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步骤是什么3篇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1  一、团队建设把握三大要素  团队建设把握好一形二势和三魂,形是指,树立团队的统一形象,团队建设首先从形象开始,要看起来像一个团队;设计公司形象标准,如装着、形象礼仪、公司L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团队建设步骤是什么3篇,供大家参考。

团队建设步骤是什么3篇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1

  一、团队建设把握三大要素

  团队建设把握好一形二势和三魂,形是指,树立团队的统一形象,团队建设首先从形象开始,要看起来像一个团队;设计公司形象标准,如装着、形象礼仪、公司LOGO等。势是指,士气比武器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领导人要有领导状态,让状态升腾能量,能量会决定结果,做到顺势而为,不断借势造势。魂是指,人走在一起不是团队,心走在一起才是团队;团队建设员工占领员工的思想阵地;做好团队文化梳理,及落地工具和方法。

  二、团队建设依靠领导带动

  员工不会听领导怎么说,员工永远会看领导怎么做。首先,领导需要有做大事的信念,没有做大事的信念就无法承载员工的梦想,员工就不会跟随;领导要将梦想坚定的卖给员工,有多少员工相信就会凝聚多少人;制定个人战略,用目标来统一和牵引员工行为。其次,领导需要有成就员工之心,追求个人成功的领导都将走向毁灭,唯有承载员工生命的领导方能生生不息;能带领人们跟随你冲进枪林弹雨,取决于你是否让人们相信你心中装着他们的利益;在接触点上精细化设计感动员工,员工感动只会做一件事:誓死追随。最后,领导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不要把自己太当领导,放低身段,走到群众中去;具有较强的沟通技能。最后,领导需要身先带动,要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制度执行,领导身先带动,其余一切都是苍白无力;责任担当,领导身先带动,身教大于言教。

  三、团队建设要聚集员工的心

  培养团队荣誉感,没有团队精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团队荣誉感的人永远无法成为领导的心腹,也永远无法凝聚他人。领导要勇于担当,我承担,我受益。勇于担当是能力成长的阶梯;勇于担当才能获得信任,担当大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从公司大局出发。领导要对目标的执着,有目标的人在生活,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只有将目标转换为成果,成果才能改变公司和个人的命运;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

  四、用机制来塑形和保驾护航

  首先,建立竞争机制,人进步是因为有危机感,竞争产生对抗,对抗产生效率,从而激发员工的团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次,建立奖惩机制,人皆是趋利避害,设计合理的奖惩机制引导和驱动员工行为,奖要及时,要奖得心花怒放,罚罚不过夜,罚得胆战心惊。最后,明确职责和制度流程,责任具有稀释和跳跃两大定律,用明确的"职责和流程锁定责任,不给推卸留下空间,建立一对一责任反馈机制,建立公司制度管理体系。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2

  1、形成期∶从混乱中理顺头绪的阶段

  团队成员由不同动机、需求与特性的人组成,此阶段缺乏共同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尚未建立起来,人与人的了解与信赖不足,尚在磨合之中,整个团队还没建立规范,或者对于规矩尚未形成共同看法,这时矛盾很多,内耗很多,一致性很少,花很多力气,产生不了效果。

  立即掌握团队,快速让成员进入状况,降低不稳定的风险,确保事情的进行。

  要采取控制型,不能放任,目标由领导者设立(但要合理),清晰直接的告知想法与目的,不能让成员自己想像或猜测,否则容易走样。关系方面要强调互相支持,互相帮忙,此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尚未稳定,因此不能太过坦诚,(例如刚到公司的小伙子,领导问他,你有何意见没有?他最好回答,我还需要多多学习,请领导多指点,如果他果真认真地指出缺点与问题,即使很实际,也许会得不到肯定与认同),此时期也要快速建立必要的规范,不需要完美,但需要能尽快让团队进入轨道,这时规定不能太多太繁琐,否则不易理解,又会导致绊手绊脚。

  2、凝聚期∶开始产生共识与积极参与的阶段

  特征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团队成员逐渐了解领导者的想法与组织的目标,互相之间也经由熟悉而产生默契,对于组织的规矩也渐渐了解,违规的事项逐渐减少。这时日常事务都能正常运作,领导者不必特别费心,也能维持一定的生产力

  但是组织对领导者的依赖很重,主要的决策与问题,需要领导者的指示才能进行,领导者一般非常辛苦,如果其他事务繁忙,极有可能耽误决策的进度。

  挑选核心成员,培养核心成员的能力,建立更广泛的授权与更清晰的权责划分。

  此时期的领导重点是在可掌握的情况下,对于较为短期的目标与日常事务,能授权部属直接进行,只要定期检查,与维持必要的监督。在成员能接受的范围内,提出善意的建议,如果有新进人员进入,必须尽快使其融入团队之中,部分规范成员可以参与决策。但在逐渐授权的过程,要同时维持控制,不能一下子放太多,否则回收权力时会导致士气受挫,配合培训是此时期很重要的事情。

  3、激化期∶团队成员可以公开表达不同意见的阶段

  藉由领导者的努力,建立开放的氛围,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与看法,甚至鼓励建设性的冲突,目标由领导者制定转变为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景,团队关系从保持距离,客客气气变成互相信赖,坦诚相见,规范由外在限制,变成内在承诺,此时期团队成员成为一体,愿意为团队奉献,智慧与创意源源不断。

  建立愿景,形成自主化团队,调和差异,运用创造力。

  这时领导者必须创造参与的环境,并以身作则,容许差异与不同的声音,初期会有一阵子的混乱,许多领导者害怕混乱,又重新加以控制,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可以借助第五项修炼中的建立共同愿景与团队学习的功夫,可以有效的渡过难关,此时期是否转型成功,是组织长远发展的重要关键。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阅读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1)

——化妆的步骤是什么3篇

化妆的步骤是什么1

  1保湿霜/面霜或妆前乳

  完美的妆容离不开前期的基础打底,皮肤要有水分才不会掉妆,所以每天妆前都应该做好基础的保湿工作。保湿霜/面霜和妆前乳影响着整体妆容服帖度和自然度。如果妆前乳足够滋润的话,可以省略保湿霜/面霜这一步。记得如果要涂防晒的话,这一步骤是放在保湿霜/面霜或妆前乳之后,粉底之前。

  2粉底(液状/膏状)

  打底做好之后,上妆第一步就是涂粉底液。如需自然轻薄妆效,可以直接用手或者专业粉底刷涂抹粉底,在特别需要均匀肤色的地方,比如鼻翼两侧和嘴角边可以用化妆海绵加以修饰;如需完美遮盖力,借助专业粉底刷将粉底均匀扫在全脸,可多扫两层以保证遮盖力,如有痘痘、痘印或斑点。

