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范文推荐)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1  囫囵吞枣[húlúntūnzǎo](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范文推荐)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1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释义: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1、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2、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3、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4、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5、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6、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7、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8、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0、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1、学习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2、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3、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4、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5、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16、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7、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8、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2

  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学习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0、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3、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阅读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1)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10篇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1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英语】bolt

  【成语例句】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2

  【出处】

  《湛渊静语》。

  古时候,有一位喜欢自作聪明的人。一回,他向一位老医生请教,吃什么水果对身体最有益。老医生对他说:“水果各有各的特性,每种水果对人的身体都有益处,但吃多了,也会带来害处。比如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但吃多了,就会损伤脾胃。枣子,对脾有健补作用,但吃多了,对牙齿又不利。所以吃什么东西都要适量!”

  这个人摇头晃脑地说:“我有办法既可以得到水果对人体之益,又可以不受它的伤害。”老医生问道:“你有什么好方法呀,能告诉我吗?”

  “我的方法就是,对不同的水果,用不同的方法去吃。比如吃梨子,只在嘴里嚼,不咽下肚去;吃枣子,不用牙齿咬,整个儿吞下去。这样,就有益无害,既不伤牙齿,也不伤脾胃了。”

  老医生听后,忍不住笑道:“你这个方法可不怎么样。吃梨子只嚼不咽倒还可以做到;吃枣子不嚼而咽,却很为难。而且你那样囫囵吞枣,也没尝到什么滋味啊!”

  释义

  原指把枣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后用来比喻对所学的东西生吞活剥,并不理解。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3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4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

 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

  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反义]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融会惯通

  用法]

  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造句:

  1,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3,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4,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5,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6,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7,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8,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0,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1,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12,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3,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14,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5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

 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

  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反义]

  含英咀华 细嚼慢咽 融会惯通

  用法]

  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囫囵吞枣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囵吞枣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囫囵吞枣不能。

  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的脾脏有害处。吃枣子则恰好相反,对脾脏有好处,对人的牙齿却有害处。”旁边有一个呆子听了之后,马上自作聪明地说:“我倒是有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收到生梨和枣子的功效,又可以避免它们的害处。”

  那位医生很感兴趣,便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呆子得意地说:“我吃生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去,这不是可以让生梨有益于牙齿,而避免了它对脾脏的伤害吗?”旁边有人听了这话就问:“那么枣子怎么吃才好呢?”呆子不以为然地说:“这还不简单吗?等我吃枣子的时候,我就不用牙齿咬,一口吞到肚子里就是了。这样就可以让枣子对脾脏起到好的作用,又不至于伤害牙齿。”

  医生听了反问道:“你吃生梨不咽,肠胃没有吸收,怎么能有益于牙齿呢?你吃枣子一个一个地囫囵吞下去而不咀嚼,肠胃能消化吗?又怎么能对人的脾脏有好处呢?”这个呆子无话可说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囫囵吞枣”作为成语,通常用来比喻读书和学习不求消化、理解,就好像把枣子整个地吞下去一样,并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学问。

  造句:

  1,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3,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4,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5,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6,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7,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8,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9,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0,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1,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12,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3,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14,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6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素材解读: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7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英语】bolt

  【成语例句】

  ◎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8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

  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另一则>从前,有个医生向病人介绍梨和枣的性能时说:生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对脾有坏处。而红枣正好相反,能健脾,却伤牙齿。这时有个人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吃了这两样东西有益而无害。在吃梨的时候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则不嚼一口将其吞下去。这样以来,既不伤牙,又不伤脾,能一举两得。

  囫囵吞枣的解析

  囫囵吞枣hú lún tūn zǎo

  [释义]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缺乏思考;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

  [语出]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山仑吞个枣。”

  [正音]囫;不能读作“wù”。

  [辨形]枣;不能写作“束”。

  [近义]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反义]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惯通

  [用法]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结构]偏正式。

  [辨析]~和“生吞活剥”;都可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偏重指作学问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剥”还可形容吃东西时的状态;~不能。

  用囫囵吞枣造句

  1)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2)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3)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4)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6)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7)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8)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9)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0)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1)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12)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3)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14)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15)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6)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17)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18)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9)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9

  【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

  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

  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典故】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读书不认真

  【相近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

  【相反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英语】bolt

  【成语例句】

  ◎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 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成语故事10

  解释:

  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用吞的,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便拿起枣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2)

——囫囵吞枣造句5篇

囫囵吞枣造句1

  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3、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6、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学习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8、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9、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10、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1、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2、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13、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1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5、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6、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7、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8、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囫囵吞枣造句2

  1、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2、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3、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4、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5、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民谚

  6、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8、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9、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1、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2、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3、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4、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5、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16、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7、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8、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http://注意饮食用处广!

