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阅读笔记3篇(完整)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1  《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五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红旗下阅读笔记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3篇(完整)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1

  《正红旗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清代末年北京城内满族旗人的生活场景,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五类人:一类是寄生于八旗制度之下的大姐公公一家和大舅、姑母等人,过着“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把全部生命都“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注死水里。”一类是能够审时度势,想从八旗制度中挣脱出来,为本人从头设想一条生路,如福海二哥等人;另一类是晚清时期进入*的洋人,他们或着仗着本国使馆的力量胡作非为,或者在殖民地为非作歹;还有一类是当时依托洋人的“大毛子”、“二毛子”,他们反过来欺凌*老苍生,如多大爷等人;最初一类是受不了教会、洋人的欺凌,自觉组织起来反抗的人,如十成等义和团成员。此外,书中还对清末满族社会风俗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正红旗下》是老舍生前最初一本小说,无论言语的凝练,辞藻的使用,文笔的磨练都已到达巅峰,可谓是最值得阅读的小说之一。老舍用自传体的形式,用本人的所见所闻讲晚清时期旗人的生活,为人,处事等方面展示在读者面前。虽然这本小说从第一行到最初一行只要寥寥十一个章节,但是所呈现的人物场景却是那么异乎寻常。老舍曾说过:我一辈子没什么可惜,独一可惜的是,《正红旗下》没有写完。我想这不只是作者的可惜,更是读者的可惜吧。

  文章的言语文笔是简单诙谐的,但在此中却又有着大道理。在这一字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清*的败北无能而气愤,对那些成天废寝忘食的旗人子弟本性中的软弱无能感到恨铁不成钢,有对逐步萌生的新时代思想而感到兴奋······不得不说,老舍是一位不断关心着我们的民族,关心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伟大作家。作为旗人中一员的作者,透过本人这个主角来带着广大读者走进旗人家庭的生活,时而嘲讽的笔调让我们看到了阿谁社会,那是时代的缩影。也许这本小说只稍稍开了个头,但无论此中的人物刻画还是场景描述还是所御寒的深意,我想都足以是这本书成为*近代小说的典范之作。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2

  正像老舍妻子胡絜青说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在老舍作品中即或不是遭遇最惨的,也是最曲折的。然而,它毕竟与读者见面了。遗憾的是,这优秀的作品没有完成。

  老舍创作这部作品是在六十年代,也就是新*成立不久。那时,祖国各界人们对前途充满信心,胸怀远大理想,意气风发。老舍亦有心要创作一部积极向上的作品,《正红旗下》是老舍酝酿许久的产物,也是他精心构思的结果。读它会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似乎身上的重压被彻底去除,顿觉酣畅淋漓。它已脱去像《骆驼祥子》、《离婚》中所描绘出的压抑的特性,而彰显自由*的气息。如,文中写到的多老大,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因为他有洋人做后背而对他卑躬屈膝。虽仍有几丝畏惧,却敢于表现自己的不满:“大家仰头一看,不约而同又把眼睛多扔了回去。”因为他们“不高兴搭救洋奴”。再就是对牛牧师的描写。新*,人们知道该用知识武装自己。用文化支撑起民族气节,当牛牧师来到定大爷家,这里的友人再不像以前那样对洋人低头哈腰,甚至敢用蔑视眼神看他。*逐渐强大,*雄厚的文化底蕴也渐次显露,牛牧师基督思想似乎在这里派不上用场。看到洋人在我国不能再诣指气使,内心舒畅许多。同时,由心底散发出自信的力量,对前途充满信心。故事中人物的命运也在无形中发生着变化。《正红旗下》中的王掌柜没有因多老大的“突然赊账”和借洋人撑腰,使命运发生转折,相反他想到去反抗。而像《骆驼祥子》等*之前的作品,故事中主人公的命运似乎总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的牵制着而走向极端,甚至的演绎悲剧的人生。这种力量既是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新*的成立也标志着封建礼教的逐步废除,这种无形的力量自然而然在被化解,所以,在《正红旗下》中,虽然大部分人的生活依然清苦,但再没有像骆驼祥子那样对自己命运不能自已的人。如果小说能继续下去,也许我们会为新*的强盛欢呼,因洋人今天大快人心。这可能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正红旗下》又是一部写满族人生活的小说。新*成立之初,老舍极少谈及自己的身世,在*等领导人的鼓励下,他才抛弃这守旧的思想,开始关注少数民族。这部作品的"创作似乎也是迎合这一号召。文中满族人的“大姐”“二哥”等,*的“金四叔叔”,汉族的“老王掌柜”相敬相爱,看不出民族的差异。甚至,“金四叔叔”“老王掌柜”比满族人更受邻里的欢迎和尊重。由此看到,这似乎又是一部宣扬民族团结的作品。我国由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组成,各民族团结一心才有新*的成立和民族的*。各民族团结的维系需要一种呼唤,像《正红旗下》这样的作品就是维系民族团结不可或缺的东西。老舍本身是满族人,在民族环境中生长,对民族的生活有所了解。他的作品又似一部历史资料记述着清末满族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看到汉族*等文化在满族文化中的渗透。“二哥”拥有的就是“满汉全席”:他不仅会满族人该会的,而且也“会唱几段单弦牌子曲,会唱几句汪派的《文昭关》,会看点风水,会批八字儿”。作品中老舍写到,既是像“二哥”这样熟透了的满族人也才是“半个,甚至三分之一的旗人”。这样,老舍对老一代旗人又是肯定的褒扬的,足以反映老舍对自己民族的情感的真挚。然而,由作品我们也看到了落寞清王朝中满族旗人的腐烂生活。俗话说:“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封建王朝已在摇摇欲坠中,而沿袭至今的满族人散漫迷乱的生活方式却没有发生变化。作品以嘲讽的口吻写“大姐夫”身为骁骑校却不懂骑马剑术,“大姐”婆婆当穿赊吃,及红白事中坐席的安排。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清王朝靡烂的根基,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封建王朝垮掉的必然性。

