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单纯鼓膜穿刺和采用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1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就诊号分为单、双号两组各70例,单号组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双号组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完毕后更换注射器,内含地塞米松5mg/mL冲洗鼓室2~3遍,保留0.3~0.5mL。结果 随访3个月~1年,单号组有效率为82.86%,双号组有效率为94.28%。结论 单纯鼓膜穿刺效果差,易复发。而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加地塞米松的治疗效果肯定,操作方法简单,门诊即可完成,不易复发,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穿刺; 地塞米松
  [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114-02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多,疗效各异。我们进行临床观察,采用单纯鼓膜穿刺和鼓膜穿刺加地塞米松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5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40例,均为单耳,女性45例,男性95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7~35d,伴有耳闷、耳鸣、听力下降,诱因:发病前有明显感冒史57例,急慢性鼻炎31例,鼻中隔偏曲20例,其余为诱因不明,检查鼓膜呈蜡红色有液面或气泡。经临床观察,发病时间与鼓室积液色泽相互关联。1周内呈淡黄色的有81例,其中单号组46例,双号组35例;10~15d呈黄色的有39例,其中单号组15例,双号组24例;1个月及1个月以上的呈橙黄色的有20例,其中单号组9例,双号组11例。纯音侧听,属轻中度气导下降――传导性耳聋或较健耳下降。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随机就诊分单、双号两组,每组70例,单号组采用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双号组如同单号组采用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完成后更换注射器,内含地塞米松5mg/mL冲洗鼓室2~3遍,保留0.3~0.5mL,观察2周,同时口服抗生素4~5d,有复发一周可重复治疗一次。操作时患者侧头取坐位,行患耳常规皮肤消毒,2%卡因棉片贴于鼓膜表面,采用鼓膜穿刺针,在严格无菌条件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或注入地塞米松冲洗。
  1.3 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自觉耳部不适消失,鼓膜形态恢复正常,咽鼓管通畅,听力提高或同于健耳的听力曲线。有效:自觉耳部不适明显减轻,捏鼻鼓气耳内胀感,鼓膜色泽恢复正常,活动改善,听力提高或听力曲线30dB以内。无效:大于4次以上治疗,有自觉症状,鼓膜活动欠佳,听力曲线同治疗前或低于40dB±或曾达到有效标准,再次下降者。随访3个月~1年。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校正χ2检验。
  
  2 结果
  
  双号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单号组,见表1。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传导性耳聋为重要特征的非中耳化脓性疾病[1]。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是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病毒)免疫反应等引起,本资料这一点是符合的。使鼓室负压所致的黏膜充血、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血清从血管渗出的这一病理过程。经临床观察单纯鼓膜穿刺抽吸鼓室积液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渗出初期有效果,在就诊时间方面,第1周内效果好于第2周效果,有效率为77.14%。但对鼓室黏膜肿胀明显、分泌物黏稠、鼓室小等,易复发,重复治疗次数多,病程长,效果差,其中无效12例;而采用鼓膜穿刺抽吸分泌物加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冲洗保留治疗有着明显效果,有效率为94.28%,无效4例,其中3例鼓膜置管,1例放弃治疗。该药具有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降低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张力和抑制纤维细胞的增生和抗炎,抗过敏,减轻水肿及内芽组织的形成[6],在临床有着明显疗效,并给以肯定,不仅缩短了病程,还不易复发,并发症少,有效减轻鼓室黏膜反应、鼓室负压,同时保护咽鼓管功能的通畅,残留鼓室内积液排除,从而听力提高或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减少复发率,取得良好效果。此方法操作简单,门诊即可完成,便于临床推广应用。需要注意治疗过程中口服抗生素4~5d,防止合并感染。
  
  [参考文献]
  [1] 王正敏,陆书昌. 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88-494.
  [2] 田君海,薛海涛,刘慧鑫.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 河南医药,2005,27(10):778-779.
  [3] 付国强,藤清晓,董保华. 鼓室加压超剂量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3例[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59-60.
  [4] 刘杰. 甲泼尼龙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6,25(6):428-431.
  [5] 陈俊杰,林宾. 鼓室加压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J].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16.
  [6] 吴景时,吴景华,李振国. 基本药与新药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收稿日期:2009-09-11)

推荐访问:中耳炎 两种 疗效 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