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长的抗菌药 常用抗菌药的半衰期、达峰时间及合理使用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常用抗菌药半衰期及达峰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抗菌药临床给药的合理方法。方法 据抗菌药物专著,选择有半衰期和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的药物100个。计算药物半衰期和达峰时间的分布。结果 调查的100位常用抗菌药半衰期多在1~4 h之间,达峰时间多在0.5~2 h之间。不同类别抗菌药的半衰期以青霉素类最短,27个药物多数在1~2 h之间,其中位数为1.08 h;头孢菌素类的半衰期大于青霉素类,25个头孢菌素类多数半衰期分布在0.5~4 h之间,其中位数为1.55 h。15个氨基糖苷类多数半衰期在2~4h之间,其中位数为2.5 h。13位大环内酯类其半衰期多数分布较离散,在1~8 h之间较多。14个喹诺酮类药物半衰期最短的氟罗沙星为1.5 h,最长的司氟沙星为16.3 h,中位数为5.55 h。磺胺类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半衰期最短的为6.5 h,最长的为203 h,中位数为23.5 h。调查的100个抗菌药物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集中在0.5~3 h,其中0.5~1.5 h占61 %,0.5~2.5 h占80 %。结论 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各有不同,不同类类别的抗菌药物的半衰期亦有差别,但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不同类别药物差别不大。在选择给药途径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的半衰期。
  【关键词】 抗菌药;半衰期;达峰时间;合理使用
  
  药物的使用,特别是抗菌类药的使用,一直以来都存在着滥用的现象,许多药的使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式和剂量,且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数据又相对缺乏。本研究从最常见的,也是与广大患者利益最贴近的问题入手,运用理论知识与临床资料,通过一系列研究分析,对合理使用抗菌药从理论上给出一个指导性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以市面上常见的抗菌药物专著为基础:严宝霞主编的《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版;王睿主编的《新编抗感染药物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第1版;江明性主编的《新编实用药物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杨藻宸主编的《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虹主编的《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广东科技出版社;张石革、孙定人主编的《临床药理与应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1版。根据抗菌药的种类,选择其既有半衰期又有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的药物共100个。将半衰期和达峰时间划为一定的时间区间,计算不同时间区间的频数,做频数分布表,计算中位数。分析不同类别抗菌药的合理用药。
  
  2 结果
  
  2.1 常用抗菌药的半衰期和达峰时间分布
  调查的药物中出现最频、也是当前最主要的六大类抗菌药依次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调查的100个药物中青霉素类27个、头孢菌素类25个、氨基糖苷类15个、大环内酯类13个、喹诺酮类14个和磺胺类6个。表1显示,常用抗菌药半衰期大多分布在1.0 ~ 4.0 h之间,其中40 %在1~2 h之间,24 %在2~4 h之间。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在不同类药的分布大体一致,以0.5~2.0 h之间居多,占84% 。
  2.2 不同类别抗菌药的半衰期、达峰时间分布。
  2.2.1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 所调查的27个青霉素类抗菌药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钾、安苄西林、阿莫西林、氯唑西林、替卡西林、苯唑西林、羧苄西林、阿洛西林、呋苄西林、美西林、依匹西林、甲氧西林、海他西林钾、氟氯西林、巴氨西林、哌拉西林钠/舒巴坦、匹美西林、美洛西林、萘夫西林、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扑西、苄茚西林钠、哌拉西林、匹氨西林、卡非西林钠。其半衰期最短的为苯唑西林 0.4 h,最长的氯唑西林为 20.6 h ,多数半衰期在1~2 h之间,其中位数为1.08 h。达峰时间最长的为依匹西林2.5 h ,达峰时间最短的呋苄西林为0.1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1 h。头孢菌素类的半衰期大于青霉素类,所调查的25位头孢类抗菌药包括:头孢雷特、头孢曲松、头孢哌�、头孢他啶、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头孢匹林、头孢西丁、头孢噻啶、头孢乙腈、头孢沙定、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丙烯、头孢泊污、头孢布坦、头孢地尼、头孢地秦、头孢唑污、头孢磺啶、头孢氨苄。其半衰期最短的为头孢匹林0.5 h,最长的为头孢曲松8 h,多数半衰期多分布在0.5~4 h之间,其中位数为1.55 h。达峰时间最长的头孢泊污为12.0h ,达峰时间最短的头孢美唑为0.17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1 h 。
  
