长期来看,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为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 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8%。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在1 月18 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说。

“‘稳’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回稳向好,信息通信业平稳增长,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田玉龙介绍,主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对整体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0.3%。其中,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分别增长11.9%、4.6%,汽车年产销量分别增长3.4%和2.1%。消费品制造业逐步恢复,食品、农副食品、酒饮料和精制茶等生活必需品行业保持增长。“‘进’主要体现在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和贡献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进一步加快。”田玉龙说,2022 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为近年来较高水平,拉动经济增长1.1 个百分点;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27.7%,较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8 个百分点。产业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 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40 家。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2022 年前11 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4%。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制造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连续8 年保持全球第一,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 年前11 月,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数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0.5%、6.0%、0.3%,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工信部对4.3 万户中小企业调查显示,2022 年近四成企业有新增贷款,超六成企业有研发投入,超六成企业有固定资产投资。工信部对1800 多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调查显示,2022 年前11 月,“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个百分点。

2022 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同比增5.9%。国家统计局1 月31 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9%,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叠加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4%。在41 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1 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企业利润结构有所改善。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装备制造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7%,延续前三季度的增长态势;
装备制造业利润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34.3%,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行业结构有所改善。多数消费品行业利润有所改善。2022 年,在13 个主要消费品行业中,有8 个行业利润比1 至11 月份改善。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2022 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72 元,比1 至11月份、前三季度分别减少0.08 元、0.13 元。12 月份,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01 元,同比减少0.05 元,年初以来首次由增转降。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高级统计师朱虹表示,下阶段,要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巩固工业企业效益企稳回升基础,推动2023年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2022 年我国外贸“乘风破浪” 规模首次突破40 万亿元,连续6 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据央广网1月21 日消息,2022 年,受全球疫情、地区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外贸特别是出口遭遇严峻挑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外贸“乘风破浪”显韧性,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 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654亿元,增长10.5%;
进口181024亿元,增长4.3%。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58630 亿元。可以看到,2022 年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 万亿元关口,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6 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外贸取得的成就,是我国自疫情以来一系列政策扶持的结果。姚景源表示:“六稳我们有稳外贸、稳外资、六保有保产业链、保供应链,所以我们在疫情严峻之下,我们可以做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需要什么产品,我都能给你生产出来。第二是我们有了这几十年形成的强大的生产能力,不但能生产出来,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你需要的更多产品来。”

2022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1 月18 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 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折合1891.3 亿美元,同比增长8%。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6.1%,占全国26.3%,较2021 年提升7.8 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8.3%,占全国36.1%,较2021 年提升7.1 个百分点。主要来源地投资普遍增长。投资增幅较大的来源地有韩国、德国、英国等,同比分别增长64.2%、52.9%和40.7%。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2.2%、17.2%和8.2%。中西部引资稳步提升。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4.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6 个百分点和7.8 个百分点。其中,山西、河南、广西、陕西等省份吸收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29.6%、119.8%、49.1%和33.6%。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合同外资1 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6534.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53%,为稳外资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2 年汽车出口超300 万辆。据人民日报消息,记者日前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2022 年,我国车企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全年累计出口超300 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汽车出口强势增长。伴随着我国品牌汽车在三电技术和智能驾驶相关领域逐步建立起竞争优势,我国汽车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出口呈加快增长趋势。继去年8 月单月出口30.8 万辆后,汽车出口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连续5个月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其中,去年10月汽车企业出口创下33.7 万辆的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成为出口增长点。分车型看,2022 年我国乘用车出口252.9 万辆,同比增长56.7%;
商用车出口58.2 万辆,同比增长44.9%。新能源汽车出口67.9 万辆,同比增长1.2 倍。其中,去年11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5.3 万辆,环比增长5.5%,创下单月出口量新高。主要车企出口量快速增长。从增速看,整车出口前10 位企业出口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欧美市场持续取得突破。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踏步走出国门,欧洲和北美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两大增量市场,我国汽车产品国际市场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前10 的国家中,阿联酋、墨西哥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分别增长2.7倍和1.6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英国和菲律宾。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我国服务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59801.9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服务出口28522.4 亿元,增长12.1%;
进口31279.5 亿元,增长13.5%;
逆差2757.1亿元。“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分领域看,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稳定增长。2022 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25068.5 亿元,增长7.8%。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4160.8 亿元,增长12.2%,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增长17.5%和13%;
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10907.7 亿元,增长2.6%,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保险服务,增速达35.8%。同时,旅行服务进出口继续恢复。2022 年,全年旅行服务进出口8559.8亿元,增长8.4%。

在春节刚结束时,中央层面和省级政府便纷纷召开会议,部署稳经济举措。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乘势推动消费加快恢复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加力扩消费”,并从各方面部署多重举措,包括推动帮扶生活服务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
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接触型消费加快恢复;
合理增加消费信贷;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等。

上海、广东、山东、辽宁等多个省份以召开会议或发布行动方案等形式,吹响“全年加油干”的号角。记者发现,在各地部署中,促消费都成为今年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例如,1 月29 日,上海召开《上海市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行动方案》发布会,提出将恢复和提振消费行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并从促进消费扩容升级、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全面激活文旅市场、支持会展行业恢复重振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1 月28 日,广东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围绕支撑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立足商务担当作为,在较高起点上确立了今年工作目标,其中消费方面提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的目标。同日,山东省也提出,要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以稳就业、促增收解决“不敢消费”问题,以提品质、强引导解决“不愿消费”问题,以创场景、优环境解决“不便消费”问题,大力提振消费信心,加快推动消费复苏。此外,辽宁于1月27日印发《辽宁省进一步稳经济若干政策举措》的通知,明确推动消费复苏回暖,提出多元化提供消费补贴、着力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大对县域商业和重点商贸流通市场主体支持力度、鼓励合理住房消费等多重举措。

猜你喜欢开门红春节假期工业成年人的春节二三事课堂内外(初中版)(2022年2期)2022-02-28春节假期民航运送旅客357万人次厦门航空(2021年3期)2021-11-27工业人黄河之声(2018年5期)2018-05-17春节假期是否应该延长到元宵节?新高考·英语进阶(高二高三)(2018年8期)2018-01-15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本报春节期间调整出版日期环球时报(2012-01-21)2012-01-21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15期)2004-08-102003:工业经济高速稳步增长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3期)2004-04-07

推荐访问:开门红 复苏 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