  19、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0、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囫囵吞枣造句3

  1、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2、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3、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4、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5、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民谚

  6、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8、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9、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10、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11、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12、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3、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4、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5、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16、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17、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8、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http://注意饮食用处广!

  19、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0、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囫囵吞枣造句4

  1. 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2. 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3. 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4. 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5. 那种只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6. 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7. 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8. 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9. 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0. 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1. 对于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12. 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13. 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4. 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15. 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6.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7. 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己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8. 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19. 张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20. 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21. 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22. 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23.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24. 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25. 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26. 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27. 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28. 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29. 老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30. 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31. 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32. 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造句5

  1、有些学生一接触信息就囫囵吞枣地立刻吸收。

  2、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3、小明回到家里,把教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4、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5、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6、从小型但仔细塑造出来的样本入手能够省去很多麻烦,不能囫囵吞枣一味求大。

  7、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一目十行,虽看不知精神。

  8、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9、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我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0、学习要靠*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枣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1、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12、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3、我已经读过数不清的电子书,囫囵吞枣了各种博主的许多经验,知道了所有可能的结果。

  14、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5、他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16、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17、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8、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9、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我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20、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21、不懂的问题必须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22、学习不认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这是一种要不得的学习态度。

  23、以下就是这一张图画:书是这样写著:大蟒蛇将捕获的猎物囫囵吞枣般嚥下去,没有经过咀嚼。

  2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25、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26、小明回到家里,把教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27、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28、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29、学问二字,学是学,问是问。要多问,不可再囫囵吞枣了。

  30、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31、在填鸭式的说教下,学生们囫囵吞枣地学习,根本得不到有用的知识。

  32、我们做事情要认认真真,不能万事都囫囵吞枣。

  33、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34、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我需要的`东西。

  35、学习切忌囫囵吞枣,应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36、不懂的问题必须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37、没错,千百万囫囵吞枣般读过他的某一部小说的读者都会如饥似渴地径直回到书店去购买他写的书,这是能够理解的。

  38、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我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39、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40、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41、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42、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我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43、史密斯囫囵吞枣地把晚饭塞下肚,好像三天没吃过东西似的。

  44、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4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46、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必须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47、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48、读书要思考,不能囫囵吞枣。

  49、我们要细心体会课文的意思,不能囫囵吞枣。

  50、他饿极了,囫囵吞枣地吃下妻子做的食物。

  51、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囵吞枣地读下去。

  52、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53、囫囵吞枣的也没太明白,过几天再看一遍。

  54、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小忌是走马观花。

  55、然而,人们来不及鉴别吸收和消化,只能采取浮光掠影或者囫囵吞枣的办法,良莠不分,拾起来便用。

  56、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57、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58、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囫囵吞枣,应当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

  59、你能不能不要囫囵吞枣的把这篇文章阅读完。

  60、“不管什么事,你都能够囫囵吞枣,”他说,“或者你能够试着理解它。

  61、饿了三天三夜的小明,一看到面包就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

  62、读书不是竞赛,你是去悦读,所以不妨慢慢地来,就好像品味美味的佳肴或享受愉悦的性爱:请细细的体味,切勿囫囵吞枣。

  63、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64、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65、不懂的问题必须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66、对于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67、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我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68、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我需要的东西。

  69、读书要有收获,千万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

  70、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必须要仔细阅读,而不能囫囵吞枣。

  71、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72、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73、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是走马观花。

  74、那种仅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75、如果你的孩子在暑假六周时间囫囵吞枣所有的材料来获得一个全年的学分,长期来讲,你将发现这将对您的孩子有害。

  76、你不能一个晚上囫囵吞枣式地读完那本书。

  77、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78、一向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79、由于太饿了,饭菜一上来,我便囫囵吞枣吃起来,结果给噎着了。

  80、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另一些供囫囵吞枣,尚有数需要细嚼慢咽,消化吸收。

  81、我们读书不要囫囵吞枣,要细细品味其中的好词好句。他向来做事都是张冠李戴,三心二意。

  82、张教师告诉我们,学习上不要囫囵吞枣,生吞活剥别人的理论。

  83、他是那种吃饭囫囵吞枣的主,在你刚刚吃了一半的时候,人家已离座看电视去了。

  84、囫囵吞枣地吃食物是个坏习惯。

  85、爸爸讲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让我囫囵吞枣的了解了一些。

  86、我读书经常只是囫囵吞枣的看一遍。

  87、做事不能囫囵吞枣,要静下心来做,否则欲速则不达。

  88、爷爷也不要求这些,因为他本来就讲不明白那些诗,只能让我囫囵吞枣。

  89、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90、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91、读叔本华的书,我们不能囫囵吞枣,要含英咀华。

