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品牌的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涵研究

张晓彤 何青

摘要: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历了吴越文化、古代江南文化、现代江南文化形态转变,在发展经济、推动创新、传承文脉、抵御外侮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开放善纳、敢为人先、尚德务实、精细雅致的“江南文化”精神内涵。昆山作为一座具有厚重江南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努力传承好戏曲文化、先贤文化等八大“江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需要以“开放、融合、创新、卓越”思路推动“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人文环境。

关键词:
江南文化;
品牌;
昆山

中图分类号:G127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2.06.00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1]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传承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昆山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围绕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树牢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利用理念,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不断擦亮昆曲、顾炎武文化‘金名片’;
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立昆山市“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贯彻落实《苏州市“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因此,开展昆山“江南文化”品牌内涵研究,梳理提炼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昆山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工程的重要意义

无论从传承昆山博大深厚的历史文脉,彰显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气韵,还是从弘扬感天动地的“昆山之路”精神,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都需要“江南文化”品牌建设去推动。

●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这既是衡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保障人的发展权利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昆山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4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5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0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1.87:1(江苏2.18:1),人均文化设施面积0.56平方米,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0亿元的县级市,连续1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首位。随着昆山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对高质量个性化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将不断涌现。通过推动昆山“江南文化”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公共文化空间和市民共同节庆品牌,塑造一种舒适性、艺术性的慢节奏生活方式,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缓解和消解现代人的焦虑等不良心态,造就丰衣足食后的精神充实和人伦和谐,增强昆山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宿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题中之义。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的必然要求

文化不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且具有经济属性和商品属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高宏存教授指出:“文化的发展繁荣不仅保障文化民生的实现,而且可以化为国家文化形象。法国人口只有6500多万,而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超过8000万,收入超过350亿欧元,占GDP比重超过6%,取得这一切的动因就来源于法国文化的魅力。”[2]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为经济与文化互动发展的基本特征。据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联合编制完成的《2021长三角城市文化竞争力报告》对长三角41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估,从综合发展水平看,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宁波、合肥位列前6位,这些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排名,与各城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符。对照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的标准,昆山存在经济发展质效和产业层次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调整,企业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文化产业产值偏低、占比不够高、缺乏头部文化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等差距。2020年,昆山实现文化产值增加值约225.8亿元,占GDP比重约5.27%。同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700亿元,占GDP比重为7.08%,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0%。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昆山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推动城市化、以招商引资做大经济总量的“昆山之路”,创造出苏州“小六子”跃升为全国百强县首位的发展奇迹,那么,进入新时代,环境容量、空间限量倒逼“壮士断臂、凤凰涅槃”,昆山需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城市化引领产业化,以招才引智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实现产值增加、收入提高、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昆山之路”,而其核心是吸引一大批自主创新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对此,除了完善法治、教育、医疗、交通等营商环境外,昆山还需挖掘文化底蕴,整合优质“江南文化”资源,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軟实力、彰显文化优势,满足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使高端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彰显文化特色、凸显城市辨识度的必然要求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在加大对高铁、高楼、高架、CBD、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梳理城市的历史文脉,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让人一眼认出永久记忆的文化标识。苏州市提出“苏州是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苏州讲江南文化最有底气。进一步打响‘江南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让大家一提到江南文化首先就想到苏州,一来中国就想要来苏州看看,努力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过来,把项目、资金、人才都吸引过来”。上海市提出要用好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激发创新力创造力,努力使“上海文化”品牌成为上海的金字招牌。温州市提出实施新时代文化温州工程,深化“温州学”研究,挖掘“永嘉学派”深厚内涵,打响“南戏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百工之乡”文化品牌,推出一批具有温州特色的文艺精品,进一步彰显温州文化标识影响力。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联合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梁启超称为“清学开山之祖”的顾炎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列举的25位思想大家之一,这两张昆山代表性文化金名片,是中国骄傲、世界惊艳的昆山城市文化标识。对此,要坚定文化自信,聚全市之力实施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奋力把昆山打造成既有活力又有魅力,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

二、精准梳理提炼昆山“江南文化”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

梳理提炼昆山“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层面分析,把昆山“江南文化”研究放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发展大格局和江南地理沿革中考量其独特基因和精神内涵。

●江南的地理沿革

“江南”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江南,一般是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等省市。狭义的江南,主要是指长江三角洲地区。著名学者李伯重提出的“八府一州”概念指出了江南的核心区,即明清时期的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应天(江宁)、杭州、嘉兴、湖州等八府及从苏州府辖区划出来的太仓州。考虑到近代以来,在西方殖民扩张背景下,中华民族为实现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兴办工商企业的历史,一般认为江南的范围在“八府一州”基础上加上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以及浙江的绍兴、宁波、温州等城市。进入新时代的2018年11月5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江南地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广大区域,这是江南最新的地理界定。总之,江南是一个动态的范畴,会随着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市场拓展、人员流动发生相应的变化。

