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体适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蒙岳川,廖芳芳,彭叮,3,陈荣

(1.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公共课教学部,江西 南昌 330041;2.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华东交通大学 体育健身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13)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比18.70%,与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1],我国老龄化的程度仍在加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生活质量又名生存质量、生命质量[2],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3]。我国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患慢性病数量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4]。体质状况较差人群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也相对较差[5],老年人的肌肉功能能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显著的作用[6]。2018年美国体力活动指南(第2版)中指出,定期的体力活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7],也有许多学者的研究验证了这一观点[8]。体力活动通常指在人体基础代谢的水平上,促使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加的活动[9],由活动类型、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四要素构成。体力活动水平能对老年人群的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10],高水平的体力活动还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力量、有氧、平衡适能)[11]。以往有大量研究讨论了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体适能与生活质量、体力活动与体适能两两之间的关系,而对体力活动、健康体适能、生活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拟以国民体质监测获取的数据,在分析上述三者两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健康体适能中哪些维度的指标在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具有中介效应作用,为进一步论证体力活动对提升体适能和生活质量的健康效益提供实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出体育贡献提供理论依据。

2.1 研究对象

选取南昌市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随机抽样中的老年人样本为研究对象。在南昌市四个城区(东湖区、西湖区、进贤县和南昌县)中随机抽取5个社区,抽取样本为城市基层单位中的离退休人员或社区相关人员,总计224人。利用问卷对224名老人群体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评。本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88份。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1)老年人体力活动量表(PASE):由闲暇体力活动、家务劳动和工作相关活动三个部分组成,主要调查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内容与频率,根据各项体力活动的权重与频率可计算出体力活动水平和得分。

(2)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由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等8个维度的36道题构成,可根据受试者回答问题的选项计算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

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在对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调查之前,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本研究用重复测量方法对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检验,利用Cronbach"α系数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情况进行信度检验,量表信度检验结果显示,两次体力活动量表测量总分的相关指数r=0.898,p<0.01,生活质量量表中GH、PF、RP、RE、PB和VT 六个维度有着非常好的内部一致信(Cronbach"α>0.75),而SF和MH 两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相对较差,但Cronbach"α也都大于0.6。

2.2.2 现场测量法

对受试者的健康体适能进行现场测试,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围度(腰围、臀围)、肺活量、两分钟原地高抬腿、握力、坐位体前屈、三十秒坐站、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

2.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测数据用spss20.0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体力活动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体适能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并利用线性Process分析健康体适能是否在体力活动和生活质量之间起到中介效应作用。

3.1 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见表1),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以中等水平居多,在生活质量方面,一般健康情况得分最低,平均得分为63.4,说明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持消极态度;社会功能得分最高,平均得分为110.97,表明自身健康对社会活动具有积极效应。在生理和心理健康总评分方面,心理健康总评分要远高于生理健康总评分,这说明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相比较生理状况而言更乐观。生活质量总评分的平均数为623.73,占SF36量总分的75.6%,表明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中上水平。在分析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的关系时发现,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在生理机能、生理健康总评分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总评和生活质量总评上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p<0.01),呈现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自评分越高的规律。

表1 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3.2 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

本研究在对南昌市社区60~79岁老年人与全国城乡60~79岁老年人体适能水平进行对比时发现,南昌市社区老年人的肺活量、握力两项指标平均水平要明显低于全国城乡老年人水平,在两分钟高抬腿、坐位体前屈和闭眼单脚站立三项指标上,平均水平要明显高于全国城乡老年人。表2对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体适能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两分钟高抬腿外,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其健康体适能测试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也呈现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健康体适能成绩越好的趋势。其中,高体力活动水平组在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等4 个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低、中水平组(p<0.01)。

表2 体力活动水平与健康体适能关系

3.3 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本研究对健康体适能与生活质量关系分析时,将生活质量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划分标准为生活质量量表总分的60%和80%为界限。表3对生活质量各水平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等、高水平生活质量组在握力和三十秒坐站两项指标水平上要明显高于低水平生活质量组(p<0.05),而中、高水平生活质量组在所有健康体适能项目水平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3 生活质量与健康体适能的关系

3.4 健康体适能在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为探讨健康体适能在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是否起中介作用,利用图1所示模型,将性别和年龄段作为控制变量,对握力、三十秒坐站和体力活动水平、生活质量进行线性Pr ocess分析。

图1 中介效应模型图

研究结果如表4、5所示,三者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关系,握力和三十秒坐站的Boot LLCI(上限)和Boot-ULCI(下限)值同为正数且不为0,表明握力和三十秒坐站两项在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起到了正向中介作用,其中,握力的效应占比为20.7%,三十秒坐站的效应占比为17.2%,体力活动水平的效应占比为62.1%。

表4 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表5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4.1 体力活动、生活质量、健康体适能两两之间的关系

