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回顾性分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38例使用益赛普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40例对照组ACR 20、50、70的缓解率。结果 益赛普起效迅速,2周达到ACR20 94.7%缓解,治疗8周达到ACR 70 21.1%缓解。结论 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短期疗效非常明显,能作为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诱导缓解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类风湿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038-02
  
  类风湿关节炎(趾)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Iβ在RA的免疫发病及炎症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TNFα拮抗剂可减轻炎症及关节破坏[1]。益赛普是一种采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融合蛋白,它可以特异性地阻断TNFα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2007年7月至2008年9月,我科应用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78例,同意使用益赛普(观察组)者38例和同期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性8例,女性30例,年龄35~60岁,平均(45.25±15.1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96个月,平均(49.2±16.6)个月;对照组
  40例,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33~64岁,平均(49.15±1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2个月,平均(52.1±14.5)个月;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RA)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所有患者近半年均未使用激素及慢作用药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损害;②合并消化道溃疡;③合并血液系统损害如白细胞低等;④合并结核、肿瘤;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⑥合并近期有感染;⑦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观察组用益赛普25 mg皮下注射2次/周,同时配合萘普生缓释胶囊(500 mg/次,1次/日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周口服,逐渐加量至12.5 mg/周口服)、叶酸片(15 mg/周口服)、中药辨证施治,8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萘普生缓释胶囊(500 mg/次,1次/日口服)、甲氨蝶呤片(7.5 mg/周口服,逐渐加量至 12.5 mg/周口服)、叶酸片(15mg/周口服)、中药辨证施治,8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及第1、2、4、8周对下列指标进行评估:休息痛、关节肿胀数及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及关节压痛指数、日常生活能力、医师评价、患者评价、血沉、CRP,计算各指标的改善百分率。根据各指标改善百分率,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标准,进行综合评估[2]。ACR 20:压痛和肿胀关节数有20%的改善以及休息痛、日常生活能力、医师评价、患者评价、血沉或CRP这五项中至少有三项改善20%。ACR50和ACR70则分别是指上述指标改善50%和70%。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各项指标变化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的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好转,其中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对照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后也比治疗前有较显著好转;但两组数值比较,观察组的血沉、晨僵时间好转程度要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受体 坏死 关节炎 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