●“江南文化”的历史脉络

考古学最新成果已经证明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渊源。早在6000多年前的良渚时代,江南地区已经有先民在这里定居和劳作。考古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稻米、蚕丝绸及最精美的玉器,充分证明江南地区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文明源头。历史上“江南文化”经历三次形态更替。第一次是“吴越文化”。学界普遍认为江南地区真正融入中华文明大家庭是从“太伯奔吴”肇始,发展出第一个文化形态——吴越文化。先秦时期,经过吴伐越、越灭吴、楚灭越,最终演变为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江南被纳入中原“政治-伦理”的文化系统。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江南民风“勇武、好剑”“重然诺、轻生死”。唐代诗人李贺赋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此时的“江南文化”处于尚武的萌芽阶段。第二次是古代中国的“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真正走上勃兴之路是在魏晋以后,延续至鸦片战争时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在分析南北朝时期南朝和北朝土地财政制度的不同特点时指出:“此盖承永嘉以后,屡经变乱,人民死亡流散所致。故北朝可以有均给民田之制,而南朝无之也。南朝人民所经丧乱之惨酷不及北朝之甚,故社会经济情形比较北朝为进步,而其国家财政制度因之与北朝有所不同,即较为进步是也。”[3]江南后来居上,既得益于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心靈手巧的勤劳民风,也归结于魏晋以来北方发生永嘉之乱、安史之乱以及靖康之乱,频繁的战乱导致大批中原贵族士大夫避难江南,引发三次文化南迁,给江南注入绵绵不断的发展基因。“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极大地促进了文学、书画、哲学、宗教、戏曲等文化形式的繁荣,开始引领中华文化发展潮流。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开创山水诗风格;
刘义庆编纂《世说新语》;
王羲之留下《兰亭集序》;
北宋范仲淹吟诵《岳阳楼记》;
明代王阳明开创心学;
冯梦龙撰写通俗小说;
魏良辅开创昆曲;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创立实学思想等。一系列光耀青史的名人巨作,不仅让江南文化独占鳌头,而且终于发展出第二个文化形态——中国的古代“江南文化”。第三次是现代中国的“江南文化”。步入近代,由于清政府孱弱无能和西方列强恣意妄为,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清末龚自珍喊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江南文化承担起振兴中华的艰难重任。随着鸦片战争的战败,中国被迫开放上海、宁波等通商口岸,开始被裹挟到世界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洪流之中。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江南地区弘扬务实进取、经世致用精神,率先开始改革创新,创办近代最大的制造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现代商贸公司——轮船招商局等,涌现出张謇、荣氏兄弟、唐保谦等一批民营企业家,形成了宁波现代银行家集团。一大批莘莘学子留学海外,创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等中国最早的现代高等学校,产生了《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中国最早的新闻出版企业,为新思想新科学新文化传播,特别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新青年》《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在上海领航全国绝非偶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也就顺理成章。改革开放以来,江南地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贡献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苏州“三大法宝”更是长三角经济实力最强、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地区之一的鲜明标识,助力以上海为中心的都市圈成为世界六大都市带之一。中西文化的融合创新和红色文化基因的培育生发,发展出第三形态——现代“江南文化”。

●“江南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江南文化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表示,江南文化的发生发展,既得益于有利的自然条件,又是江南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卓绝努力的结果。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认为,江南文化在器物、制度方面留下了优秀的遗产,其中最值得总结继承的是其观念文化,即江南先民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和思想结晶,这些要从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寻找、研究。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花建表示,要把江南文化中尊重工商、求新善变的基因发展成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背景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新的市场空间的勇气和锐气。美国耶鲁大学全球正义中心主任托马斯·博格指出,江南文化彰显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精神气质。江南的人们对于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都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并以这样的精神和态度建设社会、发展经济、创造生活,通过不断学习吸收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化,勇于实践、积极创新。①

综上所述,江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谱系的一个有机构成,既体现出文化的一般特征,也彰显其特殊时空的个性特征。根据文化三圈理论,江南文化由外到内具有器物、制度、观念等三个形态内涵:“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镇古村古典园林的精巧建筑、“秋水江南紫蟹生”的精致美食、“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的精细苏绣等器物文化;
“崇文重教、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等制度文化;
“先忧后乐、实干兴邦”的哲学思想、“义利并举、经世致用”的商道精神、“诗性审美、精细雅致”的艺术气质等观念文化。