  3遮瑕膏

  涂完粉底,看看脸上有哪些瑕疵的部分需要修正,挤出豆子大小,少量多次,局部涂上遮瑕膏用以遮盖。散粉/蜜粉定妆定妆这一步很重要,可以令粉底以及涂上了遮瑕膏的脸部持久不脱妆,也能让皮肤看起来更完美,同时为后面的上妆步骤做好准备。用粉刷或者粉扑沾取少量粉,使用轻扫或者按压的手法均匀覆盖至脸上,注意一次不要沾取太多粉。

  4散粉/蜜粉定妆

  定妆这一步很重要,可以令粉底以及涂上了遮瑕膏的脸部持久不脱妆,也能让皮肤看起来更完美,同时为后面的上妆步骤做好准备。用粉刷或者粉扑沾取少量粉,使用轻扫或者按压的`手法均匀覆盖至脸上,注意一次不要沾取太多粉。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2)

——团队建设的四个步骤3篇

团队建设的四个步骤1

  一、团队建设把握三大要素

  团队建设把握好一形二势和三魂,形是指,树立团队的统一形象,团队建设首先从形象开始,要看起来像一个团队;设计公司形象标准,如装着、形象礼仪、公司LOGO等。势是指,士气比武器重要,形式比内容重要,领导人要有领导状态,让状态升腾能量,能量会决定结果,做到顺势而为,不断借势造势。魂是指,人走在一起不是团队,心走在一起才是团队;团队建设员工占领员工的思想阵地;做好团队文化梳理,及落地工具和方法。

  二、团队建设依靠领导带动

  员工不会听领导怎么说,员工永远会看领导怎么做。首先,领导需要有做大事的信念,没有做大事的信念就无法承载员工的梦想,员工就不会跟随;领导要将梦想坚定的卖给员工,有多少员工相信就会凝聚多少人;制定个人战略,用目标来统一和牵引员工行为。其次,领导需要有成就员工之心,追求个人成功的领导都将走向毁灭,唯有承载员工生命的领导方能生生不息;能带领人们跟随你冲进枪林弹雨,取决于你是否让人们相信你心中装着他们的利益;在接触点上精细化设计感动员工,员工感动只会做一件事:誓死追随。最后,领导需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不要把自己太当领导,放低身段,走到群众中去;具有较强的沟通技能。最后,领导需要身先带动,要员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制度执行,领导身先带动,其余一切都是苍白无力;责任担当,领导身先带动,身教大于言教。

  三、团队建设要聚集员工的心

  培养团队荣誉感,没有团队精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团队荣誉感的人永远无法成为领导的心腹,也永远无法凝聚他人。领导要勇于担当,我承担,我受益。勇于担当是能力成长的`阶梯;勇于担当才能获得信任,担当大任;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从公司大局出发。领导要对目标的执着,有目标的人在生活,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只有将目标转换为成果,成果才能改变公司和个人的命运;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

  四、用机制来塑形和保驾护航

  首先,建立竞争机制,人进步是因为有危机感,竞争产生对抗,对抗产生效率,从而激发员工的团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其次,建立奖惩机制,人皆是趋利避害,设计合理的奖惩机制引导和驱动员工行为,奖要及时,要奖得心花怒放,罚罚不过夜,罚得胆战心惊。最后,明确职责和制度流程,责任具有稀释和跳跃两大定律,用明确的职责和流程锁定责任,不给推卸留下空间,建立一对一责任反馈机制,建立公司制度管理体系

团队建设的四个步骤2

  在情感上凝聚

  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坦诚沟通,营造宽松的交流氛围,是团队领导者的首要职责。不定期聚餐、户外活动、学习活动、员工互助,都有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团队领导者,必须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心理需求有五个层次:被接纳、被感激、被赏识、被赞同、被认可。情感诉求方面,要为团队成员提供表达和排解情绪的机会。

  在目标上结盟

  与团队成员分享愿景,把团队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联接起来,实现目标同向。作为团队管理者,应牢记两点:一是每个人对自身重要性的追求是永久的推动力;二是人们只对自己高度认同的事情任劳任怨。努力做到人岗匹配(能力)、人人匹配(情感)、人企匹配(价值观)。通过情感凝聚、目标结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合作。

  在利益上共享

  再好的团队,再好的关系,都离不开利益。利益共享,只是关系的起点,利益*衡才是努力的方向。因为有利益*衡,才有心理*衡,有心理*衡,才能有满意度,进而有归属感。利益问题得不到解决,团队建设就是一纸空谈。利益*衡,需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机制,比如,恒大集团的三公开:办法公开、结果公开、数额公开,以团队贡献而奖励个人。

  在创新上发展

  团队发展靠创新,创新需要群策群力。团队创新是提升团队绩效的有效手段。要做到团队创新必须克服团队中的群体思考症,群体思考症,对内压制少数人的意见,对外排斥来自其他团队甚至是专家的建议。

  团队建设,需要共同的目标、规范的行为、互补的角色、高效的沟通,在此基础上,按照情感、目标、利益、创新四个环节来展开,就能打造出一个高绩效的团队!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3)

——按摩头皮的步骤是什么

按摩头皮的步骤是什么1

  方法/步骤

  合拢手指,然后用指尖在太阳穴的位置轻轻按住并顺时针转6圈,在用同样的方法逆时针转6圈。

  并排两手除拇指外的四根手指放在额头,从眉心开始用指腹轻轻按压,额头中线、头顶中线和头顶后面的发际线凹陷处的风池穴都要按。

  将两手并排放在额头上,从眉心开始用指腹想两边按压至太阳穴,重复此动作六次。

  同样合并手指,用指腹从后脑的枕骨开始用向上旋转的方式按摩头皮,直到整个头皮都按摩挽位置,这样就会有放松的感觉,可以解除眼来哦。

  伸开手指并将手指插入到头发里,手指紧贴头皮,然后手指握拳啦撑头发,直到将所有的头发都拉撑完为止。

  1、百会穴:百脉交会穴,可通畅百脉,调和气血,扩张局部血管,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采用按法,以拇指指腹作用于百会穴,力度适中,以患者不觉晕为宜,用力时不是用指力,而是呼气、沉肩、肩发力于臂而贯于指。

  2、风府穴:采用点法揉法,以拇指指端沿顺时针点揉旋转5次,力度适中,在点和揉时应向上用力,才能见效,点法、着力点较小,刺激性强,而配揉法可刚中带柔,取长补短。以患者觉酸胀、不感痛为准。

  3、风池穴:按摩手法同风府穴的手法,此法疏散在表的风邪,点穴开筋。松解局部肌肉痉挛。

  4、太阳穴:较敏感,采用点法揉法,力度为轻缓,以中指指端点太阳穴,由轻至重后轻,旋转揉动5次,动作持续,着力深透。此法可祛散风寒,解除头脑紧张感,以缓解头部血液循环障碍。