  新*成立之初,很多作家着手写自传。老舍曾说,我也该写点关于自己的东西。《正红旗下》或许就是他所谓的要写的关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老舍妻子胡絜青称它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它既是小说,就有很多虚构的东西,但里面却又很多老舍自己或其身边人的缩影。如小说叙述者“我”,“二哥”。“我”的出生年月及背景经历与老舍有太多相同或相似;“二哥”也是曾给老舍留下很深印象的某位亲人的写照。但它又是小说,它像老舍其他作品一样通过生活中某个场景或细节反映社会。通过“大姐夫”一家,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整个满族家族生活;而从“我”家,我们似乎也看到没落贫困旗人窘迫的境况。老舍很爱自己的母亲,小说中“我”的母亲虽然对满族残留的封建礼制依旧讲究,老舍并没有用调侃的语言去嘲讽,而是敬重怜爱。老舍描写人物无论好坏总有或多或少的讽刺,既是像“二哥”这样倍受他敬重的人,也没逃过此劫。而对“我”的母亲的刻画中,我们却没有找到这样的字眼。文中又有“乍一看,她仿佛没有什么力气,及至看到她一气就洗出一大堆衣裳,就不难断定:尽管她时常发愁,可绝不肯推卸责任”。老舍的母亲是靠帮别人洗衣服,维持生计的。所以,可以肯定在这部作品中,有很多老舍对自己生活及已逝亲人的回顾,包含太多真情实感。

  小时候母亲给老舍讲的关于父亲牺牲的故事,是真实而心酸的。老舍很想据此写一部关于义和团的作品。在《正红旗下》中有一个叫“十成”的义和团成员似乎是老舍想细致刻画的。只可惜,作品没有结局,我们也就很难知道结果。在老舍留下的十一段中,“十成”的出现是短暂的,但无疑他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老王掌柜”看到“多老大”的做法,想起自己的儿子;“二哥”因为他而决定帮助“老王掌柜”。十成的短暂出现似乎瞬间该变了两个人对社会看法。

  作品中的“多老大”似乎是个反面的角色。在封建势力面临瓦解,各民族趋向融合的时期,会有像“多老大”这样谄媚洋人的人出现似乎是个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多老大”之所以会趋炎洋人,完全是为了私利,也就是生活的舒适。并没有真正信奉或巴结之意。尽管如此,这样的人也照样不被人接受。这时代的人对洋人有更多的了解。他们不再是盲目的崇拜敬畏,而更多的是不屑。所以才会有牛牧师在定大爷家可笑的一幕。牛牧师的舅舅本是个流氓,而他本也是个穷的一文不名的人。最后在*却发了财,提高了身价,这值得我们反思。作品中说:牛牧师舅舅的亲友们得到启发——混到山穷水尽时,便上*去发财。这句话很有讽刺性,其本身也告诫我们,洋人没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他们和我们一样或者还不如我们。在洋人本身,他们对自己并没有太大的自信,更多的是一种幻想,渴望依靠强国势力压服众人,从牛牧师与其舅舅的通信中我们即可以看出。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之所以被受欺凌,更多的是信服于洋人表面的威严,而并非弱于实力。