几千年来生活在江南富饶土地上的先民先辈在抵御外侮、开拓创新、保护环境、传承文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开放善纳、敢为人先、尚德务实、精细雅致”的“江南文化”精神内涵,这是江南能够长期保持经济发达、科技领先、社会和谐、人才辈出的文化基因。

●昆山积淀“江南文化”精神内涵的要点

昆山东依上海,西靠苏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区域面积931平方公里。境内绰墩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证明6000年前已经有先民在这里生活。春秋时期,昆山是吴王驯鹿打猎之地,故称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在此设立娄县。南朝梁大同三年(公元536年),娄县改名昆山县。1949年5月13日,昆山解放,成立昆山县人民政府。1989年昆山撤县建市。昆山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2000年的建城史,积淀了极为厚重的“江南文化”底蕴,主要表现为八大文化。

水乡文化。秀水泱泱是江南文化的特色,也是昆山古镇的灵魂。昆山市域河网纵横,水域面积占26%。娄江、吴淞江等河流穿城而过,阳澄湖、淀山湖等湖泊星罗棋布。水孕育了昆山江南古镇低调、灵动、坚毅的文化品格。昆山的周庄入选全国特色小镇50强,被著名画家陈逸飞描绘为“故乡的回忆”;
以“三十六座桥、七十二只窑”著称的锦溪是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
千灯是顾炎武诞生地,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巴城是阳澄湖大闸蟹原产地,还是昆曲故里;
淀山湖镇是21世纪中国小城镇规划建设示范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
玉山镇拥有昆石、琼花、并蒂莲“昆山三宝”和被誉为“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的亭林园等等。这些江南古镇不仅很好地保护了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对古建筑古村落古街巷古桥梁进行了很好的修复,将江南水乡浓浓的乡愁深深镌刻在本地居民和八方来客的记忆深处。

美食文化。上海交通大学刘士林教授在《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中写道:“杭州的宋嫂鱼羹、苏州的糕点、扬州的小吃等。面对如此精妙奢华的江南饮食,大约只有女性的细腻心理、灵巧的手艺以及闲暇的时间才能调制出来。”江南风调雨顺、物产丰茂,有钱又有闲的市民对饮食的追求不仅是简单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因此才会开发出淮扬菜、苏邦菜、杭州菜等精致典雅的高端菜系。昆山同样给世人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经典饮食:阳澄湖大闸蟹;
奥灶面;
正仪青团子;
周庄万山蹄;
周市爊鸭;
陆家泗桥豆腐;
锦溪袜底酥等。这些中华名菜和名小吃背后都有生动有趣的故事传说,体现的是江南人心灵手巧的素质,这种素养培育了昆山人追求精致精细的工匠精神。

商贸文化。清代苏州人王维德在笔记中写道:“子弟弱冠,而不能业儒,即付以小本经营,便知物力艰难。迨其谙练习熟,然而付托亲朋,率之商贩,则子弟迫于饥寒者鲜也。”江南河湖纵横,通江达海,便于发展商贸事业,随着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迫使家庭中的男丁外出经商赚钱,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致富的商人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热衷于济贫扶困、发展公益事业。明清以来,徽商苏商浙商纵横捭阖,在近代史上留下善抓机遇、义利并举的儒商形象。昆山商人作为苏商的代表之一,在历史上兴盛商贸,谱写了诸多传奇佳话:元末明初,周庄沈万山靠海外贸易富甲天下,资助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三分之一费用;
明万历年间,从安徽休宁迁徙到昆山千灯的余爱山兴办余氏典当,重视子女教育,其子余德山在儿子高中进士后留下“创业固难我祖父克勤克俭,守成匪易尔子孙其慎其谦”的家训;
“电脑大王”王安博士民国期间生于昆山,就读于昆山县立初级中学,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学位,创立王安电脑公司,改革开放后回到家乡赠送昆山县人民政府第一套计算机。这些传奇佳话体现了昆山人勇立潮头、敢為人先、造福桑梓的苏商精神。

诗词文化。江南安定的社会秩序、富裕悠闲的生活节奏以及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催生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留下了昆山诗词的丰厚遗产,产生了一批代表性诗人:写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名句,被誉为“太康之英”的西晋陆机、陆云;
吟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唐代孟郊;
四次应试不中,发出“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萁踞”呐喊,抒发抗金豪迈情怀,被陆游、辛弃疾赞赏,最后空怀抱负病逝昆山的南宋诗人刘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北游25年探寻复兴中华文化,病逝山西曲沃,留下“即今三月莺花满,长作江南梦里人”无限乡愁思念的顾炎武等。浪漫雄浑的诗词文化培养了昆山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状元文化。《礼记·学记》曰:“化民为俗,其必为学。”江南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使得人们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和人才培养,重视藏书楼和书院修建。浓厚的文化教育氛围使得江南才子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处于执牛耳地位。据学者考证,明清两代全国状元共203名,其中,江苏、浙江有105名,占全国的51.7%,苏州府更是清代全国状元第一“高产区”,共出了26名,占全省53%,占全国22.8%。②昆山为状元文化增添了重要的分量。从宋代到清代,昆山共产生8位文武状元,例如:昆山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南宋的卫泾;
明代民间称为“代皇三月”,奏请朝廷修建昆山城墙的顾鼎臣;
清代被称为“同胞三鼎甲”,顾炎武外甥的徐乾学等。传承好昆山状元文化有助于培育尊师重教的良好民风。