  5、四神聪:采用点法按法。以双手拇指指腹进行点按,先点按左、右神聪,后前后神聪。祛风邪活气血,健脑宁神。

  头部循经按摩结束后,我们还采用了一些放松手法,如叩击法:叩击头部,沿经叩击。用力快速而短暂,刚中有柔,速度均匀而有节奏,此法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头皮温度升高,头皮微红,改善头部血液循环。此法对斑秃效果比较明显。

  中医还认为人的头发与肾经相连,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刺激肾经,达到使用头发亮丽的目的。而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按摩可以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球,调节脂肪分泌,解除头部疲劳,有助于头发的发育,保持头皮的健康;对于预防头皮过多和治疗头皮过多症也是极好的措施。

  哪些方法可以起到美发护发的.效果。

  方法一:以30次/每分钟的速度,用手指轻按手腕正中的阳池穴, 可恢复植物神经的作用,也可以使内脏功能及肾功能正常,也可促进头脂、汗腺的正 常分泌。

  方法二:脚踝的太溪穴(属肾经)是重要穴位,能支配头发的营养成分, 用手指轻按此穴,可促进女性激素的分泌,使头发亮丽而富有弹性。用拇指静 按2分钟,重复3次即可。

  方法三:头皮按摩保健操 这里教你一套做头皮保健操的按摩方法,让你的头皮更有弹性:

  1、两手手指分开,在头部两边左右旋转着轻揉发根各10下;

  2、用手指适当地压按头皮以驱除过多的皮脂;

  3、手指绷紧,轻弹头颅骨以增强头皮弹性。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4)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篇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1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海尔1984年开始创业,当时还是一个濒临破产的集体所有制的小企业。当时很多员工羡慕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1984年建厂,是在*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较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有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的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因为年年亏损。张瑞敏成为青岛电冰箱厂的厂长后锐意改革,倡导新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在他的领导下,海尔倡导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市场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永远在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否定自我,创造市场”等新观念不断映入员工的脑海,不断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动。企业文化一旦被员工认同了,就指导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正是由于海尔文化的不断形成,不断转变和影响着员工的思想观念,最终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进发出海一样的力量,不断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

  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海尔有一种“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人激励机制,“三工”就是“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试用员工”。不同等级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不一样。“优秀员工”的基本条件是干部、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治理、技术人员以及车间的班组长,这是集团的骨干力量,大约占集团的15%左右。工人中的多数是“合格员工”,还有一小部分只占10%左右是“试用员工”。这“三工并存,动态转换”不是终身制。“合格员工”再不注重,那就可能成为“试用员工,“试用员工”就很危险,随时有下岗的可能。反过来,“试用员工”干得比较好,他仍然可以往上转,变成“合格员工”。这个“动态转换”使每个人都想成为集团的骨干力量,成为“优秀员工”。比如有些很累、很脏的活,在青岛市招工不大好招,他们就到郊区去招一些职业高中生。这些农村出来的孩子他们愿意干,刚进厂的时候是“试用员工”,有很多在工作中表现非常好,成为了“合格员工”,有的“合格员工”后来当了车间主任,有的当上分厂厂长,成了“优秀员工”,成了集团的骨干力量。

  三、营造和谐企业氛围

  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远起作用的推动力。企业的发展构建是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基础之上,植根于独特的企业文化土壤之中,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优秀的、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促进企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支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搏击的精神支柱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头脑。

  企业文化是企业之魂,是引导企业前进的方向;它明确企业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客户,怎样正确回报股东,怎样正确激励员工,怎样正确确定企业的经营策略,怎样正确维护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怎样协调好企业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等。企业文化无影无形,却已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浸润着企业的每一个细胞,让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战略的灵魂和主旋律,其基本内涵是:人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企业治理的中心,企业治理应当着眼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开发人的潜能,企业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在企业治理实践中必须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培养人;通过先进文化塑造人,挖掘人的文化潜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构建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不是冷冰冰的机器的组合,而是布满人文气息的团体。员工不再是工业社会发展阶段的单纯的行为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员工有着独立的思考能力、活跃的价值取向的思想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需要员工富有活力的思维来保障。

  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其主要表现在员工之间、干群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充分信任。强调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事业,加入这一事业是难得的缘分,在共事过程中,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提倡“讲真话、讲实话”的处事风格和做人态度。会促进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从而形成了强大群体竞争合力。

  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企业精神和道德规范的一种综合体,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强调管理中的软要素,其核心涵义是企业价值观。它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劳动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形成,同时又成为是企业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

  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必须把塑造“五优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部、班组、基层部门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窗口,更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前沿阵地。富有企业个性又富有时代特征的企业形象,不仅能够体现出一种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品牌是企业综合素质和工程项目水*的集中体现。那么打造属于自己的企业品牌,就要通过塑造核心的价值观、全新的经营理念、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优质的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来实现。而且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营造品牌效应,通过创建品牌工程、品牌项目部、品牌班组、品牌技术和品牌设备等小品牌,去打造企业的大品牌。

  2、必须把创建“学习型基层团队”,提高员工素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基层团队是人才培养的最好的基地,也是员工成长成才的摇篮。为此,基层团队要以实际工作为依托,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开展劳动竞赛”等形式,树立员工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形成“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技术型、知识型等复合型员工,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3、必须把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和谐项目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理论――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一块。如果将这个比喻再引申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木板与木板之间存在缝隙或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水。因此,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项目部要通过人性化管理,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创建和谐项目部。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直接满足员工消费需要的休闲文化,如篮球赛、象棋赛等;二是满足管理技术人员学习需要的专业文化,如技术讨论等;三是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的观念文化,具有更深刻和丰富的内涵,包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文化,如诚信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等。

  4、必须把完善规章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没有文化的企业制度会导致人的机器化,没有制度的企业文化会导致企业的瘫痪。《诸葛亮兵要》上说:“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以败;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能胜。”可见制度的重要性。没有铁的制度和纪律,不可能造就一支铁的队伍,更不可能造就一支能打硬仗、会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队伍。建立和完善项目部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从而达到以个体形象构筑企业整体形象的目的。

  5、必须把企业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如果对分包(劳务协作)方的管理欠缺,不但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和效益,而且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必须把企业日文化向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延伸,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是改变对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管理理念,树立按合同办事、按流程办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营造尊重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良好氛围;二是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生活营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三是统一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购买安全防护用品和人身保险;四是在开展项目部优秀员工评比中将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纳入范围,增强分包商(劳务协作单位)的自豪感,从而增强胜建文化的辐射力和渗透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呢?

