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先生之死谈老年肺结核]林徽因肺结核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鲁迅先生的形象在现今依然丰满生动。这位被毛主席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被人民誉为“民族魂”的硬汉,去世时却只有55岁,令人扼腕。
  鲁迅年轻时身体十分强健,很少生病。44岁时出现咳嗽咯痰,因身心疲惫,日渐加重。主治的日本医生须藤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错误地当作支气管炎、胃病、消化不良治疗,以至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后经宋庆龄、史沫特莱推荐,美国肺病专家邓肯医生给鲁迅先生会诊,拍了X线胸片,胸腔穿刺抽出“微黄色透明液”,痰结核菌培养为阳性,确诊为“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胸膜炎”。但主治的须藤医生并未按照会诊确定的治疗方案施治,最终导致先生陷入结核病晚期,被“自发性气胸”活活憋死。
  须藤医生曾先后两任日本民会议员,又是日本军国主义组织――“乌龙会’’副会长,他对先生的长期误诊误治,是医疗事故还是政治谋害?为了解开这一谜团,上海鲁迅纪念馆曾在1 984年,组织23位上海著名的医学专家、教授,参加“鲁迅先生胸部X线片读片会”,对先生逝世前4个月所拍摄的X线胸片进行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鲁迅先生患有肺结核、胸膜炎,但直接死因是因肺气肿造成的气胸,压迫心脏,致使心力衰竭而死。
  
  顽固的结核病
  
  结核病是人类最古老的慢性传染病,在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及乙胺丁醇等特效药问世之前,患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被称为“白色瘟疫”。自从普遍推行“卡介苗”接种以来,结核病发病人数大幅度下降。但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与艾滋病的传播,结核病又卷土重来。世界上约有1/3的人曾感染过结核菌,现在每年罹患人数高达800多万,每天仍有5 000多人死于此病。15~35岁的青壮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长期以来,社会上流行着“年过半百,不得结核”的说法,影响着医生的判断力与病人的注意力。然而,许多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老年性结核病患病率并不低于青年人。如天津市某医院一年收治的472例结核病人中,60岁以上者占24%,其中尤以男性老年患者居多。
  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肺组织弹性减弱,呼吸道分泌功能降低,肺与支气管清除痰液和抗御疾病的能力下降,结核菌常会“趁虚而入”。肺结核没有终身免疫,有些年轻时患病痊愈者,到老年体弱时,潜伏病灶会死灰复燃或重新感染。而原有结核病灶一直未被治愈者,迁延至老年,病灶会重新活动和加剧。
  
  漏诊漏治危及全家
  
  老年性结核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有1/4的患者缺乏典型的午后潮热、夜间盗汗等症状,有的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咯痰、气急,有的仅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胃肠功能紊乱,有的则以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完全无症状者在老年性肺结核中约占25%,只是在体检和其他疾病检查时才被发现;有一半的老年性肺结核患者,长期被误诊为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肺气肿等。此外,老年性结核病的胸部×线片也不够典型,很容易漏诊、漏治。据临床报道,60岁以上的老年性肺结核的误诊率,比30岁以下的青壮年高7倍以上。
  被漏诊、漏治的肺结核带菌病人,是家庭及周围人群中的最危险传染源,传染几率高达36%。凡患有久治不愈的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每年都要进行胸部X线透视,结合痰菌检查,深挖细找,把漏网的肺结核查出来;要详细询问结核病接触史,家庭成员中若有肺结核患者(尤其是患急性粟粒性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应立即想到该家庭中老年人可能也患有开放性肺结核,要对老年人做详细检查,谨防漏诊漏治。

推荐访问:肺结核 之死 鲁迅先生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