  92、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93、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94、读书,学习要善于思考,囫囵吞枣会收效甚微,是一种不良习惯。

  95、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96、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97、那种仅有一个笼统说法的囫囵吞枣式的教科书,只能使学生“食而不化”,难以理解。

  98、教师叫我们熟读明天的课文,而我囫囵吞枣的几分钟就看完了。

  99、今日心烦意乱,静不下心看书后半部分不能细细看下去了,囫囵吞枣竟有收获。

  100、学习知识不能囫囵吞枣,而要细嚼慢咽;运用知识更不能张冠李戴,而要细心!

  101、倘使囫囵吞枣,似乎没有多大用处。

  102、一向想着说读写练,却总是囫囵吞枣的一带而过

  103、在计划印度之旅的时候,有一点必须要明白:只要不冀望在仅仅几个星期内将整个印度囫囵吞枣地游历完毕,那么你的悠闲惬意与午后时光就能得以延续。

  104、对于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105、你照我的方法去读,自然能够融会贯通,不会只是囫囵吞枣而已。

  106、囫囵吞枣的吃完午饭,然后又整个午时昏昏沉沉?

  107、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08、我看书,也就是囫囵吞枣的看,并没你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的去看。

  109、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110、行为主义的交替反应之说便用以补救这种囫囵吞枣之弊。

  111、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仅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112、爷爷坐在我面前,和蔼可亲地对我说:“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能囫囵吞枣乱干一通。

  113、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进取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14、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115、时代与潮流有它精华的一面,但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我们不能对其一概囫囵吞枣。

  116、在学习前人的东西时,取囫囵吞枣的方法,不能消化并理解其所以然。

  117、他看书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书虽看了很多,但收获很小。

  118、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19、想囫囵吞枣消化吸收新信息是困难的。

  120、学习不能囫囵吞枣而是要精益求精

  121、他就囫囵吞枣般把这件事情敷衍过去了。

  122、不懂得问题必须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23、我们要认真读书,不能囫囵吞枣。

  124、如果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让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即使在学生的头脑里填塞了一大堆知识,也不可能增进他们的思考力。

  125、学习知识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囵吞枣。

  126、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枣的看完了。

  127、生活压力大,鲜枣来帮忙;囫囵吞枣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枣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128、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29、一饭一粟,来处不易,一本好书的产生,更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岂可草草读过,不说对不住作者,就对自我的本身说,也不应囫囵吞枣一般地来读书。

  130、读书要反复的读不能囫囵吞枣。

  131、我们读书必须要读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32、对于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我们要消化,不要囫囵吞枣地接收

  133、我们囫囵吞枣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134、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的,当伯父问我时,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35、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3)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3篇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1

  囫囵吞枣出自(宋代)圆悟禅师《碧岩录》。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把枣整个吞咽下去。比喻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历史典故】

  从前有一个呆子,家中很有钱。有一次,他到市场上去买水果。摊主不厌其烦地向人们介绍各种水果的好处。呆子听了很高兴,一下子买了很多的水果,坐在市场旁大吃起来。

  正在他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一位医生路过,见他这种吃法,就对他说:小伙子,梨可不能多吃,虽然它对牙齿有好处,但你吃多了会伤脾的。呆子一听,就不再吃梨,而是一个接一个地吃枣子。医生又说:红枣虽然对脾有好处,但吃多了会伤牙的,所以也不能多吃。

  呆子听了医生这些话后,不知如何是好了,都不敢吃了。呆呆地坐在那里想了很久,过了一会儿,他兴奋地说:我有办法了,吃梨的时候,只用牙齿咀嚼,而不咽到肚子里,这样对牙齿有好处,又不会伤脾;而在吃红枣时,我不用咀嚼,就一口吞进肚子里,这样可以不伤牙齿,又对脾有好处。说完,就把红枣一个一个地扔进嘴里,囫囵地吞下去了。医生见此情景,忙说:你这样把枣囫囵吞下去,肠胃不能消化和吸收,对脾也是没有好处的。