  对于企业而言,要把传统的、泛政治化而与现代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向现代的企业文化转型,我们首先应转变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在认识和实践上比较普遍地存在的一些误区和差距。

  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当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呢?

  与我们常讲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不同,实施这种新型的企业文化模式,其基本意义就在于以同一的价值观念为基础,以文化管理为手段,人们把这种管理模式称为“企业文化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在思想文化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传统管理方式是“以物为中心”的,即企业管理着眼点或重心在于机械设备、施工技术和资金、产值等,而企业文化管理则主张“以人为中心”,并且是以员工群体为中心,即企业员工既是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而是企业管理的本身内容,不再是政治性的,而是管理技术性的。

  其次,传统管理方式的约束机制主要在于理性的制度管理和灌输式的思想教育,而企业文化管理则主张建立一种理性与感*融的柔性管理,即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由员工来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来规范和统一企业整体的行为,这既有助于消除员工在制度管理下所形成的被动服从的消极心态,又有利于促使员工自觉地产生一种强大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力量。

  再次,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实际上是将企业作为封闭系统,侧重于调节企业内部运作机制的,而企业文化管理则将企业视为开放系统,来强化企业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与调适。

  最后,企业文化管理不仅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且是“以人为目的”的管理。它与那种以片面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大相径庭,而主张在企业内部不仅生产产品,而且要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化素质的员工;在外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和消费者服务,而利润只是企业为社会服务所应得的报酬而已。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传统的以生产文化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转变到以经营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模式,蕴含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全方位多层面的变革,简单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炼和建立系统。企业文化管理系统包括价值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方面。其中提炼企业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不能是空洞的“团结、开拓、求实、奋斗……”口号,而要视企业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指出系统、科学、可行的企业道德评价标准。

  二、培训和规范行为。企业长久的计划经济历史和流动施工的工作经历,造成职工有许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方式和处事规范,通过企业文化管理系统对员工培训,对一切不适应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进行改造。要对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等不同层次的员工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对决策层要培养其事业心,依靠制度管理企业的习惯,宽容、尊重人才的管理气度等;对管理层要培养其上进心,合作、服务的观念,遵章守纪的习惯,诚信正直的为人等;对作业层要培养其敬业心、严谨的工作习惯等。

  三、考核和示范。要使企业价值观得到切实的贯彻,被全体员工的认同和实践,必须建立企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成文的奖励、倡导、禁止、处罚制度和不成文的口头舆论、惯例习惯等潜规则,引导、修正员工的言行。

  四、朝着目标与时俱进。要达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是一个逐步渐变的过程,要坚定信心,朝着目标不断前进。可以依据对企业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分析与预测,把长期目标分解为各种短期计划、行动方案和操作程序,在初创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变革阶段等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方案。制订方案要贯彻可行性准则,既要把握方案的时机是否成熟,又要注意该方案在实践中能否行得通,同时还要兼顾必要的应变方案,使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明确各自的责任体系和任务网络,以保证各种实施活动能真正体现出企业核心价值观。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估方案,选出理想的最佳方案或理想的综合方案。

  总之,在企业文化管理方面企业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都还需继续探索,这就要求我们大胆、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先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要向国内外的先进企业学习,大胆“拿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企业文化管理的高度。

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下文就是小编收集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在重要性

  1、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大企业需要企业文化,中小型企业其实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管理水*普遍较低,相当一部分甚至是不规范经营。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似乎更多谈到的是要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但却很少有人会提倡中小企业要注重文化的建设。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我们是中小型企业,企业关键是生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甚至管理界一些专家也这样认为,从而使得中小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更为滞后。

  任何企业,不管是否进行过文化建设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身的企业作风或者说是风气。这种风气,可能是健康向上的,也可能是糟粕毁人的。如果是不良风气,在企业创办前期,也许对企业还不能构成恶劣的影响,但如果不加控制,任其发展,让企业风气慢慢积累成不良企业文化,再来改变就很难了。因此,当企业还在成长中就树立正确健康的企业风气导向,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企业文化一般定义为:企业在长期经营时间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中小企业的存续时间一般较大型企业为短,人员规模也较小,所以对此问题也未重视。但实际上,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大型企业的影响,只是不为社会所关注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必有其独特的文化雏形,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了企业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一种企业凝聚力,使之推动企业高速发展,达到企业文化之真正内涵。所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它是企业做事的方式,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凡是企业都有企业文化。因此,中小企业也肯定存在企业文化的塑造问题,只不过因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不同,企业文化塑造的力度和角度也不同。

  2、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11年的考察研究认为: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总收入*均增长68.2%,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则仅达16.6%;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为74%;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公司仅为1%。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家在潜意识上都很重视企业文化。作为老板,需要考虑如何让员工愿意和自己同舟共济、如何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为之奋斗?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也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中小型企业,可能就100多名员工,信息沟通较为顺畅,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统的东西,它要把重点放在如何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成大型企业,现在就必须做大型企业要做的事;想成为一个卓越的公司,现在就必须做卓越公司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大公司或卓越公司。”

  下面这个案例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企业文化对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两个好朋友同时创业,几年后其中一个人的公司已经小有名气,而另外一家则还是举步维艰。于是后面这家公司的老板就问他的朋友说:“我们是同时创业,我们的条件和机会差不多,为什么你发展得那么快,我到现在却还是那么艰难呢?”他的朋友并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问了他三个问题:“你的公司有没有足以令员工激动并愿意与你共进退的发展目标?你有没有将你的思路与价值观与你的员工分享?你有没有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员工充满激情的工作氛围?”听完朋友的问题,这个老板陷入沉思之中。

  二、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认识不足

  据有关人员分析,现如今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有70%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观念和顾客观念,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本质。他们只是从口号上来理解,概念不明确。

  在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聚集地温州,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有些企业就是有专门的机构,也是形同虚设。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远远不够。

  2、缺乏特色

  作为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念缺乏个性,形式化,雷同化现象严重。据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也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市场在改变了,形势也在改变,可这些口号却没有变化。

  3、文化建设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机制已经转换,如部分国有中小型民营企业已经成功地转变为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股份公司或有限公司。但是,相应的文化建设远远没有跟上来。

  4、忽略企业文化战略

  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于相对注重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是他们的通病。

  5、家族式文化的弊病

  据*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全国工商联研究室共同组织的对21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个市县区的1947家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 有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受企业主自身素质的限制,家长制集权管理导致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家族力量对企业领导权的垄断,导致企业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

  三、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

  (1)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2、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内嵌性差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3、 企业文化建设雷同

  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四、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形成共识,认清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进行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领导者更要高度支持和积极参与,要率先垂范和倡导企业文化,用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塑造企业文化,积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沟通者,激励者。