  老舍曾说过,因为我自卑所以我幽默。或许因为这卑微心态的存在,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只是,幽默中又包含无限的辛酸与义愤。《正红旗下》虽依然保留其诙谐幽默的风格,但幽默中少了伤感,我们读出的更多是欣慰和宽解。如对“我”洗三时众人吃相的描写: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都忘了礼让,甚至连说话也忘了,屋中好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读罢让人忍俊不禁。又如写“眼睛多”坠入泥塘:忽然觉得腰眼上挨上一炮弹,或一铁锤。说时迟,那时快,他还没来得及“哎呀”一声,身子已飘然而起,直奔甬路下的泥塘。他想一拧腰,改变飞行的方向,可是恰好落在泥塘的最深处。别无办法,他只好诚恳地高喊,救命啊!足以让我们开怀畅笑一番。小说的语言很美,不是浮华,也不是刻意的雕琢,但于朴实中有一丝亲切,是老舍作精心凝练的结果。小说结构也很特别,它是以一个不是故事主角或不参与故事的“我”为叙述者,展开描写的。这样写既可以把人物刻画的更加丰满,亦便于抒发作者的感情。“我”可以说是一个并不存在的人,因为我不能参与故事。但“我”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因为所有的故事都是在“我”身边发生的。作者就这样以一个不出现的第三个人为中心,将故事层层展开,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小说写的是清朝末年满族人的生活,思想难度较大,但老舍依然将人物刻画的丰盈饱满,讲故事叙述的淋漓尽致,可见其文化底蕴的雄厚,也可看出新*的老舍,思想上受到的极大鼓舞。

  这优秀之作的结局我们已无从知晓,倍感惋惜的同时又有一丝欣慰。历史像一部话剧,播出后已不能重演,好坏自又后人评;它又像一面镜子,照出民族发展中的是非对错。我们可以批评,可以借鉴,可以指手画脚,却无法予以更改。好在他留给我们一个开端,一个可以由思想无限延伸的起始,我们可以做一次释怀。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3

  老舍先生在小说《正红旗下》描写去势的旗人,喜欢公子哥式的穷讲究,主人公的姐夫,喜欢养鸽子,并且是“漫天飞元宝”的那种,不管多么要紧的公事、私事,他的眼睛总看着天空。我的这位同事也有这个毛病,每天在上班或者下班的路上,他的脖子始终是向后紧缩成一团,以便脑袋能够上扬,追寻天上的百灵、云雀,还有其他不知名的鸟。要是我们一块出去走走,他常常一边惟妙惟肖地学着小鸟吹起口哨,一边在草丛里找寻这些小鸟的巢穴,通过掩没在草丛里细微的爪印,亦步亦趋,极其认真地找寻,常常让一旁的我感到无从理解。

  有一次,我下完夜班,迎着早晨微明的曙光,在路旁,我看到我的同事半拱着身子,在草丛里找寻着什么,看见我来,打着手势,让我轻轻的靠近,在他的左手掌里霍然托着一只小小的雏鸟,我正在诧异,他是如何抓住这只小鸟的,同时不由得感叹,他这样狗似的寻找,到底捉住了这只可怜的小生命,他却全然不管我这短短的一瞬,变换了多少种想法,又开始正经八百的给我讲这只小鸟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原来在昨晚,他已经将这只还嗷嗷待哺的小鸟弄到手,把玩了一个晚上,趁大鸟还没回来,赶快放生,如果让大鸟闻到陌生的气味,这只小鸟马上就变成弃儿,说到这,又开始找寻鸟窝去了,看着他半是焦急半是得意地佝偻着腰,我摇摇了头,这是何苦呢。

  我的不理解在他的佝偻着腰,吹着口哨下,慢慢地变得淡了,听见清脆、婉转的鸟鸣声,我也会不自觉地向天空望去,追寻那一团黑色的影子,飞向远远的天际。

  一次,我正偏着头,看天上一个一个掠过的鸟影,两个蒲团大的黑鸟从头顶飞过,我忙不迭地叫我们的这位鸟痴,只是可惜他从房子里出来,那两只贵客已经没有了踪影,为了证明我不是再次诳他,我竭力给他描述鸟的形状,他听后摆摆手,说是黑天鹅,我却老大不信,这样高贵的血统,如此轻易的让人见到,岂不是忒埋没了人家的身份,我说不会是大雁吧,他说,中午队长已经看见过一次,在我们茶房边喝水,他马上跑来告诉我,我也亲眼见了,乖乖,受它影响的人原来还不止我一个。

  在没有认识我的这位同事之前,我以为如此“国粹”的爱好也许早埋没在西学东渐的路上,历次运动的火炉里,崇洋的说教声中,见识它也只能从电视上游手好闲的公子哥的角色中略窥一二,可是它还是顽强的生存在这片怪异的土地上,毕竟与这个民族有着血脉相关的东西,不是激进的“精英”们凭着“伪科学”就可以武断地否定掉。而且在现今如此功利,如此惟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看到我这位痴迷的同事,从小学时,就开始勤勉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单单只是为了爱好,实在是不容易。

推荐访问:旗下 笔记 正红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3篇 正红旗下阅读笔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