  【成长心语】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只会增加自己的负担,还不知道为何成绩没有提高。学习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学习计划,并切实遵守它;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认真读书,精于思考;遵循无疑&&有疑&&解疑的过程,即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点滴中不断地积累。凡事欲速则不达,只要养成稳扎稳打的习惯,就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2

  【词目】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解释】囫囵:指整个儿的东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相关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偏重于不求甚解。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1]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译文】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死心眼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3

  【词目】囫囵吞枣

  【拼音】hú lún tūn zǎo

  【基本解释】囫囵:指整个儿的东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示例】: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相关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偏重于不求甚解。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1]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一呆弟子思久之,曰:“我食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狎者曰:“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译文】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有一个死心眼的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它就不能损伤我的牙齿了。"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俯后仰。

  【故事】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寓意】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实事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4)

——囫囵吞枣的意思要怎么理解3篇

囫囵吞枣的意思要怎么理解1

  【汉语注音】hú lún tūn zǎo

  【英文拼写】

  1. to swallow dates whole;

  2. to 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3. to read without comprehension

  【成语释义】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理解事物含混模糊或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地笼统接受。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近义词】不求甚解、生吞活剥、走马观花。

  【反义词】含英咀华、细嚼慢咽、融会贯通。

  【同韵词】阖门却扫、兔子不吃窝边草、针头线脑。

  【成语出处】宋·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三:“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来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仑吞个枣。”

囫囵吞枣的意思要怎么理解2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的书,懂得许多的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边吃边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万分地说:“这世上很少有两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来说:梨对牙齿很好,但是吃了伤胃;枣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会伤牙齿。”大家都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聪明,就接下去说:“这很简单嘛!吃梨子时不要吃进果肉,就不会伤胃;吃枣子时整个吞下去,就不会伤牙啦!”这时桌上正好有一盘枣子,他说完便拿起一个大枣放在嘴里,囫囵着吞了下去。大家怕他噎到,连忙劝他说:“千万别吞,卡在喉咙多危险呀!”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囫囵吞枣呀!"大家听了,都笑得前仰后合。

  “囫囵吞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到可笑,它告诉我们世间的事大都有利有弊。兴利除弊要有恰当的办法。似是而非,"囫囵吞枣",只能惹人发笑。它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真学习,从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充分理解,事实求是,才会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5)

——成语造句-成语造句 (菁选2篇)

成语造句-成语造句1

成语造句-成语造句大全按要求造句【成语造句-成语造句大全】您能造出几个不同的句子!

造句子提供丰富的造句内容,成语造句知识,成语造句大全供你学习!

[造句]血流漂杵:曹操望著自己军队被杀得血流漂杵,尸积如山,只好鸣金收兵,徐图东山再起。

[造句]槁木死灰:经过这次严重的打击,已让他的心如槁木死灰,决定远离这一切纷扰。

[

成语造句-成语造句2

  1、生生不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2、水洁冰清:她是如许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3、气冲霄汉:工农豪气冲霄汉,浩浩壮美贯宇寰。

  4、如鲠在喉:我知道真象,但又不克不及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5、获益匪浅:这绝对是能让你我都获益匪浅的一项合作

  6、惟妙惟肖:这幅画上的几只小猫画得惟妙惟肖,好像一叫这会跑出来似的。

  7、完璧归赵:现在我把这本书完璧归赵,请你查收。

  8、不落窠臼:颐和园的设计风格真是独具匠心,不落窠臼。

  9、险象环生:这次旅行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

  10、陌头巷尾:街长发动陌头巷尾的邻居清扫社区的街道。

  11、莘莘学子:这书院有许多莘莘学子。

  12、响遏行云:“黄河大合唱”那响遏行云的歌声激发人们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斗志。

  13、胸有成竹:这次考试,我胸有成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14、各抒己见:在班级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15、心惊肉跳:做了坏事的人,一遇到警察就会吓得心惊肉跳。

  16、滥竽充数: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17、汗流浃背:哥哥打完篮球,回家时总是汗流浃背的。

  18、美不胜收:黄山的风景,美不胜收,让人留连忘返。

  19、别具一格: 这间房子的装修,很有个性,别具一格。

  20、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打败了吴国,重建越国。

  21、心安理得:作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心安理得

  22、梁上君子:昨夜梁上君子光顾咱们那栋大楼,翻遍了各家住户。

  23、寸草不生:我们要把寸草不生的大沙漠改造成造福人民的绿洲

  24、一字一珠:他的文章真是一字一珠,看上几遍,还是回味无穷。

  25、呼朋引伴:鸟儿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呼朋引伴,唱出宛转的曲子。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6)