科技文化。江南文化并不把“学而优则仕”作为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相反,这片文化土壤始终富有支持促进生产、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活力。昆山历史上也涌现出许多科技精英:南北朝时期,担任娄县县令,比欧洲早1000年推算出圆周率7位小数点的数学家祖冲之;
晚晴时期,精通中西医,翻译出版医学、数学著作达200万字,出使西欧成为中国第一个会见著名细菌学家科赫的医学家赵元益;
民国时期,留学美国荣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东华大学校长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的天文学家朱文鑫(2021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中心将编号为300634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朱文鑫星”);
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防护工程专家钱七虎院士等。目前,昆山籍两院院士有7位。昆山市将每年3月14日设立“祖冲之纪念日”,制定祖冲之自主可控攻关计划,“揭榜”合作项目408个,重大技术攻关330项,对于弘扬科技文化、推动自主创新、打造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戏曲文化。江南大学文学院庄若江教授指出:“江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深刻影响了人的精神气韵。浸润于文化母体的江南人养成了精细雅致、温婉多情、细腻浪漫的文化气质。”[4]体现这种文化气质的莫过于“百戏之祖”的昆曲。昆曲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南昆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昆山人顾坚创立了最初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改革,吸收北曲艺术,又融入当时流行的余姚腔、弋阳腔和海盐腔,形成了新的声腔。人们将这种柔软细腻、优雅动听的声腔,起了个有趣的名字“水磨调”,即昆曲。明万历以后,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出现了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经济实力的市民阶层,推动了昆曲文化的全面改革,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等),而且把昆曲推向舞台,将精美的服饰、婉约的声腔和细腻的舞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发展为昆剧。从此昆曲成为“百戏之祖”。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昆曲为首批人类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作为江南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走向世界。昆山市委市政府重视传承昆曲文化,成立了国内第八家专业昆剧团“昆山当代昆剧院”,创编原创昆剧《顾炎武》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承办全国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文旅部确定的348个剧种首次在昆山全部公演,演出场次201场,1.2万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现场观众达11万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超1.5亿人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11万人次,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建设戏曲博物馆,体现昆曲故里的担当精神。此外,江南丝竹、宣卷、昆北民歌等戏曲艺术在昆山也得到很好传承。

先贤文化。江南文化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体现这种精神的莫过于“昆山三贤”:明末清初伟大启蒙思想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被梁启超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其《朱子家训》留下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被称为“今之欧阳修”的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写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的名篇散文《项脊轩志》。昆山将每年7月15日设为“顾炎武日”,首发古代思想家顾炎武纪念邮票,出版《日知录》(存世善本)《旷世大儒》《顾炎武研究文献集成》,成立市顾炎武研究会,设4个分会,开发顾炎武思想课程。《大儒顾炎武》入选优秀国产纪录片目录,中篇弹词《顾炎武》获中国曲艺牡丹奖提名奖。这些举措让亭林先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知行合一的高尚品格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元代文学家顾阿瑛、明末清初位列“金陵八家”的画家龚贤、明末清初文学家归庄等昆山先贤的著作和思想也应得到很好的传承。

总之,昆山“江南文化”精髓是苏州打响“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昆山打响“江南文化”品牌,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城市软实力、实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县域示范,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注释

①本段各位学者观点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2-01。

②以上数据来源于刘士林等著《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 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349.

[2]高宏存.政府文化管理前沿[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51.

[3]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187.

[4]庄若江.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新华文摘,2021,(11).

作者简介

张晓彤,中共昆山市委党校教研科科长,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文化。

何青,中共昆山市委党校教研科教师。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文化。

责任编辑 张忠义

猜你喜欢昆山品牌黄旙绰与昆山腔考戏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2年3期)2022-04-20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2年1期)2022-02-23昆山迈晟科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1年7期)2021-09-14昆山三虑五金机械有限公司模具制造(2021年7期)2021-09-14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0期)2016-11-15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旅游经济商(2016年27期)2016-10-17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

推荐访问:江南 脉络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