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危害 [玻璃体切割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期眼内炎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早期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2003~2009年在我院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眼内炎的病例12例,并行玻璃体培养加药敏。结果 7例患者视力达到0.3,最好视力达0.5,3例患者视力眼前指数,2例患者视力无光感。全部患者均保留眼球。玻璃体细菌培养微生物检查阳性9例。结论 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早期行玻璃体切割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人工晶体;眼内炎;玻璃体切割
  [中图分类号]R7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5-0068-02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白内障手术的手术量越来越大,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对视力影响极大,在临床上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笔者回顾性分析了临床治疗过的眼内炎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在我院住院手术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眼内炎的患者12例(12只眼),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9~77岁,平均66.37岁。有8例是亚急性眼内炎,2例是急性眼内炎,2例是迟发性眼内炎。均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并取出人工晶体,行玻璃体培养加药敏,眼内注药冲洗。术后均行硅油注入。
  
  2 结果
  
  术后炎症控制良好。其中7例患者视力达到0.3,最好视力达0.5,3例患者视力眼前指数,两例患者视力无光感。全部患者均保留眼球。玻璃体细菌培养微生物检查阳性9例。
  
  3 讨论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常常对患者的视力带来致命的后果,由于它的危害性,眼科医师在不断地努力,以期降低它的发生率,并将其危害减到最低程度。美国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组临床研究中报道,导致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源于患者的眼睑和结膜。其中最常见的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而杆菌和真菌少见。一般认为,眼内炎的病原体是通过穿透的手术切口带入眼内的,有报道显示,白内障手术中前房水培养的阳性率平均在20%。很显然,这些污染绝大多数没有引起眼内炎,但却是观察预防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Thomas等的报道表明,对于术后眼内炎的预防没有关键步骤,只有术前的碘伏消毒对预防有一定的作用,而其他报道的预防措施包括术前剪睫毛、盐水冲洗结膜囊、术前抗生素点眼、术中用含抗生素的灌注液和术后结膜下注射,都收效甚微。日前对于术前抗生素点眼和含抗生素的灌注液术中应用的预防效果尚有争议。
  引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很多,包括年龄、系统疾病、眼部疾病、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手术方式、切口位置、囊膜的完整性、植入材料及切口的愈合情况等等。多项研究显示术中后囊膜破裂是术后眼内炎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手术切口的形式与闭合是防止术后眼内炎的重要因素。囊外手术期间,应用荧光素于球结膜,可见其沿着抽吸管和切口随眼内灌注液进入前房,推测切口结构的根本不同可能是阻止细菌进入前房的重要因素,并证实5~7mm切口较12mm长切口的前房污染率明显低。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注药,是目前公认的处理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有效的方法。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眼内炎,一经确诊,按眼科急症处理,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术,可清除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去除渗出斑并送检(提高微生物检查的阳性率,并降低术后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我们研究认为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内炎的治疗,一旦确诊,应该立即行玻璃体切割,并取出人工晶体,行玻璃体腔注药和冲洗,眼内注入硅油,隔离眼内细菌的传播途径。

推荐访问:玻璃体 晶体 切割 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