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纳洛酮在脑出血微创术后的应用研究]注射用盐酸纳洛酮

  【摘要】 目的 观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微创术后的临床效果,并与对照组比较。方法 选择经临床、头颅CT或MRI确诊的9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大剂量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4.8 mg/d+内科基础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内科基础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两组均行微创手术。结果 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用药后神智、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程度、并发症、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提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检查证实。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②CT检查示血肿30 ml以上[多田公式计算:V(血肿量)=π/6×L(长轴)×S(短轴)×Slices(层次厚度)],60 ml以下;③发病24 h以内,并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④生命体征相对平稳;意识状态Ⅱ~Ⅳ级。
  1.4 给药方法 大剂量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4.8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内科基础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内科基础治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重症患者均加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予脱水治疗。2组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1.5 观察项目 在入院当天及微创治疗后2周、4周、2个月分别观察相关指标:①意识;②语言;③面瘫;④上肢瘫;⑤指瘫;⑥下肢瘫;⑦趾瘫;⑧其他症状:抽搐、应激性溃疡、二便失禁、面部表情;⑨血流变;⑩再出血机率的判断;B11微创术后血肿清除量;B12脑水肿CT图像分级。给药前1 d及给药后4周各测1次,并化验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
  1.6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疗效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1.7 统计学方法 3组病例有效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参数平均值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平均值的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 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大剂量纳洛酮组为93.3%,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大剂量纳洛酮组为7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6%,显效率为53.3%。大剂量纳洛酮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值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大剂量纳洛酮组患者意识状态好转率神优于对照组(P30 ml脑出血患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迅速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使被挤压移位的部分脑组织得以复位,从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极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有效地保护了神经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死、致残率,并可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资料显示:治疗组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应用纳洛酮治疗,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并发症减少,疗效明显,治疗2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一步减少,提示随时间延长,疗效更加明显,可能与其中枢性催醒作用有关。同时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明显减少,其具体机制原因为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抑制剂,对阿片受体三种亚型均有特异性拮抗作用,小剂量主要作用于与呼吸有关的μ受体,只有大剂量才作用于与神志、肢体、体温有关的κ受体,纳洛酮的脑细胞保护作用及对阿片受体阻断,降低机体应激性有关,对抗中枢抑制性神经质γ-氨基丁酸,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动系统,有中枢促醒作用有关。故笔者认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冶疗急性脑出血后使用大剂量纳洛酮不仅能促醒,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且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病残程度。
  参 考 文 献
  [1] baskin ds,hosobuch a.naloxane reversal of ischemic neurological deficients in man.lancet,1981,(2):272.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推荐访问:脑出血 术后 微创 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