  2、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不只是在自己的产品上、企业的外在形象上,而更多的应该是在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其他外在形象的表现都是这种文化的表现,所以中小型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自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提高企业效益

  企业之所以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是用于宣传和作摆设,如果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紧密相联,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立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保障。

  4、着眼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中小型企业在制定自己的经营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包括文化的发展战略,要把企业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应该有总体的设计,能够使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有一个不间断、连续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使文化得到不断的累积,避免企业因为领导者的改变而不断变化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另外企业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有适合这个阶段的文化的支撑和推动。能够为自己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提供这种支持,所以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

  5、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一般来说中小型企业员工的素质会比其他大型企业的员工素质低,这是中小型企业的先天来决定的,但是企业一定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不是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否则企业文化建设是无法持续推进的。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与“全民互动”的良性发展轨道。

  6、注重企业文化传播工作,扩大企业文化的影响力

  很多中小型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认为这是大企业所需要做的。其实,企业无论大小都应该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播工作。企业文化不只应该被本企业的员工所了解和接受,也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到一定程度时为更多的公众所了解并逐渐被接受和认可,这样通过企业文化的传播可以加深公众对自己企业及自己企业产品的了解和认可,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广告策划时一定不要只重视宣传自己企业的产品或企业的外在形象,而应该将企业的文化及所蕴含的企业精神融入到广告当中,并利用有效的广告形式将自己的企业文化传播出去。当然传播企业文化有很多途径,各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例如企业可以加强与自己所处社区的联系,利用和社区的一些友谊活动来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再如,经常和其他企业进行横向联系,增强与其他企业地沟通,在沟通交流中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

  总之,毫无疑问,对大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必要且重要的;同样,对中小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建设是更加必要且重要。它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不仅仅在口头上、表面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而且更应该在行动中,在实质上认真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要正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这一重大工程。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5)

——团队管理的考核标准是什么3篇

团队管理的考核标准是什么1

  1、组织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懂得不断充实自我的学习型团队,才能在发展的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考核团队的几项标准。从学习的作用来讲:传统型营销团队的学习性意识不强,他们多满足固有的知识和经验,而不很自觉吸取新知识,也不积极开展横向学习。而在学习型营销团队里,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观念上都布满了强烈的再学习意识,善于在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加以吸收。

  面对这样的员工,企业领导需要擅于创造学习的机会和组织学习。在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一书中,他讲到,作为团队来说,组织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五项修炼,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假如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热望、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 总体来说,团体的聪明总是高于个人的聪明。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2、执行力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公司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园长之友《考核团队的几项标准》。

  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要害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要害,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要害。

  3、创新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但是创新能力从哪里来呢?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

  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治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也只有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才是真正的有竞争优势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不只是重视知识技能方面,还要考虑品德、情感、志趣等精神层面的东西,考虑企业文化、考虑人才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这是只有企业综合性的教育培训才能做到的。谁在这方面把握得好、做得好,谁就能在竞争当中保持长久的整体创新优势,并最终在竞争中打败对手。

  4、团队分工与合作

  企业的发展从内而言,经由创始人积聚松散个体到扩大群体规模直至组织结构、功能均衡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大系统而言,则是随其进化演变规律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推动,其主动力源于内部循环供给能量。也就是说,领导人拥有教练、发动团体的能力;治理层拥有教练、发动部属的能力;员工拥有教练、发动自我的能力,最终形成上中下协调*衡、整体互动的运动态势。但各个阶层也要能对其他部门熟悉、了解,并能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否则制定的战略、战术只能是孤芳自赏,根本无法让其他部门实施运作。(海月摘编自网上 待续)

团队管理的考核标准是什么2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在上司管理者与下属员工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对等合作关系,围绕着提高整体绩效展开循环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必须从“绩效考核”转向“绩效管理”,通过管理者的努力,释放员工的能量,为企业发展和整体业绩作贡献,必须在上司管理者与下属员工之间,建立一种长期的对等合作关系,围绕着提高整体绩效展开循环管理。

  “绩效管理循环”包括四个环节:明确工作任务、纠正工作偏差、评价个人价值、兑现个人利益。整个绩效管理过程需要记录在案,尤其是上司“传、帮、带”的内容必须记录,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依据。明确工作任务每个管理者上司要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依据绩效指标(KPI)指导和帮助下属明确年度的工作任务,明确学习计划和成长方向。这个环节大约需要持续一个月的时间。

  第一,明确工作任务。对每个下属员工来说,企业在“目标管理”中确定的各环节“绩效目标”(个人级KPI)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管理者上司必须指导下属员工,把“绩效目标”转化为“工作任务”,并促进下属形成见解、思路、对策和计划。

  在这过程中,上司的责任就是促进下属思考,而不是越俎代庖、代人受过。管理者不能图省事,更不能当甩手掌柜,要学会倾听,听取下属的心声,反复推敲和审视下属的见解和思路,找出其中的破绽和不足,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在认可下属合理意愿的前提下,持续对下属提出质疑,促进下属深入调研和思考,直至下属清楚承担的是什么任务、涉及到哪些方面、有何内在联系、成败的关键是什么。借用王永庆的话,管理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一项麻烦的工作,只有今天不怕麻烦,才能避免明天可怕的麻烦。任正非的话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否则,人才队伍培育和企业持续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这过程中,上司的责任就是围绕着布置任务、传授知识和经验,使下属把握企业的意图和上司的要求,从而,更好地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内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世上没人天生就会做事情,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可塑性”。按照日本公司的经验,上司在布置任务时,要求下属复述“执行任务的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经验和知识。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新手或一项全新的任务,更是不厌其烦,要求下属复述5次,直至产生“质感”,确保“一次做到位”,确保整体协同的有效性。

  第二,明确成长方向。尽管人们都说“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但是,很少有企业关注“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把员工的“工作、学习、成长和业绩”联系起来。相反,企业往往省略了员工的“学习和成长”的环节,驱使员工在“工作”和“业绩”中循环往复、疲于奔命。

  管理者应该从“督促下属工作”转向“帮助下属成长”,从“关注下属业绩”转向“激励下属学习”,鼓励和帮助下属员工制定学习和训练计划乃至职业规划。日本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或专项开支,支持员工的“自我开发计划”,并通过工作过程的历练,获得持续成长和成功的感觉,维持学习和工作的热情。