以一周的体力活动总消耗量为划分标准,南昌市城镇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低、中、高水平分别占比25.5%、56.4%和18.1%,以中等水平为主,这与我国学者对其他地区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的研究结果相似,但高水平体力活动老年人比例低于以往的报道,例如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低、中、高水平分别占比15.5%、54.1%和30.4%[12],天津市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的体力活动低、中、高水平分别占比12.9%、57.4%和29.7%[11]。通过对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精神健康之间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评分越高。生理机能与生理职能方面,问卷大多数问题都围绕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展开,老年人的自理能力通常与自身的功能性体适能有密切联系,众多研究都表明,体力活动、体育锻炼能够对老年人的多项功能性体适能产生积极影响[11]。在社会功能方面,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形式以结伴锻炼为主,其中包括参与社区和体育协会组织的体育活动,而锻炼以个人形式的占比较低[12],老年人通过体育锻炼与他人和社会交流交际,从而间接获得社会认同感,这可以解释体力活动水平较高的老年人在社会功能维度的得分要远高于低水平老年人。精力方面,较高水平的体力活动能够很好地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状况且不易产生疲劳感,可能原因是体力活动量越大,睡眠质量越好,从而使老年人精力更加旺盛。精神健康方面主要强调精神、情绪等心理健康问题,现如今,我国老年人逐渐面临“少子化、空巢化”等问题,导致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情绪压抑等问题[13],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独立完成甚至行动不便,使不健康的精神症状逐渐形成。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体力活动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老年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可分散注意力使其不乱猜想,在结伴进行体育锻炼时还能及时发泄情绪,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此结果与刘园园等[14]对老年人关于体育锻炼可改善精神症状的结果一致。综上,体力活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示政府、社会和家庭在面对老龄化问题时应倡导老年人积极乐观生活,通过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家务劳动等方式提高体力活动水平。

本研究发现,中等体力活动水平组仅在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两个项目上与低水平组存在较大差异,高水平组在腰围、臀围、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三十秒坐站、闭眼单脚站立和选择反应时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看出,较高的体力活动水平能够保持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肺功能、上下肢力量、柔韧性、平衡性和灵敏性等健康体适能指标。陈英武[11]在研究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对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时,发现中、高水平体力活动可对老年人的功能性体适能产生积极作用,而体力活动不足者在力量、有氧和平衡适能方面下降明显。丁翠萍等[15]发现高体力活动水平的老年人在执行功能的抑制控制和记忆刷新方面得分明显高于低、中水平组,老年人的上下肢力量、上下肢柔韧性、灵敏性、动态平衡能力和有氧耐力与认知功能有相关关系,且上肢力量和柔韧性对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要大于下肢力量,表明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功能性体适能越高,执行功能越好。本研究显示,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改善老年人的肺功能、上肢力量、柔韧性和灵敏性等功能要比改善其围度、下肢力量和平衡适能的效果更好。

4.2 健康体适能在体力活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显示,中等和高水平生活质量组老年人的握力和三十秒坐站指标水平上要明显优于低水平生活质量组。在对体力活动水平、握力和三十秒坐站成绩、生活质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时,发现握力和三十秒坐站起了中介作用,可能是因为被调查对象为社区老年群体,多数以空巢独居者为主,且楼梯间没有电梯装置,老年人走楼梯通常需要手脚并用搀扶扶手走动,使得老年人的上、下肢力量在其生活自理、出门锻炼和社会交往中起了关键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侯安娴[5]发现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较差,其生活质量也越差。陈如杰等[16]在对老年人的下肢力量进行训练后,发现老年人下肢力量在改善的同时,生活质量的多个维度也得到改善。王丽[6]则发现老年女性的肌肉功能越好,生活质量越高,其肌肉功能对体力活动和生活质量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王红雨[17]在对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适能指标体系的评价时,发现体力活动可以直接对健康体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进而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综上,可以认为老年人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改善健康体适能,可提升生活质量。尤其是老年人的上、下肢力量能对生活质量产生积极作用,提示老年人在进行体力锻炼时应着重注意上肢力量和下肢力量的练习。

城镇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以中等水平为主,体力活动水平越高,生活质量(PF、RP、SF、VT 和MH)越好,健康体适能(围度、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三十秒坐站、闭眼单脚跳和选择反应时)成绩越好。其中,健康体适能中的握力和三十秒坐站两个指标能够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且在体力活动水平与生活质量之间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握力体力老年人巧练握力益康寿养生月刊(2022年5期)2022-11-26两种握力计测量社区中老年人握力值的一致性评价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5期)2022-09-28认识老年人跌倒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不容忽视的握力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2期)2019-03-04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能锻炼握力的伞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年5期)2016-04-08人类的收留智慧与创想(2013年6期)2013-08-27加油!校园足球(2010年3期)2010-08-15

推荐访问:能与 老年人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