——形容生气的成语及造句

形容生气的成语及造句1

  勃然大怒

  【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咬牙切齿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火冒三丈

  【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愤愤不*

  【解释】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

  七窍生烟

  【解释】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或焦急到极点。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怒发冲冠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怒火中烧

  【解释】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气急败坏

  【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大发雷霆

  【解释】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怒不可遏

  【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恼羞成怒

  【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扩展7)

——无动于衷成语造句

无动于衷成语造句1

  1、人生的磨难是很多的,所以我们不可对于每一件轻微的伤害都过于敏感。在生活磨难面前,精神上的坚强和无动于衷是我们抵抗罪恶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

  2、生命是一个游戏,我不愿面对这个世界,我要跟它保持距离,我要像一个熟练的老手那样掌握世界,在它面前保持无动于衷,不失理智,无论生活在我面前搞什么花样。

  3、人好像都习惯于对爱自己的人残忍。对为自己赴汤蹈火的人无动于衷,为对自己无动于衷的人赴汤蹈火。

  4、尊严这个东西,其实是和欲望成反比的,你想得到一个东西,就会变得低三下四,死皮赖脸,而当你对眼前这个人,这件事无动于衷的时候,尊严就会在你心中拔地而起。

  5、如果真的可以重新选择,那我也不愿意回到从前,因为曾经那个为了爱情的小伙子傻傻地等着那个姑娘一直到了天亮,而那个姑娘居然无动于衷地翻着白眼毫不领情。小伙子顺从地回到了沮丧的心情中,从此就懂得了"真正的爱情"。

  6、五花八门的粉饰,滔滔不绝的雄辩,不过是冒兖强烈信仰的无动于衷的卖弄词藻而已。

  7、对着你亮着的头像,终于做到了无动于衷。

  8、什么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止不住两个相爱过的人的互助。我觉得我爱了你了,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对你无动于衷。

  9、我的两个兄弟,却把持着令人作呕的矜持无动于衷,等待着时运像狗那样自觉而媚地舔食你的掌心!

  10、真是无动于衷的人们呵。可是,现实中的自己和他们又差的多远。人人都事不关己,关在自己的笼子里生活,快乐何在。

  11、爱情不是追来的。如果你死皮赖脸追求了很久,她却无动于衷,那么哥们,放下吧。有时,咱男人的尊严比一个女人更重要。

  12、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

  13、尊严这东西是和欲望成反比的,你想得到一个东西,就会变得低三下四、死皮赖脸,而当你对眼前这个人、这件事无动于衷的时候,尊严就会在你心中拔地而起。

  14、既然在我们现已分开的肉体之外已没有任何东西联系着我们,已没有任何东西使我们彼此想念,我怎么能够知道呢?再说,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对玛丽的回忆也变得无动于衷了。

  15、你心跳吗?爱情是只见了一个人心跳。见到别人也许还插科打诨无动于衷,可是,见了他就拘束,就发紧,就不知所措,就心跳到嗓子眼。

  16、梦里梦到醒不来的梦,红线里被软禁的红,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再无动于衷。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17、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有某些对我抱有幻想的男生就这样活活被我的无动于衷逼退了,但是后来仔细想想能被逼退的就一定是不牢靠的,真正的归属于我的天子一定会破除万难来到我身边然后矢志不移地和我在一起。

  18、花千骨心头一阵冷笑,她的痛苦,她的坚持,她的不悔,他又怎么会懂?她也没他的本事,可以狠心伤害爱自己的人,也可以眼睁睁看着他们死而无动于衷。

  19、好感是友谊是友谊的先决条件,但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如果你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那么你就不配称为人。

  20、天顶上太阳明晃晃的地照着,无动于衷。我真想将自己放在上面磨砺,直到自己变成圣人一般,像刀刃一样锋利而完美。

  21、她经常为一些小细节感伤感慨感动,可是真的有事发生的时候,反而无动于衷。

  22、我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你们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东西,那么生机勃勃的草原,那么强悍的一种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

  23、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机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的坠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

  24、如果你对别人的苦难无动于衷,那么你就不配称为人。

  25、因为太了解,所以连眼泪都无动于衷。

  26、看到亲人遭受冤枉,他怎么还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呢?

  27、看了这个贫苦家庭的生活窘况,你竟全然无动于衷,难道真是铁石心肠?

  28、即使别人苦苦哀求,他依然无动于衷,真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29、时至今朝,谁也不可能对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无动于衷。

  30、他对妈妈的一番苦心无动于衷。

推荐访问:囫囵吞枣 造句 成语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3篇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1 囫囵吞枣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