  在这个过程中,上司的责任就是指明下属的长处、优势以及应有的表现,帮助下属认识自己,把握学习和成长的方向。并使下属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弥补不足、改善短处,而是为了张扬自然的人格力量,并把这种力量转移到工作中去。学习可以消除障碍、缩短时间,使人在自己的长处上迅速成长并获得自信,成为对组织有用的专门人才。按照德鲁克的说法,“造就人”是上帝的事情,管理者的任务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在这个过程中,上司的责任就是指明下属的工作任务、责任或结果要求,使下属明确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增长专业知识,使下属的学习和训练计划有的放矢、立竿见影,有助于识别环境和机会、把握竞争和需求、懂得人性和交往、强化交流和合作、降低成本和费用、提高速度和质量。现时,每个工作者的动机和行为本质上是“自我引导”的,这种内生的自我引导力量,源自工作的挑战性,源自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冲动。按照赫茨博格的说法,除了工作,我们找不到任何手段,可以持续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

  纠正工作偏差

  这个环节贯穿于整个工作年度,由上司持续跟踪下属的工作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不间断地进行检查,发现偏差、寻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确保整体协同的有效性,确保每个员工如期完成任务。

  第一,检查落实情况。诸多企业或老板,把经营上的成功误解为组织的成功,把经营一种关系或资源的能力误解为管理能力,不知“组织与管理”为何物,以为企业就是“大卖场”,以为员工就是交易伙伴,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就是“交易关系”,以为只要明确“绩效指标和利益分配”,内部交易就算成立,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结果。依据考核结果论功行赏或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结果使“绩效考核”成为最不受欢迎、最无效的管理工具。

  企业必须把“绩效指标”作为检测标准,而不是内部的买卖合同条款,必须把“绩效考核”作为管理者的一项责任,而不是驱使下属工作的手段,更不是赏罚予夺的权力。每个管理者必须承担起这项监督检查的责任,站在全局立场上,充分认识绩效指标体系的含义,把握指标背后的整体协同关系;依据绩效指标以及制度规定的检查事项和检查方式,不折不扣地检查下属的工作状态和实际结果,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企业必须明确上司和下属之间的连带责任关系,促进管理者承担监督检查的责任。如果一项工作没做到位,或一件事情发生差错,则是下属的责任;如果不能发现并纠正偏差,或影响职务之间或部门之间的协同,或导致下属绩效目标不能按时完成,则是上司的责任。换言之,管理者的责任和存在价值,就是维系整体协同的有效性,就是帮助下属弥补过失、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绩效目标。海尔和华为公司的做法如出一辙。下属没有完成绩效目标,追究上司的责任;造成系统失效,罢免上司的职务,通常是一免到底。韦尔奇的做法是:完不成绩效目标扣除经理人或主管的奖金。管理者必须非常勤政,必须不断地检查、落实,再检查、再落实,直至实现最终的绩效目标。企业必须责成管理者如实记录过失事件和意外事件,以及纠偏方案、计划和过程;并建立严格的监察和经营审计制度,对管理者加强监督和审查。只有这样,才能打通管理职能的“任督二脉”,才能避免管理阶层的*庸和不作为。

  企业应该把“绩效考核”和“贡献评价”两者分开来,以便缩短考核周期,或增加考核的频度。海尔和蒙牛公司对基层员工的考核是一天一个周期,所谓“日结日清,日清日高”。思科对一线营销业务人员的考核间隔时间是一周,他们认为业务人员的考核或检查间隔时间超过一周,一旦发生偏差,损失就难以弥补和挽回。每个管理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按照实现最终绩效目标的要求,设定每次考核的重点和细项。

  诸多企业把“绩效考核”与“贡献评价”混为一谈,致使绩效考核指标,无法集中于可量化的“系统控制事项”上,无法借助于技术手段排除主观判断因素的干扰,对关键事项或工作结果,进行高频度的检验,所谓“不可量化就不可考核”。思科公司对业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只有一项,即“费用”和“收入”之比。应该指出,用于检验系统受控状态的“表层特征量”,无法可靠地判断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一个人的实际价值或综合贡献,往往需要上司和下属在对等合作的基础上,依据“个人成长的要求”和“企业发展的理由”,作出中肯的分析和判断。

  第二,寻找偏差原因。“偏差”是指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纠偏:一是在日常工作层面上,按照既定的绩效目标,充分发挥上司和下属的聪明才智和潜能,找出原因,创造条件,消除障碍,保持组织内部各环节的均衡,强化组织的协同效能,减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二是在整体协同层面上,通常是在要职要员的“中期述职”之后,针对系统中的结构性问题或流程中的结构性障碍,以及针对变化了的竞争形势,作出系统的评估和调整,或者调整资源配置方式,或者调整总体绩效目标,保持协同体系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均衡。

  一般而言,偏差产生的原因并不单纯,在客观的“技术”、“经济”因素之中,又夹杂着主观或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因素,难以确认,难以求证;而且,偏差的产生或多或少与上司的管理不当或疏忽有关,诸如工作任务分配不当,职务分工不清,用人不当,指导和帮助不到位等。因此,管理者上司应该从检查自己的行为入手,去寻找偏差产生的原因,使上司与下属结成连带责任关系,排除情绪上的对立、观念上的冲突和动机上的矛盾,迅速达成共识,把握偏差产生的真实原因。

  偏差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互为因果,相互纠缠,管理者必须溯本求源。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更为本质的原因,并着眼于“根本原因”或“深层次原因”。在更长的时间跨度内,谋求系统解决偏差的方案,避免浅尝辄止,就事论事。

  第三,及时纠正偏差。企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运营系统,来不得半点的马虎。一个环节或一个员工做不到位,会威胁到整体成效乃至企业命脉。所谓“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一万个条件,做砸一件事情只需要一个条件”。一旦发生偏差,管理者上司就需要组织力量,针对偏差产生的原因予以纠正,制定对策和措施,调动资源和人力,协调关系和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上司的主要职责是:与下属进行深层次沟通,持续提供知识、经验和方法,提供专业或专家级的帮助或支持,启发和督促下属积极思考。上司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轻率地给出自己的答案、思路或对策,要迫使下属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思考。正虹科技老板的观念是:管理者不能像诸葛亮那样不断地面授机宜,让人依计行事,导致企业后继无人。华为的经验是:每个人必须独当一面,无依赖地去面对各自的责任事项或市场竞争压力。

  纠偏是一种能力,建立在预见和预控的基础上。管理者必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间断地深入调查和研究,研究“相关事、相关人、相关关系”;事先把握复杂多变的格局,把握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并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工作状态,明白下属员工现在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状态意味着什么,尽可能地成为行家里手,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偏差,不至于出乎意料、惊慌失措。

  预见和预控也是一种能力,建立在企业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建立在“经验数据库”和“专家知识库”的基础上。深圳天音公司要求全体员工每天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设专门工作团队每天进行汇总和提炼,反馈给各个工作*台分享。同时,鼓励各级管理者、专业人士和专门人才成为专家,开发经验模本和教案,支持和帮助全体员工独立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逐渐下放责任和权力,将那些难以设立控制标准、难以分析和检验的事项交与下属或当事人自行决策和自我控制。按照德鲁克的说法,每个管理者应该成为下属员工的同事或*起*坐的伙伴。促进组织结构的扁*化,促进上司和下属结成对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评价个人价值

