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眼科临床应用举隅] 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应用

  [摘要] 血府逐瘀汤灵活运用治疗眼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上神经痛,疗效确切。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眼科;玻璃体积血;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眶上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 R246.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5(a)-096-02
  
  在眼科临床上,活血化瘀疗法应用甚广,血府逐瘀汤作为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剂,应用最多、最广。该方出自清朝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甘草、柴胡、川芎、桔梗、牛膝药物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痛,胸闷呃逆,失眠不寐,心悸怔忡,瘀血发热,舌质暗红,边有瘀斑或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痛经,肌肤甲错,日晡潮热;以及脱疽、白疙,眼科云雾移睛、青盲等目疾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灵活运用此方治疗眼科多种病症,疗效颇佳。
  1 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
  患者,女,55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3 d。有高血压病史10年,无糖尿病史及其他全身病。查视力:OD(右眼视力)=1.0、OS(左眼视力)=0.05,右眼大致正常,左眼前节正常,散瞳后可见玻璃体积血,眼底视不清,眼压正常。给予生地 10 g、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10 g、 赤芍8 g、枳壳8 g、柴胡6 g、杞果12 g、川芎8 g、桔梗8 g、牛膝10 g、甘草6 g、三七5 g(研末冲服)、天麻12 g、菟丝子10 g,每日1剂,水煎500 ml分早晚口服。透明质酸酶针500 U+2%利多卡因针2 ml球后注射,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中间隔2 d继续治疗第2个疗程。共注射3个疗程,中药加减共服用35剂。查视力:OD=1.0、OS=0.8,玻璃体积血完全吸收。
  按:玻璃体出血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属中医眼科的“暴盲”范畴,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外伤及视网膜裂孔等。玻璃体积血因玻璃体组织结构特性而吸收缓慢,它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视功能下降,还可以发生玻璃体增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最终可以导致患者失明、眼球变形,因此,本病需要积极早期地医疗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措施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干预两类。尽管玻璃体切割手术具有一次性切除浑浊玻璃体的优点,但也可发生并发症,如复发出血、视网膜裂孔、脱离、眼内炎等,且手术费用较为昂贵。因此,目前对于早期不伴并发症的玻璃体积血以药物治疗为主。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扩张血管、降低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功效。透明质酸酶能水解多糖类物质,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基质,对透明质酸的葡萄糖胺键有水解和解聚作用,降低体液的黏度和阻力,使细胞间物质易于流通和扩散,故可使局部储积液或注射液扩散,从而加速药物吸收,减少组织张力和疼痛,亦有利于水肿、炎性渗出物的消散吸收。故活血化瘀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效果明显。但对于玻璃体积血吸收不明显,机化膜及条索形成,还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2 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
  患者,女,55岁,诉左眼视力下降1个月余。曾在他院检查,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分支阻塞,给于尿激酶10万单位静滴,每日1次,连用7 d,并给予维生素B1片、维生素C片、肌苷片、维脑路通片各2片口服,每日3次,效差。查视力:右眼0.5(不能矫正,诉属先天弱视),左眼0.15。眼底:右眼大致正常,左眼视盘色泽正常,边界欠清,颞上方网膜大片火焰状出血,涉及黄斑区,黄斑区中心反光无,舌质红,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滑,诊断为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颞上支),证属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治以化瘀通络,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9 g、生地9 g、桃仁8 g、红花8 g、赤芍9 g、枳壳9 g、甘草6 g、柴胡6 g、川芎8 g、桔梗8 g、牛膝12 g、泽兰10 g、益母草12 g)服10剂后,查视力:左眼0.3,眼底视网膜出血部分吸收,舌尖红,苔薄黄,脉弦,原方加山楂20 g、三七6 g(研末冲服)、炒黄芩9 g,加减共计服用50剂后,查视力:左眼1.0(弱-2),眼底网膜出血基本吸收,黄斑区稍污暗,中心反光可见,服明目地黄丸善后。
  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属于中医眼科“络损暴盲”范畴,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因动脉硬化等因素导致网膜静脉受动脉物理性压迫,血管腔狭窄,血液流变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形成血栓的一种视网膜血管病。主要特点为视网膜静脉纡曲扩张,沿受累静脉出血,网膜水肿、渗出,病程长,致盲率高。西药无特效药物治疗,可用纤溶制剂治疗,但有导致再出血的危险。血府逐瘀汤加减应用于静脉阻塞各期的治疗,收到较理想的效果,但对于缺血型视网膜静脉全阻塞者,效差,应中西医综和治疗。
  3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患者,男,52岁,诉右眼视力下降10 d。10 d前,患者晨起后发现右眼视力下降,无眼痛,有高血压病史5年。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右眼瞳孔轻度散大,直径约5 mm,光反射迟钝,眼底视盘边界模糊,盘缘外下方线状出血,视野呈与生理盲点相连的下方扇形视野缺损,舌质红,边有瘀点,脉弦涩,诊断为右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给予当归10 g、生地9 g、桃仁9 g、红花9 g、赤芍8 g、枳壳10 g、甘草6 g、柴胡8 g、川芎6 g、桔梗8 g、牛膝12 g、菊花10 g、香附15 g、三七粉6 g(冲服),上药共服10剂后,视力提高至0.5,眼底视盘边界较前清晰,出血部分吸收,原方加枸杞子20 g、女贞子18 g,再服15剂后视力提高至1.0。后给予杞菊地黄丸善后。
  按: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归属中医眼科“视瞻昏渺”或“暴盲”范畴,基本病机是目系供血不足,所见局部出血、水肿,系血瘀络阻所致。多见于中老年人,多伴高血压,动脉硬化,颞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使血管壁发生变化,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液流通不畅,致使前部视神经的小血管也发生改变导致缺血。治疗上西医主要是激素加扩血管药物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此病,既能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又可避免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4 眶上神经痛
  患者,女,35岁,主诉两眼疼痛半年余。半年前,因小事与邻居争吵后感眼痛头胀,无法正常工作,用止痛药物可以缓解,曾用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片、抗生素及镇静剂无效。眼部检查,双眼远近视力正常,眼前节无异常,无隐斜,集合功能佳,双眼压正常,按压眶上切迹处剧痛,舌质红,脉弦涩。西医诊断:双侧眶上神经痛;中医辨证:郁怒伤肝,气逆动火,上窜头目,目为肝窍,受血所养,由于气滞和脉络瘀阻,故发生疼痛,治疗行气活血,佐以疏肝,药用当归12 g、生地8 g、桃仁10 g、红花8 g、赤芍9 g、枳壳8 g、甘草6 g、柴胡8 g、川芎8 g、桔梗10 g、牛膝15 g、香附12 g、夏枯草12 g,3剂后疼痛减轻,继用原方4剂,疼痛基本消失,原方去丹皮、柴胡,再服5剂,观察半年,未再复发。
  按:眶上神经痛系三叉神经第一支眶上分支的疼痛,临床上较常见,疼痛以上眼眶和额部为主,常伴有眼球酸胀痛,中医称为“头目痛”和“眉棱骨痛”。本病例由于气滞日久成瘀,故以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消瘀止痛以收其功。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87-197.
  [2]张梅芳,詹宇坚,邱波.眼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6-174,343-362.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203,219.
  [4]魏建房,张媛媛.活血化瘀联合透明质酸酶球后注射治疗玻璃体积血[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159.
  (收稿日期:2010-03-16)

推荐访问:眼科 临床应用 血府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