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_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

  临床上经常说到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当今高要求高服务性质的医疗领域里已经更进一步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当一个新生命的降临,将寄予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祝福,作为在妇幼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我,护理好每一个新生儿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尤其是对那些需要特别护理的新生儿将不能容许我们有丝毫的不慎,现就如何做好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浅谈一下我的想法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硬皮症或皮下脂肪硬化症,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以出生3天或早产新生儿多见,新生儿硬肿症是由于受寒冷、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低体温和多器官受损的综合征,故寒冷季节多见。由于气温变化大,造成本病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给护理及治疗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做好本病的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1 临床表现
  有体温不升,体温≤35℃,皮肤硬肿,多呈对称性,反应差,哭声弱,拒乳,严重者可有呼吸不规则,皮肤青紫,尿少,心率减慢等。硬肿发生的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2 护理措施
  2.1 复温
  因患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棕色脂肪少,产热量低,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使体温不升,及时有效的复温是入院时的首要工作,复温必须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切忌加温过速,避免体温忽高忽低,否则体表温度上升加快,外周血管床增加,心肌功能不能适应,以致内脏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缺氧或肺部淤血、出血。体温不升或不稳定的患儿,每1h~2h测一次体温,并观察面色、哭声、呼吸和心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轻症可用缓慢复温法,即用棉被包裹外加热水瓶促使体温上升,持续升到35℃移到26℃暖箱内,以后每小时提高箱温1℃,视病情调至30℃~32℃,在12h~24h内使体温恢复正常。重症硬肿,体温在30℃以下者,缓慢复温效果差,多主张快速复温,可将患儿送入预热至27℃以上暖箱内,每小时升高1℃箱温,直至体温恢复,亦可配合加热输液,加温供氧等措施,待体温升至35℃控制至适中温度。
  2.2 给氧
  患儿入院后即给低流量间歇吸氧,以改善肌肤缺氧状况,同时使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通过生物氧化逐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所释放的能量一半是热能,可以维持体温,并调动机体的内在因素,增加产热量,是体温较快恢复并保持稳定,吸氧以利于棕色脂肪分解产热,缺氧重者给予头罩吸氧4L/min~6L/min[2]。
  2.3 合理喂养
  发生硬肿症的患儿多为早产儿,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提供足够能量和水分,保证供给。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热量摄入需要,按医嘱补液、输白蛋白等,严格控制补液
  2.4 对呼吸的观察和护理
  因新生儿合并硬肿症,其胸腔小,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弹性差,呼吸功能不健全,靠隔肌的升降呈腹式呼吸,患儿腹部硬肿,可致呼吸困难,出现鼻翼煽动,口唇及面部发绀、三凹呈阳性,呼吸暂停等症状,应仔细观察,及时处理。患儿宜取平卧头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每次换尿布后变换体位姿势,以免局部受压过久,影响血液循环。定时翻身拍背,促进肺血液循环,两肺扩张,排除呼吸道和肺内内分泌物。
  2.5 做好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患儿抵抗能力差,如合并感染及危及生命,在治疗和护理中,预防感染尤为重要,房间应保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每日通风,消毒2次,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严禁患感冒的医护人员和陪护进入病室,加强皮肤护理,衣着松软舒适,注意查看颈下、腹股沟、腋下、臀部等皮肤褶皱处是否发红、糜烂;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3]。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皮肤和黏膜。
  2.6 预防并发症
  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死亡的重要因素,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发生。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等,如有面色突然发紫、呼吸困难加重、肺部�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3 预防
  做好围产期保健和宣教向家长讲解疾病的严重性,介绍相关的新生儿硬肿症疾病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技术,防止妊娠并发症、避免早产、窒息、产伤、感染等,冬季做好保暖,房温不应低于24℃,尽早母乳喂养,是新生儿体温稳定,特别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保证供给足够热量,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和发展,关键在于预防。

推荐访问:新生儿 浅谈 护理 硬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