  2.2.2 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 调查的15个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包括:阿贝米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西索米星、奈替米星、阿司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异帕米星、地贝卡星、核糖霉素、达地米星、链霉素。其半衰期最短的妥布霉素为0.75 h,最长的核糖霉素为 13.5 h,多数半衰期在2~4 h之间,其中位数为2.5 h。达峰时间最长的妥布霉素为2 h ,达峰时间最短的三种药:核糖霉素、达地米星、阿贝米星均为0.5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1 h。调查的的13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包括: 醋酸麦迪霉素、红霉素、环乙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麦迪霉素、琥乙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白霉素、克拉霉素、罗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其半衰期多数分布较离散,在1~8 h之间较多,半衰期最短的醋酸麦迪霉素为1.5 h ,最长的琥乙红霉素为 42.3 h ,其中位数为2.4 h。达峰时间最长的螺旋霉素为2.5 h,达峰时间最短的醋酸麦迪霉素为0.5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2 h。
  2.2.3 喹诺酮类和磺胺类 喹诺酮类及磺胺类抗菌药的半衰期均较长,从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不等。调查的14个喹诺酮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左氧佛沙星、洛美沙星、甲氟哌酸、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妥舒沙星、莫西沙星、司氟沙星、培氟沙星、氨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氧佛沙星,半衰期最短的氟罗沙星为1.5 h,最长的司氟沙星为16.3 h,中位数为5.55 h。达峰时间最长的甲氟哌酸为11.5 h,达峰时间最短的依诺沙星为0.65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1.5 h。6位磺胺类抗菌药: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磺胺异恶唑、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多辛、磺胺甲恶唑,半衰期最短的磺胺异恶唑为6.5 h,最长的磺胺多辛为203 h,中位数为23.5 h。达峰时间最长的磺胺甲氧嗪为4 h ,达峰时间最短的磺胺异恶唑为2 h,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3.75 h 。
  
  3 讨论
  
  调查的100个抗菌药物的半衰期差别较大,从0.5 h到203 h不等,多数集中在1~2 h。从类别上看,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半衰期短,中位数分别为1.08 h和1.55 h;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的半衰期稍长,中位数分别为2.5 h和2.4 h;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的半衰期较长,中位数分别为5.5 h和23.5 h。多次给药后的血药浓度与相应稳态浓度的比值 =1 -e-nkt(t为给药时间间隔,k为消除率,t=t1/2)。当fss=1时,可达稳态浓度,此时,n≈6。理论上,任何药物进入体内后经过4~6个t1/2后,血液中的药物可达到稳态浓度。由于血药浓度与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成正比,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与药物效应相关。因而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相关。对于半衰期为2 h的药物,等剂量分次给药的维持量给药法和恒速的持续静脉滴注需要12 h才能到达稳态浓度,对于半衰期为4 h的药物则需1 d。加上药物从血液扩散进入靶器官也需时间,因而到达稳态效应的时间更长。因而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不宜采用维持量给药法和恒速静脉滴注给药。如调查的喹诺酮类药物除一个氟罗沙星半衰期小于2 h外,其余均大于2 h,最长的为16.3 h(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为4 d),中位数5.55 h;磺胺类药半衰期更长,其最短的半衰期为6 h,最长半衰期达63 h(磺胺甲氧嗪)或203 h(磺胺多辛),需数天甚至数周血药浓度才能达峰值。对于需要迅速达到治疗药物浓度的药物应采用负荷剂量法。
  调查的100个抗菌药物血管外给药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集中在0.5~3 h,个别约为12 h(头孢泊污和甲氟哌酸)。其中0.5~1.5 h占61 %,0.5~2.5 h占80 %。由于药物的半衰期差别较大,对于手术前的抗菌药预防给药时间,除考虑药物的半衰期外,也应考虑达峰时间。建议在术前1 h左右给予抗菌药,过早给药意义不大。对于半衰期短暂的药物,在手术超过4 h时,应在中途再给一个维持剂量。而对于半衰期长的氟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药,建议采用负荷量给药法,使其快速达到有效抗菌浓度,且手术中一般不用再给药。对于个别半衰期短而达峰时间长的药物,如头孢泊污和甲氟哌酸的达峰时间12 h,而其半衰期仅约2 h,可提前给药。
  对于半衰期较短的抗菌药物,采用静脉滴注的方法是合理的,而对于半衰期较长的抗菌药,可采用负荷量给药法。对于安全性较高的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菌药,半衰期短,宜采用大剂量、脉冲式、间歇给药,而不采用低浓度、缓慢的给药方式。氨基糖苷类及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因其半衰期在2 h以上分布较多,一般建议采用分次给药的方法。喹诺酮类抗菌药及磺胺类抗菌药半衰期长,宜采用负荷量给药法,使其迅速达到稳态浓度,而后采用适宜的维持量给药。
  
  参考文献
  1 严宝霞.抗感染药的临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
  2 王睿.新编抗感染药物手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8月.
  3 江明性.新编实用药物学.科学出版社.
  4 杨藻宸.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5 张石革,孙定人.临床药理与应用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年.
  6 杨世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7 戴自英.实用抗菌药物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8 张石革,崔嵘. 临床注射药物应用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
  9 林跃,实用药物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 马虹.临床医生用药大全.广东科技出版社.

推荐访问:半衰期 常用 时间 抗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