  这个环节包括“年中综合评价”、“中期述职报告”和“年终综合评价”。“评价”不同于“考核”:考核是检验“人的工作”是否到达“预期的绩效目标”,考核工作“对事不对人”,并不深究人的功过是非以及主观动机和内在原因;评价是分析和判断“工作者”或“工作中的人”是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目的是要促进每个人更好地在职务工作上作出贡献,使职务工作应有的价值发挥出来。

  第一,年中综合评价,大约需要一周时间。管理者需要从5~10位相关人员那里采集信息或反馈意见;必要时,可以组织小范围的研讨,弄清楚事实真相,对下属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围绕着三方面进行:首先,对下属是否完成了目标任务作出评价;其次,对下属的成长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明确下属在“提高技能、增长知识和改进行为”上是否取得了进步;最后,对下属的贡献和价值作出评价,评价要点可以依据企业客观需要而定。朗讯公司的评价要点是“高绩效行为”的特征,诸如“全球发展意识,关注结果,关注顾客和竞争对手,关注速度、开放度和包容性,维护或领导团队”。

  管理者需要按照“综合评价表”,把三方面的评价结果综合起来,采用“聚类”的方法,最终给出一个“评价档次”。上司的评价基于主观判断,评价结果必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能量化、精准或科学。海尔公司分为三个档次,即“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华为公司分为5个档次,即“卓越、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或“S、A、B、C、D”。这样做,模糊一些,反倒客观、公正,容易被接受和认可。评价档次和评价意见,包括理由和依据,必须如实反馈给下属本人。下属有权提出申诉,由更高一级的上司作出裁决、调整或维持评价结果。最终的评价结果,要尽可能获得下属的认可,激励下属努力工作,保持学习和成长的热情。

  管理者上司以及高一级上司是“合法的评价者”,其他人员无权作出评价。这种合法性的基础是:上司与下属的“连带责任”关系。不能把下属、同僚、经销商、客户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当做对“被评价者”的一种评价。比如,韦尔奇领导下的GE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每年要对5%~8%的要职要员进行调查,调查他们是如何取得绩效的,包括工作思路、计划方案、策略举措、行为方式、实际成效和关键事项。在这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是“评价者”,不能对事实和数据添加任何主观判断、意见或评论,一切让事实说话;所收集资料必须经过当事人确认和签字,才能提交给企业管理当局;由高层领导对要职要员进行评价。

  第二,中期述职报告,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要职要员必须在个人“年中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向企业管理当局提出“中期述职报告”,全面检讨上半年度的经营管理的过程和成效。每个要职要员在“中期述职报告”中,必须陈述清楚年度目标任务和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总结三点经验和三点教训,并系统说明经验和教训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面对已经变化的内外部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和判断,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最后,提出对应的策略和举措,包括有关市场竞争、内部协同、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目标任务方面的策略和举措。微软公司会组成专家班子,听取要职要员的中期述职报告,并通过质疑和提问,帮助当事人完成系统思考和创意,制定有效的策略和举措。微软中期述职制度非常严格,“允许没干好,不允许说不清”。没有人敢忘乎所以,必须有问必答,并令专家满意。否则,就过不了关,得不到合格的评价。有人把中期述职称做“过堂”,把专家班子的质疑称做“铁篦子”。为了防止中期述职报告“走过场”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当局必须把述职报告作为要职要员“年中综合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专家班子给出评价结果,并对综合评价的档次作出修正。

  企业管理当局在“目标管理”范畴内,责成财务、审计、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和事实,支持中期述职。进而成立专门的小组,依据要职要员的中期述职报告,对年度目标(公司级KPI)和绩效指标体系(部门级KPI)进行评估,提交企业管理当局审议决策。必要时可依据企业内外情况的变化,审时度势,对“整体目标、业务流程和绩效指标”作出修正;同时,在“利益管理”范畴内,对“整体利益水*和利益分配关系”作出调整。

  第三,年终综合评价,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年终”和“年中”两次综合评价的方法是一样的,两次评价的档次要合并为一个“年度评价档次”,用于个人奖金的兑现和等级工资的调整。在年终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开始下一个年度的目标任务和绩效指标(KPI),以及学习和成长方向的确定,开始下一轮的绩效管理循环。

  应该指出,绩效管理及其考核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用人所长”,不能像医生那样专找毛病,寻找下属的短处、不足、缺点、缺陷、劣势。每个人都有短处,往往与生俱来,有效的管理可以予以弥补,使人的短处不发挥作用。当然,任何组织都不能容忍不良品行,企业管理当局必须另设制度性规范,包括审计和监察制度,来支持每个管理者有效地阻止下属的不良行径,处置品性恶劣和屡教不改的人。

  兑现个人利益

  这个环节主要包括“兑现奖金”和“调整工资”,大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这个环节的工作大部分属于“利益管理”的范畴,由管理当局及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依据既定的管理制度作出安排或决策。上司和下属之间要围绕着“制度诚信”进行充分沟通,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制度上的预见性,减免不必要的冲突。

  第一,兑现奖金。依据制度规定,奖金来源于利润。企业没有利润,原则上没有可分配的年度奖金。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当局只能透支一部分资金,设立单项奖,奖励那些优秀的“普通员工”。同时,补助一些“过节费”给“其他普通员工”回家过年。

  企业有利润或达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按照制度规定,普通员工的奖金总额为1/3利润,并根据预期利润总额的多少,确定人均年度奖金为1~3个月的职务等级工资。如果年度利润总额偏低,管理当局就必须透支,充实普通员工的“奖金池”,确保人均奖金不低于1个月的职务等级工资。如果利润总额高于预期,人均奖金不应该超过3个月,结余部分充实奖金池,以丰补歉。普通员工之间的奖金分配,可以依据评价的档次作出微调,优秀者高些,不合格者取消奖金分配。微调的幅度、原则和方法,可以视具体情况事先确定。

  企业有利润,经营团队的奖金总额也应该为1/3利润。一般经营团队成员都以“贡献年薪”计酬,年薪由“工资”和“奖金”两部分构成。“工资”按月支取,“奖金”依据利润总额提取,充实经营团队“奖金池”后二次分配。各经营团队成员之间的二次分配,依据职务等级工资的“薪等”确定。工资薪等高者,奖金分配比例就高;薪等低者,奖金比例就低。“薪等”对应的“奖金比例”没有定规或原理,需要事先商定。另外,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与经营团队的整体或个人表现直接相关。

  第二,调整工资。企业或管理者上司不能直接依据评价结果,调整下属员工的职务等级工资。从理论上说,“工资等级”必须依据两个纬度确定:一个是“资格等级”,表达的是“人的价值”,另一个是“职务等级”,表达的是“事的价值”或“职务工作的价值”。企业管理当局必须依据“人事结合”的状态,一年一度确定或调整一个人的等级工资。具体方法可以依据“资格等级”和“职务等级”两个纬度,设定工资等级表的“薪等”和“薪级”区间或数值。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依据调整后的资格等级和职务等级,直接确定每个员工的“职务工资等级”。

  任职资格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职务担当者的表现。在制度上可以依据“年终综合评价”的结果决定。美国一家银行的资格等级的认定,依据的是“能力”和“绩效”两个评价结果。具体而言,依据3个档次的能力评价结果“较强”、“中等”、“较弱”和3个档次的绩效评价结果“优秀”、“合格”、“不合格”,组合成“9个象限的资格等级”。管理者上司可以据此作出初评,在年终综合评价之后,向管理当局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建议,统一认定全体员工的任职资格等级。如果一个员工的绩效评价为“优秀”,能力评价为“较强”,则他的资格等级正处在第1象限,表明他具有晋升到“更高一等”的职务的潜能,比如从部门经理晋升到分行行长。如果绩效评价为“优秀”,能力评价为“中等”,则处在第2象限,表明该员工具有担当“更高一级”职务的潜能,比如从一级科员晋升到二级科员,或从助理晋升到经理,从培训经理晋升到人事经理。

  职务等级以及职务类别的确定,主要依据一个人的任职资格,所谓“知人善任,量才录用”。具体到某个人的职务调整,诸如晋升、调迁、轮换、派遣、降格、辞退或开除,需要经过管理当局的“人事决策”。企业人事决策,往往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和条件,需要权衡利弊得失,诸如职务担当者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程度、未来职务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不确定风险、组织流程改进和绩效改进的机会、职务的再设计和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方案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想状态就是:使每个人都能担当合适的职务,使每个职务都有合适的人担当,实现“人与事”的完美结合。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3篇(扩展6)

——护理皮肤的步骤是什么 (菁选2篇)

护理皮肤的步骤是什么1

  晚上护理皮肤正确步骤是什么

  1、夜间护肤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用洗面奶清洁肌肤。夜晚皮肤的屏蔽功能相对的减弱,使得更多的不良物质得以趁虚而入。因此,在任何护理之前,一定要将皮肤彻底的清洁干净。洗脸之前要用卸妆油彻底清洁彩妆、灰尘对毛孔的污染,再使用洗面奶清洁整个面部。之后用去角质产品一边温和按摩一边去除角质,加速肌肤血液循环,去除肌肤表层黑色素。

  2、收缩毛孔,补充水份——晚安水

  洗完脸之后,使用爽肤水,可以迅速补充水份。专家建议油性皮肤使用紧肤水,健康皮肤使用爽肤水,干性皮肤使用柔肤水,混合皮肤T区使用紧肤水,敏感皮肤选用敏感水、修复水。爽肤水也称紧肤水、化妆水等,它的作用就在于再次清洁以恢复肌肤表面的酸碱值,并调理角质层,使肌肤更好地吸收。

  3、为肌肤表面摄入营养——夜间面膜

  夜间面膜一直是美白、补湿强有力的武器,如今,面膜不单单只提供美白的效果,大多数的美白面膜都同时兼具保湿、紧致、抗衰老功效,让美白和滋润一步到位。另外还有在面膜中加入强效抗氧化成分等修护配方,利用面膜能迅速吸收的特点来达到护肤美白的目的,但面膜还仅仅是夜间护肤第三步哦。

  白天护肤的正确步骤是什么

  1、使用爽肤水:用化妆棉蘸爽肤水擦脸,能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如果想保湿就用手直接拍脸上,但是不能太重,轻拍就可以。无论用哪种方法,都要用到皮肤不干为止。

  2、使用精华液:先将手部搓热,将精华液均匀的搽在脸上,注意精华成分要避开眼周肌肤,用手掌轻轻按压面部的U区,按照由下到上、由外至内的方式轻柔按压,确保精华成分的完全吸收,T区也用相同的.方式重复。最后利用手指肚轻轻敲弹脸部的肌肤,100下为一组,进行3组即可。

  3、保湿: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不同的保湿护肤品。秋冬季节皮肤干的话就用霜,白天用日霜,晚上用晚霜。春夏皮肤比较湿润用乳就行了。如果是晚上护肤不敷面膜的话,这是最后一步哦!

  护肤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才能保证自己皮肤的健康,并且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很多人而言,重要的事情是增白,但是难免一些方式会造成身体的损伤,尤其是对于化妆品来说,建议大家还是采用食疗的方式,减少化妆品的危害,并且获得更健康的自己。

护理皮肤的步骤是什么2

  1、清洁

  无论用什么样的洁面乳,量都不宜过多,面积有五分硬币大小即可。在向脸上涂抹之前,一定要先把洁面乳在手心充分打起泡沫,忘记这一步的人最多,而这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洁面乳不充分起沫,不但达不到清洁效果,还会残留在毛孔内引起青春痘。泡沫当然是越多越好,还可以借助一些容易让洁面乳起沫的工具。当然干性皮肤不宜使用大量泡沫的洗面奶,一般不会打起大量泡沫的,只需要在手心均匀打开,再涂抹脸上。

  2、补水

  很多人对爽肤水的理解就是补水,用手拍在脸上就可以,其实这是不对的。其实爽肤水在起到补水效果的同时主要还是起到二次清洁的作用,擦爽肤水要用化妆棉来擦,这样即可以清洁又可以节省爽肤水。

  3、乳液

  保湿乳液,是我们四季护肤的必备品。在涂抹爽肤水之后擦上保湿乳液,可令肌肤持久锁水保湿、不油腻不紧绷,展现鲜嫩如春的美丽肌肤。在用乳液的时候,轻轻剂一两下,让后均匀地在脸上涂抹,等待肌肤慢慢吸收。

  4、面霜

  给皮肤补充必需的水份和养分,充分滋润皮肤,保持皮肤的柔润光滑。为达最佳效果,使用保养品时一定要用指腹轻轻地以朝上和朝外的方式涂抹。涂抹眼周部位时请用无名指。

  5、隔离最重要

  要学会使用隔离霜,薄薄的一层,就能够让肌肤与灰尘隔离。现在隔离一般还带有防晒效果,如果你不是经常外出的话,就换用隔离吧。既具有防晒的功能,又有隔离的功能,尤其是防辐射,防紫外方面,隔离霜的用途可不小。

推荐访问:步骤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步骤是什么3篇 团队建设的步骤是什么1 团队建设是一个怎样的过程